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记得中学时代读过贾平凹的《丑石》,对那一句:“丑到极处就是美了”,年少的心任凭怎么冥思苦想,都想不通。丑怎么可能就是美呢?后来读到刘熙载的《艺概》,里面写道:“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依然是半知半解,丑与美的界限应为经纬分明,何能转变?丑就是丑,美就是美!看到大街上衣衫槛褛、鹤发X结的流浪人,我还是会远远地逃开。也记得看《巴黎圣母院》,虽然我对善良的卡西莫多非常同情,看到他为了艾斯美拉达,宁愿自己化为灰烬时,情不自禁泪流满面。可是感动归感动,在我眼里,那个驼背的敲钟人依然是很丑的,甚至觉得面目狰狞。丑到这种极至,也没有让我感到丝毫美,更没有改变我对美与丑的认识。
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和我的想法没有什么两样。
不止一次地看到报纸杂志上面关于求职的报道,同是一样学历,一样家质的应聘者,用职单位会选择那相貌美丽的;不止一次地在聚会中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位相貌丑陋的女孩子孤零零地坐在房间的一角,没有人走过去和她说话;不止一次在公共汽车上遇到:没有人愿意与那位衣衫破乱、容貌不端的农村老汉同座,若是实在没有办法,也必然是掩鼻侧坐,似乎在避瘟神一样;不止一次……这许多的事实都表明,在世俗生活中,人们对美与丑是分得清清楚楚的。
可是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读到了孔子的“里仁为美”,读到了孟子的“充实之谓美”,读到了一些关于美学的书,仿佛走过长长的黑夜,在清晨醒来忽然明白,从而顿悟。
是的,现在我己深刻意识到我对美与丑的偏差所在,即对美与丑内涵的限定—在我,美丑只是狭义上的理解。仅指外表与身体。不幸的是,在世俗生活中,许多人和我一样不能做到超越肉体的表象,把美丑抛在一边。而刘熙载的怪石,所谓的“丑”实际上是指一种不规则的变化,也可以说是一种险怪的美。在贾平凹的笔下和道德批评家的语汇里.美丑是广义的,还包括精神与心灵。包括我在内的人们用肉眼所看到的只是狭义的美,真正的内在美,不仅局限在文学审美或道德评判,而应对人的行为和心灵甚至生命产生巨大的影响。写到这里.不由又让我想起在《读者》上看到的一则小故事:樱花盛开的季节,在日本的一位达官贵人家里,仆人们正在后厅边忙着准备宴席边纷纷议论,今天主人请了一位名叫千代的红透日本的名艺人,他们猜这位名艺人必定容貌美丽.风华绝代,都想一睹芳容。宴会开始时,千代出来了,经过厅堂,每个人都看到了她。可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位千代相貌并不美丽,或者说—丑。这时,一位女仆人不禁极为轻蔑地嘀咕:“就她这样,还不如我,也能大红大紫?”仆人的话被千代听见了,这位女艺人并没有动容,只轻轻留下了一句话:“虽有一抱之粗,柳树仍是柳树。”在这个故事里,这位女仆人就是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千代,只看到了她的表象,她的相貌。而千代的一句话却鲜明地点出了千代的美以及仆人的“丑”。千代的美丽正是她的内心.我相信她一定经过了多年的修炼,已让内心变得洁净,这种洁净会由内向外散发光采,形成一种人格力量,从而产生魅力。这种魅力就是让人无法抗拒的美。
也许,在生命的初始,每一种美都有它不同的涵义,也许,美之于人更在乎是个人的感觉而已。而如今,唯希望在我的世界里,这种美可以在我的把握之中。
标签:作文时代丑的中学记得曾记得有关读过贾平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