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我拿起书,翻着翻着,我便读起了《狼牙山五壮士》。
这是一个发生在1941年秋天的故事。日寇集中兵力,向晋察冀根据地一带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一个月后,七连决定向龙王庙撤退。把掩护群众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班长马宝玉指挥着其他四位战士,成功地引开了敌人。他们来到了一个交叉路口,一边是能马上跟上连队,一边则是通往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六班的战士为了能让连队走得更远,拖住敌人,走向了悬崖。
当子弹打完了,班长马宝山也负伤了。敌人又一次的拥了上来,马宝山嗖的一声,拔出最后的一颗手榴弹,丢向了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里开了花。班长马宝玉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完成了!”说罢,便纵身一跃,跳下了山谷,战士们也相继跳了下去。
我含着泪水看完了这篇文章,被英雄的事迹所感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前辈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和平,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让中国更加繁荣昌盛!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我要好个好孩子》这本书让我知道了成长时的烦恼,特别是书中的主人公金玲,她是我最崇拜的主人公之一。
《我要做个好孩子》的主人公是金玲,是一位“假小子”。十一岁,身高一米五五,体重五十公斤,在新华街小学上学,她从来都不会因为陌生而害怕见到人。她最大的特点就是粗心,每次在数学考试上都是粗心大意,这少算一个,那少数一个,自然而然数学也就是他最讨厌的学科。金玲每天都过得快快乐乐天,上不足,地下有余,可以让人很生气,又可以让人很快乐,也可以让人很省心。金玲的妈妈学中文,喜欢在老师面前提倡欧美教育。金玲的爸爸是学工科的,是一位教授。
有一次,他们班的得老师生病了,同学们教室打成一片,跑的跑,闹得闹,只有金玲一个人不高兴。她满脑子都是要不要去看老师,对老师的担忧。下课后,她对班长说:“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可班长群却说:“我不去,要去你自己去。”问遍了同学,可还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和她一起去。她一个人走在前往去医院的路上,走着走着,她看到了一个卖花的老爷爷,心想着:正好,给老师买朵花。结果钱不够,老爷爷见她没那么多钱就说:“那你就买一朵枯萎的花吧。”她赶忙摇头:“不行,我要去看老师的!”老爷爷说:“那你说,你去看哪个老师啊?这的老师我都认识。”听到金玲回答王老师后,就说:“王老师啊,这花不要钱了。”可金玲却说:“要钱。”便把自己的钱放在地上。王老师看到后,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现在的我们要好好读书,以后才实现自己的梦想。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相信有些人看到这句话,就会想到一个作家——路遥。这个不平凡的人在1991年完成了百万字的长篇著作《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共三部,是以中国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刻画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他们的劳动,爱情,生活与当时巨大的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完美诠释出了人们在那时的历史进程所走过的曲折道路。
这部作品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人物莫过于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了。哥哥孙少安小学毕业后在家劳务,弟弟孙少平去了县城高中念书。像那个年代的贫困家庭,这种现象应该不足为奇了吧,对读书的渴望以及生活的无奈充斥着每个人的心。我们的父母大概也是那个年代出生的,因此他们更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不断地为我们营造很好的学习环境。所以,在这个知识能改变命运的时代,我们难道不应该更加努力吗?
第一,这部作品处处展现亲情与友情,是一部可以温暖人心的作品。孙少平,孙少安自强自立,善解人意,善于帮助别人。二十七岁的孙少平在一次事故中为救护徒弟受了重伤,俊容尽毁,但是他的朋友没有因此远离他,他也没有被不幸压垮,而是面对现实,充满信心地回到原来工作的地方,迎接新的生活与挑战。现在这个看脸的社会,有些人会被所谓的高颜值迷惑,而忘记了最重要的其实是人的内心美,由内而外的美才是真的美。路遥在书中说过: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我觉得说得很对。
第二,就是路遥笔下的爱情,写得很美。虽然孙少平对郝红梅爱而不得,但后来又遇见了田晓霞。可是悲惨的是,田晓霞在抗洪采访中为了抢救灾民光荣牺牲了,孙少平悲痛不已。是啊,自己爱的人永远地离开了自己,怎能不悲痛?我没有这样的经历,但我能想象得孙少平的那种心情,那种心痛。就在今年,我的爷爷因病去世了,回到老家参加他的葬礼,印象很深的就是我的奶奶,她安静地坐在房间的床上,低着头,我觉得当时的她就像一个无助的孩子。我走进去,她就拉着我的手,泪流满面。我什么话都没说,因为我真的不懂得怎么去安慰她。我很心疼她,特别是能感受到她的悲痛。
路遥笔下的时代,是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我觉得他所写的《平凡的世界》是一个很现实的作品,他赞颂了劳动者,也记录了历史的艰难进程。孙少安,孙少平都是挣扎在贫困线上青年人,他们凭自己自强自立的精神与命运做着艰苦卓绝的斗争。这也反映出了中国人民不服输,不畏艰苦的精神。也反映了中国青年想融入社会并为之努力奋斗的迫切心情。社会也是一个校园,还有很多我们要学习的地方。进入了社会,离开了校园,我们也要继续奋斗。“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与奋斗。”这也是《平凡的世界》中的一句话。
最后我想说的是,时代在变化,但中华人民的奋斗精神是需要我们一直传承下去的,要努力把自己在这个平凡的世界变成不平庸的人。“只要有人的地方,世界就不会是冰冷的!我们可以平凡,但绝不可以平庸。”这句话我认为是这部作品最能振奋人心的一句话了。作为学生,现在需要我们奋斗的共同目标就是高考。要知道,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知识让人不平庸!
前段时间,我看了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散文《匆匆》,这篇文章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文章里的每一个句子,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在文章里,作者描述了时光流逝的痕迹,虽然时间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但很快就会逝去,让人感受到了时间的珍贵和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惋惜。
看着文章中对流逝时间的描写,我不禁想到了我平时的生活。早上,我一觉醒来就已经八点了,可是,我实在太累了,便对自己说:“没事,反正今天是周末,我就再睡一会儿。”等我再次醒来时,都快九点了,我才一边哼着小曲,一边慢吞吞地洗脸、刷牙、吃早饭。做完了这些事,一看时间,天呀,都已经十点了,一个早上都过去一半了!时间就好像一只飞鸟,一下子便从我身边飞了过去,我捉也捉不住。当我走进书房,正准备写作业时,我又禁不住课外书的诱惑了,不由自主地看起了课外书,在心里咕哝:“就看一下子,过一会儿就写作业。”时钟滴滴答答地走着,时间就像一只灵活的小马驹,飞快地溜走了。等我想起要写作业时,时钟已经走到了十一点十分,唉,谁叫我这样浪费时间,让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了,反而还没做得几件事。
想到这里,我感到脸上火辣辣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是宝贵的一旦失去它,就无法挽回。就像文章里写的:去而复返的燕子,枯而复青的柳树,谢而复开的桃花,但时间却一去不复返。
人们总说要珍惜时间,要抓住每一秒,在短暂的生命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可是,这又有多少个人做到了呢?而我自己也做不到,还常常虚度光阴。
生命是很短暂的,一年就365天,一天就24小时。一不留神,一小时又过去了。不要等到了人生的黄昏,才知道时间的珍贵。这时,只有利用好时间,我们才不会潸然泪下,才对得起生命,才对得起我们自己。
《匆匆》,让我得到了一个永远的启示: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把握好每一分钟,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不虚度光阴。这就是——珍惜时间!
寒假里,我一口气读完了苏叔阳著的文学作品《我们的母亲叫中国》,使我对伟大的祖国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我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有13多亿人口的大家庭。勤劳,勇敢,智慧,善良,是我国人民的优秀品质。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美,物产丰饶。这里有九曲回肠的滔滔黄河,有气势磅礴的滚滚长江。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有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这里有民族象征的万里长城,有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这里有雄伟的泰山,秀美的衡山,奇险的华山,奇丽的恒山,奇奥的嵩山……
我们的祖国古老文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我国有5OOO多年的历史文明,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远古的夏朝到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历了若干个朝代,既有过盛唐约辉煌发达,也有过晚清的衰退懦弱。
我国的近代史,更是一部血泪史,奋斗史。中国人民外受帝国主义入侵,特别是日本鬼子的烧杀抢掠,内受大地主,大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生活在饥寒交迫,水深火热之中,是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抗日寇,闹翻身,求解放,浴血奋战,前赴后继,终于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解放以后,在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蒸蒸日上。特别是在总设计师邓小平领导下,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祖国日新月异,欣欣向荣。今天,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国家谋富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使祖国和人民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飞跃。
我是龙的传人,我是华夏儿女,我是炎黄子孙,我自豪,我骄傲!
读西游记有感600字
每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变了。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但在我看来,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经历了日复一日个性受约束的日子,二十一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然而,每个人都明白,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厉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为什么它能够传承至今了。
我读完《西游记》后,知道了由四个主要人物,分别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除了这几个主要人物之外,还有:仙人、佛主和大大小的妖怪等。
这本书主要讲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师徒四人从东土大唐去西天拜佛取经的事情,他们一路上斩妖除魔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回到东土大唐。
在四个主人公中,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
第一:他人妖分明,就说在"三打白骨精"中就只有孙悟空看出村姑、老婆婆、老大爷是白骨精的化身,猪八戒还在唐僧面前打孙悟空的小报告,唐僧还在埋怨孙悟空。
第二:孙悟空对唐僧忠心耿耿。因为孙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的化身,唐僧认为孙悟空三次打死了好人,所以把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后来唐僧被白骨精抓去了,猪八戒寡不敌众只好去花果山请大师兄回来搭救师傅,孙悟空一听到唐僧白骨精抓去了,就不计前嫌和猪八戒去搭救师傅。可见孙悟空对唐僧忠心耿耿。碰到困难猪八戒总是说"我们散伙吧!师兄你回花果山当猴王,师弟你回流沙河,我会高家庄当女婿。孙悟空坚持去战胜困难;不肯散伙。第三:我喜欢孙悟空机智勇敢战胜妖魔鬼怪,克服一个个的困难,终于和猪八戒、沙和尚保唐僧到西天取得真经。
标签:400字早上今天有感拿起我便狼牙山五壮士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