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有文化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20:55:56
《议论文中国人有文化吗》
议论文中国人有文化吗
前不久,与朋友的几个朋友一起吃饭。那几个朋友都是在本地来说小有成就的人,也就是所谓掘到了第一桶金的小老板们。席间,其中一位不知怎么突然提到中国人现在没有文化的话题,这个让我很是注意了一下。他说,自古道家,儒家文化发达,现今的人哪里还有什么文化,就更不谈九十后的了,吃进去的全是垃圾快餐。一个成天与金钱打交道的人能说出这样的话来,最起码有思考与探寻的成分在,这让我很是欣赏。但看到他的同伴坐在椅子上左摇右晃的样子,我亦不以为怪。毕竟是在这个到处都是机遇的时代里,偶尔抓住机会的一些人,连身下的椅子都坐不稳的人,能够走多远,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如果没有真正的思想和文化作底,这一些人未来的优胜劣汰是可以预见到的。
如今的中国人没有文化,这样的话我从不同的人那里不同的渠道已听说过好多次了。前年的春晚结束时,曾有国际友人批评中国人没文化,只是一味的堆砌与张扬,缺乏自然生动与和谐。第二年同样如此。整台着装是俗不可耐的花团锦簇,比赛似的把色彩和造型夸张到极致,还有颈间层层罗砌的钻珠,一副穷人乍富似的得意与张扬。前不久的奥运开幕式上,张导算是把中华古文化精粹一古脑地来了个大杂烩呈现在世人面前,依然是隔靴搔痒。
那么中国人到底有文化吗?如果有,为什么许多人都说没有呢?如果没有,那么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哪儿去了?
其实,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依然在古董架上放得好好的呢。只是,放的时间愈久,那文化显得愈加厚重,一般人轻易开启不了。就算开启了也读不懂其中真义。且不说四书五经的繁缛难解,仅一部《易经》,前人尚有多少迷惑并未研究透呢。孔圣人删诗定礼后,保存流传下来的古文化篇篇俱是经典,普通人穷其一生也难窥全豹。更不必说仅凭几年模式教育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地读来误人了。
现今的寒窗十年,其实大都只能得一星皮毛。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化依然是深海中的航灯,可望而不可及。然而,只要你愿意探索其间,那必然会是得如海边岩石上驻立时可以望得见远方海平面上喷薄欲出的.一轮红日的欣喜了。是的,文化是能够让人从心底里感到欣慰的。
文化的传承,也即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命脉传承。多少有识之士的默默无闻,艰辛努力,才遗留下如今浩瀚的中国文化。文化的精髓在于学问。曾问一些朋友,最大学问是什么?这样一个并不复杂的问题,却少有答得出的。当然,人都是渐渐成长的,搁在以前,我也答不了。所以深深觉得,有空多看看古籍经典是不会错的。衣食住行礼,在那里都可以找到答案。
大家批评着八十后,九十后没有文化,那么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呢?命脉需要一代一代的传承,文化也如是。学问来自于血脉传承。
举个例子,有人说八十后出了一些有影响力的作家,其成功之处令前辈们都自叹弗如。然而,是作家就有文化吗?一时成功的作家就一定有学问吗?
有些一辈子大字不识一个的人都很有学问,他种地耕田,硕果累累也好,颗粒无收也好,从不沾沾自喜,怨天尤人。而是很平常地说:这是命,我做好本份就好。有些学识渊博的人却为了职称工资吵得沸沸扬扬,这是有学问吗?知识不等于学问,才华也不等于文化。学问的根本在于做人。你把人做好了,也就是有学问了,也就挨到文化的边了。
【议论文中国人有文化吗】
《我的爷爷800字》
我出生在素有“文化之邦”、“书画之乡”之称的浙江省浦江县的一个小镇。父母由于工作的原因,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外地打拼了。我也就被托付给了同在小镇居住的爷爷奶奶照顾。
我的奶奶不识字,可以说是个文盲,但她时常教育我从小要怎么样做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善良的人,言传身教给了我许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可以使我终生都受益。而我的爷爷带给我的则更多……
爷爷原是我们镇上一所中学的老师,在小镇上名气很大,但是爷爷做事一直很低调。让我感觉有点遗憾的是,当我上中学时他早已退休。听奶奶说,爷爷的学生很多,每年都有来看望爷爷的学生,多到“都能把门槛踏破喽”,可以算是桃李满天下了吧!
在我的印象中,爷爷是一名爱书法的数学老师。小的时候,我总爱往爷爷的书房跑,想让他教我写字,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因为我常常字没练好却把书房弄得一团糟。爷爷发现后,也只是在旁边看看笑笑,还乐呵呵地摸摸我的头。现在想起来全是爷爷满满的宠爱。
2020年1月19日,是我们家的悲伤日子——爷爷去世了,家里所有的人都很伤心。
如今,每当看见爷爷书房的毛笔和砚台,就会想起爷爷在世时的一切。
妈妈总说,爷爷在本该可以享福的时候去世了。是啊,爷爷辛苦了一辈子!以前我刚上小学的时候,还没有退休的爷爷,总要在他的第一节下课的时候来家里接我去上学;到了冬天爷爷为了不让我受凉,还在他的三轮车上装上了自制的车棚,等到把我送回学校还要回到他的中学继续上课。
等我上了初中,爷爷退休,每天送我上学接我放学。爷爷还怕我放学会饿,每天都会从家里带上热好的牛奶和我爱吃的小面包给我。
在我眼中,爷爷还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对自己的吃穿都很简单,不浪费。他甚至会在早起爬山的时候,捡起别人丢在山上的空饮料瓶子带回家,积累多了就拿去卖钱。但是,对于我,只要是我想要的东西,他都会尽力地去满足我,给我最好的……
在来如流水逝如风的岁月经纬里,掩藏了太多珍贵的记忆褶皱。爷爷的这一生过得太快了,走得太早了,而留下的毛笔和砚台则成了我对爷爷永远的的念想。每当看见这些,我都会想起我曾经有一个疼爱我的爷爷,鼓舞着我在成长的路上努力前行。
《口袋里的爸爸》
爸爸非常强壮,很有文化,是家里的一家之主,假如爸爸变小了,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假如爸爸变小了,是不是就不再不这么强壮?这么厉害啦?爸爸一变小家里的什么活都不能干啦!会不会连老鼠也害怕?估计他吃一点米就能吃饱了吧!他可能连马路都过不了,也上不了班,所以把它放在口袋里随身带着才行!
但是把他带到学校,他一直在我旁边念叨:“坐直、不剩饭、字写好、回答问题大声点……”好烦呀!但是把爸爸带身边也有好处,可以不挨打啦!因为即使他生气使劲打我,我也只是感觉像被蚂蚁蛰了一下,一点没感觉到疼,还有“学霸老爸”看到我有不会的题,会在我身边耐心给我进行讲解,我一时间竟成为了班里的学霸!突然间我感觉:爸爸变小,真棒!爸爸变小的烦恼,似乎只剩下了一点点……
可总有一天爸爸是要变回原样的,他会把我之前该得到的惩罚都还给我,你来听这哭声有多惨“呜啊呜”,好疼啊!不要打了!呜呜呜呜……
《没有文化可不行》
今天下午上手工课,我和倪丰吉同学都忘了带手工模型纸,倪丰吉叫他奶奶回家去拿,我说:“奶奶,我爸爸在家,请您顺便也把我的带来。”
不一会儿,奶奶就拿来了。不料给倪丰吉同学拿到的却是洗衣机说明书,逗得同学们大笑起来,我也笑了。我想,奶奶为什么把我的拿对了,而把他的拿错了呢?因为我爸爸在家,他识字,所以不会拿错。而奶奶不识字,才拿错了。
这件事告诉我,不管做什么事情,没有文化可不行。因此,我们从小就要好好学习,长大才能做个有知识和有文化的人。
《第九百九十九本书》
我想数字里也有文化,有学问,听说以前的中国人最喜欢的数字是“十”。因为“十”表示“满”或者“完成”。来到中国以后。我觉得当代的中国人更喜欢“八”这个数字。我想这是因为“八”与汉字“发”的发音差不多。而对我来说,“九”是我最喜欢的数字。这是一个最充满希望的数字,即走向完成的意思,也就是向最高峰的挑战。因为“九”离“十”只有几步之遥了,而每迈出一步就意味着接近成功一步。而“十”则代表“完成”,“完成”以后则意味着结束与退步。这同毛泽东比喻年轻人就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是一样的。关于这个数字,我有一段的经历。
我的祖父是位汉学家。在他房间里的书架上有很多汉学方面的书。我小的时候,虽然我不能理解那些书的内容,但我非常喜欢从那个书架飘出来的阵阵书香。因此我常常在祖父的房间里一呆就是一整天。当时我祖父对我说:“富有并不仅仅是指拥有很多钱,真正的富者是有很多书的人。钱是身外之物,钱花了就没有了。可是书永远不会离开,它会让你充实起来,丰富你的思想。”当时我不理解这句话的涵义。后来,我上高中的时候,我祖父去世了,他的书都留给了我。
在我祖父的影响下,我选择了中文系。人大学的第一天,我妈妈给我买了一个新书架。从此,我就有了集书的习惯。每逢星期天我都去书店(其中有些是旧书店)买各方面的书。从那时到现在我一直坚持两个集书的原则。第一是买来的书必须看完,然后再买新书。第二是,我绝不买对我没有实用价值或包罗万象的全集类书,而只是挑上一两本我感兴趣的买来。我的目标是为我的书架收集到一千本书。从此以后,我书架上的书越来越多。通过省吃俭用或打工买书,我获得了极大的乐趣,因此值得每个人试一试。后来我的书架满了,再也放不下一本书了。我就买了一个书架。以后,每当看到这个书架,我就会想起我的祖父和他所说的话,现在看来真对。当我看到满满的一书架书,我心里立刻觉得充实起来。现在这一些书是我的最宝贵的财产。
到北京以后,我仍旧经常去书店。我最常去的地方是北京大学附近的图书城,那儿是买书的好地方。离我的住处很近,并且那儿还有两个旧书店,可以买到减价的书。
我现在已经拥有九百九十八本书了。我作出一个决定:我将在香港回归的那一天买下我的第九百九十九本书。因为我有一个心愿:九百九十九,在我心目中是一个充满希望,通向成功的数字,而中国的发展不正是处在这一个阶段吗?
香港的回归,为中国的发展会带来更多的活力与希望,我将用我的第九百九十九本书来纪念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