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人物内心

2024-09-12 07:33:53 文题网 阅读:

    作者要了解一个人物的内心,就要和他的感受产生共鸣。他悲哀,我也悲哀,他喜悦,我也喜悦。不仅如此,还要能评价他,比他站得更高。我们说,要从生活出发,反映生活的真实,但如果仅仅是反映生活,有什么就反映什么,这并不是读者所要求的。读者要求作家要站得高一些,给人们指出前进的路。如同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这样才能a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社会主义的文学,应当做到这一点。所谓“高”,有从作者思想水平、政治修养来谈的“高”,另外,就是前面谈到的,要能理解和观察到人物自己不一定理解和意识到的东西,我说作者观察、体会人物要站得高,还包括这个意思。 前面讲的是观察人物性格的问题。下面谈谈和这个问题有关的概括、想象和虚构的问题,也即创造典型的问题。

    有同学间:是根据一个模特儿还是根据很多人物进行概括,创造典型?我看都可以,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有的人从一个模特儿出发,和这人相处,共同工作、生活,或几天,或几个月,但他的言论,行动,是不是表现了他的本质方面呢?这很难说。如果象古典小说《红楼梦》、《水浒传》中的人物那样,讲一句话,就表现了他的性格,他的感悄,的思想,也就是说,作者让他说他这号人物非这样说不可的话—符合他这个人物性格特点的话,而不让他说第二种话。莎士比亚了不起的地方也在这里,他让他的人物讲最能代表自己性格的话,每一句台词都不是多余的。这是很可贵的。可是,我们在实际生活碰到的人,他的每句话,是否都表现了他内心深处的东西,具有他的性格特点呢?他的表现是否都很典型呢?我看不见得。怎么办?这就需要用我们自己的想象来补充。那么,怎样想象,根据什么想象?我的体会是:根据他的同类人加以想象象张三这一类的人,我在生活里看过,而且看了很多,就把那些人身上的特点,加到张三身上去。这样写出来,是不是张三?是张三,但又不是张三。虽然他是从一个模特儿出发,但是已经把和他同类人身护上的本质特征加到他身上了。他已经不是个别的某个人,他已经代表一群人了,他具有了典型性。

    也有的人物不是从一个具体模特儿出发,而是根据很多人综合起来。可是从哪些人综合出来的,有时作者也不是很清楚,如同学们都问起我:《华威先生》是怎么写成的全是否有这么一个模特儿?《华威先生》没有一个固定的模特儿。你要我说他是哪一个,我说不出。只是当时抗日战争刚刚开始,我在湖南搞统一战线工作,要和许多类似华威先生这样的人来往,在来往接触中,感到这些人很可气,对那些被华威先生之流打击的青年很同情。自己也受过这样的打击。为了和他们斗争,使他们出丑,就这样写了《华威先生》。华威先生这号人物不是从一个模特儿出发的,是根据生活中所看到的同类人的表现—概括出来的。誉迅先生讲他自己写的人物模特儿u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这就是所谓典型。总之,不是固定在一个具体的人,而是把同类型人的性格、表现,合情合理、真实可信地加在一个人身上,这就是典型。典型并不那么神秘,不能说现代文学史上,只有一个阿Q是典型,别的都不是,否则创作就很难了。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