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阿娇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4 14:13:36
《忆长门阿娇赋初三作文》
忆长门阿娇赋初三作文
池塘边,有桃花盛开,屋檐下,一对燕子要成家。我听见,有谁在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原来世事静好,尘世温柔。然而,荣华过后,不过是一场山河永寂,她在长门宫里苦苦等着帝王回心转意。可是,一切的爱,都融化在时间的长河里。随着历史的烟云,慢慢淡漠。
复我以盛世,衣我以华裳。每每读到这句话,心中便对强汉生出无限的暇想。于是,一任感情的风吹过盛世的烟云,随之阿娇一起温柔的心痛。去读阿娇的故事,回到喜欢的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去感受着阿娇的痛,去感受着阿娇的爱恨情仇。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人生恰如初遇时的好景,好风光却那么的容易消逝。来不及细细品味,只是一个瞬间,便消逝得无影无宗,空留一声长长的叹息。我能理解,这种痛,曾经拥有,到最后却无力挽回的惆怅。
汉武帝,他的确是历史上最出色的皇帝之一,在位期间数次大破匈奴,吞并朝鲜,遣使西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拓汉朝最大版图,但也是一个对女人狠绝的男人,他可以废除两任皇后,可以立子杀母。阿娇,那个尊贵无比的女人,她帮助刘彻当上皇帝,帮他巩固皇权,同患难并不能同富贵,于刘彻继位十年以后以巫蛊之罪罢黜长门宫。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千金买赋,《长门赋》赋出了司马相如的名,世人皆知长门赋,又有谁能读懂一位皇后的`孤凄。也许是因为权利与奢华,让她骄横,她从不会和卫子夫一样,屈居于刘彻之下,太皇太后宠她,太后敬她,大长公主溺她,但刘彻真的爱她吗?也许真的爱过,但不会令人联想到是为了利用她来巩固自己的皇权吗?自古女子,一入宫门深似海,身不由己恋宫闱,如果那时的阿娇可以选择,我想,她一定不会卷入后宫争斗中的是是非非,她会选择和自己心爱的人相知相守、白头偕老、一生一世一双人。
青门竹马之情终抵不过岁月不留情,也许阿娇并不知道一个男人,当他有了帝王之实,坐上了那把江山龙椅,便可以把自己的枕边人弃之如蔽旅,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这长门宫,曾是大长公主送给汉武帝生日的贺礼,却没想到成了困住自己女儿的牢笼。
金屋藏娇的故事彻底落幕。留给人们的是长长的叹息,留给历史的是无尽的遗憾和悠远的回响。留给我们的是长久的怀念与唏嘘。
满堂金华又如何能够遮掩住寂寞呢?金屋藏娇已不再新鲜,到处都是藏娇之人,到处都是被藏之人,收敛了自己的光芒与一片金华融在一起,有一天没有了藏娇之人,又如何去面对寂寞空庭呢?
沙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金屋藏娇,最终不过是春梦一场,原来这世界上真的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永恒。
【忆长门阿娇赋初三作文】
《《妾薄命》》
【年代】:唐
【作者】:李白——《妾薄命》
【内容】
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赏析】:
《妾薄命》为乐府古题之一。李白的这首诗“依题立义”,通过对陈皇后阿娇由得宠到失宠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妇女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的悲剧命运。
全诗十六句,每四句基本为一个层次。诗的前四句,先写阿娇的受宠,而从“金屋藏娇”写起,欲抑先扬,以反衬失宠后的冷落。据《汉武故事》记载:汉武帝刘彻数岁时,他的姑母长公主问他:“儿欲得妇否?”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曰:“不用。”最后指其女阿娇问:“阿娇好否?”刘彻笑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刘彻即位后,阿娇做了皇后,也曾宠极一时。诗中用“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两句夸张的诗句,形象地描绘出阿娇受宠时的气焰之盛,真是炙手可热,不可一世。但是,好景不长。从“宠极爱还歇”以下四句,笔锋一转,描写阿娇的失宠,俯仰之间,笔底翻出波澜。娇妒的陈皇后,为了“夺宠”,曾做了种种努力,她重金聘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李白《白头吟》);又曾用女巫楚服的法术,“令上意回”。前者没有收到多大的效果,后者反因此得罪,后来成了“废皇后”,幽居于长门宫内,虽与皇帝相隔一步之远,但咫尺天涯,宫车不肯暂回。“雨落不上天”以下四句,用形象的比喻,极言“令上意回”之不可能,与《白头吟》所谓“东流不作西归水”、“覆水再收岂满杯”词旨相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最后四句,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形象地揭示出这样一条规律:“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这发人深省的诗句,是一篇之警策,它对以色取人者进行了讽刺,同时对“以色事人”而暂时得宠者,也是一个警告。诗人用比喻来说理,用比兴来议论,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特点和比兴的作用,不去说理,胜似说理,不去议论,而又高于议论,颇得理趣。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气韵天成,比喻贴切,对比鲜明,得宠与失宠相比,“芙蓉花”与“断根草”相比,比中见义。全诗半是比拟,从比中得出结论:“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显得自然而又奇警,自然得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奇警处,读之让人惊心动魄。
(刘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