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追溯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08:23:40
《红色旅游》
这次旅行的起源得追溯到上学期期末考结束,回爷爷家陪他一起看电视——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伟大的转折》。这部剧很吸引我,可里面又有很多地方看不明白,爷爷对于我的提问都做了一一解答。
1934年12月,寒气逼人,冷彻沁骨。经过惨烈的湘江战役之后,中央红军在遭受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来的重大损失。面临极度危急的时刻,在湖南通道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史称通道会议。这次会议开启了伟大转折的序幕,打开了中央红军走向胜利的通道。
爷爷还跟我讲述了著名的“遵义会议”,这次会议初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表转折点。
从爷爷声情并茂地讲解中,我看到了他对毛主席真切的敬佩之情,也能深刻感受到他的爱国情怀。爷爷看我的疑惑不解实在太多,于是郑重地宣布他的决定:暑假带我去革命根据地延安,更深入地去了解那一段历史。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西北革命根据地。从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在这里战斗和生活了13年。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领导中心、解放战争的总后方、万众瞩目的革命圣地。
我们从西安乘坐动车到达延安,爷爷带我去看了宝塔山、参观了凤凰山革命旧址和杨家岭革命旧址,途中还不断给我介绍这里的历史故事。
爷爷告诉我:爱国,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要求的第一点。“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身在学生时期的我们要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志则国振兴。
这次旅行我的感触很深,革命前辈在挫折、失败、流血面前对胜利仍然充满信心,生活在当今幸福新时代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学习?我热爱我的祖国,我要像爷爷那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效她!
《孤独是什么?》
孤独是什么?孤独是心灵的寂寞,我在诗歌中漫游追溯……
诗曰,孤独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孤独是“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孤独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小时候,我很想交些朋友,为了能让自己和朋友们的友谊更加亲切,朋友们说些什么我就做些什么。
有一天,有几个大朋友跑过来对我说:"果园里的橙子熟了,我们去摘橙子吧。"我刚要答应,又突然想起老师说的话:"不能偷橙子!"于是我左右为难,开始发起愁来,不知怎么办才好。一来呢,如果偷了,就会遭到老师的批评和惩罚;二来呢,如果不去偷,那这些大朋友们就不会跟我玩了。于是我对大朋友们说:“老师不是说不可以摘橙子吗?我怕到时候会遭到老师的批评。”那些大朋友们说道:"这吧,你不用偷橙子,你帮我们看着周围的情况,如果有人来了,你就叫我们,我们和你一起逃走,免得被人抓住我们。"我点了点头,就跟他们一起去果园了。
到了果园,我按照他们的指示,警觉地观察了四周,时间不知过去了多久,我越来越紧张。突然,听到一阵响动,远处,一群人与一条凶猛的猎狗向我疾驰而来。我顿时惊慌失措,我立刻大声喊着:“快跑呀!”由于猎狗追得我太快,我没法喊第二遍,就快速地逃。身后猎狗死命地追,我心突突提到了嗓子眼,胆战心惊,也许是我潜力爆发跑远了,或是别人看我是个小孩,猎狗被叫停了,我终于摆脱了危险。
脱险后,我开始担心,担心他们没有逃出来,遭遇不测。我越想越怕,想去承认错误,赶紧找大人帮忙。就当我走进小区时,猛地看见,那群大朋友早就回来了,坐在草坪椅子上,嘻嘻哈哈地吃着橙子呢。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们早就跑了,就留下我一个人傻乎乎地站在园子门口。
我非常气愤,回去告诉了父母,希望他们能为我撑腰,谁知他们却说:“话该,不做好事尽学坏!!!”
他们的话出乎了我的意料,我伤心极了,躲进房间,用枕头捂住脸,开始放声大哭……哭着哭着,我陷入了对人生的思索。
孤独如影随行,明明那么多的人,却总是没人懂我……
《孤独是什么?》
孤独是什么?孤独是内心的寂寞。
我在诗歌中漫游追溯,孤独是无人懂我,“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生命的思索,如影随形,明明那么多的人,却没有人懂我。
我被人欺负了,被打得很疼。一瘸一拐地回家向爸妈诉苦,想让他们帮帮我,结果爸妈一听我挨打,立马断定:“你要是学习好,人家怎么打你?”
我委屈极了,冲到房间哭了起来。千言万语,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我还什么都没说呢。
我只是在路上开开心心哼着歌回家,几个小混混找我要钱,我不给,就被人揍了。我什么都没做呀?我明明脸上是伤,浑身都疼,青一块紫一块,他们为什么除了批评我,什么都不做?我想起到了家门口,轻轻推开门,酝酿许久才上楼找到爸妈,努力想让他们看到我的委屈······想着想着,那句“你要是谁学习好,人家怎么敢打你”像是一把大手紧紧地拽住了我。
我的枕头一片湿,哭得不能自己。我缓过来,自己搽了一点点药。时间好像停止了。
门外,爸妈在敲门,喊我出门,快去学习。
我的脑袋似乎在大喊:“别敲我的脑袋,里面没有人开门!”
《追溯谷仓历史夯实光盘行动——国庆游塘栖古镇之意外收获篇》
国庆小长假的第三天,爸爸带我去塘栖古镇转了转。到了塘栖我才发现,这儿跟嘉兴月河一样——小桥、流水、河边人家,就连烤串、糖画、棉花糖也和月河差不多。爸爸看出了我的失望,说道:“古镇大多都是这样的呀,不过我们来的时机不对,要是枇杷节来就很热闹了”。说话间,我们在古镇一条街边上的雷迪森山庄旁边看到有一个“谷仓博物馆”的路标。呀!谷仓博物馆,从没听说过有这样的博物馆!我们一致决定要进去参观一下。
走进博物馆,我们乘电梯来到地下一层。我们顺着博物馆内的指引牌慢慢前行。我知道了“谷仓博物馆”主要就是介绍了人类各个历史阶段储藏粮食的方法。最早的穴居人不会种植、没有固定的住所,不会储藏粮食,只能靠大自然维持生命。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学会了盖小屋和种植粮食,也学会了编织小箩筐储藏粮食。但随着农业社会的发展,这些小箩筐已经装不下越来越多的粮食了,于是,聪明的人们就建造了谷仓。在谷仓博物馆最大的一个展厅里布置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不同时代的的粮仓模型。有黎族的、傣族的、维吾尔族的,有日本的、美国的、荷兰的,有方形的、圆形的、鳄鱼嘴型的,有的谷仓下面养牛羊马,有的谷仓还要爬长梯子上去的……各式各样的谷仓让我眼花缭乱,其中福建的土家楼令我印象深刻。看了介绍,我知道了形似罗马斗兽场的福建土家楼有四层,但是只有一扇门。第一层是厨房,第二层是厨房,第三、第四层是可以居住的。哦!我终于明白了,所有的谷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谷仓都是离开的地面的,因为要防潮。
在展览快要结束时,墙上出现了很多非洲儿童的巨幅照片:有的瘦到皮包骨头,有的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还有的在舀地上的黄泥水往桶里装。爸爸跟我说,非洲的贫困地区淡水很紧张,这些可怜的小孩吃不饱,穿不暖,把地上的黄泥水舀在桶里拿回家,把脏东西沉淀掉以后再喝。我惊呆了,这是跟我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的非洲小朋友吗?这些巨幅照片旁边的介绍更加让我吃惊:当代世界正处于粮食危机的阴影中:从2005年到2008年夏天,小麦和玉米的价格翻了三倍,大米涨了五倍,20多个国家引发了食品骚乱,750多万人陷入贫困。在过去的10年中,全球粮食消耗超过了生产速度。在连续多年下滑以后,2007年的全世界粮食库存只够全人类维持61天。科学家们为了全人类的粮食储藏想出了很多办法,用生物性制剂、化学贮藏剂或是物理灭虫等方法抑制虫害,通过电阻式干燥剂、太阳能干燥剂、微波烘干器、红外线烘干器等机械烘干的方式再贮藏,贮藏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气调贮藏、辐射贮藏、低温贮藏(地下贮藏、冷冻机低温贮藏、地面低温贮藏)。没想到粮食的贮藏还有这么多学问。
通过参观谷仓博物馆,我知道了全人类储存粮食的历史。在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为了抢夺中原的粮食还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到现在为止还是有很多人因为缺乏食物面临生命危机。想想我自己,有时吃饭还要挑食,这非常不应该。我还想起每天学校午餐结束后,班级门口总是放着一大桶剩菜剩饭,真的太浪费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李绅的诗句我现在念来倍感惭愧。我决心将“光盘行动”坚持到底,珍惜每一粒粮食,更要珍惜现在拥有的所有幸福!(作者系嘉兴市秀城实验教育集团吉水小学309班学生)
《惊蛰》
对于“惊蛰”这一词的认知,可以追溯到前几年的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在北京大剧院欣赏了一场名为《春之梦想曲》的交响乐。这场交响乐是按照春天的节气进行创作和演奏的。其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那一曲《惊蛰》,乐曲仿佛带领我来到丛林中,只听一声清脆的响雷,唤醒了千万沉睡的生灵,像是呼唤,更像是一种唤醒,唤醒从冬天沉睡中的生灵去迎接崭新的季节。我被演奏家精湛的演绎所着迷,那晚我不但欣赏了美妙的音乐,也同时对“惊蛰”这个节气,感到好奇,渴望了解更多的知识。
回来后,在爸爸妈妈的讲解下,我对春天的节气,尤其是惊蛰有了更一步了解,就像演奏者所演奏的一样,在曲中,有一段突来的“轰隆隆”的鼓点声,就像是春雷滚滚,欣欣然然拉开了春天的帷幕。紧接着,一段欢快的旋律飘起,就像春雨,“滴答,滴答”翩然随风潜入夜的怀抱。随后的乐曲更像是蛰伏了一冬的虫儿、树儿、草儿,不甘寂寞,从严寒桎梏中重新苏醒,生机勃勃地生长。大自然真美妙!
正当我还沉浸在大自然的魅力中,妈妈给我们分享了她对惊蛰的理解,她说:“惊蛰,也是一种希望。为什么呢?因为我刚好阅读了一部小说,书名为《惊蛰》,讲述的是1941年冬天到1943年春天,对处处是伤口、命悬一线的祖国而言,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是人民的希望。”听完后,我对惊蛰又有了新的感悟。
惊蛰,即是大自然新生的节气,也是人们对生活的希望。
《再来一次作文900字》
漫漫人生,我们寻寻觅觅,追溯着成功。脚步匆匆,来不及细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也许,生活会如那奔流而下的九天瀑布,让你迭迭不断地坠落;也许,生活会似那戏谑的狂风,将你丟进绝望的崖底……即便如此,但愿我们都能紧攥着“再来一次”的信念勇敢地站起来!
——题记
当目光触摸到“再来一次,好吗?”这几个出自女学生之口的文字时,不禁感慨自己多么渺小。
每次,竞选班干部,看着别人大大方方跨上讲台,又满面春风地载着浩浩掌声回到座位时,心里总羡慕不已!
可,就在那一刻,伴随着紧张心跳的偏偏又是令一种声音:“不行,我真的不行!
”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中,迟迟未能展现光彩的一面,一次又一次错失良机。
今天,用自责的眼光逐字品味、咀嚼这看似平常的几个字,内心仿若冰与火般交替,时而寒霜彻骨,时而热血沸腾;亦如酣声,跌宕起伏,浪潮四溅。或许,这种感觉就叫后悔吧!
月下独酌,看着烛盏,入了神!
……
扑煽着灰白的羽翼,眼前是暗黑的寒潮,我清楚地听见身躯哆嗦的声响,清晰地目睹缩成皱褶的翅膀在瑟瑟发抖!
哦,如果可以,我宁愿投进烈火的怀抱,求得片刻的温暖,结束这孤独的舞蹈!
……啊,找到啦,似红莲绽放,妖艳。唯一的,我唯一的归宿!
于是,憧憬着光与热的美好,打开心门,揉进了千百年来不遂心的泪水,幸福地扑去,不带丝毫犹豫。一切,都将融化在我周身幸福的绞痛之中!
从来没这么爽垲的噫气过了,我并非等闲之辈,亦绝非自负之奴。每次冲到烛前,都被卷地袭来燥热闷得毒火攻心,勇气四散全无,泄了气的身躯阻拦着向前的欲望,嗫嚅着,再次被推进黑暗的囚牢,枯寂难耐。“上帝啊”,我痛苦地闭上眼,“请别这样考验我!
”
远处,冥冥之火蹿动着,仿佛在说:“再来一次,好吗?”“好吧,再来一次!
”双重的知觉交错,横隔在我与幸福之间,反使我果决起来。翩然,亦如那淡定的清风,轻纱般飘渺而去。婆娑的树影,梦的森林,刹那,在光与热的历炼中,化为斑斓的古锦,教人系恋啊!
……
不知是醒着,还是醉了?幽蓝色的窗帘抚过我的面颊,月光下,她比春风化雨来得还要温柔。我依旧是只飞蛾,却从此逃离了怯懦的襁褓,勇气和信心塑拟了一个不死之身。夜阑珊,灯未浞,可依旧泯灭不了心底的嗟呀!
那么,就让我把心儿交给这句话——“再来一次,好吗?”,从此,在人生的沧海中扬帆破浪!
《再来一次,好吗?》这篇优秀的“初一作文”由作文网收集,来源于互联网和会员投稿,仅供参考和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和平与战争作文500字》
战争的追溯——统一、发展、疫病、惨剧。它可以使社会更好发展,也可以使世界坠落。
战争,如一杯注入鸩毒的葡萄酒,在其中有合作成功的蕴义,也同样能结束一个人的生命。
战争,如一根细细的火柴,既能带来光明与温暖,也足以毁掉一片森林。
战争,如一块石头,有时帮助人们跨过沼泽地,但也能成为一块绊脚石。
战争就如同一把双刃剑,可以带来民族以至整个国家的统一,但是所要付出的代价又何止一语能够形容。同样,战争是贪婪者“一统江山”的重要武器,也是“经济衰败”的源头。
战争从石器时代的部落厮杀到近代的世界大战甚至于现在的反恐战争,似乎是无休止地循环着,进行着。
战争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是统一的象征,是以和平天下、安抚社稷为目的的。正如巴尔扎克所说的:“战争是和平的必经之路。”的确,纵览古今,曹操与蜀吴的赤壁之战、项羽与刘邦的垓下之战、浩荡的七国争霸、反对君主专制的巴士底狱之战,这些战争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社会安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和平、统一就好比包在石头里的金子,战争这把锋利的双刃剑削去束缚它们的土块和坚石,使他们闪闪发亮,永延千古。
但是——
同样在和平的年代里,始终有贪婪的人不满足眼前的财富,以种种借口挑起战火。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等等,充斥着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等令人发指的罪行,严重地破坏了人民的生活、社会发展。
正如近年发生的伊拉克战争,最终无论哪一方人民感到的都是强烈的悲痛。此时此刻,无辜的受害儿童们,他们呻吟着、哀嚎着。面对未来,他们只能在心底祈祷:“我们永远不要再有战争了——”
这声音是那么声震山林,响彻云霄。
战争如大雨,能缓解旱情,却又使万千的人们流离失所。
战争如狂风,能吹走乌尘,却又使树木摧折、房屋坍塌。
战争如大河,能带来充裕的水分,泛滥时却又吞噬众生。
正如唐太宗所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战争亦如此。
《我的大学》
我对大学的憧憬可以追溯到很早的时候,在初中以及高中时期,当伫立于一排排灰色的校舍中,看着残破的玻璃窗和长在房顶瓦缝中的松塔儿草,我便勾画出一所耸立着栋栋高楼和带有充足光线的明亮教室的大学图景。于是,我便如那幼稚的孩子般向神气的幻想中的世界走去。
生活的阴差阳错,我来到了西安冶金建筑学院。报到那天,汽车把我拉进了校园。下了车,顾不得一路的疲惫,向四周眺望了好一会儿,我觉得这儿的东西好像都很新鲜,树和树下的绿荫,窗台下挂着衣服的学生公寓楼,还有门扉上醒目的欢迎标语。大概是由于我太轻松了,所有的东西都对我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联欢会上,高年级同学活泼自如,他们说唱弹跳,样样都让我们望尘莫及。我,还有和我一样新来的同学,竟是那般扭捏远远地躲在一边,没有勇气到场中去唱一支歌,甚至连一句话也不敢讲。我开始给自己找理由他们比我们强,或许他们本来就那么活泼。我们的羞愧本就有的,这难改变。
渐渐地,学校向我袒露了它的一切:一片灰白的印象取代了鲜明而热烈的过去。灰色的教学主楼,灰色的马路,灰白的墙壁,灰白的校舍,我体验到了灰色的冷落呆板和白色的苍悴无力。难道这就是我所来到的学校,是我过去一步步走向幻境的终极?
秋雨如游丝细润地下着,草叶上花朵上一颗颗晶莹的水滴如同墨绿的地毯上滚动着的粒粒珍珠。黄昏时刻,在小卵石拼成的各种图案的小径上缓缓行走,享受着雨后清新的空气,看那从教学主楼的每一道窗孔射出的光,被空气中的水雾折射出一束束亮带。这一切,又是那么令人陶醉。
我不像以前那样整天留恋于自习室了。我喜欢和一帮同学在节假日到郊外去游,喜欢在闲时下棋也喜欢写写画画,更喜欢和好友聚在一起聊聊。我认识到人不应该只是盲目地活着,他应该是很活泼会思考的人。
又逢迎新联欢会,轮到了我们上场表演了,我很惊讶地发现先前同我一样羞怯的人如今也能够自在地活动于人群之中,那有说有笑的声音回荡在教室里,活跃着联欢会的气氛。看来,我先前的想法错了。这里的生活能改变我们的面貌,我懂得了环境对人的重大影响。
学校对我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我几乎可以闭着眼走完校内的路,对路旁的树甚至路上的坑凹都能数出来,他们就像在我的眼前,朋友似的和我在一起。
清晨,阳光给天空中的几朵白云镶上了彩色的裙边。荫的林下已有不少人在晨读,那缓缓移动的步子和专注的神态,越发明朗起来。很快地,这种凝聚的气息,被川流不息的人流所取代,整个校园升腾起喧闹的欢乐景象。
我的学校,就是带着这种蓬勃的生机走向新的一天的。
《活泼泼的读书状态》
活泼泼这个词要追溯到宋代程颐的一句话了:象鱼在深渊中跃动,活泼泼的。古诗中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的思想需要源头活水,而这源头活水有一大部分是来自读书。天天读点有益的书,对精神有滋补作用,而我们的言谈举止就不至于“无味”和“可僧”了。要得到“活水”,那么就要象程颐所描写的深渊的鱼一样,活泼泼的。用活泼泼的状态去读书,不但可以得到“活水”,还可以保持好的读书心态。
林语堂博士在《生活的艺术》中劝人们找到“文学上的爱人”。他说:“世上原有所谓性情相近的事。所以一个人必须从古今中外的作家中找寻出和自己性情相近者。”你如能时常有机会和一位与自己精神领域接近的作家借书本聊天谈心,他所说的就是你想说的话,他的喜怒哀乐就是你的喜怒哀乐;而且他给你一些启示,叫你认识你自己狭小天地以外的世界;这时,你就可以得到如同交到知己朋友一般的快乐,知道了这个道理,就会促使你保持活泼泼的读书状态了。
那么如何才能形成活泼泼的读书状态呢?在我看来可以有两个条件,一个是首先要大量的阅读。假设只让孩子看一本书,或者看同一类型的书,那么他的阅读量就首先限制了他思想遨游的空间,很难得到活泼泼的状态。第二个是要使孩子本身活泼起来,有活泼的眼光,有活泼的思想,最后用活泼的文字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
大量的阅读,其必要性可以从这个角度理解,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更多的接触的是童话和儿歌,在童话的世界中,孩子可以很快乐,他感到幸福,会有活泼泼的心态,觉得很有意思,到了大一点的时候,就要接触少年文学了,包括科幻小说,历史故事,以及适合他们的少年小说,这对他们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读科幻,继续发挥他们想象的空间,历史故事,使他们了解世界的发展,写同龄人故事的小说,使他们了解自己和身边的朋友,再大一点,孩子就开始接触世界文学、古典诗词、科技常识、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读物,以及在他们理解范围之内的哲学读物了。这时候,他们可以算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了,在他们自己给自己设定的这个书的世界里,他们就可以象鱼儿一样,自由自在的漫游了,不管他以后从事什么职业,读书的乐趣都会伴随他一生了。如果反过来,让孩子只停留在某一阶段,只接触范围很小的某一类图书,他的兴趣不会总停留在那里,等孩子的耐心到了尽头,别说是保持活拨的读书状态了,恐怕他以后根本不会再去读书,就失去了读书的兴趣了。
使孩子本身活泼起来,是保持活拨读书状态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怎么才能作到有活泼的眼光,有活泼的思想,最后用活泼的文字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呢?我对此的体会是在做图书馆管理员的时候。每当我看到孩子们在图书馆里用饥渴的眼光去书架前一本一本的翻阅自己要找的图书,或者在卡片索引盒里翻找要寻找的图书编号的时候,我都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他们活泼的读书心态。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会不停的去寻找可以给自己带来帮助的书籍,会不停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他们永远不会感到满足。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就是对此真实的写照。
在孩子们试图寻找他们认为自己需要的书籍的时候,他们的眼光就是活泼的了b而当他们找到后,象找到珍宝一样去爱惜,去仔细阅读的时候,他们的思想会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完善。通过心灵的交流,他们与书中的人物和书的作者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他们会不停的思考,这时他们的思想也是活泼的了。正因为他们活泼的思想,象准备随时喷发的泉水一样,他们会有这样的感觉,需要别人了解自己对于这本书,或者书中的人物、观点的看法,于是就有了把它写出来的冲动和欲望,最终,会形成活泼的文字。这所有一连串的行为,正是从孩子自身来讲保持活泼泼的意义所在。
在对小华的读书观的培养上,我一直坚持的是水到渠成的观点。包括使他保持活泼泼的读书状态。
在小华成长的不同阶段,给他看不同的书籍。小时候看童话,大一点看少年文学,再大一点就开始接触各类书籍了。让孩子总能接触新的未知的领域,使他认识到在书的世界里,根本没有尽头,只要你愿意,你总能不停的发现新的东西,发现你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神秘地带。在到达了第三个阶段,就是孩子开始接触各类书籍以后,我就没有必要去为他设定界限了。孩子自然会去主动寻找、探索。在这之前,做家长的有必要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当然,即使孩子大了,他对书籍的判断也不能做到完全正确。使孩子远离不健康的书籍,是所有努力的前提。不健康的书,就象泥沼一样,会随时把孩子吸进去,而使他们无法自拔。这一点应该引起所有家长的关注。
对于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需要孩子具备了这个能力以后。小华在最开始的时候是以发表对书中人物看法的形式表达,那时候小华还小,在给他讲完童话故事,或者到他可以看童话的时候,他会表示同情、喜欢、憎恶书中具体的人物。再后来,小华就可以用读书笔记的形式来记录下自己对于书以及书中人物的评价。
我并没有要求过小华一定要在看完一本书后写下他的看法,这同样是在主观性上,孩子自己觉得有必要表达自己的感情。把自己的感情写出来,目的不一定是非要别人看,是因为活泼的思想使然的。为了使孩子清楚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家长可以通过看孩子的读书笔记来了解到这一点。在读书笔记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敏锐的观察力,有的是我们也没有想到的。比如在中学课本里有一篇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文章,是一篇散文,题目是《我的空中楼阁》,写的纤巧而风趣,显示了作者对生活的独到理解,但小华在读了梁实秋抗战时期写的《雅舍》后,曾写下了这样的读书笔记:我认为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与梁实秋的《雅舍》相比较起来,似乎前者在模仿后者,有着很象的感觉,所不同的是,我觉得一个真切而自然,一个就象刻意雕琢,真切而使人感觉亲切,刻意使人感觉虚假。我想这一点,即使是我们也不一定可以发现。我在读过这两篇文章后,确实有了这种感觉。但同时,孩子的读书笔记中,也确实存在着由于思想的狭隘,对生活理解的不够而产生的误区。这需要我们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去进一步开阔他们的视野。
保持活泼泼的读书状态,的确是不容易作到的事情,它需要恒心,需要孩子对读书的兴趣和喜爱。但一旦孩子作到了,家长也就不用担心孩子与书籍的亲密关系了。这时,书就成了孩子真正的亲密伙伴,想分也分不开了。它会陪伴孩子一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