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雪泥鸿爪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5 23:34:53
《雪泥鸿爪的典故、出自哪里》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君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和诗人苏轼作的。苏轼之弟苏辙(字子由)曾写了一首《渑池〔渑miǎn〕怀旧》诗,苏轼就以上面这首诗和〔hè〕他,所以这首诗的题目叫做《和子由渑池怀旧》。
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在洛阳之西,崤山[崤yáo]之东。苏轼和苏辙兄弟俩,曾到过渑池,并曾在那儿的一所寺院里住宿过,寺院里的老和尚奉闲还殷勤地招待他们,他们也在寺内的壁上题过诗。当苏轼后来从苏辙的怀旧诗回忆起这些情景的时候,奉闲已经去世,题诗的墙壁也可能已经坏了,想想自己漂流不定的行踪,不由得感慨起来,便在和诗中对苏辙说:
“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道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雁,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为鸿雁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一定。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们的题壁,岂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一样呢!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作者原注:“往岁马死于二陵(崤山),骑驴至淹池。)
苏轼的这首诗,对于人生抱着消极的态度,是错误的,由于这首诗,却产生了 “雪泥鸿爪”这句成语。人们用它来比喻往事所留下的痕迹。元人戴良有诗道,“世事已成鸿印泥。”清陶曾佑《中国文学之概观》:“雪泥鸿爪,惟留一幅悲怆之影于吾汉族历史之中,良可概已。”有时人们也把留作纪念的题赠诗文,称为“雪泥鸿爪” 。
《关于雪的成语大全》
风花雪月、程门立雪、雪泥鸿爪、
冰天雪地、白雪皑皑、冰雪聪明、
报仇雪恨、鹅毛大雪、孙康映雪、
大雪纷飞、雪花飘飘、千里冰封、
雪虐风饕、傲雪凌霜、冰冻三尺、
雪花飞舞、如汤沃雪、风雪交加、
飞雪迎春、冰魂雪魄、傲雪欺霜、
傲霜斗雪、冰雪消融、万里雪飘、大雪封山、白雪阳春、
雪窖冰天、以汤沃雪、飞鸿印雪、蝉不知雪、银装素果、
洪炉点雪、粉装玉砌、雪飘如絮、霜叶如火、寒霜逼人、
挑雪填井、白雪难和、堆银彻玉、冰封雪飘、瑞雪飞舞、
冰天雪窑、冰肌雪肠、白雪飘扬、担雪塞井、银霜遍地、
洗雪逋负、白霜铺地、抱怨雪耻、弥天大雪、霜花洁白
《美学里的雪泥鸿爪》
人生中的艺术与美感是相生相依的。从某种角度来讲,美感还是人与艺术沟通的虹桥。人生的艺术化即生活的多元化,美感由心生,它是人类对事物的真情流露与客观体现。美感离不开艺术,更离不开生活。
就如同当你在欣赏一件有价值的艺术品时,为其蕴含的美感惊愕与感叹之时。却也切莫忽视一位农民弯腰耕田的时候,也同样是一种无法比拟与复制的艺术。这使得我想起了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老先生所提倡的美学观,“审美需免俗”。道理也便基于此。
人生往往或许无法成为理想中的一种美学,但是人生中那数以万计的生活片段却可以无限的创造与传播美。生活又或许无法逃脱掉群体意识中大俗的打围,但是个人却可以后天培养一种特立独行诗韵雅意的品味。
真正的美永远不是人为刻意产生的,真正的美感亦永远不是无意识的情感流露。美的产生与美的传播是需要用心与灵魂去碰撞融合的。俗与美往往就在一线之间。只有做到“免俗”才方有权利去“谈美”。
所谓的俗,即消沉低贱自己的灵魂,放纵人性深处无法驾驭遏制的欲望,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已追求被敷衍的肉身快感。而所谓的美,即以景怡情以情怡心以心并容于万物自然,使自己的心充盈着诗意与情趣,不做美感匮乏无品味之人。艺术的多元化即情感的充分体悟,奔向人生中的怡情怡心的美感体验。只有摒弃了使人忧戚的功力庸俗与精神空虚,才能真正的了解美、读懂美,追寻到美学的真谛。
只有这样,才会如梦初醒般的游于美、品于美、乐于美。美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生活。美是一个婴儿只会啼哭,眸子里泄出圣洁无暇的光斑。美是走失在星夜里的流光,在寰宇中划过一刹那却足以镌刻永恒的梦想。
正如美学大师朱光潜老先生在《谈美》一书中提出了,“人要有出世俄精神才能做入世的事业”。这话说得极好,非常恰如其分,美应当是看透尘世无奈的纷争之后,徒留匿藏的安然自若。出世的精神是个人意识里最初的梦想,对艺术与人生的执拗与坚贞。只有历经了冷箭冰霜与燃尽生命的英气和时光,才会在积年累月的皱纹下看到无限的张力,无限的美感。而入世的事业是隐没匿失的艺术品,浴着嫩泽的光亮与清秀的朝气,傲于世却隐于市,只愿如寒梅那样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在世间留下古韵檀香,以生命低吟的美。
人生的美感即广义的艺术,而广义的艺术即艺术的生活。真正的美感,真正的美学,就如同鸿雁在雪泥上飞驰踏过,它必然将会在遗落的回忆中留下一抹美丽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