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颈丸子的味道作文

2023-05-30 09:26:35 向鸿凌 标签:人间 阅读:

世间百态,诉不尽人生无常;人间百味,尝不完万般情长。纵使千种山珍海味,也比不上那盘盛满外公浓浓关爱的鹅颈丸子。茶香氤氲,记忆的碎片开始凝聚。

从很小的时候起,我就常跟着父母回到母亲美丽的故乡——醴陵。每次回去,鹅颈丸子都是餐桌上的常客。这种丸子用金黄的、薄如蝉翼的蛋皮包裹着掺杂了面筋的肉馅制作而成,加上形似鹅颈,因而得名。烹饪时,将一根长长的鹅颈条切成薄片,上锅蒸至恰到好处即可出炉。鹅颈丸子一上桌,我出手的第一筷子准是冲着它去的,趁热咬上一口,肉香四溢,满嘴香浓,佐以一碟秘制调味酱,回味无穷,真是人间绝味。每当我不停地往嘴里塞着鹅颈丸子时,外公总是宠溺地笑着看向我。那时的我,还不明白这其中的爱。

小升初的暑假,再次回到那座让人感觉“水灵”的小城,只觉外公更苍老了些。他身着一件旧白汗衫,眼角布满沟壑,白发终究胜过了青丝,佝偻的背影令人十分心疼。一天清晨,我恍惚听见脚步声,睡眼惺忪间透过门缝看到是外公换好那双旧胶鞋,轻轻推开门,扶着单车,一步步慢慢走出了院子,然后转身小心翼翼地关上了院门。起床后,母亲告诉我,外公总是天不亮便起床,骑上陪他多年的单车到街上最好的铺子为我买醴陵最正宗的鹅颈丸子。“铃铃铃……”车铃清脆,看着外公骑车归来的身影,我湿润了眼眶。

制作鹅颈丸子的过程可不简单。首先考验刀功。外公拿起菜刀,按住鹅颈条,拿刀抵住,稍一凝神,手腕发力,便听见刀与案板碰撞出连绵的“哒哒”声,手起刀落过后,一片片薄厚适中的鹅颈丸子如多米诺骨牌般倒下来。接着外公将刀贴在案板上,用手掌压住鹅颈丸子拨到刀面上,整齐地叠放到盘子里,置于蒸锅中。蒸的时间长短要拿捏精准,长则过软,短则未熟,都会失去最好的味道。于是外公会一直守在厨房里,耐心计算分秒。火候一到,揭开锅盖,蒸汽便喷发而出,夹杂着丸子独特的香味与外公满满的爱。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每到离别之时,大包小包的蔬菜瓜果总会填满车的后座和后备箱。外公又提着满满一袋鹅颈丸子,不顾母亲的劝说,塞到我手中,笑道:“菜多了也没有关系,爷爷不能常在你身边照顾你,鹅颈丸子你们那里也难买。下次回来不知道什么时候,见一面少一面,还不知道哪一面是最后一面。”外公的笑中满是不舍。

微风拂过,轻轻吹动挂在红砖墙上垂落的藤条,一片片小碗似的暗绿色叶子中,盛满了天空映下的或红或金的光。砖墙脚下,杂草萋萋,左右摇晃,跌跌撞撞,仿佛下一秒就要倒下。泛红的天空中,落日的残影在我眼里渐渐泛开涟漪,滴落在草丛里。

苏轼有言:“人间有味是清欢。”这份清欢为何?我想莫过于那盘热气腾腾的鹅颈丸子。丸子的味道是外公爱的味道。它是母亲的童年,也是我珍贵的回忆。如今母亲会说早已吃腻了鹅颈丸子。回望过去的岁月亦或展望未来的时光,我们有时是否也会这样,将生命中陪伴我们的人或事渐渐淡忘?将他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渐渐遗忘?

白云荡漾,蓝天清透。心底灯火葳蕤,将外公的爱封存进鹅颈丸子,永远回味。

(指导老师:覃玲)

 

味道

味道是什么?是唇齿间残留的一缕暗香,是小时候每天早上从厨房里飘出的阵阵香气。

“起床啦!再不起来荷包蛋就凉了!”外婆笑着催我和姐姐起床。我和姐姐便疯了似的一翻身跳下床,顾不上洗漱就往餐桌边冲,等待着外婆做的荷包蛋。

外婆端着一碗热气腾腾、香飘四溢的荷包蛋从厨房走出来,放在我们面前。就在这个小白瓷碗中,装着我们小小的期待。金黄的色泽,荷包蛋的边缘被油炸得脆脆的,中间一圈果冻似的蛋白裹着八分熟的蛋黄,荷包蛋漂在放着甜酒的汤汁里。用筷子夹起,蘸着汤汁,趁着汤未滴尽送入口中,轻轻一咬,八分熟的蛋黄便在嘴里绽开,常常把蛋黄弄到了脸上,却全然不顾自己的吃相,贪婪地将最后一滴汤也吞进肚子里。这便是小时候我和姐姐最大的幸福。

外婆就坐在一旁,一边笑盈盈地看我们吃着她亲手做的荷包蛋,一边用纸擦去我们吃到脸上、下巴上的蛋黄屑儿,对我们说:“慢点儿吃啊,可没人跟你们抢……外婆做的荷包蛋是最健康、最营养的.……”我们便问外婆为什么能做出如此美味的荷包蛋,外婆笑着回答,“因为外婆有魔力呀,用魔法做出的荷包蛋是最好吃的。”从此,荷包蛋在我心中又增添了一些神奇的色彩......

后来上小学了,我们搬家到了河东,不能和外婆住在一起,自然也难以吃到外婆亲手做的荷包蛋了。但每天早上,我们还是吃荷包蛋,只不过都是从外面买回来的。色泽暗淡了许多,没有汤汁,一口咬下去,干干的蛋白、粘粘的蛋黄,比起外婆做的差得太远了,同是荷包蛋,却完全没有外婆做的味道……

缕缕荷包蛋的清香,总牵动着我的情思。

泥土的芳香

解读泥土

有这样一种味道:香香的,而又涩涩的,我们都很熟悉;有这样一种感觉:塌实温暖,而又平凡,我们都不曾离开;有这样一种情怀:魂牵梦萦,终生不舍,而又甜蜜美妙……这一切,都源自泥土!

泥土,是那样富有却从不张扬,是那样宽广而决不矜夸。世间万物,除了天空,大概就都属于泥土了。天空给人高远、缥缈、可望永不可及的感觉,泥土恰恰相反,它温情、平易、和善,总给人一种母亲的感觉。争春的群芳根植于泥土,躁动的走兽踩踏着泥土,形形色色的建筑依托于泥土,我们人类更是片刻也离不开它,其中也包括我们旋转不息的思想。

泥土是世间最大的宝库,它终将会把所有的人所有的事,所有的点滴和细节,一一托起展示,整理收藏。那或深或浅的纹路,那高低起伏的地势,那漂浮不定的尘埃……只要你用心去阅读,总能读到自己熟悉的内容。

尤其是雨后的泥土,完全可以看作天与地激烈争论后留下的印记。那无辜的禾苗,拔节的小,涨起的河流,甚至泥地上的鸿爪,道路旁的脚印,庄稼上的纹路,都显示着天地交流后的痕迹——泥土,记录下来,悄悄收藏,等待有心的人来解读、感受、体会。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得深沉!是的,惟有爱,惟有深沉的虔诚的热爱,才是对泥土最好的最应该的回报。泥土是世间最公平的法官,一切在它眼里都是等同的,众生平等,万物齐观,恐怕只有在泥土面前才能真正实现。

你是否记得,在某个角落里,你流下了泪水,点点滴滴落进了泥土里,滋养了大地,同时也催生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季?你是否记得,在某个时刻,你心花怒放欣喜若狂,欢呼雀跃绽露笑靥,只有泥土颔首不语而又将一切默默收藏?你是否还记得,刚刚吹灭的18岁生日蜡烛的时候许下的心愿,也同样被泥土记下?甚至失意时的迷惘和惆怅,生病时的虚弱与苍白,跌跤后的疼痛与忧伤……泥土都是最忠实的见证者。

先哲告诉我们,世间万有终将归于泥土,最终的最终,水归水,土归土。所以,泥土是这个世界上最忠实的见证人,人类个体自身短短几十年,更无法逃脱泥土的观察和审视。活着的时候你尽可以踩踏,蹬踹,挣扎,或者征服它;死后,却只能交给它,归泥土收藏。

飘零的落叶要回归土地,飘舞的蒲公英要寻土扎根,离家的游子要回归故里。是的,见证者与收藏家,就是泥土的全部含义,也是如今的我能读出的关于泥土的全部含义。

泥土,多像一本最方便阅读的书呀,简单而深奥,宁静又热闹,平实而博大。

点评:这是一篇托物抒情的散文,很有散文诗的味道。文章通过表达对泥土的认识与体会,紧紧抓住泥土富有、宽广、博爱、公正等特点,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尤其是下雨时泥土的特征,以及与自身阅历相结合的点染,显示着作者不一般的观察思考能力。文章最后归结于“见证者与收藏家,就是泥土的全部含义”,进而提炼出泥土像“一本最方便阅读的书”加以概括,不仅层次清晰明了,而且见解独到,确实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难能可贵。而字里行间隐含着的热爱之情与哲理深思,在简洁清新的表达中,我们也不难体会出来。

味道

那时,我还小,和阿婆住在一起,我最期待的,便是那香甜不腻的桂花糕。

每到盛夏,蝉鸣声响起,阿婆便领着我在桂花树下坐着,仰头看着那碧绿浓荫的大树。那长在树上的桂花,小小的,有三四瓣,像一个个黄色的小精灵,随着徐徐清风,旋转着,旋转着。当你细细地在风中嗅,你便会闻到一股清香,那股香气令人愉悦,那,便是桂花的香。这时,目不识丁的阿婆居然吟上了两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我便傻笑着,心想,这桂花的魔力好大。

那时,连夜里的梦都是甜甜的。

不过,我更期待的还是阿婆亲手做的桂花糕。阿婆会把那极好的糯米放入蒸锅笼里,再让它们来个水与火的交响曲,就像跳华尔兹舞曲那样,过了一会儿,桂花糕熟了。阿婆便戴上厚手套,把蒸好的桂花糕从里面取出来,放在桌上,用扇子轻轻地扇着,再撒上些凉凉的糖水,点缀几朵黄澄澄的桂花,那好看的清香沁人的桂花糕便完成了。我着急地要阿婆用勺子喂我,等那勺子迎我而来,我便张大了嘴,“啊”的一口把那软糯的桂花糕吃进嘴里,又被烫得只得急忙咽下,还没品出什么味儿,喉咙已被烫成猪血色,阿婆便满脸慈祥地微笑,“小馋猫,慢点儿吃……”

“呼呼”,一阵清风把我吹回了现实,我抬眼望去,一棵高大的桂花树立在我的眼前,那树的叶子被风吹得左右摇摆,也不能在那里面寻出一抹黄色的身影了。我闭上了眼睛,叹了口气,如今我已长大,来到城里读书,而阿婆却已老去。时光在飞速地跑着,记忆中,常会浮现这样的画面:高大的桂花树下有着一老一少的影子……

离开阿婆后,我依旧吃过许多次桂花糕,好像,桂花糕依旧是桂花糕,而我却觉得,似乎有哪里变了,我好像再也吃不出从前的味道了……

莞味

莞味,东莞的味道,在一次实践的过程中,让我了解到东莞,也留给我深刻印象。

在东莞,我最爱的特色美食莫过于棕子和腊肠。而今天,我就要去制作了,难免有点小激动。

先是包棕子,主要材料有:四片棕叶、糯米、咸蛋黄、绿豆和调味的五花肉。首先把三片棕叶放手上,在上面撒上适当的糯米。这一步很关键,放太多会使棕子露出米来,包不住米;太少的话就包不起棕子,不美观了。接着,放上一颗咸蛋黄,并且用绿豆裹住,再撒上糯米盖住绿豆。然后,将两边多出的棕叶向中间折,再盖上第四片棕叶,并把前后多出的棕叶向底部折。最后,也是整个棕子制作最难的部分――绑棕子。在上面缠绕三圈,底部弄出两个十字交叉,并绑一个非常紧的结扣。当然,上面的三个圈也要缠紧,以防糯米漏出。在包装的过程中,我就是在这儿遇上困难的。包好的棕子需要土灶大火煮5--6小时,才有非常地道的棕香之味。这也是东莞本地棕子味道特别之处,并以道滘的咸棕子为代表闻名莞邑。

接下来就要做腊肠,这让我高兴了好一阵子,但听到导师说所用的材料之后,我胃里稍有点涌动,并产生了抵触情绪,但一想到美味可口的腊肠,红润的色泽、豉香的味道及特有的土味,我脑里就进行了一场大战,要克服困难、亲自制作,才能体验到腊肠的美味。

腊肠用的肉是猪屁股上的,装肉的是猪小肠,这是腊肠的主要原料。灌装腊肠首先,把猪小肠套上漏斗,再往漏斗里放调味好的碎肉,用手把肉捶进小肠里。这感觉冰冰凉凉的,剩下的肉用木棍捅进。然后在多出的猪小肠处绑结,另一边也一样。接着,在上面扎针排出里面的空气和水,用莞草分段绑结。最后,在头尾和中间绑上绳圈,经过几天晾晒,就大功告成啦!东莞腊肠以“旗峰”腊肠而享誉港澳及海外,腊肠那丝丝的甜味、咸香、豉香……总能让人想起家乡的味道。

莞味!莞味!东莞的味道!即使已过去几千年历史,但你那迷人的味道一直未变,一直传承。

幸福的味道作文800字

又是一年中秋佳节,月饼洋溢着幸福的味道。月饼是味觉的激情怒放;“月饼”是视觉的绝伦盛宴;“月饼”是心灵的幸福美满。 品尝月饼

回到外婆家,在热情的问候声中看着桌上的水果、月饼,我的小馋嘴如一头小马冲爆破拘束,畅奔在草原得到了解脱。芙蓉蛋黄味的,哦,我的最爱。外壳包装一脱落,活如一头小嫩羊落入我的虎口。绵绵的口感,淡淡的香气,在舌尖融化开来,活跃席卷了味觉的疆土:土壤变得肥沃,大树变得葱茏,山河变得壮丽……这咸咸的是――蛋黄正在口腔摩擦,迫不及待绽放一场人间烟火,释放满满的激情。

品赏“月饼”

晚饭之后,我们乘着晚风而坐在屋前,参加一场纯粹的“婚礼”。月亮姑娘今晚不再是“白玉盘”的冷艳,她微黄着脸,散发着银黄的柔光,像是一块无价月饼。她一笑便醉在了我的心里。我捧一缕月光,细细一品,竟有欢酒的甜醉。“月亮姐姐,你的情人在何方啊?”她害羞的微笑,我注意到暮色柔和起来,像绅士一样携起了她的手。是啊,这千百年的陪伴多么幸福。晚风奏乐,庆祝着中秋佳节的视觉盛宴。

品会“月饼”

在月光下,我看向了家人们喜悦的脸庞,眼里眉间流露出轻松,一时忘却了工作的烦重,学习的压力。我听见了家人们愉快的谈话,谈话内容无所不有,字语间是畅游的小精灵。因为这里没有啮啃心智的欺骗,没有勾心斗角的浑水,没有令人惶恐的失败。有的是团团圆圆的一家人。

我们追求过无数山巅,谁不想“一览众山小”;我们忘却过无数琐事,谁又想心心念念劳累。唯有亲情值得每一个人追求,唯有亲情永无法忘记。我的心灵溢出美满,蜜糖水汩汩流淌。“哎,你看那月亮粑粑溜圆的。”弟弟笑嘻嘻的指着说。我正欲回他一句,那是月亮姐姐。 只听后面外婆拉开嗓门:”哪个还要月饼哦?”“都吃饱了嘞!”

外婆便拖一把椅子“啪嗒啪嗒”赶来与我们享受月光。一股暖意朗润在我的心头,我恍然而悟,原来月亮最初始最真实的味道是――阖家欢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又是一年中秋节,是月饼的味道,哦,更是幸福的味道!

点评:本文以“月饼”为线索,巧用“品尝”“品赏”“品会”三个动词串联,用丰富的想象、诗样的语言、精致的线条、温暖的色调绘出了三幅动人的画卷,感情真实细腻,言语美得醉人,情意浓浓似香醇美酒令人不饮而醉。

(指导老师:凌献英)

标签:作文味道人生百态人间世间鹅颈诉不尽丸子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