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工人刊物的特点,如何用共产主义思想打好主动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
当代青年的好榜样张海迪的出现,使人耳目一新,她是当代典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典型人物,既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又有脚踏实地为社会做贡献的作风,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不愧为青年的先锋,时代的楷模里标竿有了,怎样引导青年工人学习张海迪,也是需要动点脑筋的.当时了解到,许多青年工人对学习张海迪的重要意义还缺乏认识.他们反映:“张海迪好是好,就是学不了,甚至有的竟消极认为“发表张海迪的事迹是为了宣传”,简单地说,就是认为“可望不可及”“高不可攀”。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决定采取循循善诱的办法,分析广大职工当时的思想状况,并非不愿意学习,对于张海迪确有“高山景行”“自愧弗如”之感。我们认识到宣传先进是打主动仗,而推广先进更濡要主动,于是采取了既有针对性又有吸引力的群众自我教育方式,开展了“学习张海迪做80年代新工人”的大型征文活动。爱好文学的青年纷纷踊跃投稿。自1983年7月开始,两个月内收到了来信来稿3000多篇,文章的主人公都是作者身边的张海迪式人物,到1984年‘月为止,本刊共选登了19篇文章,用李铁映书记的话说:"19篇文章, 19个典型。”在群众中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写稿人除少数专业干部与宣传文化战线的作者外,大部是年轻的业余作者。他们热情地赞扬开展学海迪征文活动,大力歌颂自己身边的张海迪,写出一篇篇感人肺腑的特写、通讯和小型报告文学.来稿地区之广是本刊创刊以来前所未有的,除台湾省外,均有来稿,订阅本刊最晚的西藏自治区也有稿件寄来.从行业面之宽来看,有工交系统的发明创造者;有财贸战线的柜台服务员;有“引滦入津”第一线的解放军战士;有公安部门的侦察英雄。从工作岗位的体制之别来看,有国营厂矿、企业与集体行业的职工;也有自谋职业为国家分忧解愁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个体劳动者。从思想境界之高度来观察,有宁肯舍弃灯红酒绿的海外安逸生活,决不离开祖国的爱国华侨;有热爱本职工作,宁肯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掏粪工人;有为中国争气,在简陋的条件下制造出国外一流水平机械器件的小伙子;有克服病残困难,自学成才,毫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图书管理员之“凡人趣事”.他(她)们的事迹撼人至深,一篇文章一曲颂歌,通过主人公的事迹向人们宣布了这样一条真理: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必定是具有远大理想的人,而远大理想必须建筑在脚踏实地的工作上,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这次征文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消除了“高不可攀”的模糊认识,收到了超出预料的效果,起到了良好的社会作用。学习张海迪催人奋进,不仅年轻人受教育,年老的也不例外,只要有一颗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心,人人学有成效,个个有所提高。文学爱好者人人动笔书写张海迪式的新人列传,正如韶华同志文中提到:“要为群英立传”.同时在实际生活中,涌现了一大批摸得着看得见的张海迪式的人物,把广大职工的思想水准全面提高了一大步。原来许多平庸之辈的市俗思想,受到了时代浪花的冲刷,不能不自惭形秽,什么“人生在世吃穿二字”,什么“人不为我,天诛地灭”已被张海迪式的雄心壮志所淘流。学海迪的活动使人深思,使人向上,使人产生无穷的力量。征文活动中,不仅读者受教育,每一个编辑人员,通过业务实践,也都从中受到了深深的启迪。这就是在清除精神污染的斗争中,用共产主义思想打主动仗的妙用。“学习张海迪做80年代新工人”的征文活动所起的社会作用中,验证了一条真理,即:只有主动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才能有效地清除精神污染,这是千真万确的。
标签:作文特点工人初中共产主义结合何用刊物主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