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3-09-16 10:28:36
第1篇:腊八节作文850字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今天是农历的腊月初八,也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腊八节。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熬一锅香甜的腊八粥,还要腌制腊八蒜。
大清早,我早早地起床和妈妈一起熬腊八粥。走进厨房我惊奇地发现,比较硬实的豆粒儿经过一晚的浸泡,膨胀了许多,也变软了许多,甚是可爱。妈妈告诉我,豆粒儿提前泡一下容易煮透。我把它们倒进锅里,红豆、绿豆、黑米、花生、莲子、红枣、板栗、葡萄干等都聚集在一起,你挤我碰、你拥我抱,有红色的、绿色的、黑色的、白色的......一个个像身着盛装的仙女,迈着轻盈的步伐,随着水位地升高,它们开始翩翩起舞。妈妈打开炉灶,不一会儿,厨房里就热气升腾,散发出香甜的味道。我和弟弟都很期待这顿美食,等待的时间总是漫长的,大约半个小时过去了,腊八粥终于熬好了,打开锅盖,那群仙女不见了,呈现在眼前的是黏黏稠稠的、还冒着泡泡儿的一锅腊八粥。妈妈给我盛了一大碗,我迫不及待地舀起一勺,吹了吹,送入口中,幸福甜蜜的味道,溢在我的脸上......。
饭后,我在妈妈的指导下学习腌制腊八蒜。妈妈经常说,做事情,提前准备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在昨天就已经把蒜都剥好了。虽然剥蒜的时候有些吃力,最后我的手指头都酸了,但我还是坚持剥完了。看着满满一大盆白白胖胖的蒜,我特别有成就感。接下来,就是给这些“小白胖”洗澡,清水冲洗几遍,晾干。把它们装入干净的玻璃瓶里,再倒入香醋没过蒜,最后拧紧盖子放在阳台上,妈妈说,过几天它们就会变成绿色,我脑补着那个画面......春节的时候可以拿出来配饺子吃了。
喝腊八粥、腌腊八蒜,这就是我们北方人的腊八节,南方的小朋友们,腊八这一天你们是怎样过节的呢?
评语:文章开头引用具有节日特色的童谣,开门见山的揭示了题目《腊八节》,详细描写了熬腊八粥、腌制腊八蒜的过程。作者对生活留心观察,笔触细腻,巧妙的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表现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富有童趣。结尾处运用了疑问的句式,也是画龙点睛之笔,使文章得以升华。整篇文章层次清新,脉络分明,生活气息浓,起到了良好的表情达意的效果。
第2篇:腊八节
今天是1月10日,也就是腊八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喝腊八粥来庆祝这个佳节。
我听妈妈说:“腊八节在民间有许多的习俗,腊八节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腊”在古代本是一种祭礼。人们借此祭祖先和天地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定为“腊八节””。
我们也不例外,腊八节那天晚上,我和妈妈买了许多菜,如:菠菜、胡萝卜、蘑菇、百合、肉丸、花生米、绿豆、红豆、大米、莲子等多种食材。我帮妈妈洗好了所有的食材,只见妈妈先把不易煮烂的米和豆类下锅。随后,又把容易煮烂的食材用猪油在锅中炒几下放好调料,在把炒好的放入煮粥的锅中,妈妈用勺子不停地搅动,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浓浓的香味从锅沿飘进了我的鼻子里。“喝粥啦”!妈妈把盛好的粥放在桌上。我迫不及待地端起那香喷喷的美味粥,再轻轻抿一口,黏黏的、稠稠地,味道好极了。
腊八节的腊八粥真好吃!我喜欢腊八节,快乐又温馨,当然了,还有好吃的腊八粥!
第3篇:腊八粥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院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这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他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14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着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也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的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给淡忘了。
第4篇:以腊八粥为话题的作文
腊八节,人们要喝腊八粥.可是我故乡含南的粥与腊八粥略有不同.腊八粥是用大米、红枣做成,而这里所说的粥是用磨碎的小米、大豆熬成的。二者比较起来,腊八粥倒是逊色多了.卖粥的多半身强体壮,因为这纯属力气活,每逢天不亮便要起身,生火熬粥.他们一早上要卖很多,我幼时曾想:那得熬多少锅呀!后来有幸见到了他们用的锅,茅塞顿开,又不禁为我的幼稚而觉得好笑:他们用一口无底大缸套在一口大铁锅上,只须熬一“锅”便够卖的,前些年,人们依旧使用古老的石磨磨小米、大豆,即使全家出动,累得站着都能睡着也不够第二天熬的.
粥熬好了,豆香四溢,孩满半个庄子.趁热盛到两头细、中间粗的桶中去(可惜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只好名日:“粥桶’.)这粥桶周围填以厚厚的稻草,保温的,其性能虽不及现代的保温桶,但过上一两个时辰也不会凉的。
早早地挑出来,或置于大街之上,或放在集市一旁.下面便要晗喝了.这晗喝如同商店放流行欲曲一样,招揽顾客.请看这幅农村风俗画:清晨,太阳还未露出脸来,偶而的几声鸡鸣狗吠,更增添了农村的宁静,这时,从远处传来了悠扬的哈喝声:“喝—粥—搂!”
不过这吃喝并不是简单的事,里面大有文章.吃喝者肺活量极大,据说与长跑运动员相差无几,只见他们挺立粥桶二旁,运用丹田之气,抑扬顿挫,吐字清晰:“喝—粥—哄!’悠扬、圆润,传遍多半个庄子.但偶尔也能听到几声尖利的或是苍白无力的干嚎,甚至是歇斯底里的狂叫,这大都是初学者的“杰作”,要练好,自然还需费一番功夫的.
髻南的农村吃饭晚,日出三竿方见炊烟.粥似乎成了一种早点,早早起来赶露水集的庄稼汉们,便先来碗粥垫垫饥;老年人起来便要喝一碗粥,盛粥自然由儿女们代劳,久而久之,是否为父母盛粥竟也成了本地是否孝敬父母的一大标准,以至于老太太见面便问:“您儿子今早上给您盛粥了吗?’一位经常喝粥的老先生,架起一副断腿老花镜,翻出一本烂了边的线装书,指着泛黄的书页煞有介事地读给众人听:“诸位,此册古书上云:粥能延年益寿.’我不知真伪,倒是见常喝粥的老人们面色红润,身体硬朗,老而不衰.
这几年喝粥的用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饭碗茶缸发展到了几十元一个的保温桶,而且一有人用,便有无数人争相仿效。
现在卖粥的也安上了电磨、装上了鼓风机,用不着起早贪黑地干了,有的还发了大财,甚至成了万元户.他们将粥熬得更稠,吃喝也更加响亮了.
离开故乡有几个年头了,我真想回一次故乡,喝一碗令人馋涎欲滴的粥,看一看整日喜笑颜开的卖粥人,更想听一听那更悠扬、更动听的晗喝:“喝—粥—唉!”
第5篇:赞皇陈村腊八节
1月11日,赞皇县邢郭乡陈村举行了传统“腊八节”民俗船会,来自7个县的文艺团体和祈福游客5000多人参加了这一春节前最热闹的文艺汇演。
“腊八响,陈村街里闹排场,一眼鼓,一眼杠,拉碌碌在后边扛,男女老少喜洋洋。”这是陈村老人小孩都会唱的从久远年代流传下来的歌谣,这里说的“闹排场”就是腊八船会。汇演当天,旱船队伍早晨七点就扭了起来,走遍村庄的每一个角落,把祝福送给每一个村民和来客。旱船的造型独特、五彩缤纷,上面装饰有巧夺天工的剪纸、惟妙惟肖的纸人船夫和如临其境的亭台楼宇,每一个细节都透射着民间艺人的精心和惬意。赵县的舞狮,元氏东正的抬杠,高邑北蒲底的牛斗虎等外地民间队伍也自发加入到汇演当中。
如今,由旱船牵头的陈村船会已经发展成了多种民间艺术共同参与,四方百姓和谐共处的民间文化艺术盛典。65岁的李大爷高兴地对记者说:“俺们这是新社会的旱船民艺大汇演,是祝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又好看又振奋人心啊。”
第6篇:腊八节梁武帝
翻开日历,今天已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即我们称的“腊八节”。小时候对“腊八节”印象最深的是,奶奶总要熬一锅鲜美的腊八粥,里面要放很多东西,南瓜、大豆、发芽豆、黄豆芽、红枣、香菇、咸肉等等,总之全家人在寒冷的季节里吃得热腾腾的。后来母亲也继承了这一传统,每到这一节日都要煮一锅“腊八粥”,不管是甜的还是咸的,看着它就胃口大开。
腊八节的起源到底如何,一直没有深究过,先生正好哪来一本杂志,上面一篇有关腊八节起源的文章不错。
按照中国农历,每年十二月被称为腊月,而腊月初八被称为“腊八节”。“腊”,《说文解字》称“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可见“腊”本是古代的一种冬至后第三个戌日的祭祀活动。将“腊日”定为每年的“腊月初八”始于南北朝。南朝梁的宗禀在《荆楚岁时记》中明确记载说:“十二月八日为腊日。”于是,腊八这天便成为腊月里重要的一个节日。
据文中所述,“腊八节的起源及喝腊八粥的民俗,与佛教也有较大的渊源,特别是与佛教在我国南北朝时期的盛行有关。腊八粥之名,现能见到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十二月)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南朝梁时僧佑《释迦谱》说释迦牟尼因长时间苦修,身形消瘦,有若枯木。一牧羊女献上乳粥,释迦牟尼喝后体力恢复,因而成道。其成道之日正是腊月初八,后世佛徒因此于此日煮粥、喝粥,以表对释迦牟尼的纪念。这个故事大约是附会而成的,印度传说中释迦牟尼所食为乳而不是粥,中土之人好食粥,腊八粥是民间的食物,正史里面不见记载,后来佛教僧人将它拿来作为布施之物,同时在原料与作法上作了改进,并将它作为腊月佛寺活动的特定对象,从而赋予它腊八粥的名称。”
我在网上也搜索了一下,大多称腊八粥起源印度,应该就是上文中提到的民间说法。我想,把它的起源说成和佛教有关,应该是佛教从印度传入我国后,自南北朝时期开始有强势地位的体现吧。前一段时间正在看谢路军编撰的《佛教史》,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时,佛教开始向印度各地及周边国家传播,东汉时期是佛教输入中国内地并在中国社会开始流行的初始阶段。在中国历史上,佛教传播和推广与历代封建帝王的推崇和支持分不开的。在封建帝王中南朝的梁武帝是最推崇佛教的,在他大力倡导下,南朝佛教很快进入全盛期,寺院、僧尼数迅速增加。唐朝诗人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烟雨楼台中”,就是描绘的南朝佛教的盛况。梁武帝也因此被称为“菩萨皇帝”。
不管腊八节和腊八粥的起源如何,都表达了民间老百姓对祖先的怀念和对美好未来的祈福。在这样一个节日里,不管我们有多忙,都要记得在家煮一锅“腊八粥”,与家人一起分享寒冬中的温暖!
第7篇:腊八节快乐短信
01、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腊八节也得过,腊八粥也得喝,忘记不容易,记住生活里每一次开心的节日吧!
02、女口果人尔能看日月白这段言舌,那言兑日月人尔白勺目艮目青有严重白勺散光。月昔八节快乐!
03、腊八节,我用幸运米,开心果,美丽豆,发财枣,美满仁,如意蜜,健康糖,无忧水做一碗腊八粥送给你,愿你每天都快乐
04、腊八节到了,愿你每天用大海的胸怀面对;用小猪的感觉熟睡;用南非的阳光晒背;用盖茨的美元消费;用布什的千金买醉;用拉登的方法逃税。天天开心!
05、我要用:一缕(情思)一棵(红豆)一勺(蜜糖),月圆十分我会让玉兔送去我特制的八宝粥!
06、腊八节知道不,就是要喝粥的,知道了?光是知道是不够的,必须加以运用;光是希望是不够的,非去做不可。给朕熬粥去吧!
07、不知今年腊八节你好不好,我情况可不妙。只觉得前前后后,左左右右,脑子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嗡嗡的都是你,你想我吗?
08、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好了,说了这么多你明白了吧,知道理由乐吧,该请我吃饭了吧。
09、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腊八节快乐,感谢你多年的恩泽福惠。
10、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看明白否,看明白了就给朕煮粥吧!
11、送你一件外套,前面是平安,后面是幸福,吉祥是领子,如意是袖子,快乐是扣子,口袋里满是温暖,穿上吧,让它相伴你的每一天!腊八节快乐!
12、累了,请将心靠岸;错了,别想到后愧;伤了,会明白坚强;醉了,会知道难忘;闷了,腊八节就找我聊聊!
13、我想用阳光温暖你,用星光装点你,用美酒陶醉你,用美食满足你,用烟花灿烂你,用幸福淹没你,可我不做上帝很久了,只能用短信祝福你,祝腊八节快乐!
14、一丝真诚,胜过千两黄金;一丝温暖,能抵万里寒霜,一声问候,送来温馨甜蜜;一条短信,捎去我万般心意——腊八快乐!
15、活着真累:上车得排队,爱你又受罪,吃饭没香味,喝酒容易醉,挣钱得交税!就连给小猪发个短信还得收费!祝你腊八快乐
16、听财神说:腊八前发短信给八个朋友,年底红包多,来年发大财!我的天啊!我只认识你一个啊!财神又说:不要紧,你级别高,一个顶八个,照样发大财!
17、冬天,是一个有画面感的季节。萧瑟的枝条,记载着季节轮回的秘密。冰雪的世界,把所有的忧伤深深收藏。送你一碗腊八粥,温暖你的心,该冬眠就别挺着了。
18、友情提示:今年不该看的不看,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听的不听,不该想的不想,现在,请专心致志喝你的腊八粥。
19、友情是香喷喷的大米饭,热腾腾的涮火锅,火辣辣的二锅头。又馋了吧,腊八喝一盅吧!
20、痛苦最好是别人的,快乐才是自己的;麻烦将是暂时的,朋友总是永恒的;爱情是用心经营的,世界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腊八快乐
21、今天,我要祝你腊八节快乐。有句话憋了一年了,我不知道我的心里是不是住着一位狂人,但是我对所有的疯子保持敬意。
22、年轻的时候,我们常常冲着镜子做鬼脸;年老的时候,镜子算是扯平了。所以,别在乎那些烦恼,祝腊八节快乐。
21、节日是什么?就是给你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把你内心最深的牵绊送出去。就是给每个人生命一种理由,给你一份欢喜,给你一种深情,一种牵挂,对自己好点儿,对别人好点儿,然后热热闹闹过一个节。腊八节快乐。
第8篇:腊八节怎么过
今天是腊八节,上周末的时候李老师就开始和我准备这周腊八节的课程。腊八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了,把不同的豆子、米、枣、核桃等原料放在一起煮粥喝,想都不用想肯定好吃的很。这也是很多人对此念念不忘的原因。
我们要带孩子过一个不一样的腊八节。昨天让家长准备了少量的豆类给孩子带到幼儿园,上午的时候,老师会带着孩子进行豆子分类,让孩子认识豆子的名称、颜色、大小等,通过生活化的方式实现蒙氏数学的课程设计。这些具体又生动的豆子,孩子们二指捏捡,不但锻炼了手部的小肌肉,而且孩子们对于豆子有真正的手感。对于大小不但从视觉上会有所区分,从豆子的实际体积上也会有一个切实的感受。从不同的种类豆子里面,让孩子把不同种类的豆子分类,使得孩子对于事物初步分类的方法进行锻炼。这个对于孩子将来处理分类的事物来讲,是个“软能力”方面的培养。
玩完豆子游戏后,老师会在中午故事时间讲腊八粥的故事。这个故事我们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孩子每个人判断他们带的豆子能否煮满一锅粥,然后让他们判断所有人的豆子放到一起能否煮一锅粥。然后告诉他们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的家中和他们一样都只剩下一点点豆子、米,每个人都饿的不行,但是用自己家的粮食又做不了一锅粥,然后村长想了办法,让大家用村子里面的大钟,里面放满水大家把各家的粮食拿出来一块煮,这家拿出一些大米,那家拿出一些红豆,他家拿出一些红枣。。。。就这样一会大钟里面就飘出来了香香的味道,煮啊煮啊,最后终于煮出了一大锅的美味腊八粥。大家拿来碗,每个人都盛了满满的一碗粥,还有很多剩余,大家分享给了那些家里没有粮食的人一起吃。大家都吃的饱饱的,过了一个快乐的腊八节。(故事的本意一是要让孩子知道团结、分享,同时让孩子知道友善的对待那些生活不如意的人,这也是腊八节祭祀佛祖诞生普渡众生的一个意思。本故事的方式借鉴了绘本《石头汤》的一部分思路。)
故事讲完了,让孩子们清洗豆子,然后熬粥。等到下午放学的时候,孩子们就能带着一碗香香的腊八粥回家孝敬长辈了。让孩子从小学会对长辈的关怀和爱,从小事做起,从实事做起,尽量不用空洞说教的方式进行。
第9篇:关于腊八节的笑话
有一对姓黄的夫妻生了三个女儿,转眼都到了适婚年龄,因家教甚严,三个女儿都还是处女之身。
黄姓夫妇分别为三个女儿找到了乘龙快婿,眼看著拜堂入洞房的日子就要到了,不由得担心了起来.热闹办了婚事,三个女儿与夫婿就要离家去度蜜月了.黄夫妇很关心女儿的初夜是否圆满,为娘的就私下对三个女儿说:我和你爹都关心你们的新婚之夜,希望能知道你们是否快乐,为了不使你们的丈夫起疑,你们就用暗语通知我们,满心欢喜期待的女儿们出门度蜜月去了。
一星期过去了,黄姓夫妇收到第一封信,打开一看是大女儿写回来的,信上只写了四个大字:"雅兰席梦丝床垫",二话不说拿起手边的报纸寻找雅兰席梦丝的广告,黄先生说:找到了,标题是尺寸超大,强壮又温柔.当下老先生夫妇是高兴的不得了。
又过了七天,二女儿来信了,只简单写了:雀巢咖啡。这次黄先生又很快找到雀巢咖啡的广告版面,他大声的念出它的主标题::"欢乐到最后一滴"。夫妻二人相拥,喜不自胜。
眼看著七天又过去了,直到一个月后还是没接到三女儿的来信,夫妻开始担心起来三女儿的信终于在二个月后寄到了。上面写些那是一份手写的信,不十分清楚,黄先生费了些劲儿才解读出来,原来女儿写的是:"国泰航空"。黄先生顾不得穿上外套,连走带跑的到附近最近的报摊买了一份报纸,回到家,他用颤抖的手快速的翻阅报纸找寻国泰航空的广告,我找到了,黄先生紧抓著报纸大声的念出,不等黄先生念完,黄太太已"碰"的一声跌坐在躺椅上。
第10篇:腊八节农历风俗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