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共鸣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7-27 14:57:44
《与中文共鸣》
老家的三角梅开了一年又一年,坐在三角梅的红花绿叶之下,静静地翻开一本学习日记,望着日记本上哪一行行文字记载,竟多了份慰藉。往事浮现,抚摸着本子上被泪水浸湿的字,嘴角勾起淡淡的孤度。这句话深深拨动着我的心弦。
从小,我就对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喜欢拉着大人辨认街边小店的牌子上各种各样的字。而大人们也夸我聪明,自此,在学习中文上有很大的信心。
长大后,我的语文成绩在班级也名到前茅。每次朗诵起一些激情澎拜的作品时,心中热血沸腾,却总觉得一个个汉字一直停留在冷白的纸上一动不动,我与它们产生不了共鸣。
自从外婆去世后,望着墓碑上的字,只觉得冰冷无情,心中竟然对中文有了些排斥和生疏。放假后,我瘫坐在沙发上,翻看一本书,情节跌宕起伏,让人回味无穷。眼睛扫过一句加粗的话,“遗憾是一种常态,既无法避免,也不能深陷其中。”我突然愣住,我仿佛看见书中人物悲愤的眼中流露出的一丝坚定,那眼神直射进我心中,猛地一震。白纸上的每个字都有力地打在我心上。外婆的去世,我没有见到最后一面,夜里每想到这事,悲痛、遗憾交织在一起,心痛不已。醒来,枕边一片湿润……
而这句话就宛如冬日的一片暖阳,照得我浑身暖洋洋的,卸下了千钧重负,不禁感叹中文的奇特魅力。它不再是冰冷的一笔一画,而像是一位知心朋友,在细声安慰我。我翻开日记本,将这话小心翼翼地记录下来。
我抚着纸上那字的一撇一撩,泪水“啪嗒啪嗒”地滴在了黑字上,我不是悲痛的哭,而是一种如释重负的解脱和释然。泪水浸湿了字,在纸上晕开一朵墨花,盛开在了我心上,抚平了我的伤疤……
以前的我,总以为时间能抚平一切,如今才知,是我错了,能抚平一切的,唯有自己的领悟。
中文是中国的语言文字,更是伴随我们一生的老师、朋友、亲人一直指引我们,陪伴我们。这一刻,我对中文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几朵三角梅紫红的花瓣飘落在了我的日记本上,我不禁会心一笑……
《完美的共鸣议论文》
完美的共鸣议论文范文
曾经读过一则寓言《坐井观天》,青蛙坐在井底看天空,视野只有井口那么小,于是武断认为天很小。我们总会嘲笑青蛙的行为,碌碌无为,见识短浅。因此习惯用“井底之蛙”来贬低某人。
喜欢史铁生的文章,以自己独到的见解对生命进行诠释,尤其是那本《病隙碎笔》,在轮椅上坐了三十多个年头的史铁生由于双肾功能下降,最终只得靠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这对于一个曾经健康的人是多么残酷,可以想象,史铁生此刻的空虚与绝望,可事实并非如此,我在书中看到的仍然是沐浴在心灵阳光下的开朗的史铁生,在自己的精神领域中快乐徜徉。他的思想既执着又开阔,既深刻又充实。对此可以解释,他的.思想已在希望、乐观中定形。面对肉体上的痛苦,他已习惯以坚强坦诚相待。可以这样说,史铁生是一个分身有术的人正如哲学家般,从肉体中脱离出来,站在精神的特定高度评价自己的得与失。在此书中,他经常把自己作为一个外人立体、宏观的感知,让人看到了肉体与精神的共鸣。
不知何时,我们总能感到生命脱离肉体的空虚之感,因为太多事情的平淡如水,感到怅然若失。渐渐热衷于触景生情,用一双双被单纯的思想浸湿的双眼,凝视与世间的一草一木,此刻感到的是一种慰藉,一种久久丢失的思想回归内心的愉悦与安详。此刻能最真切地体会到陶潜归隐田园的依然自得,梭罗内心家园的宁静与伟大。将满腔热情寄予山水,在无语中寻求安慰,在沉默中感悟真切,看到的是内心那块璞玉浑金。但这种感受往往不会被人轻易理解,他人体会到的是愚昧无知,愤世嫉俗,逃避现实。其实结果逆然,他们正以惊人的承受力机械般的干着自己的本质工作,以为这就是人生意义所在。然而在任何单调的事业中安守一生都是悲惨的,把它当成当作精神形式的存在,充实思想即是其中的收获的成功,这是一种可笑复可悲的境地。现实生活中的我们的确很累,有多少心灵困顿是自我折磨,然后不甘心的在一次次咀嚼中再受伤害。真正的智者会用生命的力量化解种种遗憾,而不会借助外在物质的得与失,让自己拥有一份浅薄的骄傲。
生命的本质乃灵魂,充盈在人的肉体之中,当灵魂被平庸填满,自己只有像井底之蛙,守护在肉体的最底层,用短浅的目光看待芸芸终生。想必其行为肤浅至极,终究一事无成。
大海是深沉博大的景物,我们感慨于它的浩荡雄浑。大风来临,一股强大的力量迫使海水向前涌去,碰撞岸边的礁石,激起美丽的浪花。“天下莫柔于水”,海水的破碎让人凭添香销玉殒之感。岸边的礁石坚硬无比,充满阳刚之气。两个完美的极端激起的浪花定然振奋人心。生命亦如此,肉体与精神的完美结合将会达到美好的境界。
此刻的我们,无需嘲笑井底之蛙,人人皆如此。被束缚在肉身凡胎这口井中,体会到的只有浅薄无知,需要从中分离出来,用思想填充内心。肉体与精神的结合,溢出的才是生命的脉脉清香。
【完美的共鸣议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