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诞辰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5 22:05:06
《永远在路上的路遥》
今天是路遥的诞辰纪念日。也许并没有那么多的人记着他,但他却在我的青春岁月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第一次如此沉醉在那朴素却充满力量的文字里。没有无聊的呻吟,没有无意义的唯美,没有激情过后那种被抽空的痛苦,有的只是平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平凡的你我他,但是读完之后只有抑制不住的泪水。不管是《人生》亦或是《平凡的世界》,带给我的只有前行的力量。
从未相信过这世界上真的有如此纯粹的理想主义者,直到遇到路遥,遇到他的文字。他说:“我完成了自己的梦,它或许不是最好的,但只要完成了,它就是最好的。”然而又有人多少曾记得年少的梦?岁月熔金。多少被抛弃的梦想像是荒废的铁轨旁肆意生长的荒草,被遗忘在上帝都不会光顾的角落。但就在那一刹那,路遥说,我想完成儿时的梦,我想写一部一百万的长篇小说。走在路上,就永远不会路遥。他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完成素材积累,然而当真正开始创作时,他说,我为自己的无能感到痛苦。随后两个星期,他在痛苦与自我挣扎中决心动笔。在那间阴暗、湿冷的小屋里,他投身到了牛马般的劳动中,常常忙到都吃不上一顿饭。在深夜里点亮的烟头是他孤独的价签,但是就是这么义无反顾。爱的如此深沉。他感觉每天都有股力量催促他前行。如果停下写作,停下牛马般的劳动,他将如何存在?他说:“在无以复加的孤独中,我惧怕着,也热爱着。万家灯火都已熄灭的时候,我描绘着这一群虚构的男女,就如同一切都是你的体验和感受。我流着辛酸的或者是幸福的泪水讲述他们的故事——不,在我看来,这已不是故事,而是生活本身。”就像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那样一个艰难的时刻,被打碎了牙也要咽下血水独自承受痛苦,挺过去,你便是另一个你。放弃,也是另一个你,一个曾经的自己最不愿意变成的人。
在完成《平凡的世界》的最后一天,路遥激动到手指抽筋,无法握笔和写作,喜悦和痛苦交织在心田。那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感受,他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这部作品,完成的那一刻,他像一个婴儿那般在卫生间放声哭泣,哭诉着只有自己知道的不易。宽容他吧,一个孤独的行者跋涉了十年终于触碰到了梦想的彼岸。也许看着镜中苍老的容颜,他的心中不止有岁月流逝的感叹,更多的是欣慰吧。四十二岁,人生如正午的骄阳一般充满激情与活力,但是路遥却在这时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这是一部用生命融成的作品。他用那样一部作品留给我们无尽的感动与遐想。
高二时读完了《平凡的世界》和《人生》,高三时又读了两遍《平凡的世界》。这是我读过的书里最有感触的,没有之一。有时候做梦都能回到那个双水村,见到那一群可爱的人,触碰那片孕育着无限可能的土地,身处那段风云激荡的时光。总觉得在那样一部厚重的作品前所有形容的文字是那么苍白。是的,我们都是平凡人,但平凡不等同于平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写出来,都是一部伟大的史诗。也许我们并不需要care他人的眼光,只需沿着自己的轨迹像蜗牛版执着而又努力的前行着。生活有时候会给我们痛苦,亦带给我们快乐。但是再炽热的情感终会冷却,再深刻的反省如果无法落到实处终是无意义的。努力过好自己的每一天,不需要那么多激情,平凡却不平淡的过完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一生。对得起自己便是做好,不要在事后无限循环的自责中过完无意义的每一刻。
这辈子的时光那么长,还是要用来最一些事情,是吧?
最后愿路遥先生也能在那个世界继续他热爱的创作。
《成长在国旗下550字》
适逢祖国90诞辰,我仰望天空,望见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成长在国旗下,五星红旗闪闪发光,它代表着国家的尊严;代表着人民的骄傲;它永远激励着一代代华夏子孙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而建功立业。五星红旗下的五角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四颗小五角星环拱着大五角星,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
回首历史,一个个爱国志士奔赴抗日救国的战场,一支支抗日义勇军、游击队员坚持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并且最终汇成了浩浩荡荡的全民族抗日战争的洪流。回首历史,在我国全民抗战之时,正是由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了全国人民的浴血奋战,中华民族才得以雪洗历史上的奇耻大辱,才取得了近代史上反侵略斗争的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一个个人民英雄,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这面伟大的旗帜,换来了祖国的繁荣富强。
而今,我们的祖国已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国运昌盛,香港,澳门的回归都以成为现实。科学家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发射火箭、卫星;建设者们干劲冲天,把五星红旗插到大庆油田,插到三峡工地;体育健儿摘下了“东亚病夫”的帽子,让五星红旗在世界赛场一次又一次地飘扬……
鲜艳的国旗红心闪闪,渲染着一位又一位青少年的斗志;共产党,领导一代又一代的人民走向繁荣富强。我们是新世纪的雏鹰,我们成长在国旗下。今天,我们磨练羽翼;明天,我们搏击长空!让我们在国旗下,沿着夸父的脚步追逐太阳;循着精卫的身影修补蓝天。趁着火红的青春,抓住希望的机遇,撑起命运之舟,托起明天之太阳,为祖国的未来而努力,成为祖国的栋梁!让明天为我们骄傲!
《祝《祖国妈妈》诞辰》
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不,今年的十月一日,也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即是中秋又是国庆,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过双庆。 我跟妈妈在家一起观看祖国妈妈成立70周年大阅兵,我非常激动,心情久久都不能平静,天空虽然不作美下着雨,但是也不影响阅兵仪式开始,只见天安门人山人海,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一支整齐有序方阵队从天安门缓缓走向升旗台,每一个步伐都是那么有气势,他们的表情是那么的庄严,到了升旗台,他们熟练的操作着,顿时!全场鸦雀无声,好像时间都凝固在这一刻,每一个人都凝视着庄严的五星红旗,国歌响起,国旗缓缓的上升。
升完国旗之后,国家主席《习近平》乘坐着红旗牌的汽车缓缓的从天安门出来,驶向十里长安街,开始检阅,一路上主席不停的对着一个又一个方阵部队的士兵们问候,“同志们好”,而士兵们也回应着主席,“首长好”。同志们辛苦了,同样也回应着“为人民服务”啊!主席对官兵感情多深。
检阅完毕,主席回到天安门城楼,发表重要讲话,阅兵仪式现在开始,首先向我们走来的是三军仪仗队,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雄赳赳、气昂昂,体现了中国军人的风采。随后出现了海、路、空三军和特种兵……。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女民兵,她们身穿红色衣服,她们迈着整齐的步伐,缓缓的走过来,一点也不压于男兵,一个个像我看过的书里面花木兰一样,巾帼不让须眉。还有像我们缓缓驶过来的是各种武器有坦克、装甲……还有很多都叫不上来,最后是核武器导弹缓缓像我们驶过来,每个人心中都在默默的喊着:中国我爱你,我为你骄傲。一架架飞机整齐排列从天安门上空驶过,好像在告诉世界中国富强了。
阅兵仪式结束,群众游行开始,背景也不停在变换着,比如:新中国成立1949年,还有很多主席的画像等等。群众在长安街尽情的欢歌起舞,庆祝祖国妈妈的诞辰。
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为祖国富强感到自豪。
《厉害了,大阅兵》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七十周年,国庆节前夕,我校举行了隆重的迎接国庆活动。
全校3000名师生一起在操场上隆重集会,我们手举双色板,手动摆出了“祖国万岁”,“70”“文清实验”大字和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图案,表达了我们全校师生对祖国深深的祝福。看到学校隆重的活动,让我对天安门广场上的国庆大阅兵更加期待。
盼望着,盼望着,10月1日终于到了!国庆大阅兵终于开始了!
习近平爷爷站在一辆悬挂着国徽的黑色轿车上缓缓前行;紧跟在后面的是一辆车牌为2019的黑色轿车,车上站着阅兵总指挥;第三辆车车牌是1949,我想这代表国家从1949建立到今天。第三辆车给谁坐呢?哦!原来留给我们为了新中国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革命先辈们的,让他们也看看我们今天中国!我们要吃水不忘挖井人啊!
随着阅兵开始,习近平爷爷一边前行,一边对官兵们说:“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官兵们用响量的的回应到:“主席好!”“为人民服务!”这声音如惊雷回荡,山呼海啸!不愧是我们能打胜战,作风优良的解放军叔叔!
在整齐的方队里,我最喜欢海军方阵队。他们头戴白色的军帽,身穿白色军服,脚穿长靴,威风凛凛,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精神抖擞。不管横着看,竖着看,还是斜着看,都是一字型的。他们背后得付出多少汗水啊?
随着放飞和平鸽和气球,阅兵结束了,可是阅兵式的画面却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一定要努力学习,让祖国变得更加强大!
《深情的回忆》
在迎接北大百年诞辰到来的时候,我多么希望我是一个诗人,用深沉激情的诗句谱写一首“我与北大”的长诗。可惜我不会写诗,只能用平淡的语言,追忆难忘的事,记录走过的路,但愿也能从中透射出我对北大的深情和心愿。一、与北大有密切联系的家庭 1932年7月我出生在北平,我的家在北京大学三院(法学院)近旁,北河沿42号。 在我出生之前,我的前辈和我的家庭就同北大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外祖父顾栋臣(字恒斋,号枚良,1869一一1913)曾先后在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译学馆和法政学堂担任过国文教习和算学教习。我的伯父孙百璋、父亲孙百英都是京师译学馆的学生。父亲十四岁考人译学馆,主习俄文五年,是 1909年京师译学馆的甲级毕业生,还是九名优等生之一,排在第三名。
他继而考取京师分科大学政法科,攻读法律,1912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门。 外公只有两个女儿,顾淑礼和顾淑型。在他的学生中,他很喜欢我的父亲,认为他聪颖好学、英俊有为。在外公的促成下,父亲孙百英与母亲顾淑礼于1913年在北平结婚。 1909年清政府成立了游美学务处,外公主持留美学生考试,他也是数学卷的判卷人。1911年,召考第三批留美学生时,只有十四岁的长沙明德中学初中毕业生陈翰笙闻讯赴京赶考,国文考试顺利通过,数学、英文却不及格,他向考试主持人顾枚良先生怎么求情也毫不济事,只得落榜回家。不料,十年之后,他与我的姨母顾淑型在美国西雅图结婚,可惜这时外公早已仙逝。 1924年春,姨父陈翰笙在德国获得博士学位后,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聘,到北大任历史系教授,开设欧美通史和史学史课程,还在法学系讲授美国宪法史。 姨父在北大任教期间,姨父母就住在我们家里。姨父曾请一位北大的女学生张抱兰到我家作家庭教师,每天晚上来两个小时,辅导我的姐姐们做功课,读课外书。
张老师思想进步,和蔼可亲,大家都非常喜欢她。可是不久她突然被捕了,并于 1927年4月与李大钊一起在军阀的绞刑架下英勇就义。我们全家极其悲痛,母亲曾协助张老师家属去刑场收尸和料理后事。同年,我们的表姨父、北大教育系系主任和教授高仁山,也被军阀逮捕,并于1928年初被杀害,母亲也亲赴刑场,并帮助陶曾谷阿姨办理后事。后来曾谷阿姨与北大教育系教授、以后担任过北大校长的蒋梦麟结婚了。 张老师牺牲以后,北大中文系学生孙荆楚来我家作家庭教师,他是母亲和姨父母的无锡同乡,他给我姐姐讲解过《左传》和《孟子》,她们至今印象深刻。孙老师常与表舅高昌运在我家相遇,高舅舅是北大经济系的学生,非常健谈,谈家常,谈北大,谈各种各样的事情,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孙高两位北大学生常因观点相异而激烈争论,各执己见,互不相让。那时在我们家里,不但洋溢着自由争论的热烈气氛,也体现出“君子和而不同”的传统精神。
《《毛泽东》观后感》
1993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诞辰100周年纪念日。这几天,中央电视台正播放12集电视连续剧《毛泽东》,每天晚上,我们全家人都坐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地观看。这部电视剧非常感人,又很有教育意义。 电视剧中有一处反映毛主席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的情节,当演到毛主席用过的一条毛巾被时,我们全家都非常感动,爸爸流泪了,妈妈用手绢不停地擦着泪水,我也止不住地哭了。这条毛巾被的右下角印有“上海太平洋毛巾被厂” 几个字,说明在解放前毛主席就开始用了,一直用到了一九七几年。毛巾被的上面有七十多个补丁,已面目全非了,即使露出来一点儿毛巾被原样,毛也被磨光了。我们敬爱的毛主席,就是这样勤俭节约呀! 电视剧还演到,毛主席经常教育他的孩子生活要节俭。
他的孩子吃饭时掉了饭粒,毛主席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他的孩子听了,就把饭粒捡起来吃了。有时,毛主席也不声不响地把掉在桌上的饭粒捡起来吃了。 看了这部电视剧,我感想很深。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可是许多人却不知节俭,忘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传统美德。 就说今天吧,值周老师在校门口的角落处拾到一个淡黄色的塑料袋,里面装着一个雪白的模。为了教育我们,左老师把这个塑料袋拿进教室,只见雪白的模里还夹着一个油煎的黄亮亮的荷包蛋。这么好的东西居然一口没吃就扔掉了,看了真让人难过。
再说,有许多同学不知爱护和珍惜学习用品,有的把好好的一块橡皮用手抠烂、用小刀割碎才算罢休;有的同学将铅笔、圆珠笔或钢笔等,漫不经心地就弄坏了,扔掉了,一学期未完已不知换过多少笔了;还有的同学把没写过字的好好的本子一张一张地撕了,乱写乱画,或折飞机、飞包玩儿……这有多么不应该呀! 看了电视剧《毛泽东》,我深受感动和教育,决心今后不浪费任何东西,也希望同学们改正错误。我更希望电影制片厂和电视台的叔叔阿姨们,多为我们摄制和放映这样有教育意义的片子,这比任何港台片都好!
〔简评〕四年级小学生还没学过“读后感”和“观后感”这类体栽的写作课,刘照殉同学能写出这样的观后惑作品是难得的。作品语言朴实,惑情真挚,既能适当地介绍电视剧内容,又能妥贴地联来实际,并能恰当、真实地表达所感、所想,符合“观后感”的写作原则和要求,而且条理也很清楚,写得是很成功的。
《一套邮票》
翻开我的集邮册,首页正中的(林则徐诞辰二百周年)邮票映人眼帘,几年前令我惭愧的事情便涌上心头。
我上小学三年级时,在爸爸这位集邮迷的熏陶下开始集邮。邻居王伯伯知道后,特地送我一套(林则徐诞辰二百周年)邮票,鼓励我“以邮益智,以邮交友”。我如获至宝,把它夹在集邮册正中。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表哥来我家玩。于是,我先把王伯伯对我的鼓励炫耀一番,然后取出集邮册,把王伯伯送我的那套邮票指给表哥看。表哥也是个集邮迷,好机会一来,他绝不会放弃。于是,他取出他随身携带的“三宝”:邮票镊、放大镜、量齿尺。表哥先夹出邮票,在放大镜下细细品味,不时还点点头,发出喷喷的赞叹声,又用量齿尺量邮票齿孔,还将邮票翻过身去看。那样子,真是如痴如醉,看着表哥那副傻样,我得意极了。一会儿,表哥恳求我,说:“哎,老弟,表哥正在集古今名人专题邮票,我觉得这套邮票的选材、设计、品相都不错,你看,我能不能用我那套《马年》的四方连换你这套?”“这套票是王伯伯送我的。再说(马年)票是1980年发行的,而我这套邮票是1985年的,这一换我肯定不合算。”想到这儿,我便以邮票有纪念意义而回绝了表哥。可表哥并不死心,又嘟唆起来:“上次你到我家,你要那套《抗日胜利50周年》的邮票,我二话没说就送给了你,而那套邮票还是我爸在我过生日时送我的。再说,你那位王伯伯不是还让你‘以邮交友’吗?”我说不出话了,但仍没有将邮票换给表哥。这时,表哥又用镊子夹着那套邮票埋头欣赏起来,可多疑的我又转念一想,表哥这么喜欢这套邮票,他会不会……想到这儿我的手不由地伸向被镊子紧紧夹着的邮票……可怜的邮票立刻被扯去一角。表哥不知所措。气愤、怨恨、懊恼一股脑涌上我的心头,便对表哥大吼道:“我的邮票!倒霉!都是你!”表哥惊讶地瞪着我,既而气得面色煞白。他将邮票往集邮册中一放,镊子随手一甩,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我家。
事后,我静下心来,把事情的经过仔细一想,便有些后悔,后悔自己当初不应把“罪过”扣在表哥身上。我决定在星期天上午到表哥家,去向表哥道歉。
星期六下午,我买书回家,妈妈告诉我,表哥在我的房间里等我。
我做好了一切心理准备,推开房门,看见表哥坐在椅子上。我低下头,慢慢向表哥走去,想向表哥道歉。没想到表哥竟向我快步走来,双手扶着我的肩膀,轻声对我说:“上次是表哥不好,弄坏了你的邮票,今天表哥赔你一套,你能原谅表哥吗?”说完,表哥从口袋中掏出一套崭新的装在护邮袋中的《林则徐诞辰二百周年》邮票放在我的掌心。我更加惭愧了,不敢抬头看表哥,脸上只觉得火辣辣地痛。那喉咙又仿佛被什么东西堵住似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从此,这套邮票成为我心目中的珍宝,它凝结着兄长对小弟的关爱。不仅如此,每当我看见这套邮票时,表哥处事的一言一行立刻浮现在我眼前,这无时不教育着我:做人要宽宏大量,谦让于人。
《感恩我的母校》
正值母校95周年诞辰,回忆我走过的路程,深感母校给我打下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础,使我终生的学习和工作获益匪浅。
我出生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一个华侨职员之家。自幼和哥哥爱好唱歌。父母亲常用“月光光,照池塘”等唐山童谣启发我们兄妹的祖国意识,在我们心中播下“唐山是我的家乡,我们是‘中国人’。”的种子。
马来西亚是个多语种的国家,马来语、英语、华语(当时叫国语)都通行,说好国语是我们从小的追求,记得上小学时,我的班上决定在校内只讲国语,不许讲家乡方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代表伍修权在联合国大会上用中文做了长达两小时的演讲,这消息展撼了侨居海外的朋友,大家奔走相告:在国际会议上,中国人讲中国话是第一次啊,我们顿感头抬起来了,腰挺起来了!从此,“新中国”这三个字在我年幼的心中升腾起来,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推动我,吸引我,使我渴望靠近它、看到它,并在它博大温暖的怀抱里学知识、增才干、建设国家。
1951年1月,我回到祖国,来到北京。当华侨补校老师问我想考哪间学校时,我说北京哪间学校最好我就考哪间。我如愿以偿,考上了师大附中三部初三年级,1952年被保送本校高中。
在母校诞辰日之际,师容首先浮现眼前。恩师们皆是德才兼备的楷模,很多教师是市级先进工作者,以高水平著称于北京市,敬业爱生,毕生献给育苗树人事业。我有幸亲聆各位老师授课,直接受教于各位导师,得到各种知识的滋养,走上有益于人民的工作道路。如为我解答万象世界之谜的尚兴久、王文彩、陈克歧、段静哉老师;为我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曹振山、韩满庐老师;给我奠定语文基础的李遵路、高向夫、沈藻翔老师;教我外语的纪强老师;永远讲不完历史故事的牟禄庭老师;用大运动量来锤炼我们体魄的郝宝琳、冯炳麟老师。老师的苦心教诲为我们攀登知识高峰确立高尚的人生目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在大学学习声乐时,用物体展动、共振、声波传递等原理克服了发声上的毛病,这些知识正是中学学习时给我的。唱歌的人歌要唱得打动人,感染人,靠的是歌者自身的文化素养、音乐水平,特别是演唱历史歌曲和中外歌剧更显重要。凡听过我演唱的《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送上我的思念》、《蓝天里有一顺会唱歌的星》和《我爱你,中国》等歌曲的海内外同胞和国际友人,都夸我表达准确,有激情,能感动人,这正是得益于母校老师的培育。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收获丰硕果实。当年,我们每天都听时事广播,进行体育锻炼,每周一次文娱或课外专业小组活动,课外生活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田径和体操运动各项目应有尽有,运动量大,难度高。我们女生曾跳过四层箱高的纵箱。我曾是篮球、排球的校队成员。上大学后,我获中央音乐学院运动会跳高冠军,获北京艺术院校乒乓球女单冠军。体育锻炼不仅练就了一副健壮的体魄,而且练得能吃苦,灵敏,能承受繁重的学习和工作重担。
《献给党的生日》
在中国共产党诞辰80周年之际,《郑丽萍摄影作品集》结集出版,书的扉页印着郑丽萍的一句心里话:“谨以此书献给中国共产党诞辰80周年”。这个女摄影家,何以对党怀着如此质朴、深厚的感情呢?
熟悉郑丽萍的人都知道,她的这份感情自然而然发自内心“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一定要好好工作”,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1975年,18岁的郑丽萍在一次煤矿瓦斯爆炸中,为抢救国家财产而被无情的大火烧伤,幸亏她当时戴着厚厚的大口罩,才保住了脸庞。但是,她那双纤纤玉手,却变得肌肉扭曲,线条歪斜。是党组织无微不至的关怀、鼓励,才使她一点点找回生活的信心,成为今天这个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自强女性。忠厚的她牢牢记着:出成绩,回报党。
郑丽萍在国际、国内大小摄影比赛中拿回20多个大奖,并3次攀上“富士杯”全国摄影十杰高峰,拿到了国家文化部最高奖项—“群星奖”金牌奖。20年来,她翻过的“山头”不计其数,第五届全国职工摄影展一等奖,罗马尼亚第二届国际摄影沙龙“AAT”银牌奖,第二届全国妇女摄影大赛银牌奖……
有谁想到,20年如一日的摄影生涯里,她用的都是一双功能欠佳的手呢?
郑丽萍有个“辈”脾气:要拍,就拍到最好。为此,她承受了不同常人的艰辛,有时甚至冒着生命危险。 1999年夏,她到电白拍摄“国际龙舟比赛”,为抢个好角度,她背着20多斤重的摄影包挤上一条小船,不谙水性的她“勇敢”地站在船舷上。艳丽的龙舟在湛蓝海面上越来越近,她激动地换着角度拍摄,“扑通”,掉进海里了。郑丽萍只觉得摄影包拉着她飞速下沉,海水冲进鼻孔、耳朵,大脑一片空白。突然,一双手托住她,将她拽回了船上—女船工救了她。一身湿a镜的她回到船上后,又接着“咔嚓咔嚓”按快门了。
一次她去惠安搞创作,一岁多的孩子和保姆丢在家,孩子高烧40多度,丈夫出差在外,小保姆手足无措。她咬咬牙,连夜赶长途车回深圳,一路上,本已劳累多日的她严重晕车,只好躺在司机旁边的过道上,人像死了一样,司机吓坏了。获奖作品《石洞里的女工》就诞生于这次刻骨铭心的“旅行”。
深圳摄影学会会长何煌友评价郑丽萍说:“在深圳,搞摄影的人,特别是一个女人,偶尔搞几次、几年,偶然间出几张作品的也不多,而20多年不间断、不断出作品的就更少了,郑丽萍是深圳特区女性中坚持搞摄影时间最长、成绩最突出者之一。”
就在记者采访她时,一封告知获奖的邮件刚刚寄到她办公室,在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举办的党的光辉照南粤—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摄影艺术作品展览》中,她又获了二等奖。
早在1991年,郑丽萍就获“富士杯”全国摄影十杰,也算攀上摄影事业的一个高峰了,可她一点没停步,此后又连拿大奖。
获“群星奖”金奖的《辉焊的深圳》,怎么拍的?郑丽萍说:“这张照片拍了几次都因夭空有雾,不清楚,直至第五次才把自己的感觉拍出来。”为此,她五上梧桐山。
加年市场经济的 大潮冲刷着她,她还是背土得掉渣的包,穿有些过时的衣服,就像她不变的追求就是摄影和投稿。她说最大的快乐就在对党和人民有所回报。
《建党节不忘党恩》
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80诞辰,正好我也踏上80岁,而我已是党的65岁的儿子了。
纪念党的80大寿,有千言万语要说,集中到一句话就是:党的教养恩深没齿难忘。
我参加党的外围组织“左翼教联”时,正是1935年“一二·九”抗日高潮兴起前不久,第二年六月便加人了党,那时我才15岁,在上海郊区大场陶行知先生办的“山海学团”工作。
由于救国会沈钧儒等“七君子”被捕,陶行知在国外开展救亡活动被国民党通缉,“山海”校长张劲夫同志在华南很活跃,“山海”立即受到监视,于1936年11月间被突击搜查,我和另外二位同事被国民党宝山县党部、大场公安局带去“问话”。此时距我人党还不到半年,是我人党后受到的第一次重大考验。
那天黄昏把我们带走时,我倒是很镇定。人党前和人党后,党早已一再教育我们,要有思想准备,随时应付突发事件;要冷静沉着,妥善应付。被带走的三人中,只有我是党员,是因为在我书桌中搜出一本我正在看的田原(邓初民)根据列宁《国家与革命》著的《政治学》而使我受怀疑的。但我说我是图书馆管理员,别人还书我还未入架,并即拿出钥匙,带他们去看图书。去大场的一路上,我想没有什么把柄被抓住。
到了公安局,先后被个别问话,我安排到第三,而且在晚上10点多钟以后,这又使我判断:自己不是重点人物。开始问话后,对方面对着一个少年共产党员,不追问我,甚至不问《政治学》一事,却问“张劲夫是不是共产党员?”这使我肯定敌人完全没抓到我的什么把柄,便坚定地说“不知道”。这也是党教育的:对待敌人的问话最好的回答是“不知道”,这是保护组织、保护同志、保护自己的武器。就这样磨到11点多钟,我们三人都被放回来了。
第二天,“山海”的同事们,有些已避开,我仍继续给学生们上课,若无其事,而心里却急如油煎,盘算着如何报告党组织。黄昏时分,我的领导人王洞若同志通过小学生约我到附近公路上见面。他是先通过农家孩子找到住校学生,再找到我的,这便安全得多。
我向他汇报了带去“问话”的经过。他给我分析了形势,确定这是一次突然袭击,但也要防它再来。组织上为了我的安全,想让我暂到上海租界去避避,征求我的意见如何。我说从情况看,敌人没有发现我,如果要留人坚持斗争,我倒是较合适的。大不了敌人再来一次,也不会什么结果。洞若同志大为感动,同意我的分析,让我继续留下来,直到“西安事变”和“八,一三”上海抗战以后。
党一再教育我们:要独立分析形势,独立确定工作方针,独立应付突发事件,独立应对敌人……以后十年的地下工作中,我遇到更多更险恶的局面,但都闯过急流险滩,逢凶化吉,安然无事。
党的教养恩深,没齿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