明确了题目在杂文中的地位和作用,就要下功夫、用气力把杂文的题目命好。一般说来,好的杂文标题应具备以下几点:
(1)确切。这里有两方面含义:一是题目和内容要一致,不能题不对文。二是题目本身遣词用字要十分精当、准确,不可大而化之,粗略马虎。比如,舟迅的《估<学衡)》,其一个“估”字,就用得恰到好处。因为,《学衡》是当时复古派创办的反动刊物,他们在鼓吹和提倡古文中,有时候竟然自己对古文也弄不很通,出了洋相。鲁迅抓住这“把柄”,辛辣地嘲讽他们只不过是“几个假古董所放的假毫光”,“文且未亨,理将安托?”鲁迅认为:根本不值得认真花气力把他们摆到天平上称一称,也用不着亲手掂量,只须用眼一瞥,“估”那么一下,《学衡》是什么货色,“学衡派”有多少斤两,就也一清二楚了。一个“估”字,把鲁迅对复古顽固派的鄙视和轻蔑活现了出来。倘若把“估”字换作“析”或“评”字吧,那是决收不到这样的效果的。康凯(康式昭、李世凯)的《从“不许说不好”到“不许不说好”》,则将文艺批评中的两种不良现象归纳人题,形象地揭示了文艺批评难的根源,也十分确当得体。
(2)醒目。就是清新巧妙,引人注目。比如鲁迅的《华德焚书异同论》(《准风月谈》)。中国古代的秦始皇和德国当时的希特勒,都在焚书,他们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这是时人感兴趣的问题。鲁迅撰文而论其异同,并张扬于题目,就必然吸引人们拭目一看。另如《四个武则天印象》(康群:《郑州晚报》1978年7月23日)、《“穿小鞋”研究》(《上海杂文选》)、《“很像鼠”的猫》(张宿宗,见《全国青年杂文选》)、《“翘尾巴”小议》(章明:《剑花小集))等也都抓住了拟题要醒目的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