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泼泼的读书状态

2024-09-10 22:58:04 文题网 阅读:

    活泼泼这个词要追溯到宋代程颐的一句话了:象鱼在深渊中跃动,活泼泼的。古诗中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的思想需要源头活水,而这源头活水有一大部分是来自读书。天天读点有益的书,对精神有滋补作用,而我们的言谈举止就不至于“无味”和“可僧”了。要得到“活水”,那么就要象程颐所描写的深渊的鱼一样,活泼泼的。用活泼泼的状态去读书,不但可以得到“活水”,还可以保持好的读书心态。

    林语堂博士在《生活的艺术》中劝人们找到“文学上的爱人”。他说:“世上原有所谓性情相近的事。所以一个人必须从古今中外的作家中找寻出和自己性情相近者。”你如能时常有机会和一位与自己精神领域接近的作家借书本聊天谈心,他所说的就是你想说的话,他的喜怒哀乐就是你的喜怒哀乐;而且他给你一些启示,叫你认识你自己狭小天地以外的世界;这时,你就可以得到如同交到知己朋友一般的快乐,知道了这个道理,就会促使你保持活泼泼的读书状态了。

    那么如何才能形成活泼泼的读书状态呢?在我看来可以有两个条件,一个是首先要大量的阅读。假设只让孩子看一本书,或者看同一类型的书,那么他的阅读量就首先限制了他思想遨游的空间,很难得到活泼泼的状态。第二个是要使孩子本身活泼起来,有活泼的眼光,有活泼的思想,最后用活泼的文字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

    大量的阅读,其必要性可以从这个角度理解,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更多的接触的是童话和儿歌,在童话的世界中,孩子可以很快乐,他感到幸福,会有活泼泼的心态,觉得很有意思,到了大一点的时候,就要接触少年文学了,包括科幻小说,历史故事,以及适合他们的少年小说,这对他们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读科幻,继续发挥他们想象的空间,历史故事,使他们了解世界的发展,写同龄人故事的小说,使他们了解自己和身边的朋友,再大一点,孩子就开始接触世界文学、古典诗词、科技常识、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读物,以及在他们理解范围之内的哲学读物了。这时候,他们可以算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了,在他们自己给自己设定的这个书的世界里,他们就可以象鱼儿一样,自由自在的漫游了,不管他以后从事什么职业,读书的乐趣都会伴随他一生了。如果反过来,让孩子只停留在某一阶段,只接触范围很小的某一类图书,他的兴趣不会总停留在那里,等孩子的耐心到了尽头,别说是保持活拨的读书状态了,恐怕他以后根本不会再去读书,就失去了读书的兴趣了。

    使孩子本身活泼起来,是保持活拨读书状态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怎么才能作到有活泼的眼光,有活泼的思想,最后用活泼的文字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呢?我对此的体会是在做图书馆管理员的时候。每当我看到孩子们在图书馆里用饥渴的眼光去书架前一本一本的翻阅自己要找的图书,或者在卡片索引盒里翻找要寻找的图书编号的时候,我都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他们活泼的读书心态。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会不停的去寻找可以给自己带来帮助的书籍,会不停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他们永远不会感到满足。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就是对此真实的写照。

    在孩子们试图寻找他们认为自己需要的书籍的时候,他们的眼光就是活泼的了b而当他们找到后,象找到珍宝一样去爱惜,去仔细阅读的时候,他们的思想会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完善。通过心灵的交流,他们与书中的人物和书的作者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他们会不停的思考,这时他们的思想也是活泼的了。正因为他们活泼的思想,象准备随时喷发的泉水一样,他们会有这样的感觉,需要别人了解自己对于这本书,或者书中的人物、观点的看法,于是就有了把它写出来的冲动和欲望,最终,会形成活泼的文字。这所有一连串的行为,正是从孩子自身来讲保持活泼泼的意义所在。

     在对小华的读书观的培养上,我一直坚持的是水到渠成的观点。包括使他保持活泼泼的读书状态。

    在小华成长的不同阶段,给他看不同的书籍。小时候看童话,大一点看少年文学,再大一点就开始接触各类书籍了。让孩子总能接触新的未知的领域,使他认识到在书的世界里,根本没有尽头,只要你愿意,你总能不停的发现新的东西,发现你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神秘地带。在到达了第三个阶段,就是孩子开始接触各类书籍以后,我就没有必要去为他设定界限了。孩子自然会去主动寻找、探索。在这之前,做家长的有必要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当然,即使孩子大了,他对书籍的判断也不能做到完全正确。使孩子远离不健康的书籍,是所有努力的前提。不健康的书,就象泥沼一样,会随时把孩子吸进去,而使他们无法自拔。这一点应该引起所有家长的关注。

    对于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需要孩子具备了这个能力以后。小华在最开始的时候是以发表对书中人物看法的形式表达,那时候小华还小,在给他讲完童话故事,或者到他可以看童话的时候,他会表示同情、喜欢、憎恶书中具体的人物。再后来,小华就可以用读书笔记的形式来记录下自己对于书以及书中人物的评价。

    我并没有要求过小华一定要在看完一本书后写下他的看法,这同样是在主观性上,孩子自己觉得有必要表达自己的感情。把自己的感情写出来,目的不一定是非要别人看,是因为活泼的思想使然的。为了使孩子清楚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家长可以通过看孩子的读书笔记来了解到这一点。在读书笔记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敏锐的观察力,有的是我们也没有想到的。比如在中学课本里有一篇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文章,是一篇散文,题目是《我的空中楼阁》,写的纤巧而风趣,显示了作者对生活的独到理解,但小华在读了梁实秋抗战时期写的《雅舍》后,曾写下了这样的读书笔记:我认为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与梁实秋的《雅舍》相比较起来,似乎前者在模仿后者,有着很象的感觉,所不同的是,我觉得一个真切而自然,一个就象刻意雕琢,真切而使人感觉亲切,刻意使人感觉虚假。我想这一点,即使是我们也不一定可以发现。我在读过这两篇文章后,确实有了这种感觉。但同时,孩子的读书笔记中,也确实存在着由于思想的狭隘,对生活理解的不够而产生的误区。这需要我们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去进一步开阔他们的视野。

    保持活泼泼的读书状态,的确是不容易作到的事情,它需要恒心,需要孩子对读书的兴趣和喜爱。但一旦孩子作到了,家长也就不用担心孩子与书籍的亲密关系了。这时,书就成了孩子真正的亲密伙伴,想分也分不开了。它会陪伴孩子一生的。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