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上一篇课文

2024-10-15 19:25:28 文题网 阅读:

 在我写字台的玻璃板底下,有一幅荷图,每当我看到这幅图画时,便想起了我喜的一篇课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我之所以喜爱这篇课文,并不是因为它出自名人手笔,而是因为课文中的诗一般的语言和画一般的意境使我神往,使我陶醉。每当我一遍又一遍朗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就仿佛来到了“曲曲折折”的荷塘边,仿佛看见了那“弥望的田田的叶子”和“袅娜地开着的荷花”,仿佛闻到了微风送来的“缕缕清香”。我想,如果有机会能亲临荷塘领略月色,那该多好啊! 终于,在一个幽静的夏夜,我独自来到了公园的荷塘边。 那“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荷花,正像课文中写的那样,“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发出阵阵淡淡的清香,也确实仿佛是“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虽然夜色很浓,但月色还是透过岸边的杨柳和假山怪石的空隙,照在荷塘上,正像作者描写的那样:“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啊!这简直是一个童话世界,景色多么迷人啊!我欣赏着这淡雅清幽的荷塘月色,不由产生一种对作者的无限敬佩之情·从心底发出了对《荷塘月色》一文的赞叹。作者在这篇散文里,把月下的荷塘描绘得如同关丽的仙境,这反映了他在大革命失败后对当时社会现实不满,同时又幻想超脱现实的郁闷心情。可以肯定地说,假如作者生活在今天的话,那么他的《荷塘月色》就一定会是另一种意境,另一种色彩。

 我出神地望着这一片荷塘,不禁想到当年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那些深人虎穴、机智勇敢的地下革命工作者,他们不正是一朵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吗了我又想到南京路r好八连的战士们,他们在刚解放的上海,在繁华的南京路_L抵制住了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的袭击,身居闹市,一尘不染。他们不也是一朵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吗?我又想到了革命烈士张志新同志,她在十年动乱的岁月里,不畏邪恶,坚持真理,同“四人帮”及其爪牙作顽强斗争,以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她不是一朵最美丽、最圣洁的荷花吗?“出淤泥而不染”是荷花的品格,也是革命者的高尚品质和情操。

 “璞……”几声水响打断了我的沉思。循声望去.只见几只镶嵌着金丝的青蛙“肩并肩密密地挨着”,从荷叶上面纵身跃人“脉脉的流水”之中,留下了一道道“凝碧的波痕”。 我抬起头来,不知什么时候,月亮已悄悄地爬上了头顶,我又深情地望着荷塘,不禁轻轻地吟起《荷塘月色》这篇课文: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吟着吟着,不知不觉回到了家。 我喜爱荷花,更喜爱《荷塘月色》这篇课文。

标签:每当一篇一幅看到底下课文爱上玻璃板写字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