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纷争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2:30:53
《文具盒里的纷争二年级作文》
文具盒里的纷争二年级作文
今天,在我的文具盒里发生了一件事情。
铅笔正在玩,自动铅笔看见了说:“铅笔,你功劳不大,居然还好意思玩。”铅笔听了生气地说:“我的功劳可大了!要是没的我,小主人就不能写字了。”自动铅笔又骄傲地说:“没有你,小主人可以用我写字,你的笔芯断了要削,多麻烦,你看我,笔芯断了就按我头上的按,笔芯就出来了,多方便。我的功劳在文具盒里是最大的`,橡皮擦听了很生气说:“我的功劳是文具盒里最大的,小主人写错字了可以用我来擦掉。”它们三个争执不下,最后打了起来,一个个被打得鼻青脸肿,可狼狈啦!
这时,在一旁一直观看的三角板说:“你们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没看到自己的短年,这都是不对的。”他们三个都惭愧得低下了头。
【文具盒里的纷争二年级作文】
《吃饭时的纷争》
妈妈煮了一桌子素菜,满满的都是带叶子的,偏偏没有猪啊,鱼啊,肉啊。
没有我喜欢吃的菜,我当然不吃了。我也不坐下,碗也不拿,直接来到沙发上,看起了电视。妈妈用上金钱诱惑,说只要我吃饭就给我一块钱。当我是三岁小孩,一块钱还能收买我,我才不上这个当。
妈妈见这招不行,换了“嘴炮”,唠叨功夫上阵,罗哩吧嗦地讲起大道理,重复她的那一套理论,什么人要健康,就得多吃蔬菜;什么吃多了荤食,会容易得癌症;什么素质可以美颜,到时候可以变得更帅。我呢,干脆戴起一个耳套,把她的声音拒之耳外。
妈妈一看,还不管用,有些“杀”红了眼,使用大招“拍桌倒数”。十,九,八……我知道一旦她数完,她一定会用上了她的鞭子,到时候我的屁股就遭殃了。为了避免事故,我还是乖乖吃了吧。
吃着饭,心里虽然不痛快,但我也知道妈妈是为了我好。
《描写长城的作文》
两千年的风雨飘摇,千余次的乱世纷争,改变了神州大地的风貌,但从未改变的,是如同华夏神龙般卧伏的你—长城。你曾目睹了人间悲欢,历经了无数战争,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你又好似屏障,沉默却又坚定地守护着那一方土地。
战歌奏响,战鼓擂动,浩浩荡荡的匈奴大军突破了阴山防守,朝着中原大地袭来。长城以北,黄沙滚滚,战马嘶鸣,无数北方匈奴挥舞弯刀,将来不及逃离的人斩于刀下,万匹战马呼啸而过,大有破关之势,而长城上的弓弩手却早已做好了准备。随着弓弦声响起,一阵阵寒光掠过,无数箭支从长城激射而出,随即,一片血花于胡人中绽放,让成千上万的胡人止步于长城的脚下。
长城,你是中原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面对侵略者时用以击退他们的重要依托。两千年的烽火不休,你承受了无数次刀砍剑刺,用你的身躯抵挡住了匈奴的进攻,保护了你身后的国土和人民。如果没有你,那么蒙古骑兵就会长驱直入,从而一举攻陷中原。如果真是那样,也许后来的历史将会变成另一个模样。
长城,你如今早已是天下闻名的世界级文化瑰宝,同时也是十四亿中国人的骄傲,你的长度之惊人、工程之浩大、施工之精湛都令世人惊叹。可是又有谁知道长城的修建付出了多少代价、多么地艰难呢?
当年,秦始皇赢政为了修成万里长城,不惜劳师动众,秦朝人口的二十分之一都用来修长城了,虽然长城对于二世而亡的秦朝而言似乎没起到什么作用,但是作为当时最为宏大的军事防御工事,它依然为后世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那个年代,没有货车和运输机等各种现代化的搬运设备,那时的搬运和修筑只能全靠大量的人工,也正是靠着那一双双手的去搬运,花费了无数人的汗水和心血,才铸就了这如同巨龙般贯穿于中华大地的长城。修建长城的几百万人里,又有多少人能够回来呢?长城是古代人民用生命,用鲜血去造就的,无数人被埋在城墙下,无数家庭支离破碎,以血肉为代价,造就了这丰功伟绩,最终成功抵御了侵略着的入侵啊!
清末,列强侵入,瓜分土地,盗走文物,火烧圆明园,中华人民不甘屈辱,奋起反抗,万众一心,打败了帝国主义,让新中国成立。有人问;这是长城吗?是的,我们心中的长城,是万众一心,是不屈不挠,是挺直脊梁,是民族热血和精气神汇集所成。如国歌所唱,用我们的血肉,筑城我们“新的长城”。长城的存在,也将一次次地激励着后世,激发着属于我们的中华之魂!
这,就是长城,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仍屹立不倒,见证了无数仓桑年华,也见证了无数勇士的崛起。这条贯穿中国的巨龙,正在激励着我们继续向前,不断地让中国登入世界之巅!
长城在,中华之魂亦在!
《《历史实验》赏析》
这篇杂文针对纷争频仍的国际局势,从中外历史的角度切入人类社会的演变问题,具有新意。论述历史的裂变实验既释放出战争,也促进了文明,它是在析破束缚社会发展的侄桔,那难耐的阵痛是催促新生的预兆,因此,主宰裂变的人类就应该也有能力让世界变得更加文明、和平、美好。立论既富和平反战的色彩,又有可喜的深度。一个中学生能有这般见识,实在难得。论述中举事明理,纵横掉阖,旁征博引,形象化论理使论理形象化,颇具杂文风采。暗引恩格斯评价历史的名言述说战争的灾难,例举“那是黎塞留和克伦威尔的时代,也是但丁和达·芬奇的时代”印证文明的威力……论据的贴切和新颖,增添了杂文的活力。
杂文篇幅短小,也是有机的整体,要做到“言之有序”,尤其讲究结构,然而这篇杂文结构失之粗率,运用小标题将全文分成两部分本无不可,但是标题“实验一”和“实验二”内涵抽象,外延宽泛,文章的“眼睛”不亮丽,不仅难以“眉目传情”,反倒阻遏了文气的贯通,松散了有机的结构,不如去掉小标题把两部分合二而一结构似乎更为紧凑。意义段的划分要适应说理的需要,遵循“分则成段,合则成篇”的原则。可是在这篇杂文中,歌德的名言、大自然的裂变与有关人类社会裂变的问话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未建立起来,却牵强附会地拼凑在导语段中,既不见段落的中心,又影响了段意的单一性。完整的段落可使结构首尾圈合,匀称饱满。论述战争灾难性,这篇杂文却将南斯拉夫解体事件划分了三段(2一4),论述文明的威力也分成了五段(7一11),本应一个意义段完成的内容却被割裂得七零八落。精心疏通思路而使段落层次分明,内容才能顺理成章,结构才能有条不紊。
杂文也很讲究语言的艺术。“欧洲火药桶”的比喻;“我追问历史,但历史无言”的拟人;“历史啊,你……是踏着鲜血与(踩着)生命前进的吗”,兼用呼告、借代和反问……类似这样的语言精炼有力,形象生动,感情充沛,颇有审美效果。然而粗糙的语言也不乏见。诘问战争的原因过于琐碎,影响了语言的精炼性;论述孔子周游列国与群雄角逐纹织交错,重复繁杂也夹缠不清;“欧亚大陆的另一端”指的何处?“历史是上帝的神秘作坊”引用意义何在?实在让人莫名其妙。个别地方出现了病句,如第二段中“折射着……”残缺了宾语“眼光”……“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这句睿智的古语,值得我们记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