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琐记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5 16:31:59
《雨之琐记200字》
夕之于食,光辉散目,是阳之速沉也。忽有#此前在首页部分显示#乌云如墨,俄而远道轰雷,电光闪闪,遂而澎湃雨暴是也。余尝闻多处之水,未尝闻此之雨。水而漫池,过人脚踝,蔓延不止。#此前在首页部分显示#夜骤黑,无有可见之物,耳畔斜打窗棂之声也。余无思而作,推门,雨霎滴于密发。退而关之,回床继听,觉雨声而如仙乐,乐听也。
余尝闻丝竹之音,亦闻管弦之乐,然惟闻雨声,如听仙乐耳。雨乃天地之灵气,其声无疑于天籁之音也!
雨渐停,唯有一二风而呼过。微雨打棂之声,渐行渐远,不知余人已睡也。
《写琐记读后感500字》
《琐记》这篇文章讲的是鲁迅从家到南京,从南京到日本的经历,从中我们不但看到了一个腐败的旧中国,还懂得了不能从表面来看任何事物和事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写琐记读后感500字6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写琐记读后感500字篇1
偶然翻到《琐记》这篇文章,感觉不那么深奥,便读了起来。
一开头,是讲一位姓衍的太太,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因此小孩们都喜欢去她家,刚开始我还觉得她很民主,可看着看着就觉得有问题了,她总是怂恿孩子们干坏事,事后又充当老好人的一个角色,简单的说就是虚伪。譬如,她怂恿孩子们冬天里去吃水缸里结的冰,那可是在农村,一个水缸常年不打扫该有多脏啊!她还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得多。;她还鼓励孩子们比赛打旋子,还从旁计着数,但当她看到孩子的大人出来时,马上就会变换口吻说道,你看,不是跌倒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们不要旋,不要旋看到这里,她的形象在我心中已经大打折扣。
后来,鲁迅的父亲过失了,她竟然怂恿鲁迅去偷钱,鲁迅说自己家没有钱,她又让鲁迅去偷家里的首饰变卖。鲁迅最终还是没有去偷,可是不到一个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鲁迅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事情很明显就是那个衍太太跑出去乱说的。
这种表面上对你很好,背后却捅人一刀的人,我是最鄙视的,小时候,我总觉得别的同学的家长特别好,总是和颜悦色,而我妈妈却很凶,总是管我。看了这篇文章我才明白,其他同学的家长,其实表面上对我好的,总是和颜悦色的,却很少有内心真正对我好,只是觉得我是客人。而我的父母,平时对我总是很凶,总是管我,这也不让那也不让,其实才是真正对我好。
写琐记读后感500字篇2
《琐记》讲的是鲁迅从家到南京,从南京到日本的经历,从中我不但看到了一个腐败的旧中国,还懂得了不能从表面来看任何事物和事情。
衍太太是那种小孩子看不出,但大人一眼就看得出来的歪心眼的人,他对别人家的孩子好,赞赏他们吃冰,并且不告诉他们的妈妈,并且还鼓励他们多吃,与之成反比的是沈四太太,当他看到孩子们吃冰,即使阻止,但因声音太响,被母亲听到,骂了一通。表面上看,衍太太心胸宽大,懂得保护小孩的自尊心,会替别人保守秘密,而沈四太太就显得有些大惊小怪。但是,吃冰对人的害处,远远大于衍太太的热心沈四太太虽然方法欠妥,但是它是真心为孩子们着想。而衍太太所谓的赞赏就是变相的怂恿,放纵。当我们在那里打旋,他在那里计数,突然一个孩子摔倒了,正好孩子的婶母来了,他非但发布夫妻那孩子还说: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这件事情突出了他爱推卸责任。
当孩子们跌倒了,像母亲寻求帮助时,往往是一顿臭骂,但是衍太太绝不埋怨,立刻给孩子们上药。从表面上看,孩子们的母亲心狠异常,但是衍太太却是和蔼可亲,孰不知,母亲的狠心是要让孩子们记住这个教训,下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然而衍太太的不厌其烦,宽容大度,是对孩子们的一种放纵,是真正的不关心。
看看今天的我们,我觉得似曾相识,世界上对我们追好的是父母,但是,我们真的是这么觉得吗?最常见的就是,天冷了,妈妈叫你多穿些衣服,但为了好看,就是不愿意穿,最后生病了,当你苦着一张脸去向他寻求帮助时,他却升起的不理你,让你烧着,任凭你苦苦哀求就是不带你去医院,心软的父母,看着孩子这副样子,听着孩子的苦苦哀求,忍无可忍最后带着怒气送我们去医院。你会不会觉得父母很坏见死不救,不,他们表面上是在骂你,表面上是在生气,但心里已经急得不得了,他其实起你当初为什么不听话,不带你去,是为了让你记住这个教训,让你下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但是我们都无久了父母的一番苦心。
然而对一些表面上对你好的人,却是爱戴有加,绝对信任,但当你遇到困难,或让你陷入困境时,他逃的最远,甚至让你陷入困境的元凶就是他。最后真正在你身边,并且千方百计地帮助你的人,竟然是你以前不理睬甚至是曾经恶语相向过的。
所以,不能凭借表象来判定一个人的好与坏,事情的对与错,而是从内心,从本质上来判断它。
写琐记读后感500字篇3
《琐记》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影响。第九段中说城中唯一的一所中西学堂也成了众矢之的。这也说明了封建旧思想的根深蒂固,人们对新思想的不了解、不认同。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雷电学堂求学时,校长出了个《华盛顿论》的文题,国文老师竟不知华盛顿是什么。这也足见当时人们头脑之古旧、思想之老化,对新思想的排斥。这样的老师,岂不要耽误学生吗?我也很痛恨那些所谓的中国通、支那通,对中国悠久文化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经历。文章从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影响。
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雷电学堂求学时,校长出了个《华盛顿论》的文题,国文老师竟不知华盛顿是什么。可见当时人们思想之老化,人们对新思想的不接受与排斥。这样的老师,岂不是要耽误学生的学业吗?我也很痛恨那些所谓的中国通、支那通,对中国悠久文化的曲解。他们简直是对华夏文化的污辱。当然,那些奇谈怪论是肯定永远不会被我们所接受,也永远应该去抵制的。
文中最有趣之处当数要去日本留学之前的那两条所谓的经验,简直是一堆废话,没有一点可用之处,也由此可见中国人当时对一些外国事物的误解。
后面的几段中,也写出了当时一些新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和老一辈对学习新知识的不支持。
写琐记读后感500字篇4
在鲁迅先生《朝花夕拾》这册散文集中,有一篇文章的题目确实让人觉得有点不同,那就是《琐记》。不似前几篇文章都有个明确的主题,这篇倒有点儿像形散神亦散的散文了。
《琐记》先从衍太太这一角色入手,回忆了鲁迅先生儿时与和衍太太之间的故事。衍太太总是给我留了一个不好的印象的,一个似乎有了小市民的种种劣根性的妇女,但是孩子们在她那儿总能得到百般的纵容,或许更是一种不负责任。最后竟然还从衍太太口中传出先生偷偷变卖家当的谣言,此时的衍太太却愈发的不可爱了。
文章还写到了当先生不想再留在S城之时,南京求学的事,在那段做做学生的日子里,先生对于学习的处所倒有个详细的介绍,也表明了当时自己读书的态度,对于一些先进的科学读本均是喜爱的,对于一些陈古的文言,先生多是没甚印象。这也得以看出当时先生为何要倡导新文化运动。
文章就在这样一种不紧不慢的节奏中展开了。临到最后的文章末尾,鲁迅先生写到了去日本留学的事情,4个中国的留学生要去日本留学,文章的最有趣之处便在此了:一些前年去日本留过学的前辈特意指教了关于“袜”和“钱”的经验,不成想,这些让新留学生们纷纷遵命的经验,到了日本,简直是一堆废话,没有一点可用之处,也由此可见中国人当时对一些外国事物的误解和一些理想主意的存在。
总而言之,《琐记》虽提名为琐记,但却颇能展现那个时代社会的一个缩影。文章很好地显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是一篇很好的回忆性散文。
写琐记读后感500字篇5
之前在语文课本上,陆陆续续读过一些《朝花夕拾》里的一些文章,这些文章读起来特别有味道,往往读过之后就很难忘记。这次,我翻开《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细细地读着,里面的每篇文章都特别精彩,读后令我有感而发。
童年是美好的,鲁迅的童年却特别精彩,每读里面的一片文章,就读出了真实的感情,犹如亲身经历着鲁迅童年里发生的每一件事。而且,我将鲁迅的同年和我的童年相对比,发现我们的童年有一些相似之处。
鲁迅童年的时候,家道已经衰落,大人们必须为生活奔波。鲁迅由于做错事情,经常被长辈责备,这些都让他感到难过。
我出生在平凡的家庭,爸爸妈妈必须为柴米油盐、衣食住行而辛勤工作,根本没时间陪我,在我做错事后,他们会大声责备我。鲁迅,在文中流露出渴望得到家长的理解,我也希望家长理解我。
这坌书中,最吸引我的一篇是《狗、猫、鼠》,鲁迅没有朋友,只有小狗、小猫、小老鼠陪他玩。文中写道,鲁迅和一只猫结仇,其实,和鲁迅忧愁的不是猫,而是他生活的那个家庭环境。
读了这本书,我读懂了鲁迅的童年生活,也思考着自己的童年生活。
这是一本值得一度的好书。
写琐记读后感500字篇6
《琐记》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是《朝花夕拾》一书中第八篇文章。《琐记》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影响。
第九段中说城中唯一的一所中西学堂也成了“众矢之的”。这也的确说明了封建旧思想的根深蒂固,人们对新思想的不了解、不认同。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雷电学堂求学时,校长出了个《华盛顿论》的文题,国文老师竟不知华盛顿是什么。这也足见当时人们头脑之古旧、思想之老化,人们对新思想的不接受与排斥。这样的老师,岂不是要耽误学生的学业吗?我也很痛恨那些所谓的“中国通”、“支那通”,对中国悠久文化的曲解。他们简直是对华夏文化的污辱。当然,那些奇谈怪论是肯定永远不会被我们所接受,也永远应该去抵制的。文中最有趣之处当数要去日本留学之前的那两条所谓的“经验”,简直是一堆废话,没有一点可用之处,也由此可见中国人当时对一些外国事物的误解。后面的几段中,也写出了当时一些新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和老一辈对学习新知识的不支持。
《琐记》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影响。
第九段中说城中唯一的一所中西学堂也成了“众矢之的”。这也的确说明了封建旧思想的根深蒂固,人们对新思想的不了解、不认同。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雷电学堂求学时,校长出了个《华盛顿论》的文题,国文老师竟不知华盛顿是什么。这也足见当时人们头脑之古旧、思想之老化,人们对新思想的不接受与排斥。这样的老师,岂不是要耽误学生的学业吗?
我也很痛恨那些所谓的“中国通”、“支那通”,对中国悠久文化的曲解。他们简直是对华夏文化的污辱。当然,那些奇谈怪论是肯定永远不会被我们所接受,也永远应该去抵制的。文中最有趣之处当数要去日本留学之前的那两条所谓的“经验”,简直是一堆废话,没有一点可用之处,也由此可见中国人当时对一些外国事物的误解。
后面的几段中,也写出了当时一些新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和老一辈对学习新知识的不支持。
《初中生琐记读后感500字》
《琐记》这篇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影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生琐记读后感500字6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生琐记读后感500字篇1
在鲁迅先生《朝花夕拾》这册散文集中,有一篇文章别具一格,那就是《琐记》。
《琐记》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
文章先从衍太太这一主角入手,回忆了鲁迅先生儿时与衍太太之间的故事。文中写了衍太太的一言一行,表面看来像是在夸赞她,实际却讽刺了她的虚伪举止。也让我从中懂得了不能凭借表象来判定一个人的好与坏,事情的对与错,而是要从内心、从本质上来决定。
而后文所写去学堂一事,则更是耐人寻味。文章中说的城中唯一一所中西学堂也成了众矢之的。这的确说明了封建旧思想的根深蒂固,人们对新思想的不了解、不认同。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雷电学堂求学时,校长出了个《华盛顿论》的文题,国文老师竟不知华盛顿是什么。
一天的时间都消磨在一科的学习上,满脑子的英文或满脑子的古文。学堂中根据等级的分别,竟然连宿舍的好坏都算在其中。好的就在人前耀武扬威,不好的就低头不敢言语,连走路都要让他三分。这也足见当时人们头脑之古旧、思想之老化,人们对新思想的不理解与排斥。
文中最搞笑之处当数要去日本留学之前的那两条所谓的经验,简直是一堆废话,没有一点可用之处,也由此可见,封建制度使人本身的思想被深深地囚禁,怪不得鲁迅先生要医好人思想上的病。
总而言之,《琐记》虽提名为琐记,但却颇能展现那个时代的社会现象。透过阅读此文,让我长了不小的见识,真是受益匪浅。
初中生琐记读后感500字篇2
《琐记》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是《朝花夕拾》一书中第八篇文章。《琐记》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影响。第九段中说城中的一所中西学堂也成了“众矢之的”。这也的确说明了封建旧思想的根深蒂固,人们对新思想的不了解、不认同。
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影响。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雷电学堂求学时,校长出了个《华盛顿论》的文题,国文老师竟不知华盛顿是什么。这也足见当时人们头脑之古旧、思想之老化,人们对新思想的不接受与排斥。这样的老师,岂不是要耽误学生的学业吗?我也很痛恨那些所谓的“中国通”、“支那通”,对中国悠久文化的曲解。他们简直是对华夏文化的污辱。当然,那些奇谈怪论是肯定永远不会被我们所接受,也永远应该去抵制的。
文中最有趣之处当数要去日本留学之前的那两条所谓的“经验”,简直是一堆废话,没有一点可用之处,也由此可见中国人当时对一些外国事物的误解。
后面的几段中,也写出了当时一些新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和老一辈对学习新知识的不支持。
初中生琐记读后感500字篇3
细读鲁迅先生的《琐记》,有回味童年的闲事,有上学时的杂事,看似琐碎,却记录了他的成长历程和离家求学的经历。
鲁迅先从家乡写起,回忆儿时那看似和蔼却是坏心眼的衍太太,他通过三件事来写出描写衍太太,一是,我们在冬天吃冰被沈四太太发现,结果让母亲听到被骂了,而衍太太不但不阻止反而鼓励他们;二是,他们在打旋子,衍太太先是在一旁鼓励记数,但当阿祥跌倒后,衍太太则从一个“好人”瞬间变成了告发他们的人;三是,在父亲逝去之后,他去衍太太家闲聊,无意中说起缺钱,衍太太就怂恿鲁迅去偷母亲的钱,还在外面散播谣言,并夸大其词,结果使得鲁迅只能离家求学。鲁迅先生通过生活的琐事把一个面善心狠的衍太太描绘的活灵活现,这不免让我想起平时对我“凶神恶煞“的父母来,现在我明白了,真正的爱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严厉的管教和及时的指正。
因为流言蜚语,鲁迅背井离乡去南京求学,“那时为全城所笑骂的是一个开得不久的学校,叫作中西学堂,汉文之外,又教些洋文和算学。然而已经成为众矢之的了;熟读圣贤书的秀才们,还集了‘四书’的句子,做一篇八股来嘲诮它……”那时新式的学堂在中国刚刚开始,许多进步的青年在那里学到了全新的知识,而当时“熟读圣贤书”的文人们却盲目抵触外来文化,对先进的科学视若罔闻,当我看到这些时觉得十分可笑,当时的中国是如何的落后,守旧的思想,陈旧的教育把中国禁锢在封建的牢笼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鲁迅进入雷电学堂的事,“第二年的.总办是一个新党,他坐在马车上的时候大抵看着《时务报》,考汉文也自己出题目,和教员出的很不同。有一次是《华盛顿论》,汉文教员反而惴惴地来问我们道:‘华盛顿是什么东西呀?……‘”这怎么不令人发笑呢?校长出了个《华盛顿论》的题目,而国文老师竟不知华盛顿是什么,明明已经如此落后了,可却要排斥科学和新的知识,我似乎也体会到了鲁迅先生当时的无奈,这是新旧思想的博弈,也是新旧制度的碰撞,也因为这样,鲁迅先生最后选择了去日本留学。
鲁迅先生通过回忆自己儿时与求学时的琐事,却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做为当时中国进步青年的代表,鲁迅先生用他自己的切身经历展现出了当时的社会现象,看似琐碎却寓有深意。
初中生琐记读后感500字篇4
每次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总会有一股激昂之情在心头腾涌。可当我翻开《朝花夕拾》这本书时,它让我感受到的则是童年的美好和那渐渐遗忘的乐趣。
《朝花夕拾》这册杂文集就具有这样的魔力。它用淳朴,清新的语言描写出了鲁迅童年是种种有趣的事。其中,令我记忆犹新的则是《阿长与“山海经”》这一篇文章。在文章里,鲁迅写出了他对《山海经》是如此的渴望,甚至彻夜难眠。而长妈则是为了完成鲁迅日夜渴求的愿望,让鲁迅得到知识的果粮,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这种朴实而真挚的爱着实令我大为感动。
在那个年代里,小孩子能得到一本书是多么不容易的事。而又有多少人为了汲取知识的养分而苦苦渴慕。而在我们生活的现代,书店,网站遍布,各式各样的书籍随手可得,可又有多少人用心地去阅读?大的、小的书店、书城林立,在其中的人却寥寥无几。特别是中,小学生,他们一部分整日沉溺于网络,游戏之中,像阅读这样能让人精神愉悦的事却很少有人去做,这难道不是一种极大的讽刺?
鲁迅的童年充满欢乐,那是一种淳朴,自然的欢乐。而现代孩子们的欢乐却来自于网络游戏,以及一些本不是他们这个年纪该做的事,却乐在其中。我多想像鲁迅那样与大自然做朋友,与可爱的小虫们为邻,而不是整天在钢筋水泥间穿梭,可这个愿望什么时候才会实现呢?
这也正是我们再阅读《朝花夕拾》中应该有的反思,如此才会有进步。
初中生琐记读后感500字篇5
在来去如飞的世界里,在流云中,可曾有过这么四个字——“朝花夕拾”,在过去的时间里,踏着记忆的风尘,日暮中,拾着一枚枚闪烁的光芒,但在鲁迅眼中,那光芒总是在叹息中闪过。
鲁迅在散文集《琐记》中写到了衍太太,大家一定也有听过这名字,就以衍太太为例子,她是庇护鲁迅的,对小孩是温和的,但是,衍太太也是不关心小孩的,正因为这样,她才随意对待小鲁迅,看到鲁迅和其它小伙伴在一起吃冰时,她从未关心关照过他们,还对鲁迅说:“我记着,看谁吃的多。”衍太太说话也是有技巧的,从这么小小的三个字——“我记着”,就可以将自己整个好人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衬托出衍太太的温柔以及对小孩子的态度。还有一次鲁迅到她家中谈需要的钱时,衍太太就演戏说:“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衍太太还讲可以到大厨的屋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打住!总可以寻出珠子是什么意思?说明了衍太太是个表里不一的人,当我按衍太太的话去行事后,竟流言出鲁迅偷家中之物,衍太太就是一个搬弄是非的人,鲁迅骂人还真不带脏字话!《琐记》这文中就能明白鲁迅的讽刺,这是一个沉重的大石。
拾到的贝壳总是纯亮的,鲁迅的童年梦幻而又悠长。我小时候也有摘过桑麻,我喂蚕时,总得拿出几片桑叶的,那时我是开心的,如鲁迅一样,我的童年也是充满乐趣的,在《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我总能寻出自己的一些影绰绰的回映。
踩这卵石的路上,杂乱的碎花漫天飞舞,弯下腰,放慢脚步,总能寻到一股香,那便是杂琐中一点一点的碎花。
初中生琐记读后感500字篇6
《琐记》讲的是鲁迅从家到南京,从南京到日本的经历,从中我不但看到了一个腐败的旧中国,还懂得了不能从表面来看任何事物和事情。
衍太太是那种小孩子看不出,但大人一眼就看得出来的歪心眼的人,他对别人家的孩子“好”,“赞赏”他们吃冰,并且不告诉他们的妈妈,并且还鼓励他们多吃,与之成反比的是
沈四太太,当他看到孩子们吃冰,即使阻止,但因声音太响,被母亲听到,骂了一通。表面上看,衍太太心胸宽大,懂得保护小孩的自尊心,会替别人保守秘密,而沈四太太就显得有些大惊小怪。但是,吃冰对人的害处,远远大于衍太太的“热心”沈四太太虽然方法欠妥,但是它是真心为孩子们着想。而衍太太所谓的“赞赏”就是变相的怂恿,放纵。当“我们”在那里打旋,他在那里计数,突然一个孩子摔倒了,正好孩子的婶母来了,他非但发布夫妻那孩子还说:“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这件事情突出了他爱推卸责任。
当孩子们跌倒了,像母亲寻求帮助时,往往是一顿臭骂,但是衍太太绝不埋怨,立刻给孩子们上药。从表面上看,孩子们的母亲心狠异常,但是衍太太却是和蔼可亲,孰不知,母亲的狠心是要让孩子们记住这个教训,下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然而衍太太的不厌其烦,宽容大度,是对孩子们的一种放纵,是真正的不关心。
看看今天的我们,我觉得似曾相识,世界上对我们追好的是父母,但是,我们真的是这么觉得吗?最常见的就是,天冷了,妈妈叫你多穿些衣服,但为了好看,就是不愿意穿,最后生病了,当你苦着一张脸去向他寻求帮助时,他却升起的不理你,让你烧着,任凭你苦苦哀求就是不带你去医院,心软的父母,看着孩子这副样子,听着孩子的苦苦哀求,忍无可忍最后带着怒气送我们去医院。你会不会觉得父母很坏见死不救,不,他们表面上是在骂你,表面上是在生气,但心里已经急得不得了,他其实起你当初为什么不听话,不带你去,是为了让你记住这个教训,让你下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但是我们都无久了父母的一番苦心。
然而对一些表面上对你好的人,却是爱戴有加,绝对信任,但当你遇到困难,或让你陷入困境时,他逃的最远,甚至让你陷入困境的元凶就是他。最后真正在你身边,并且千方百计地帮助你的人,竟然是你以前不理睬甚至是曾经恶语相向过的。
所以,不能凭借表象来判定一个人的好与坏,事情的对与错,而是从内心,从本质上来判断它。
《琐记读后感500字》
《琐记》这篇文章主要写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琐记读后感500字6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琐记读后感500字篇1
《琐记》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是《朝花夕拾》一书中第八篇文章。《琐记》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影响。第九段中说城中唯一的一所中西学堂也成了众矢之的。这也的确说明了封建旧思想的根深蒂固,人们对新思想的不了解、不认同。
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影响。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雷电学堂求学时,校长出了个《华盛顿论》的文题,国文老师竟不知华盛顿是什么。这也足见当时人们头脑之古旧、思想之老化,人们对新思想的不接受与排斥。这样的老师,岂不是要耽误学生的学业吗?我也很痛恨那些所谓的中国通、支那通,对中国悠久文化的曲解。他们简直是对华夏文化的污辱。当然,那些奇谈怪论是肯定永远不会被我们所接受,也永远应该去抵制的。
文中最有趣之处当数要去日本留学之前的那两条所谓的经验,简直是一堆废话,没有一点可用之处,也由此可见中国人当时对一些外国事物的误解。
后面的几段中,也写出了当时一些新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和老一辈对学习新知识的不支持。
琐记读后感500字篇2
当沉浸在二月的我们还在肆无忌惮地寻觅快乐时,那种悄悄来临的快乐危机在某个深夜总是慢慢地充斥着我的心。
曾经,我很疯狂地沉浸在游戏中,摆脱学习的重担,我没有想太多,很郑重其事地允了那句活在当下的话。感到有点浑浑噩噩,但快乐令我兴奋。毕竟是个小孩。
那只是上学后的第一个假期。当源源不断的开学、放假这类词语闯入我的读书生活时,哭泣、欢笑、哭泣具备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让我哭笑不得,开始不知所措。毕竟是个小孩。
后来,在糖果与鞭子循循善诱中,我们也这般熬了六年。小学毕业时,有人问我:六年里,你经历的快乐和伤心哪个多?我有点语塞。拼命翻着以前的事,才发现每一年都那么相似,六年的快乐与忧愁都大同小异,滤出了一丁点儿的收获,有点失望。毕竟是个小孩。
痛苦与幸福轮回着,但终有尽头。而我现在依旧在所谓的幸福中吧,我不敢像大人一样看透了尘世,那样只会让自己痛苦。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特权,应该好好珍惜。假期是休息的,学校是读书的,懒得把两者牵扯在一起。好好玩,好好学。以后的事让时间带我们去吧。这只是一个孩子的想法。
琐记读后感500字篇3
在鲁迅先生《朝花夕拾》这册散文集中,有一篇文章的题目确实让人觉得有点不同,那就是《琐记》。不似前几篇文章都有个明确的主题,这篇倒有点儿像形散神亦散的散文了。
《琐记》先从衍太太这一主角入手,回忆了鲁迅先生儿时与和衍太太之间的故事。衍太太总是给我留了一个不好的印象的,一个似乎有了小市民的种种劣根性的妇女,但是孩子们在她那儿总能得到百般的纵容,或许更是一种不负职责。最后竟然还从衍太太口中传出先生偷偷变卖家当的谣言,此时的衍太太却愈发的不可爱了。
文章还写到了当先生不想再留在S城之时,南京求学的事,在那段做做学生的日子里,先生对于学习的处所倒有个详细的介绍,也证明了当时自己读书的态度,对于一些先进的科学读本均是喜爱的,对于一些陈古的文言,先生多是没甚印象。这也得以看出当时先生为何要倡导新文化运动。
文章就在这样一种不紧不慢的节奏中展开了。临到最后的文章末尾,鲁迅先生写到了去日本留学的事情,4个中国的留学生要去日本留学,文章的最搞笑之处便在此了:一些前年去日本留过学的前辈特意指教了关于袜和钱的经验,不成想,这些让新留学生们纷纷遵命的经验,到了日本,简直是一堆废话,没有一点可用之处,也由此可见中国人当时对一些外国事物的误解和一些理想主意的存在。
总而言之,《琐记》虽提名为琐记,但却颇能展现那个时代社会的一个缩影。文章很好地显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是一篇很好的回忆性散文。
琐记读后感500字篇4
之前在语文课本上,陆陆续续读过一些《朝花夕拾》里的一些文章,这些文章读起来特别有味道,往往读过之后就很难忘记。这次,我翻开《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细细地读着,里面的每篇文章都特别精彩,读后令我有感而发。
童年是美好的,鲁迅的童年却特别精彩,每读里面的一片文章,就读出了真实的感情,犹如亲身经历着鲁迅童年里发生的每一件事。而且,我将鲁迅的同年和我的童年相对比,发现我们的童年有一些相似之处。
鲁迅童年的时候,家道已经衰落,大人们必须为生活奔波。鲁迅由于做错事情,经常被长辈责备,这些都让他感到难过。
我出生在平凡的家庭,爸爸妈妈必须为柴米油盐、衣食住行而辛勤工作,根本没时间陪我,在我做错事后,他们会大声责备我。鲁迅,在文中流露出渴望得到家长的理解,我也希望家长理解我。
这坌书中,最吸引我的一篇是《狗、猫、鼠》,鲁迅没有朋友,只有小狗、小猫、小老鼠陪他玩。文中写道,鲁迅和一只猫结仇,其实,和鲁迅忧愁的不是猫,而是他生活的那个家庭环境。
读了这本书,我读懂了鲁迅的童年生活,也思考着自己的童年生活。
这是一本值得一度的好书。
琐记读后感500字篇5
当沉浸在二月的我们还在肆无忌惮地寻觅快乐时,那种悄悄来临的快乐危机在某个深夜总是慢慢地充斥着我的心。
以前,我很疯狂地沉浸在游戏中,摆脱学习的重担,我没有想太多,很郑重其事地允了那句“活在当下”的话。感到有点浑浑噩噩,但快乐令我兴奋。毕竟是个小孩。
那只是上学后的第一个假期。当源源不断的“开学”、“放假”这类词语闯入我的读书生活时,哭泣、欢笑、哭泣……具备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让我哭笑不得,开始不知所措。毕竟是个小孩。
之后,在糖果与鞭子“循循善诱”中,我们也这般熬了六年。小学毕业时,有人问我:“六年里,你经历的快乐和悲哀哪个多”我有点语塞。拼命翻着以前的事,才发现每一年都那么相似,六年的快乐与忧愁都大同小异,滤出了一丁点儿的收获,有点失望。毕竟是个小孩。
痛苦与幸福轮回着,但终有尽头。而我此刻依旧在所谓的幸福中吧,我不敢像大人一样看透了尘世,那样只会让自己痛苦。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特权,就应好好珍惜。假期是休息的,学校是读书的,懒得把两者牵扯在一齐。好好玩,好好学。以后的事让时间带我们去吧。这只是一个孩子的想法。
琐记读后感500字篇6
在鲁迅先生《朝花夕拾》这册散文集中,有一篇文章别具一格,那就是《琐记》。
《琐记》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
文章先从衍太太这一角色入手,回忆了鲁迅先生儿时与衍太太之间的故事。文中写了“衍太太”的一言一行,表面看来像是在夸赞她,实际却讽刺了她的虚伪举止。也让我从中懂得了不能凭借表象来判定一个人的好与坏,事情的对与错,而是要从内心、从本质上来判断。
而后文所写去学堂一事,则更是耐人寻味。文章中说的城中唯一一所中西学堂也成了“众矢之的”。这的确说明了封建旧思想的根深蒂固,人们对新思想的不了解、不认同。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雷电学堂求学时,校长出了个《华盛顿论》的文题,国文老师竟不知华盛顿是什么。一天的时间都消磨在一科的学习上,满脑子的英文或满脑子的古文。学堂中根据等级的分别,竟然连宿舍的好坏都算在其中。好的就在人前耀武扬威,不好的就低头不敢言语,连走路都要让他三分。这也足见当时人们头脑之古旧、思想之老化,人们对新思想的不接受与排斥。朝花夕拾琐记读后感文中最有趣之处当数要去日本留学之前的那两条所谓的“经验”,简直是一堆废话,没有一点可用之处,也由此可见,封建制度使人本身的思想被深深地囚禁,怪不得鲁迅先生要医好人思想上的病。
总而言之,《琐记》虽提名为琐记,但却颇能展现那个时代的社会现象。通过阅读此文,让我长了不小的见识,真是受益匪浅。
《清明节琐记》
细雨蒙蒙的总是清明节。细雨缠绕着的有一丝丝的哀愁,又有“润物细无声”的温柔。而今年的清明节,微风中吹来的一点清新的青草味,那时一种轻松的味道!哦!今年是第一次清明小长假!
一阵响亮的的爆竹声响起,似乎还有连绵不断的趋势,我有预感,这次清明节肯定有热闹。
果然不出我所料。今天中午一吃完饭,我就看见我家门前那条马路停满了车子,几个长辈们,几缕花白的发丝,沾了几点雨丝,居然根根竖起,拿着一把把锄头,总在前面,自然就带着几分威严。稍年轻的挽着一袋袋祭品,两个人两个人地抬着一头头乳猪;几个人抬着一筐筐甘蔗,微微涨红了的脸上,却似带着满足、兴奋、期待与庄严……一队队的人络绎不绝地从我家门口经过。这时,奶奶来叫我们:“快点,大家要拜太公了!”我一听,马上从家里飞奔出来,走在人群中。正当全村人要过那边(拜太公的地方)时,一条泥泞不堪,布满坑坑洼洼和滑溜溜的小路阻挡了我们的去路。当时我认为许多人都会特地绕道,可是,全村人好象一点也不敢怠慢的样子,他们毅然地走在那条小路上,尽管泥水溅到裤子上,鞋子上,他们都全然不顾。
到了拜祭的地方,大家却并不急着拜祭,拿着锄头的给坟上土、培青,拿着祭品的,在各拜祭点,小心翼翼地摆放好祭品,还有的架起鞭炮……我们这些大小孩子也不闲着,都七手八脚地帮忙。几个老长辈絮絮叨叨地说起,以前太公太婆的事,几个稍年轻的笑着说:“太公太婆,你的子子孙孙们都来拜祭你来啦!你看,有好几只的乳猪喔!开心吧?”顿时,笑声一片……
该上香了,全村人更是争先恐后地拿香,走到太公坟前,虔诚地插上一柱香……那一声声的祈祷声,有对先辈的怀念,有对新生活的期待。
看着热闹一片的村人,我似乎有点明白书上所说的“儿孙满堂”,那种热闹,那种亲人中的乐也融融,那种一脉相承的感觉……
《哥哥的生活琐记》
一进门就先闻到一股扑鼻的菜香。我一阵风似的跑进厨房,却见炒菜的不是妈而是哥哥。我笑着说:“太阳这是打哪边出来啊?我哥也下厨房了!”哥却不睬我的嘲笑,抹了把汗说: “刚买了本烹饪书,学着……”还没等他说完,就让我截住了: “得,你这是又改辙了。前几天不是刚买了把吉它,说要提高你的音乐素养吗,怎么今天又迷上做菜了?”哥有些哑住了,不知嘟噜句什么,仍继续炒他的菜。 其实,说起来我哥这人也不错,毛病就是朝三暮四,干什么都是五分钟热度。上初中那会儿,他迷上了围棋,整天发誓,说要当“聂卫平第二”,大伙给他起了个“国手”的外号。可没几天“国手”又变成“前锋”了,绿茵场上又多了个“角斗士”,整天踢得汗债渍、油腻腻的,害得我妈整天得洗球衣。
等哥在全校踢出个“小马拉多纳”的名号来时,他又改道儿变成集邮爱好者了,一本本集邮册又成了他的宝贝,还不时朝我炫耀炫耀,煞有介事地讲些集邮的意义、邮票之最等等,弄得我也差点儿着了他的道儿。就这样,哥的兴趣变来变去,弄得妈整天训他: “哼,这么大个小子啦,怎么没正经的,今天搞这个,明天弄那个,我看你呀,出息不了i”哥听了只嘿嘿地乐,临了来了一句: “妈,我才不一棵树上吊死呢!”气得妈愣没点儿辙,干脆由他去。 今儿又不知他犯了哪门子邪,一改“伸手掌柜”的作风,炒开了菜。也别说,味道还真不赖。吃着饭,他眉飞色舞地大谈烹饪之道,甚至于食物的属性、营养的价值,等等。我一声不吭,心里揣摩着他的“热度”能维持几天,我能饱几天的口福。忽然听到哥叫我:“小妹,你那本欧体字帖拿给我看两天,前一阵子练英语,把字写得都像面条了。我得再练一下书法。”老天,口福又没有了。 就这样,哥又变成“书法迷”了,他能一整天蹲在屋里不出来,写呀写的,还真卖劲儿。
本来对他没好气的妈妈见他这样,也心疼了,劝他休息休息。我也认为哥开始进入“正轨”了。可这家伙真不招人疼,几个星期过后,他又抱了一攘《红楼梦》来,夜以继日地啃起“红学”来。他动不动还吟上几句,什么“侬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什么“香残燕子楼,粉坠百花洲。”一次我看他眼圈红红的,脸上一片悲戚,问他怎么了,他凄然答道:“晴雯死了。”唉,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我戏言一句:“我看,你真成‘假宝玉’了。”可他看到八十多回以后,嚷道:“高鹦的文笔太逊色了,有朝一日我也来续续‘红楼’”。又夸海口了。 后来,哥哥考上一所名牌中专,得住校,妈妈也乐得清静,眼不见心不烦嘛。可我晓得,哥哥的脾气并没有因为年龄大些而改变。一次,我去看他,走进宿舍,见别人的铺位整整齐齐,偏他铺上堆了些书。
我一翻,嗬,五花八门,有几本菜谱,几本英语原版书,还有书法、吉它、围棋等方面的.我叹口气道: “哥,你毛病还没改,还是朝三暮四、反复无常吗?”“可不能这么说,我的那篇《谈集邮》的小文章刚在校报上发表,能说一事无成吗?’’哥争辩着。我蓦地发现他瘦了,问他怎么回事,他一摊双手:“没办法啊,买书的钱太少,只能从菜金里省。” 春节,哥一回家就带来了好消息,他在学校书法比赛中获二等奖;在学校围棋赛中力挫群雄,名标榜首,他的足球也踢进了市队。嘿,妈捧着他的获奖证书乐得直说:“这孩子,这孩子……”爸拉了挂响鞭庆贺,哥再显身手下厨房做饭。饭间,他告诉爸妈,他要报名上业校学微机了。 啊,哥还要变!
《思红琐记》
红,是太阳的颜色,是光明的象征,
记得孩提时,听到这样一则传说:青年丹柯和他的族人被仇敌赶进原始森林,生命危在旦夕,他坚毅顽强地领着族人向困难作斗争。他抓开自己的胸膛,高高举起燃烧着的心,给人们照亮了走出森林的道路。丹柯的心始终闪烁着不灭的光芒,变成了雷雨之前出现在草原上的红色火星。
火,是人们必需的;红,是火的象征。
读到《马恩全集》时,看到如下的记载:1865年,劳拉、燕妮向马克思提出若干生活问题,请他答复。马克思为此写了一篇《自白》,对“您喜爱的优点”,回答是“纯朴”:对“您最大的嗜好”,回答是“啃书本”;在对“您喜爱的颜色”的问题上,马克思很明快地回答:“红色”。
红,是激动人心的颜色,是导师喜爱的颜色。想起那战争年代,当四面全是遥近来的敌人奋一个红军同志,身负重伤,弹尽了,粮绝了,但他不屈地挺着胸膛,从怀中掏出一面由鲜血染得更红的旗帜......,这时又一个年青的,象火苗一样年青的战士,硝烟熏黑他的脸,战火烧破他的衣,但他是那样的虔敬、肃穆,他没有被吓退,而是接过这面红旗,举手宣誓,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他站起来了,勇敢地走入了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行列……
又看到: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位大嫂抱着小儿,高一脚低一足地踏着泥泞小道前行着,身后来了个穿雨衣的年青同志。此刻,他正走主执行任务的途中,刚才顺路送走了两位不知姓名的老太太,现在又毫无怨言地脱下雨衣,披在妇女和孩子身上,他的帽徽和领章,在风雨的夜色中闪着红光。雨和汗从他的脑门流到脚根,浸湿着一个个冒着热气的毛眼孔,恰好与他周身的热血发生摩擦,传出一股股强大的电流,去温暖他人的心房……
中国,正是这群千万个火中的凤凰、红色的英杰,才夺取和巩固了红色江山,创造和建设着人间春色。
然而,十年浩劫中,红色也是被“劫”的内容之一,它虽然在广播、在电视、在人们口头上叫着、闹着,成了集红盛时,人们生活在红色的海洋里。但是,它的实际内容却被抽掉。牡丹成了毒草,割掉了;玫瑰成了眼中钉,打灭了;一个个红色的战士,甚至是将军,成了万恶之罪魁,被残害了……,更可惜的是,青年人无限信仰的心中,开始有了伤痕,我曾亲眼看到一个比我早出世几年的人:他在借用的军帽上戴着红帽徽;臂上戴着红袖章,手里拿着红宝书,甚至腰间也束着红皮带,可谓红透矣!他边走边高呼红口号,举止言谈无一不是“红”上加红。然而,他象他的同辈一样,对红的内涵漠然无知,学知识是“白”,他用红去镇压;一切古书皆黄,他用红去焚毁;外国的一切皆黑,他用红去封锁......。但当他年岁长大了,头脑所谓清醒了时,内心的空虚逐渐驱逐红的掩饰,而显露出来了。他开始逍遥,开始颓伤,开始落后,无所信仰,无所追求,无所事事,红的不喜欢,白的又讨厌,七颜六色,他只选择了一种—灰,颓唐的“灰”。一句话,他见到红的就刺眼,认为只有抛弃了红,他的生命才得以更新……
这是多么可悲的“红”事啊!认识往往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并不是偶然的。但是,人的思想基础一旦发生动摇,他的世界观就显得杂乱、荒芜,就会导致他的精神生命走向崩溃。
是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象征是红色。
红色,是可爱的,更是值得追求的。
《庸人琐记》
我一个人默默地走在清晨的街上。小鸟儿们的鸣叫都变成烦躁的吵闹。街上的行人很少,伴着清洁工人单调的扫地声,周围一片蒙蒙的死寂。好冷呀!一股初春的小风吹来,仍带有冬末的寒意,不禁使我打了个寒颇。想着这个倒霉的星期,唉!真是欲哭无泪……
周二,心里突然觉得好烦。烦得不知干什么好。原来,这是哀痛的前兆。晚上归家,一直住在康复医院的姥姥故去了。甚至我连最后一面都没见到。这也可以用来解释妈妈这几天的沉重了。丝毫没有心理准备的我,傻了……
回头看看走过的路,仍有些无奈的苍茫,但似乎出现了一些歪歪的并不坚定的脚印。树上仍是光秃秃的,只在树梢间偶有几丝新芽冒头。周末的街上,大家都赖在被窝里,只有稀落的几个晨跑的人,跑跑停停,似乎偶尔欣赏一下这本已烦乱不堪的城市。堕落的城市。好烦呐!……
周三长跑课。一直心情不好的我,对一切都不感兴趣。更别提那讨厌的800米。借着烦躁,吊儿哪当的,跑了个将及格。朋友骂我:“别拿家里的事当借口”。平日的刀子嘴不知跑哪儿去了,眼泪簌簌的落下。心中如刀绞的我,参加了姥姥的遗体火化……泪已哭干。下午的我,如行尸走肉般,看着七大姑八大姨在尸体上哭的死去活来——为什么不能还死去的人一份平静呢?我呆立在那儿,唯一能做的只是在心底苦笑……
看着新买的名牌表:十一点多了。现在的东西就是不结实,爱坏。人也一样,太过虚伪和劣质。从市北走到繁闹的市中,人也多了起来。摆摊做买卖的,带孩子串门的,情人肩并肩手拉手走着的。现在的大家,无非为吃穿而辛苦,年轻人无非为感情而奔波。活着可真够累的!生、老、病、死,无非是转瞬即逝的人生。是否除了这些肤浅还应该有些什么本质的东西呢?……
周四回学校,淋得像落汤鸡。为的是洗清心中的烦,感受天空的真。看见旧时的好友,聊叙一下心情。无非被关心,安慰了许多。还能奢求什么呢?淋着雨,虽仍逃脱不了都市的空乏,但还固执的要洗净那久违的脂粉气。可是那已被污染彻底的雨水打在身上又是怎样的一份沉重呀!我实在无话可说。姥姥生前的一幕幕重现在眼前。但当时的我又怎会有现在这样的体会呀!懂得了珍惜二字的可贵……?
已经下午一点多了,随意踱进一家布置洁净的小饭馆里,要了一碗面。打量着周围的人、物,一切都很普通,似乎只有几种浅色在视野里—蓝、白、粉,诸如此类。突然有一个穿艳红色外套的胖太太走进来,反而打碎了原有的素雅。生气的扭头朝窗外的天空看,虽是一片灰云当空,但那柔色的太阳仍努力从云端探出头来。为的是给此类庸人一丝心灵的灯光吧!……
周五,和朋友一起出去玩。感受那城市的艳色和人们的俗。那喧嚣的音乐,还有节奏的动感,使我麻木了。并不是想刻意标榜自己的清纯脱俗,只是想让自己在那浑水中得到一种心灵的发泄吧!心头的苦倾之而出,有一种不能言表的快感。啊!好爽!……已经是傍晚了。可我还坐在这吃午饭时的寥无几人的饭馆里。淡淡地对自己一笑。歪斜地走出这平庸的领域,正不知道去向。看见迎面奔过来着一身雪白衣服的小丫头,五六岁光景,身后匆匆追上个毫无修饰的少妇。突然,女孩摔倒了,衣服脏了,手也破了,泪还在眼眶里打转。母亲紧走两步要将女孩扶起。但她决然推开母亲的怀抱,坚强的摇晃着站起来—她自己站了起来!看我呆呆地望着她,她便冲我一乐,露出两排并没有长齐的雪白的乳牙。好美!……我也向她回了一个自认为最灿烂的微笑。是呵,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似乎彻悟了什么,踏着微弱的路灯,迈着坚实轻快的步伐,背负着一身的沧桑和前几日的疲惫,走在回家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