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新课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4 07:11:52
《《道德与法治》课》
星期四,我们班有了一节新课——《道德与法治》课。以前《道德与法治》都是上语文课,而这次,是实实在在的《道德与法治》课。
原本,星期四下午的美术课因为美术老师有事情,她没办法给我们上课导致美术课变成了语文课,我们都有点失望和不开心。美术课过后的《道德与法治》课,按以往的惯例可能又是语文课,我们的心怎么会爽呢?但一向都是这样子,我们又能怎么样呢?
“钉铃铃,钉铃铃……”上课的铃声打响了,一位新老师拿着一本书走进了我们的教室。班上顿时热闹起来,这时来一位新的老师,岂不是就是张老师给我们说的以后《道德与法治》课有专门的老师给我们上?现在我们的愿望实现了,真的是太好了。等我们安静下来,新老师便开始了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吴老师,以后的《道德与法治》都由我来给你们上。”吴老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一片沸腾,“耶!太好了!”“我们太喜欢《道德与法治》课了。”我们一个个手舞足蹈,欢呼雀跃,脸上的笑容像花儿一样绽开。
开始上课了,我们一个个抬头挺胸,双手放在桌子上,端正做好,眼睛一直看着吴老师。这与一开始上课的吵闹完全不同,此时教室里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见。吴老师首先讲了我们为什么要学道德与法治。吴老师说:“《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很重要,甚至比任何一科都重要,因为这个课不仅教会我们做人做事,还要求我们有社会责任当担。”大家认真听着,没有一个人讲小话,就连一向好动的王同学也是如此。接着,吴老师给我们讲起第一课——低碳的一天。我们知道了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一些科学道理。吴老师简直是一位变脸大师,他一会儿严肃,一会儿笑容满面,一会儿语速极慢,一会儿又连珠炮似的。他的课生动极了!
以前,我还不知道什么是《道德与法治》课,也不知道《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而现在通过这节课我知道了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还知道了《道德与法治》课的有趣。
《道德与法治》课,我们爱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还记得几个月前,我们曾经向孟晚舟女士的朋友圈学语文吗?孟晚舟女士是华为公司的首席财务官。而华为已经成为了全国通信产业的毋庸置疑的龙头,受到了来自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关注。几年前,一篇《华为的冬天》的文字曾经风靡全网,让我们看看其中的一段文字:
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我想这段文字在揭示着华为成功的秘密,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孟子的经典文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进一步寻找华为能成为民族企业的一道旗帜的秘密。
二、读——初感文章,疏通文意
1. 齐读文章,注意读准确,读流畅,读准节奏。
(学生读完后,因学生具体情况,提醒几个长句的节奏)
预设: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行/拂乱/其所为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 检测预习,学生自由提问。
(前一天布置了前置学习任务:自主翻译全文)
预设:
曾益其所不能:增长他原来所不具备的才干。
然后:这样之后
......
3. 师生共同梳理总结文言现象。
(1)通假字:曾;衡;拂
(2)被动句:舜发于畎亩之中.......举于士。
(3)介宾短语后置句:困于心,衡于虑;征于色,发于声。
(4)六个使动用法的字词:苦、劳、饿、空乏、动、忍
三、思——探究文章的结构
1. 齐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PPT显示译文)
2. 现在我们都已经了解了文章的大意,全文一共分成两个自然段。你是否赞同课本上这样的分段方式吗?说说你的思考。
预设:
分两段:
(1)“舜发于畎亩之中......而后喻”个人层面进行论证
“入则无法家拂士......死于安乐也”国家层面进行论证
(2)“舜发于畎亩之中......举于市”举例论证
“故天将降大任......死于安乐也”道理论证
分三段:
“舜发于畎亩之中......增益其所不能”个人客观层面
“人恒过......而后喻”个人主观层面
“入则无法家拂士......死于安乐也”国家层面进行论证
分四段:
“舜发于畎亩之中......百里奚举于市”个人层面举例论证(客观)
“故天将......其所不能”个人层面道理论证(客观)
“人恒过......而后喻”个人层面道理层面(主观)
“入则无法家拂士......死于安乐也”国家层面进行论证
师总结:其实不同的分段方式就折射着作者的论证思路,用板书梳理文章结构图。
四、探——文章独特的艺术特色
这已经是我们学的孟子的第三篇文章了,这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以称得上是孟子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把它和前两篇文章进行比较(语言、论证方法、论证角度等角度),思考这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独特的艺术特色。
预设:
(1)这篇文章最后才提出中心论点,可以称得上卒章显志。
(2)这篇文章和前两篇都运用了举例论证,但是这篇的举例论证又不同于之前,有着独特的魅力,具体体现为开篇用例,集中用例,排比用例,具体用例,正面用例。
(追问:这样独特的举例论证的作用是什么?开篇就形成排山倒海之势,增加文章的句势、感染力和震撼力,充分体现了孟子的雄辩艺术)
(3)论证逻辑极其清晰而严谨:由个体到群体;由个人及国家;由正面及反面;由举例及说理。
(4)表达语气笃定有力:文章多用排比句式,多用短句,铿锵有力。同时一些副词的运用,也加强了语气,如“必先苦其心志”中的“必”,“国恒亡”中的“恒”等。
(5)这篇文章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五、联——探寻经典的现实意义
1.刚刚提到现实意义,学习完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呢?(包括人、事、名言警句等)。
预设:
(1)想到了越国勾践卧薪尝胆,终灭吴——生于忧患
(2)想到了秦二世而亡——死于安乐
(3)想到了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开创“开元盛世”,典型的“生于忧患”;想到了唐玄宗后期怠慢朝政,宠幸奸臣,沉迷享乐,导致了“安史之乱”,典型的“死于安乐”。
(4)想到了《伤仲永》中方仲永没有跳出自己舒适圈,没有持续学习,最终导致了“泯然众人”。
(5)想到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谚语
(6)想到自己或者家人在磨砺中成长的经历
(7)想到了近几年一些曾经风靡一时的品牌走向消亡,如步步高复读机、太子奶等等。
......
2.再看《华为的冬天》中的那段文字:“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你是否对华为的成功有了新的思考?
预设:不仅个人的成长、国家的发展需要忧患意识,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也需要居安思危,有忧患意识。华为公司正是因为一直拥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所以在面对美国强有力的制裁时,推出自发研究已久的鸿蒙系统,打破美国的垄断,在荆棘中探索出一条自主发展之路,这也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典型例子。
六、积累——增加文化的积淀
其实,《孟子》中还有很多句子都是朴素的真理,对于个人成长,企业壮大,国家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PPT显示,学生齐读,并且选取其中自己最喜欢的几句进行当堂的积累。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3、虽然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5、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6、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7、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8、虽千万人,吾往矣。
七、小结课堂
经典有力量,更有时代的价值,在多次党的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都强调了忧患意识和居安思危对于当今中国发展的重要性。无论对于个人、学校还是企业、国家,忧患意识的确立都有着无法取代的价值和意义。希望大家可以多读文言经典,汲取精神的力量,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做一颗文化传承的种子,做一棵精神之叶茂盛的大树。
《新课本来了!》
今天下午我上完网课,我准备做作业,妈妈回来了。她跑过来,说:“周泓宇,你的新书来了!”我打开一看,咦,怎么是课本、课时作业本和写字书呢?对了 ,这书是谁送的呀?于是我就说:“妈妈,怎么是我的课本呢?还有,这书是谁送的呀?是不是你自己买的呀?”
“当然不是我自己买的。”妈妈一本正经的说。“那到底是谁送的呀?”我激动的说。“这书呀,是学校发的。由家长志愿者赖锐彬妈妈送的,我们应该感谢他呀。”妈妈说。
我赶紧说话:“太好了!真的是太感谢赖锐彬妈妈。线上学习没有课本真的很不方便,现在有新书了,我会更加认真学习。”
虽然我和他们隔得远,但是我相信她一定能听到的!
我的新书看上去滑滑的、亮亮的,十分好看。也没有一个小折角,不像我们用过的书一样,表面凹凸不平,早已没了滑性,也不亮,还有点黑。
我真喜欢我的新课本呀!希望疫情快点结束,这样我就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去学校上课了。
《2024年中考满分作文提分要点:选材》
一、引入新课
前段时间,我们训练了以“窗外”为话题的作文,有一个同学的拟题、立意和内容表达都很好,但却让人一眼就看出
是虚构的材料:一个老大娘在雨中摸针,能让人相信这是真的吗?这
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训练的专题——选材。
二、学生结合自己选材的实际,分析选材失误的原因,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请学生小结。
选材失误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司空见惯的“大路货”。表现在材料陈旧,无法吸引读者。二是毫无新意的“陈旧货”。有的材料用的人多了,也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三是简单模仿的“
舶来货”。一味的模仿,进入抄袭的误区。
三、引导学生掌握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对“选材”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对选材引起高度重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材料去体现,也是镜中月,水中花,是虚的。课标指出:写作时要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
“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这是课标对选材提出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
2008年各地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在材料方面要求很高。如重庆“选材新颖,最高可多加5分”;湖北黄岗“选材新颖,有个性可多加1—3分”。材料之与作文评分,显性比重通常占到10%,但其隐性分值远远不止于此。希望大家引起高度重视。
四、对照优秀例文,掌握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1、小组学习,对照例文,分析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考题回放(2008年湖南益阳市中考作文题)
请以“走进-------”为题,写一篇文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⑴有真情实感;⑵文体不限;⑶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走进那张“牛皮癣”
大雪放肆地在天空中飘荡,整个世界突然变得一声不吭。那雪白雪白的花朵,纷纷扬扬地落到马路上,落到屋顶上,落到停靠在路旁的汽车上,所有的一切,在一瞬间都沉浸在了
一片雪白的世界里。
不知从哪儿吹来一股风,说是为了维护市容,保证城市的卫生,要清理街头巷尾张贴的广告。
天还没亮,雪还飘。一位清洁工正在清理着一面墙。他四五十岁的光景,穿一件军大衣。衣袖上带着袖套,却遮盖不了衣袖的补丁,皮肤在雪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黝黑。他用力地撕着墙上贴得很紧的纸张,手冻得通红通红的,像火焰一样,似乎能将这雪融化似的。麻烦的是,这些纸张仿佛在墙上生了根,他只好用冰冷的书一遍一遍地擦洗着墙。天渐渐亮了,墙上的纸只剩下了最后一张。清洁工抬起右手正准备撕去,可手突然僵在了半空中,像是被冻住了。
最后,他摇了摇头,收拾好工具,走开了。
参加晨练的老爷爷准时来到这里。一路上的景色令他惊叹不已,不是因为那漫天的大雪——在这北方城市雪算不了什么,令人惊叹的是这座城市的工作效率。一夜之间,每一面墙都被清洗得干干净净。在清洁工刚清理过的那面墙前,他停住了。他被那张纸吸引住了,“是哪个粗心的清洁工把它忘了。”他一边念着一边伸出手,去撕那最后一张纸,可刚撕下一角就停住了。他也摇了摇头,走了。
天已经亮了,一个小学生摸样的女孩,一蹦一跳地去上学,嘴里还哼着从老师那儿学到的儿歌,背上背着浅蓝色的书包,她同样被那张纸吸引住了。他细细看了一会儿,就打开书包,拿出胶带,把刚才被撕下的那个角粘了回去,然后开开心心地哼着儿歌,朝学校跑去。
雪似乎没有想停的意思,那鲜亮的白色在晨光下显得格外宁静而柔软。一束晨光照到
了那张纸上,上面写着四个醒目的大字:“寻母启示”。
满分解密
满分点:本文选取的材料可谓出人意料,美不胜收:一是材料的情节美。在爱护环境的整治活动中。三位不同年龄的人物对一张“牛皮癣”表现出相同的态度,不由让人惑由心生。作者层层设悬,至结尾才一笔带出原因,情感似喷井突然爆发。像清洁工的“摇头”,老人的一“撕”一“停”,小女孩的“粘”,无不让人的精神风貌跃然纸上。二是材料的情感美。三位人物因为关注城市卫生才去关注这张小小的纸,这是一种公德美;三位人物又因为被这张纸感动而停下自己的行动,这是一种关爱他人的人性美。当然,纸背后的那位儿子寻母的举动,更是值得弘扬的亲情美。
借鉴点:开篇结尾的景物描写,三个人物关注“牛皮癣”的细节描写,均显示了作者不同凡响
的写作功底。透过这篇满分作文,我们感受到了描写在考场作文中的魅力。
2、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⑴、选鲜活新颖的材料。材料鲜活有下笔引人之效。可以从熟悉的人物中找到新颖的切入点:写老师“笑里藏刀”,不过,“刀子”里藏着无言的激励;写同学“冷若冰霜”,不过“冰霜”后难掩的是深切的关爱;写朋友“疯疯颠颠”,不过“疯颠”里蕴藏的是健康的心理。如《快乐存折》、《一滴泪水的体验》、《走进桃花园》等中考满分作文,透过这些题目便可以让我们感受到
所选材料的非凡活力。
⑵选感情充沛的材料。“文章不是无情物”,只有“情动”,才能“辞发”。选材以情动人须做到:或对生活、对客观对象充满热情,或用传神的肖像绘出人物的神韵,或用生动的语言展示生
活真情,或用形象的景物衬托人物的感受,力求做到材料小巧合理,真实动人。
⑶选底蕴深厚的材料。在写作中如能恰当引用名言警句或诗词典故,必能收到“画龙点睛”、“文才飞扬”。如果你有丰富的诗词积累,还可以从诗词方面选材。这类材料的特点是写人未所知,以知出新。
五、结合优秀作文,掌握“选材”的“提升要诀”。
1、学生自学,分析满分秘诀。
考题回放(2008年浙江杭州市中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5月1日,风和日丽。杭州某景点游人如织。人们泛舟于纵横的河道,穿行于青翠的丛林,徜徉于碧绿的田野,陶醉在这优美的自然风景。游人之中,一对父子引起大家的注意:一位年轻的父亲带着年幼的儿子,手拿塑料袋,不时地拾捡着路旁被人丢弃的食品包装袋、废纸
果壳……人们见了,不禁驻足,纷纷弯腰拾捡废弃物。啊,好一道亮丽的风景!
请以“风景”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满分例文解秘
走在历史的画廊里
朦胧中,我被带到了一条长廊里,两旁挂满了一幅幅活动着的图画。我迈开步子,观赏
起这些多彩的图画来。
第一幕
人生鼎沸的罗马广场上,教徒们举着火把,声嘶力竭地喊着:“烧死他!烧死他!”广场
中心竖着一个十字架,一个青年被绑在上面,脚下是成堆的柴火,眼睛跳动着火苗。“说!地球才是宇宙的中心!”一个身着黑长衫的教徒朝他威胁道。
“不!太阳才是中心!”青年没有丝毫畏惧。
“点火!”那黑长衫教徒气急败坏,一声令下。
火焰顿时在青年的脚下燃起,广场上一片欢呼。烈火中青年的目光始终是坚定的,他在
烈火中永生。他,就是布鲁诺,一个坚守真理的人,他为历史增添了一道火红的风景。
第二幕
白色的病床上,一个小女孩艰难地用小木棒翻着书。由于高位截瘫,她只能镜子吃力地看书,字是反的,她会因此不停地流着眼泪。但她并没有抱怨,她坚持了下来,她为此露处了多少发自内心的微笑。当她坐在轮椅上,拉着手风琴低唱着“我眼前有一片红花绿草”时,
她已经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张海迪,一张苍白的脸,却为历史添上了一道五彩的生命之景。
第三幕
烈日当空,一位农民打扮的老伯正在田间忙碌着。低头,弯腰,又站起。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一连串串的动作,观察着那一株株水稻。突然,他眼睛一亮,笑容顿时写在了他的脸上:“找到啦!可找到你啦!我找了你十年啊,今天终于让我找到了!”说着,弯下腰去,小心翼翼地将那株水稻连根挖起。欣喜若狂地带着它往远处的房子跑去。他就是袁隆平,养活了几亿中国人民的伟大农民,坚持了十年,他终于在中国的历史上画上了一道金黄的风景。
尾声
睁开眼,天已大亮,枕头旁放着的书仍翻在第一页,上面赫然写着:只有坚持到底,才能欣赏到最美丽的风景,才能创造出最美好的风景。
满分秘诀:除了形式新颖、构思独特以外,本文在材料上的特色也极为鲜明:⑴材料横贯古今。文章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法,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古今人物巧妙连接在一起,展示了布鲁诺、张海迪、袁隆平独特的“人生风景”。这种形式,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的约束,给人以明快、简洁、大气的感觉。⑵材料感情浓郁。考生选取的三个故事虽“老”,但作者用善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展示了不同人物在不同境遇中表现出来的可贵精神——坚守。⑶在表现手法上也各有侧重,写布鲁诺重在背景的烘托,写张海迪重在内心情感的铺设,写袁隆平重在人物言行的描写,从而使三个人物都显出鲜明的个性。读者透过文字可以触摸到这
些人物的美好心灵。
2、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选材”的“提升要诀”。
材料除真实、典型外,还应力求新颖: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风尚、新观点、新认识、新
经验等,让读者耳目一新。
具体方法是认真思考,必须经过“放弃——选择——再放弃——再选择”的选材过程。要放弃那些“人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体验、自己的发现。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刻骨铭心的生活,才是妙趣横生的故事,才是震撼心灵的情感。
《我刻长城模型》
开学第二天,我们要上新课(长城》,老师除了布置预习外,还给我们一个新奇的任务—用黄泥刻一节长城的模型,说是还要搞评比展览哩。
中午放学后,我便约几个同学跑到“老龙脊冈”挖来了黄胶泥。到家后,我把黄泥在石头上摔了又摔,扳了又扳,好容易才把它和熟。接着我把泥块摔成一个长30厘米、宽8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然后放在窗台上晾着。下午放学到家,我找来了小钢尺、筷子、小刀等,翻开课本,对照图文认真看了几遍.便开始动手制作。
先按一定比例量出城墙和方形城台的长、宽、高,并用钢尺把多余的边角切掉,再用筷子的方头在城台和城墙外侧均匀地捣些方孔,以作射口用。接着,用钢尺的一端在城墙上挖
出一个长20厘米、宽s厘米、深2厘米的平槽,槽面便是城墙顶。再接着是雕刻城台和城墙上的垛口和燎望口。这道工序需要细心,不然会把小小的齿形垛口碰断的。我用尺子一毫米一毫米量出了垛口、瞭望口的宽度和高度,拿铅笔轻轻地描上印儿,一个一个用小刀切开,一下一下剔去垛口两旁的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齿形的垛口、腺望口都刻好了。我把书上的长城彩图对着一看,不禁愣住了。原来我把垛口刻在长城的内侧上了。唉!真糟糕。咋办呢?毁掉重做,我已费了那么大的功夫,舍不得;不毁吧,拿到班上展览,准让人笑掉牙的,大家准会说:“王英真行,为外国人修长城呢。”
正在我为难的时候,妈妈走过来了,我忙向妈妈“求援”。还是妈妈的点子多,给我出了个好主意:“你看,长城内侧的拦墙比外侧垛口低,你把刻错了的垛口用小刀削平,再从外侧刻上垛口不就行了吗?”在妈妈的指教下,我细心地量着、划着、刻着,长城外侧和城台上的垛口、睐望口都做好了,原来用筷子捣成的射口正好在每个垛口上。最后,我又在城台通向城墙顶的地方刻了一个上面呈半圆形的通道,并在城墙、城台周围细细地划出道道条纹,仿佛这泥巴长城真个是用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在妈妈的帮助下,“长城”终于“竣工”了。抹了把额上的汗珠,望着我亲手雕刻出来的“杰作”,我舒心地笑了,心里不住地在想:自已做了这么一小节泥巴长城,竟费了这么大的劲儿,还让妈妈帮忙,多不容易啊!也难怪课文里讲,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双手在长达一万二千多里的崇山峻岭之上筑起了一座大坚固的长城,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啊!我为此而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作文点评】这是小作者在学到《长城》一课时,遵从老师的指导,用黄胶泥块刻的一截长城的模型。小作者生动而细致地记述了这一作业完成的过程:挖黄胶泥、捧扳晾晒泥块、找雕刻工具、按尺寸照比例刻削、向妈妈“求援”等,而且把这一过程写得具体、形象,显得重点突出。小作者在这一作业完成的结尾,还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自己做了这么一小节泥巴长城,竟费了这么大的劲儿……也难怪课文里讲,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的……我为此而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感情真挚,体会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