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清秋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22:49:49
《清秋时节小城安初二作文800字》
清秋时节小城安初二作文800字
我愿在浓郁的秋雾里寻觅小城的影子,细看那璀璨的历史文化,像是在凛冽点燃了生命的火焰,从指尖,一直燃到那山,那河,和那尘封的心底。
躺在房顶上,我看见了秋摇摇晃晃地赶来,催促着农人收割初生的果实,以便她素手轻挥,染一抹灿黄。
太阳落在山尖上,它周身放射的晚霞围绕住小城,下地干活的人们正在往回赶来,一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秋坐在我身旁,她挽起金黄的长发告诉我:”今年是个丰收的好年。”到了该吃饭的时间了,院里嬉笑疯闹的孩子都散了回家了,“现在很难见到炊烟袅袅的景象了,但是却随处可见方便快捷的电子产品了。”秋撇着头透过窗户看见一户人家,男女老少围坐在土炕上,有说有笑的吃着饭。
太阳渐渐坠落只剩最后一丝光亮了,大多数人都在家吃饭,于是此时此刻便是小城最安静的时候,静静地,护城河上飞着几只海鸥,天边陨落的霞光掉到海鸥背上又轻轻弹起,随着海鸥绕着护城河飞。
我看着正在喂食的秋说:“长大后,我希望自己开一家书店。”“为什么?"秋问,“因为我希望可以在某个角落多留一个文化传承的脉动。“
路上的行人渐渐地增多了,倏地从老远悠扬起一阵苍劲的调子,我循着声踱步过去,赫然见着一个老头端坐在一方大而宽的石头上,慷慨激昂地唱着什么。等绕过几个欣赏的.游人,原来是老腔。“三尺梧桐——”他响亮的声音又一次在河边传开,“七弦琴!走遍天下访知音……”我听得出他牙口尚好,年近古稀的老头子唱得也真是精神无比。只听见那声音响遏行云,竟渐渐成冲天之势,铿锵健壮,震撼八百里河岳山川。“此琴奏到尽善尽美处,啸虎闻而不吼,哀猿闻而不啼,实为世间雅乐之最良者也!”恍惚间看见俞伯牙与钟子期一蓑烟雨之间,孤舟将行而论琴,拜得兄弟而别离,此中情意,帛书堪何寄,相见再中秋!‘’张老头唱得好啊!”……“就是,人家早年可是秦腔演员,后来人退隐江湖了。”远处一个身着长衫的婆婆热情地给周围人解释着。
“戏曲唱一梦千秋,这也是文化传承。”我微笑着告诉听得正入迷的秋,秋庄重地点了点头。
当最后一盏街灯亮起时,我发觉我该回家了,秋也继续巡查着这逐渐静下来的城,像千百年前的守成人一样,看着这清秋时节的小城。
【清秋时节小城安初二作文800字】
《风雨舞清秋六年级作文550字》
风雨舞清秋六年级作文550字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又一场秋雨伴着秋风,笼罩着原野,逐渐拉开深秋的序幕。无数的雨滴,淅淅沥沥,从雾蒙蒙的天空,随意飘洒,秋风秋雨舞动着、挥洒着,把丝丝清秋的凉意弥漫开来,浸润着大地上的一切。
树叶在无声的滑落,飘离曾经高扬的枝头,一片、又一片,枯黄色、深褐色,完全看不到青翠的色泽,已逝去勃勃的生机。就让秋风秋雨送树叶的最后一程,回归到大地温暖的怀抱,渐化为孕育明年春光的养分。那依然摇曳在枝条上的叶子,还在风雨中等待着、盼望着,坠落的时刻。我并没有感觉到叶子的无助、伤悲,相反,却望到一种淡定、从容。你看,那落光了叶子的枝头上已冒出鼓鼓的芽苞,点燃起新的'希翼。
月季花遵循着花期,在这萧瑟的深秋里,依旧绽开那娇俏的花朵,色彩绚丽,清香溢散,秋风拂过花枝,秋雨洗礼着花朵,一片片花瓣在风雨中散落、凋零,让人不由得生几分怜爱之情,是啊!秋意渐浓,清凉愈近,这个季节本是不属于花朵的,但花的香消玉殒,却让我看到清秋的凄美诗意。
春去秋来,繁华落尽,冬尽春至,花团锦族。没有秋冬的飘零和严酷,哪有春的绚烂和夏的明丽,没有秋冬的萧瑟和孤寂,哪有春的繁荣和夏的热烈。大自然就是这样,四季亘古不变的转变,从容淡然,循环往复,永永远远。
人生如季节的转换,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意的落寞;有耀眼的辉煌,也有晦暗的沉寂。只要我们坦然面对人生的苦辣酸甜、起伏波折,练就一副豁达,一副悠然,就能在漫长曲折的人生之旅,获得真正的幸福安然。
【风雨舞清秋六年级作文550字】
《描写秋天的作文》
清秋是一抹抹飘落的金黄。当微风拂过树梢,不知何时,一片秋叶从头顶纷纷扬扬的飘落,跳着舞,打着旋儿,时起时落,时高时低,但最终还是跌入了草丛。不知不觉,秋天已来到,
清秋是一抹抹飘落的火红。当秋叶飘落时,似乎并不觉得衰败,而是像在燃烧着热情的火焰,当毛茸茸、紫红紫红的狗尾巴草随风飘摇时,它似乎就是一个芭蕾舞演员,正迈着高傲的脚步,舞动着优雅的身躯,伴随着音乐舞蹈。
清秋是一抹抹树丛里的绿。虽然金秋已开始蔓延树梢,但三角梅此时开的正艳;松树、柏树正迎着寒风茂密的生长——它们完全没有察觉。
在美丽的金秋里不禁让我想起,我很小的时候和妈妈玩儿银杏的场景,在金色的银杏树下我怀着满心的欣喜把地上的银杏叶抛向蓝色的天空,望着天空中淅淅沥沥在空中飞舞的树叶,它们就像一团团火焰燃烧着的对生命的热情,又如绽放的烟花一样灿烂。时光总是太匆匆,那时的妈妈还很年轻,可一转眼岁月却在妈妈的眼角留下了皱纹,妈妈的头发也白了许多,我真希望时光能够留住妈妈的青春。
清秋是用颜色渲染,不用黑线勾勒的油画,它不仅带来了惆怅也带来了许多喜悦和希望。
《读《马诗》有感500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诗篇,本诗以马自喻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迫切希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
本是作者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李昌谷,也被后世人称之为“诗鬼”,李煜的一生和其他诗人不同,他的一生可以算是很坎坷,但是他仍十分有才华,李贺曾说过:“若命运不公,就和他斗到底”。每当我读他的古诗,都会被他的品格感染。
这首诗的诗意是平沙万里在月光下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雪连绵的燕山山脉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什么时候才能给他带上经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报效祖国呢?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想要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志向。这也是我们应该去学习的一点:人要有志向,有目标,有希望,才会有成就。如果漫无目地的学习,最终是不会有收获的,人生也不会精彩。所以我们要有理想,有目标,有志向,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学习更加有效,有更多的成就。
新的一年,新的征程,新的希望,新的理想,在新的学期里,我们要有更远大的目标,更远大的志向,只有在当下努力,才有可能展望未来,新的学期让我们奔着新目标一起努力!
《霏霏细雨冷清秋》
早上起来打开窗帘一看,下雨了!不是很大,却足以打湿地面,打湿一幢一幢楼的外墙,打湿一切裸露在外面的东西,让本不温暖的心又冰冷了几分。
天空是阴暗的,低沉的。仿佛被铺上了一层色彩均匀的灰色的布幔。看不出天有多高,地有多远,矛盾的似乎无边无际,又像就是头顶的一线天。雨无声无息的下着,一个节奏,一个频率,听不到鸟儿的鸣叫,听不到虫子的呢喃,似乎都听不到生命躁动的声音。草是枯黄凌乱的,匍匐在地上残缺不全,冷雨一浇更失去了往日的水灵和生机。树上的树叶本就不多了,一阵风吹雨打,片片树叶便裹着雨水沉甸甸的坠落在地上、公路上,一会儿便被呼啸而过的车轮碾压的不成了形状。山是灰蒙蒙的,看不清轮廓。公路上的低洼处已有了不大不小的积水,与公路平了便往四周溢出,再满再溢,周而复始。有车子经过后,激起水花儿四溅,发出“唰唰”的声响,在寂静的雨中尤其刺耳。
雨就这样不紧不慢,哩哩啦啦的下了一天。傍晚时分,街上行人多了起来。下班的人们撑着五颜六色的花伞穿行在雨雾中,倒是给枯燥到无味的雨天,增添靓丽的颜色和活泼的气息。渐渐的,家家户户的灯一盏一盏的亮了,街灯也明亮起来。雨还在下,却在灯光的照射和晕染下,清晰可见到一根根的雨线、雨丝、雨滴,这样的情景,这样的画面,竟然有一种空灵的感觉和美。
美的感觉是因人而异的,也是抽象的。很多时候,你觉得美的东西会越看越美,不一定多么精彩绝伦,而是你在用心的感受,用眼睛去发现。那么,再灰暗的天空也会有一回明媚的艳阳天,再破败的景象也会有一处世外桃源!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的意思及全诗欣赏》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译文:
南宋 辛弃疾 《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注释:
建康赏心亭:为秦淮河边一名胜。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远望遥山,像美人头上的碧玉簪、青螺发髻一样,似都在发愁,像有无限怨恨。玉簪螺髻:比喻山。
断鸿:失群孤雁。
吴钩:吴地特产的弯形宝刀,此指剑。吴钩:佩剑。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晋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因思家乡吴中美味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表示自己不愿放弃大业,只图个人安逸。
求田联问舍:买地置屋。求田句:表示自己羞于置田买屋安居乐业。刘郎:即刘备。此泛指有大志之人。
流年:岁月流逝。风雨:喻国事的艰难。树犹如此:典出《世说新·言语》。桓温北征,见昔日所种树皆已十围,叹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可惜流年三句:自惜年华在无所作为中逝去,为国运感到忧愁,人比树老得还快。
倩:请。红巾翠袖:指美人。揾(wèn):擦试。
译文1:
楚地的天空,千里弥漫着清爽的秋气,江河水流向天边,秋色天际。远望遥远的山岭,有如插着玉簪的螺髻,向人们呈献愁恨。流落江南的游子。在落日的时候,在失群孤雁的哀鸣声中,站在楼上了望。把宝刀吴钩看完,把栏干拍遍,但没有人领会,我登临楼台的用意。
不要说鲈鱼正好可以切碎煮熟品尝,秋风吹遍大地,张季鹰怎么还没有回乡?如果只想像许汜一样,买田置屋,怕会羞于看见才气横溢的刘备。可惜年华如水流去,忧愁风雨,树木犹如此。请谁唤来身穿鲜丽衣服的美女拿着红巾,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泪?
译文2:
南方的天空弥漫着清冷的秋气,江水流向天边,无边无际。遥望远山,就如插着玉簪的螺髻,在诉说着愁苦和怨恨。落日时分,流落江南的游子在失群孤雁的哀鸣声中,站在楼上瞭望。抚着宝刀,把栏干拍遍,但没有人领会,我登临的用意。
不要说鲈鱼的美味,秋风已吹遍大地,张季鹰怎么还没有回乡?想学许汜,买田置屋,但就怕因此而羞于看见才气横溢的刘备。可惜年华如水般逝去,树木尚忧风愁雨,更何况人?请谁唤来身穿鲜丽衣服的美女拿着红巾,帮我拭去英雄流下的眼泪?
译文3:
楚地的天空,处处弥散着秋日的清爽,浩浩荡荡的长江水流向天边,秋色无边无际。远望遥远的山岭,那一层层、一叠叠,有的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可是在满腹忧愁的人们眼中看来只是徒增愁恨罢了。流落江南的游子,在夕阳的余晖里,在失群孤雁的哀鸣声中,站在楼上向远处眺望,把宝刀看了又看,只有借拍打栏干来发泄胸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却始终没有人能够领会,我的用意和抱负。
不要象张季鹰一样只是因为秋天鲈鱼鲜美正好品尝,便匆匆回乡?也不要像许汜一样,不思进取而只顾着买田置屋,象你们这样的琐屑小人,有什么面目去见象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呢?可惜年华似水,树都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又怎么能不老大呢!是谁唤来身穿鲜丽衣服手持红巾的歌妓,来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泪?
背景:
该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作一个建康通判,不得一遂报国之愿。偶有登临周览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建康(今江苏南京)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赏析:
这首词起句突兀,立意辽远。虽然说气势上稍逊东坡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境界的阔大、胸襟的磊落却是一样的。它仿佛令你拔地凌空、极目游骋。仰则天高,俯则水远。天高水远,无边无垠。象这样的壮观景象,一般的凡夫俗子难得有心领略,而鹪鹩偃鼠之辈则消受不起。范开曾在《稼轩词序》中论道:“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他的见解是比较本质地点出了辛词的艺术特色。
南宋时代,民族的矛盾冲突贯穿始终,是激烈而紧张的。尽管辛弃疾出生在金朝统治之下的北方,但他自小受到祖父影响,心系南宋,怀有爱国之情,立志推翻异族压迫,实现祖国统一。为此,他很早就投身到抗金斗争中去。年二十一岁时,便聚义民二千余众参加耿京队伍,矛头指向金政权。后来事变,他又能独带五十余骑,于五万敌军之中,孤胆擒缚叛徒张安国。辛弃疾平生自诩有济世报国之才,而他的过人胆识,雄伟的志向又使他不甘平庸一生。因此反映到艺术创作中,他的词写来便豪迈奔放。不过,同是做为豪放派的词人,苏东坡似乎参透了人生、生死成败无计于心,所以他的词达观潇洒、不乏恢谐。而辛弃疾则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执着于人生理想的追求,所以他的词中时时流露出壮志未酬的沉郁、悲愤和愁苦。于是我们看到,当辛弃疾的笔从第一句的水天一色的辽远之处稍微近缩了一下的时候,那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闲愁。
闲愁万种,万种闲愁都映衬在落日余晖的夕照里,应合着离群孤雁的哀鸣,使得飘无定所的辛弃疾,此刻感到了从未有的凄清和冷寂,自从他南归宋朝,就一腔热血,伺机报效国家,建立功业。然而在政治上,他并没有得到施展才华的机遇。非但没有人来与他共论北伐大计,相反却横遭朝中权贵们的猜忌,始终难酬壮志。顾此,他摘下佩刀,默视良久,拍栏长叹。意谓此刀不正如我,本来它是用来杀敌建功的,而今置闲,何时是了?孤独的他,找不到理解的知音。
在上片,辛弃疾登高望远,触景生情,情随景迁,由远及近,层层推进,将自己的远大抱负和壮志难酬的苦恨委曲地抒发出来。到了下片,作者进一步阐明自己的人生信念是坚定不可动摇的,尽管一时不算得志,但是决不消沉退缩。
他说,不要提什么鲈鱼切得细才味美,你看,秋风已尽,张翰还乡了吗?据《晋书》讲,张翰在任齐王冏大司马东曹掾时,因惧怕成为上层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同时又生性自适,便借着秋风起,声言自己思念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而辞归故里。这里,辛弃疾是借张翰来自比的,不过却是反用其意。他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
辛弃疾一方面反对逃避现实斗争的归隐生活,同时也更鄙视置国家危亡于脑后,只知贪恋爵禄的享乐行为。他十分赞赏刘备对于许氾的讥讽。《三国志》里讲,当许氾向刘备述说陈登对于自己的拜见不但不置一言,还让他睡在床下时,刘备说道:你是有国士之名的,而今天下大乱,帝王失所,陈登希望你能忧国忘家,有救世的主张。可你却向他求田问舍、言无可采。这正是陈登最忌讳的,所以他与你也就没有什么话好说。如果是换上了我,那就不仅仅是让你睡床下,我睡床上,而是要让你睡地下,我睡百尺高楼上了。刘备天下为怀,斥责许氾,辞气激扬,辛弃疾称之为“刘郎才气”,亦以自比。他认为,在他的英雄气概面前,那些求田问舍、谋取私利的朝士权臣们是无地自容的。
然而,心志的表白并不能解脱心灵的寂寞,相反,倒增加了一份的凄苦。辛弃疾此时感到自己好象当年东晋北伐的桓温,看到了十年前琅邪栽种的柳树已经十围,不禁流泪慨叹:“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光阴无情,年复一年,时间就在风雨忧愁,国势飘摇中流逝,而自己的济民救国之志尚难遂愿,好不痛惜。他太希望有人来帮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然而又有谁能来给与他慰藉:这后片的最后一句与前片的最后一句正紧相呼应。在感情上,它更深一层地抒发出辛弃疾功业未就、有志难酬的苦闷与悲恨。(刘伯渊)
《故园秋色》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在李后主的词中,我最爱这一首“相见欢”,因为它浸淫在一种萧索怅惘的哀愁里。这首短短的词中透着一股凄清落拓的调子,将满腔抑郁渲泄在这首徘侧的词句里,令人读了荡气回肠,虽千百年后亦能使读者体会到这位亡国之君的愤懑读楚的感受,这就是美,就是不朽。
故居有两栋毗连的住宅,一栋是瓦房,另一栋是茅屋,都是三进的院落。这两处房舍,我独爱那栋茅屋,因为那栋茅屋的院落中,有一株高高的梧桐,笔直地立在窗前,树叶青葱如华盖,亭亭地卓立在长满了青苔的草地上。每当皎洁的秋月照在寂静的庭院中,那条瘦长梧桐的清影,更会斜斜地印在窗很上,再折射到草地上。徘徊在梧桐院落中,看姜姜的秋草,听卿卿的虫鸣,偶尔会有一片梧桐叶落下来拂在肩上,那么潇洒飘逸,如一首吟峨成熟的诗句,脱笔落在纸上。
秋风吹过树梢,发出瑟瑟的琴音,梧桐天生有一种音乐的气质,梧桐木纯白而轻灵,制成瑶琴可以发出清越的和声。梧桐子生在一个船形的薄壳上,以在水上,美极。梧桐子可以榨油,嚼起来很香。
在秋月梧桐下昂首悄立,或负手漫步,都会使人暂时忘却尘世,换上一副骚人的风骨。我常常在梧桐院落中徘徊到月华淡去,虽蟋觅不到一首绝句,但胸中却充满了诗的情慷,夹衣上沾满了清凉的露水,仍不失为一幅清幽的小品。记得丰子恺有一幅题作“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的漫画,与李后主的“相见欢”,又有不同的情调了。
梧桐影洒在纸窗上,那几笔疏落的淡墨,摇曳生姿,比蕉影另有异趣。由纸窗滤过的叶语,隐约似离人的苦吟,若逢秋雨,倍感凄清;少年虽不识愁滋味,但秋风秋雨也能勉强塞得你满怀愁绪。秋雨敲在梧桐叶上,也会飘落一组琼琼玲玲的音符,秋夜寒梦中,亦能渗入高山流水的情致。
几场秋雨过后,梧桐树干长满了青苔,更显得苍郁可爱。庭园中的草木霜后多已枯萎,只有菊花与桂子在西风中扩散清芬,淡淡的色调,郁郁的冷香,你只要在这秋色中幽居一日,大自然便能赋予你高洁的情操.
故园的菊畦围绕着丛丛的蝴蛛草,白色的小花,淡黄的蕊,在初秋的早晨,灿开在露水中,细叶呈墨绿色,有黄山谷草的神韵,隽极。这种蝴蝶草在台湾也看见过,但远较故园的逊色。
在外边流浪了十几年,长居南国,终年在春爱的气候中打圈子,一团团眩目的彩色,如过眼云烟,在回忆中了无痕迹。惟独故园的秋色,如不朽的名画,能永留心中。日来风雨颇频,窗前草色深郁,忽然想起了李后主的词句与黄庭坚的草书,思绪便不能自已地又浸入故园秋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