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诞辰80周年之际,《郑丽萍摄影作品集》结集出版,书的扉页印着郑丽萍的一句心里话:“谨以此书献给中国共产党诞辰80周年”。这个女摄影家,何以对党怀着如此质朴、深厚的感情呢?
熟悉郑丽萍的人都知道,她的这份感情自然而然发自内心“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一定要好好工作”,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1975年,18岁的郑丽萍在一次煤矿瓦斯爆炸中,为抢救国家财产而被无情的大火烧伤,幸亏她当时戴着厚厚的大口罩,才保住了脸庞。但是,她那双纤纤玉手,却变得肌肉扭曲,线条歪斜。是党组织无微不至的关怀、鼓励,才使她一点点找回生活的信心,成为今天这个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自强女性。忠厚的她牢牢记着:出成绩,回报党。
郑丽萍在国际、国内大小摄影比赛中拿回20多个大奖,并3次攀上“富士杯”全国摄影十杰高峰,拿到了国家文化部最高奖项—“群星奖”金牌奖。20年来,她翻过的“山头”不计其数,第五届全国职工摄影展一等奖,罗马尼亚第二届国际摄影沙龙“AAT”银牌奖,第二届全国妇女摄影大赛银牌奖……
有谁想到,20年如一日的摄影生涯里,她用的都是一双功能欠佳的手呢?
郑丽萍有个“辈”脾气:要拍,就拍到最好。为此,她承受了不同常人的艰辛,有时甚至冒着生命危险。 1999年夏,她到电白拍摄“国际龙舟比赛”,为抢个好角度,她背着20多斤重的摄影包挤上一条小船,不谙水性的她“勇敢”地站在船舷上。艳丽的龙舟在湛蓝海面上越来越近,她激动地换着角度拍摄,“扑通”,掉进海里了。郑丽萍只觉得摄影包拉着她飞速下沉,海水冲进鼻孔、耳朵,大脑一片空白。突然,一双手托住她,将她拽回了船上—女船工救了她。一身湿a镜的她回到船上后,又接着“咔嚓咔嚓”按快门了。
一次她去惠安搞创作,一岁多的孩子和保姆丢在家,孩子高烧40多度,丈夫出差在外,小保姆手足无措。她咬咬牙,连夜赶长途车回深圳,一路上,本已劳累多日的她严重晕车,只好躺在司机旁边的过道上,人像死了一样,司机吓坏了。获奖作品《石洞里的女工》就诞生于这次刻骨铭心的“旅行”。
深圳摄影学会会长何煌友评价郑丽萍说:“在深圳,搞摄影的人,特别是一个女人,偶尔搞几次、几年,偶然间出几张作品的也不多,而20多年不间断、不断出作品的就更少了,郑丽萍是深圳特区女性中坚持搞摄影时间最长、成绩最突出者之一。”
就在记者采访她时,一封告知获奖的邮件刚刚寄到她办公室,在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举办的党的光辉照南粤—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摄影艺术作品展览》中,她又获了二等奖。
早在1991年,郑丽萍就获“富士杯”全国摄影十杰,也算攀上摄影事业的一个高峰了,可她一点没停步,此后又连拿大奖。
获“群星奖”金奖的《辉焊的深圳》,怎么拍的?郑丽萍说:“这张照片拍了几次都因夭空有雾,不清楚,直至第五次才把自己的感觉拍出来。”为此,她五上梧桐山。
加年市场经济的 大潮冲刷着她,她还是背土得掉渣的包,穿有些过时的衣服,就像她不变的追求就是摄影和投稿。她说最大的快乐就在对党和人民有所回报。
标签:生日献给之际郑丽萍摄80周年中国共产党诞辰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