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从实践中直接获得经验,然后积累成为知识;而另一条就是通过书本掌握前人或别人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这是间接的。实践出真知。前者是大家所承认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后者往往比前者显得更为重要。其原因是人的实践活动要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从而决定了他不可能掌握丰富的足够的实践经验;更主要的是从后一条途径获取知识比从实践中获得知识要快得多,而且也要丰富得多。
书本中确实蕴含着无穷的知识,然而只有读了,并理解消化了,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才称得上知识。
如何读书呢?首先我认为这里有个挑选的间题。这正如择友一样,一个知心朋友往往抵得上十个泛泛之交。同样,一部好书所给予你的远胜于十部平庸的书。挑选什么呢?当然是好书楼!何谓好书?有实在内容,确能让你读有所感或读有所得的,我认为就是好书。衡量一本书的价值就得以此为标准。
选择好一本书,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读了。徐特立老先生说得好:“不动笔墨不看书。”这就是教我们看书时要养成动笔的习惯,看到精彩处就摘录下来,细细品味。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或者看到哪里自己确有感触,也就把这宝贵的心得写下,作点所谓的“眉批”,因为这些思维的火花是稍纵即逝的。我每次看书时总是把摘记本摆在案前。日长时久,确实从心里体会到徐老先生那句话讲得精辟。此外,在书上圈圈点点也值得提倡,这有助于把握书本的重点。当然你千万别在借来的书上这样做。
看书时不仅要用眼,更主要的是要用大脑思考.这是一般人读书时常容易忽视的问题。有时我觉得我是在被书本牵着走,这时我认为最好是“刹车”,否则到头来自己会觉得茫茫然,不着边际。因为你完全“沉浸”在书本里面,而忘了你是在“读书”。如果在读任何一本书时都认真用脑筋思考的话,你就会摆脱书本的侄桔而深深地“沉浸”到自己思索的海洋之中。这时就是你读书最有效的时候,千万别忘了这一点。如要你在读书中碰到这种情形,请珍惜它,而这时最好的珍惜莫过于再提醒一下自己:“你再思考下去。”我凭自己的感受可以告诉大家,这时候思考一分钟可能比你看一小时书的收益还要大。所谓认真看书,我的理解就是带着思考问题的头脑去读书。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明确读书的目的。我们提倡学以致用,这是我们在整个读书过程中都必须明确的。马克思在伦敦大英博物馆看书时把地板都磨出了凹坑,就是因为要寻找大量资料来创作巨著《资本论》。试想,如果马克思读书目的不明,怎么会近十年地坐在同一座位上苦读呢?
读书目的不明确还会造成不求甚解,或者只知往自已腹中充塞“知识”,就像往枕套中塞草一样,而自己始终丝毫拿不出一星半点的真货色。这种读书人可以用清代学者叶燮的话来形容,叫做“两脚书橱”.他们看书时徽得思考,长期下来也就不善思考了,所以尽管他们书看得很多,却一无所用。
我认为明确读书目的是如何读书的一个最大的问题。这是因为只有明确了为何读,才能认真考虑如何读,读了如何用。只有把致用作为读书的出发点和归宿.才能真正读好书,并从中汲取有益的养分,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我就是这样读书的。一孔之见,可能有失偏颇,然而这的确是我的一点心得。
标签:读书人们一条知识怎样两条要有获取途径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