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牧童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4 21:09:18
《牧童与少女200字》
少女的花衣开在桃树林,黑河流贴着十八岁的红颜,越过青春的古堡,淌进一泓静谧的水湾。
黄牛从农舍的围栏蹿出,汇集于牧童的鞭下。牛背上的时光,睡熟一个牧童。
山水梳理着青春的牧草,绿的排浪波及远山。牛群是波涛中的游鱼。牧童倚在清凉的树荫,一管横笛引来百鸟。牧童长大了排遣不开心的心事。
少女的桃花溪清清流过。一个傍晚,牛群找不到归家的路。那管横笛,响在少女洗浴的溪畔。
《小牧童500字》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想必大家都熟悉了吧!没错,它就是唐代诗人吕岩的《牧童》,诗中的牧童活泼可爱、无忧无虑,我和诗人都十分向往诗中的牧童生活,那天,我便和哥哥一起体会了一把。
那天下午,可能是上帝安排好了的吧,一切都是如此顺利与幸运。我们在去老家的路上,捉到了蝈蝈儿,网到了蝴蝶,我特别高兴。阳光明媚,几朵白云悠然自得地在天上“散步”。啊,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真像牧童那无忧无虑的样子。
接着,我和哥哥来到大婆婆家,她早已烤好面包,爆出了爆米花,我们吃得好快活。
“哞——”一阵声音传来,原来是大伯父放牛去了,我们兄妹俩嚷着要去,大伯父笑着同意了。我们一人牵一会儿绳子,过一会儿我便不满足,想骑牛背,大伯父同意了。坐在牛背上,我能感觉到这头牛的背一起一伏,很有节奏感。那柔软的毛发、那坚实的脊背,我感到很安心,因为我一眼觉得它很老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到了山上,牛在吃草,我们便伴着黄昏的余晖下了山。我们在大婆婆的空地里面摆好了草席,搭好了帐篷,便轻松地躺下,准备感受不一样的夜晚。
那天,我像吕岩笔下的牧童放牧,伴着夜空的明月睡觉。这时的我,不禁感慨: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时光,它就像一列永不回头的列车,一路向前,不能回头。
那晚,我睡得很香……
《小牧童的颠倒村之旅作文450字》
一阵大风过后,小牧童被吹到了颠倒村。他睁开眼睛,只见树枝和树叶长进土里,树根张牙舞爪地伸向天空;那里的房子也是倒着的,房顶插进了土里;连学校里,孩子们读书的方式也是倒着的,听:“学小的下树青大①……”
就在这时,小牧童想吃些水果解渴,他敲开村长家的门,村长见了说∶“你是从外地来的吧!欢迎!”
“请问您这里有果园吗?我想用水果解渴。”小牧童问。
“有……但要临时挖……”
“在哪?在哪?快带我去吧!”
村长不好拒绝,于是找来工具,把小牧童带到了果园。村长把树枝挖起来,树枝上长着像红薯一样的果子,他把几个果子摘下来递给小牧童。
小牧童吃惊地接过水果,在田边的泉水池里洗了洗,大口吃了起来。
吃完水果,小牧童谢过了村长,来到一个池塘边,他不看还好,一看吓死了人!池塘里怎么啦?鱼在空中飞舞,而一些鸟儿却在水里欢快的游玩呢!
“奇怪,真奇怪!”小木头喃喃自语。
小牧童又来到一个养殖场,只见厂里的鸭子一点都不敢下水,而小鸡却在水里活蹦乱跳地嬉戏呢!
“这是怎么回事?”小牧童,揉揉眼睛,“是我眼花了吗?可没有呀!”
不仅水塘里有许多奇怪的事,田里也有!西瓜地里居然长葡萄!
“哎哟,反了!反了!全反了!”小牧童百思不得其解。
这回他不想到处游览了。他想回到现实世界。
一阵大风吹过,小牧童真的又回到了现实世界。
《小牧童漫游颠倒村作文450字》
一阵大风过后,小牧童被吹倒了颠倒村。他睁开眼睛,只见树枝和树叶长进了土里,树根却张牙舞爪地伸向天空。小牧童看到这一切,非常惊讶!
他继续往前走,来到一个养鸡场,看到母鸡正在“哦哦哦”的打鸣,公鸡正在窝里下蛋。他喃喃自语:“奇怪,真奇怪!”
他走到一户人家的门口,看见一只老鼠在追一只猫,猫害怕得头上直冒汗,还全身发抖。他揉揉眼睛仔细再看,以为自己看错了:“怎么会有这样的事啊!”
他到了一个警察局门口,看见有五个坏人把两位警察按倒在地,用手铐铐住了他们。小牧童的头摇得像拨浪鼓:“反了,全反了!”
他又继续往前走。走到一条小河边,看见小鸡们正在水里开开心心地玩水,而岸边的一群鸭子呢,却不敢下水。他看着小鸡们在水里游来游去,嘴巴保持着O形。
小牧童看了看手表,发现这时候已经是晚上8点了,他抬头朝天上一看,却没有月亮和星星,而只有一个火红的太阳,高挂在天空。他想:这究竟是白天还是晚上呀?
小牧童想到自己应该回去了。怎么回去呢?对了,村长一定有办法。他马上就跑去村长家里,问村长:“村长,我是被一阵大风吹来的,你说我应该怎么回去呢?”
村长说:“刚好再过5分钟,就有一阵大风会吹过来,你可以跟着大风回家。”
小牧童替立马来了村口,一阵风又把小牧童吹回了他的家。
《我家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每到清明,我的家乡虽没有杜牧笔下的细雨纷纷、行人匆匆,也没有喝酒的习惯,却一定会做青团。
做青团的过程有些复杂,但小小的青团承载着满满的情意。所以,我们全家都会参与其中。首先,要挑选飘香四溢的艾叶,爷爷会在水池旁清洗选好的艾叶,再把捣出的香甜的汁水,挤进雪白的面团里。奶奶和妈妈负责揉面,和好的面团就实现了“大变身”,成为了一位“绿姑娘”。接着,爸爸把面团揉成一个小球球,压扁后加入调制的内馅,青团的首选搭档——荠菜。紧接着,收口,把青团揉圆。这时候,我和弟弟就做起了青团的“护花使者”,一本正经地接过绿团子,垫上艾叶,把全身翠绿的小精灵送入锅中蒸。最后,便是等待了……
我喜欢美味软糯的青团,更喜欢这样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清明节。
【简评】
小作者以杜牧的《清明》诗为引子,将清明时节的氛围与自家做青团的习俗相结合。通过制作青团的过程,呈现了一家人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场景,让人感受到小小的青团承载着满满的情意。小作者语言流畅,情感真挚,能通过做青团这一件事,将清明节的氛围描写得淋漓尽致,很厉害!继续加油!(施民贵)
《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如约而至。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第5个节气,也是节气中的唯一一个节日,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它不仅是人们纪念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正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大自然的春季仪式。
这一天,我们会来到亲人的墓前,放置一束鲜花、水果或糕点等,借此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希望他们在天堂那边也能像我们一样,幸福快乐地生活着。此时,我不禁想相起了去世亲人和我一起度过的岁月,不禁涕然泪下。
踏青也是个不错的习俗。我和爸爸、哥哥开始放风筝了。我们拿出飞机风筝,只见飞机风筝在空中“飞来飞去”,天空瞬间变成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清明节到来后,气温升高,降雨增多,正足春耕春种的大好时候,因些民间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说法。
让我们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缅怀先人,感恩生活,珍惜当下,为未来的生活注入更多的希望和力量。
《清明祭扫》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天气晴朗,每年清明节我们家族都要上山扫墓祭祖。大人们早已经提前准备好上山祭拜的物品:烧猪、蜡烛、香、金银纸等。来到先人墓前,妈妈告诉我:“这是太爷爷和太奶奶,我们来到这里,要怀着对祖先的敬畏。今后如果爸爸妈妈离开了,我们一样要来祭拜,只有站在祖先和亲人的坟前,才知自己从何而来,又将去向何去。”对于妈妈的话我似懂非懂,但我知道清明祭祖是一种血脉的传承和责任,是对先祖的感恩和哀思,身为华夏儿女,我们要把这个习俗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颠倒村》
一阵大风过后,小牧童被吹到了颠倒村,他睁开眼睛,只见树枝和树叶长进泥土里,树根却张牙舞爪地伸向天空。
小牧童来到村庄里,眼前的一切让他目瞪口呆,村庄里的房子,房顶在泥土里,房子的地基是朝天的,人们都一个个头朝下脚朝上,不用脚走路!不远处的菜市场里,卖菜的人却把钱付给了买菜的,乌龟跑得比兔子还快,拉货的三轮车都是头在后面,尾巴在前,倒在行驶,看着都让人胆战心惊。
小牧童想不通,走啊走啊,走进了一所学校,学校里的课桌椅子都是四脚朝天,课程也是相反的,上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回家了,老师不用上班讲课,同学们在家里上手机网课………这一切的情景,让小牧童觉得太不舒服了,她想赶紧离开,越想走越出不去,他又看见了村庄里的耗子,追着猫在满街逃跑,公鸡在窝里下蛋。母鸡在户外打鸣,马和牛骑在人的身上在奔跑。
小牧童在颠倒村里感受着混乱的一切,彻底抓狂了!一阵清风吹来,小牧童渐渐苏醒,“哦!原来这是一场梦啊!”
《《牧童》吕岩原文和翻译》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释
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
铺:铺开。
横野:辽阔的原野。
弄:逗弄,玩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用来遮风挡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译文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赏析
这首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写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也体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是一首赞美劳动的短曲。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读者的心灵感到安宁。
“草铺横野六七里“描述了视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一个“铺”字,表现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
“笛弄晚风三四声。”描述了听觉上的感受,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出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具有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归来饱饭黄昏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直接描写牧童,牧童吃饱了饭,已经是黄昏之后了。
“不脱蓑衣卧月明”描写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诗人没有描写牧童躺下做什么,牧童可能是想舒展下身子,也可能是欣赏月色。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牧童》一诗,不仅让读者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读者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该诗反映了诗人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诗中尽道牧童生活的闲逸与舒适。此诗委婉劝说钟傅趁早离开那尔虞我诈、角名竞利的官场,回归田园,过牧童那样无欲无求的生活。在此诗中,牧童即是以智者的化身出现为迷失在宦途中的钟傅指路,而其人未必真是牧童。本诗语言朴直清新,明白如话,表现出一种“由工入微,不犯痕迹”的精湛功夫。
创作背景
钟傅在镇守平凉(今甘肃省平凉县)的时候,曾经与一位道士闲游,看见一个牧童牵着一头大黄牛来到院子里。道人说此牧童会作诗,钟傅不信。牧童应道人之请,即兴作下此诗。
作者简介
吕岩,也叫做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喦,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颠倒村作文400字》
一阵大风过后,小牧童被吹到了颠倒村。他睁开眼睛,只见树枝和树叶长进土里,树根却张牙舞爪地伸向天空,小鸟不在天空飞翔而是在地上耍起了杂技。小牧童惊叹住了,决定一探究竟。他往前走遇到了一位老爷爷,老爷爷告诉他:这里是颠倒村,这里的一切都和现实是相反的。
小牧童觉得这里既神奇又有趣。他发现这里的一年就是一天,一天里就有四个季节,而且每个季节都是相反的。早上是春天:春天是丰收的时节,农民伯伯都忙着收稻谷,果园里结满了各种水果;中午是夏天:夏天北风呼呼的吹,甚至下起了大雪,人们都穿上了大棉袄;下午的秋天就如同现实的春天一般,万物复苏,百花齐放,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晚上就到了冬天,酷热难耐,人们纷纷到河里游泳解暑,孩子们吃起了冰棍,知了不停地叫着,真热啊!
小牧童对这里的一切惊叹不已,正当他想再进一步了解颠倒村时,却又被一阵风拉回了现实。他想:这真是一次奇妙的经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