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和尚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2 22:39:48
《一个另类的和尚——《济公传》读后感》
有一个和尚的故事,流传了几百年,几乎老少皆知,这个和尚就是济公。
在庙里,我们看到的和尚都在打坐、修行,不吃荤菜,不喝酒,只吃素菜。而这个被称为济公的和尚,却只吃荤,不吃素,还整天拿着酒在大街上闲游,他虽然整天的衣衫不整,可是心地善良,真是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留。他常用种种诙谐的手法,解救他人之难;又常使些小神通,惩治做坏事的人,让他们改邪归正;还常从怀里掏出“灵丹妙药”,为疾病缠身的人消除病痛……
有一次,济公来到庄园,忽见一股妖气直冲云霄,他一按灵光,就知道怎么回事了。他来到妖精洞前,大声叫开门,可怎么也不开,于是他用手一指,门边自动开了。刚进洞,一股黑气又向他喷来,可济公又用手指一点,这黑气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妖怪见法术被济公识破了,心中勃然大怒,抽出宝剑就来砍济公,济公一怒之下,伸手摘下僧帽,照着她打去,顿时金光缭绕,瑞气千条,将那女子罩住,现了原形。他的法力真是强大呀!每当看见电视里播放得了绝症而又无法医治的病人。我就常常幻想自己如果有那么强大的法力,就能帮助那些得了重病的人,让他们一个个服下“灵丹妙药”,让他们从悲到喜。每当我看见孤儿院里的小孩,就会想到如果我又那么大的法力,那我会让这些失去亲人的孤儿每人都能拥有自己的爸爸妈妈,让他们有一个幸福的家,再也不孤单。当然,这些只是我的幻想不可能实现。但是济公助人为乐的精神可以在我们身上继续。虽然我们做不了什么大事,但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老人摔倒了,我们可以去扶。举手之劳,时时可做。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这个另类的和尚,医治在给我们传递正能量。
《花和尚鲁智深1200字》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
“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这是鲁智深的师傅智真长老嘱咐他的话,这八句偈言是什么意思,请听在下细细道来:
鲁智深,本名鲁达,绰号花和尚,是渭州经略府提辖,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为了躲避官府缉捕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后来在菜园子里当住持,听得门外老鸦哇哇的叫,就倒拔垂杨柳,叫人把老鸦巢拆了。二三十个破落户每日将酒肉来请他,一次他在众人面前演武使器械,正巧林冲经过看见,拍手叫好,鲁智深便结识林冲,并结拜为兄弟,这是“遇林而起”。
之后林冲遭高俅陷害,发配沧州,途径野猪林,押送林冲的两位公人因受高俅贿赂,意图在此结果林冲,却被偷偷跟踪的鲁智深救下,高俅怀恨在心,鲁智深因此流落江湖,经过二龙山附近时,又结识杨志,二人与林冲徒弟曹正一同夺了二龙山,并在此落草,后来武松因张青、孙二娘举荐,一同在二龙山落草,这是“遇山而富”。三山聚义打败呼延灼,攻下青州城后加入梁山泊,排第十三位,上应天孤星,担任步军头领,这是“遇水而兴”。他在征四寇的战役中累立战功,生擒方腊后途经杭州,在此圆寂,追赠义烈昭暨禅师,这是“遇江而止”。
宋公明凯旋回到杭州,屯兵在六和塔驻扎,诸将都在六和寺安歇。半夜,鲁智深听见浙江潮信声,以为是战鼓响,摸了禅杖,待要出去厮杀,众僧告诉他这是钱塘江潮信。鲁智深看了,从此心中忽然大悟,拍掌笑道:“俺师父智真长老,曾嘱付与洒家四句偈言,道是‘逢夏而擒’,俺在万松林里厮杀,活捉了个夏侯成;‘遇腊而执’,俺生擒方腊;今日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当圆寂。众和尚,俺家问你,如何唤做圆寂?”寺内众僧答道:“你是出家人,还不省得佛门中圆寂便是死?”鲁智深笑道:“既然死乃唤做圆寂,洒家今日必当圆寂。”沐浴过后,换了一身御赐的僧衣,便叫部下军校:“去报宋公明先锋哥哥来看洒家。”又问寺内众僧处讨纸笔,写了一篇颂子,去法堂上捉把禅椅,当中坐了,焚起一炉好香,放了那张纸在禅床上,自叠起两只脚,左脚搭在右脚,自然天性腾空。比及宋公明见报,急引众头领来看时,鲁智深已自坐在禅椅上不动了。
鲁智深是一个具有反抗性,对官场有清醒的认识的人。他无亲无故,并且他有比其他人更强的反抗性。这一点从他与林冲相识相熟的过程中便能看出。林冲受到高衙内的陷害,吃了冤枉官司,这个八十万禁军教头逆来顺受,准备老老实实地做他的囚犯。
在发配沧州的道上,对两位公差更是陪尽了小心。但林冲的忍让并没有换来敌人的同情,到底还是要取他性命。当鲁智深的禅杖打向仇人的脑壳时,林冲反而劝阻鲁智深,争取再一次妥协。鲁智深也只能恨恨地说道:“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要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这不仅表现了鲁智深对兄弟义气,更显示出他对强大的恶势力决不屈服的大无畏精神。鲁智深的反抗,更体现在对官场的清醒认识。
宋朝重文轻武,是因为宋太祖认为数百个文官贪污总比一个武将反叛要好很多,但也埋下了隐患。鲁智深明白在那个“指鹿为马”“奸臣当道”的黑暗社会,上有蔡京、童贯、高俅和杨戬等人蒙蔽了双眼,下多是靠这四人的关系而当官的地方官员奢望荣华富贵而搜刮百姓。暴力的反抗要比任何方式都来得有效,所以他反对招安。鲁智深做过官,自然明白官场的黑暗,朝廷的腐败。在残酷的现实斗争中,他清醒地认识到招安没有出路。文武官员多是奸佞之臣的朝廷,就像染成黑色的衣服,是洗不白的。在这样的朝廷为官,是不会有出路的。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金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歪嘴和尚的意思、出处、例子、用法、成语接龙、详解》
歪嘴和尚
wāi zuǐ hé shàng
<-- 成语简拼 --
wzhs
<-- 成语意思 --
比喻那些为自私的目的而乱搬教条的人
<-- 成语出处 --
陆天明《省委书记》:“说上头的经是好经,就是让一些歪嘴和尚念走了样!”
<-- 成语例子 --
我最讨厌那些不干正事的歪嘴和尚
<--- 反义词 ---
正人君子
<-- 繁体写法 --
歪嘴和尚
<-- 感情色彩 --
贬义词
<-- 语法用法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搬弄是非的人
<-- 成语结构 --
偏正式
<-- 英语翻译 --
monk with wry mouth
首字为“歪”的成语
歪不横楞 歪门邪道 歪歪倒倒
---------------------------------------
歪心邪意 歪风邪气 歪谈乱道
---------------------------------------
歪歪扭扭 歪七竖八 歪打正着
---------------------------------------
歪八竖八 歪七扭八 歪歪斜斜
二字为“嘴”的成语
说嘴说舌 油嘴油舌 强嘴硬牙
---------------------------------------
多嘴献浅 强嘴拗舌 弄嘴弄舌
---------------------------------------
课嘴撩牙 虚嘴掠舌 乖嘴蜜舌
---------------------------------------
尖嘴猴腮 笨嘴拙舌 磨嘴皮子
---------------------------------------
闷嘴葫芦 贫嘴滑舌 尖嘴薄舌
---------------------------------------
咂嘴舔唇 张嘴挢舌 贫嘴贱舌
三字为“和”的成语
鸾凤和鸣 曲高和寡 隋珠和璧
---------------------------------------
混俗和光 细雨和风 浑俗和光
---------------------------------------
画荻和丸 琴瑟和好 一团和气
---------------------------------------
两头和番 言归和好 琴瑟和谐
---------------------------------------
趁水和泥 剪须和药 隋珠和玉
---------------------------------------
鱼水和谐 琴瑟和同 随珠和璧
尾字为“尚”的成语
丈二和尚 移风易尚
《同字》成语接龙
歪嘴和尚 尚虚中馈 馈贫之粮
---------------------------------------
粮尽援绝 绝顶聪明 明码实价
---------------------------------------
价等连城 城门鱼殃 殃国祸家
---------------------------------------
家道消乏 乏善足陈 陈陈相因
---------------------------------------
因果报应 应节合拍 拍手叫好
---------------------------------------
好善嫉恶 恶衣粗食 食指众多
---------------------------------------
多才多艺 艺不压身 身名俱败
---------------------------------------
败国丧家 家常便饭 饭蔬饮水
---------------------------------------
水楔不通 通工易事 事往日迁
---------------------------------------
迁善黜恶 恶言泼语 语短情长
---------------------------------------
《同音》成语接龙
歪嘴和尚 上下一心 信而有证
---------------------------------------
政令不一 以售其伎 饥驱叩门
---------------------------------------
闷闷不乐 勒索敲诈 札手舞脚
---------------------------------------
剿尽杀绝 撅坑撅堑 千古一律
---------------------------------------
屡试屡验 宴安鸠毒 杜门屏迹
---------------------------------------
极目远望 枉直同贯 官逼民变
---------------------------------------
辩口利辞 刺虎持鹬 澹泊寡欲
---------------------------------------
玉箫金琯 螳臂扼辙 折冲千里
---------------------------------------
礼废乐崩 绷巴吊拷 考绩幽明
---------------------------------------
名公钜卿 青云得意 以锥飡壸
---------------------------------------
《灵隐寺游记》
小时候提到杭州灵隐寺第一印象还是“疯和尚济公”,不守戒规,整日喝酒吃肉,但是惩恶扬善,这些有趣的故事记忆犹新。这个暑假我和妈妈来到了杭州灵隐寺,灵隐寺是杭州乃至全国有名的寺庙,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东南佛国之冠”。
早上7点景区还没开门,这时香客已摩肩接踵地排着队伍,队伍里都是举着手机打卡拍照,抬头可见牌匾上写着“灵隐寺”三个字。我正纳闷这么早到都已是人山人海,妈妈说:“去寺庙越早越好,因为只有来得早神明才可以感受到我们祷福的心“。
随着队伍进入去寺庙的必经之路---飞来峰,这条山路平坦又惬意,路的两旁是高低不一的山,山壁上雕刻着各种佛像。山间的空气透着阵阵香火味,檀香烟火袅袅升起,可见这座寺庙香火旺盛,穿过飞来峰这座天然氧吧就进入灵隐寺的大门。
灵隐寺入口可免费请三支清香,以便祈福上香,首先来到天王殿,这里挤满了信徒,有的人在跪拜、有的人双手合掌在心中默念祈祷……穿过人群走进殿内,里面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弥勒佛(未来佛)和韦陀菩萨,只见头戴金盔,身披甲青,正气凌然,这尊佛像用整段香樟木雕造,是南宋留存至今,无比尊贵的遗物。天王殿上方匾额写着“威震三洲”四个大字。
跨出天王殿门槛,就是最雄伟的建筑-----大雄宝殿,“大雄"意为一切无畏的勇士,是古印度教徒对释迦摩尼佛的尊称。走进大殿,映入眼帘的是用纯金贴绘的释迦摩尼佛,我佛妙相庄严,气韵慈祥平和,使人生出敬畏欢喜之心。大殿背面是观音殿,观音脚踏鳌鱼,寓意独占鳌头,整幅作品是海岛观音立体群雕像,雕像高20米宽21米,整体用泥土粘成不参水泥,观音两旁是金童玉女,鳌鱼旁有许多金人,分别是十八罗汉,像是在恭迎观音菩萨。有两个罗汉很特殊,他们正在降龙伏虎。观音头上有两尊大佛,分别是普贤菩萨和释迦摩尼佛。最后来到药师殿,供奉的是东方三圣,分别是药师佛、日光天子、月光天子。
太阳越升越高,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不知不觉漫步回去的山间小路,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从前有座山(二)》
上集说到老和尚还是不肯给小和尚讲故事,小和尚坐在地上傻了眼,不知怎么办才好。
小和尚坐在地上发愣,眼睛直盯着前面,心想:我那么努力讨好师傅,既是端茶倒水,又是捶背捏肩的,可师傅就是不肯讲故事。小和尚没办法,只好使出了他的杀手锏——撒泼!小和尚突然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开始滚来滚去,边滚边大喊道:“我不管!我不管!我就要听故事,您给我讲一个故事嘛!”说完,小和尚就要来抱师傅的大腿,老和尚看到小和尚浑身沾满了灰尘,吓得连忙后退:“你……你不要过来呀!好……好吧!好吧!我讲,你别这样。”老和尚很是无奈地说道。
小和尚一听,开心得跳了起来,赶紧端起了小凳子,跑到师傅的旁边说:“快讲!快讲!”只见老和尚端起茶杯,吹了吹,慢悠悠地说:“从前有座山……这山上呀,有一座庙……”说完,老和尚缓缓放下茶杯,继续说……老和尚正准备继续讲,可小和尚好像知道了什么,连忙打断道:“师傅,你……你这说的不就是我们俩吗?”
老和尚说道:“你让我讲故事,又没说讲什么故事。”小和尚气得眉毛皱成了倒“八”字,拳头都捏紧了,但又不敢动师傅。于是,小和尚扭头便向山下跑去,边跑边大喊道:“师傅,你又骗我,你太过分了!”小和尚的叫声,把树枝上的乌鸦也被吓得往四处乱窜,发出凄凉的叫声,好似在嘲笑小和尚。
这便是那座山上发生的故事。
《三个和尚》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只有一个小和尚,他整天一个人忙里忙外,还要到山脚下挑水。但他很勤快,总是把水缸装得满满的。
有一天,庙里又来了一个大和尚。小和尚对大和尚说:“你到山下挑水去吧!”大和尚觉得自己比小和尚大,却要受他支使,心里不服气,很不高兴地说:“我比你大,你怎么能让我自己一个人挑水呢?还是咱俩一起抬吧!”就这样,两个和尚一起抬水吃。
又过了些日子,庙里又来了一个胖和尚。胖和尚好吃懒做,小和尚和大和尚对他都很有意见。胖和尚却说:“有意见,你们也别做呀!”这下,庙里的事谁也不管了。下山打水时,三个和尚你推我、我推你,最后大家都不去。水缸底朝了天,三个和尚宁愿渴着,也没有谁愿意去打水。
庙里的老鼠渴得受不了, 晚上就跑到大殿里,偷喝油灯里的油。老鼠碰倒了油灯,引起了大火。三个和尚被大火惊醒,急急忙忙想去水缸里舀水灭火,可缸里一滴水也没有。他们只好拿起桶,到山下挑水。可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最后庙就被大火烧光了。
阅读心得
三个和尚在一起,你推我、我推你,都不愿去打水。在集体生活中,我们要积极主动承担责任,不能相互推脱。
日积月累
近义词:勤快—( )
反义词:勤快—( )
学习方法
1.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并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学习感悟;
2. 将“日积月累”的答案在“留言区”留言。
上期答案
近义词:雄伟—(巍峨)
反义词:雄伟—(渺小)
《玄奘和尚取经》
玄奘是长安大慈恩寺的和尚,原名叫陈袆(音huī),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缑音gōu)人。十三岁那年,他出家做和尚,就认真研究佛学。后来他到处拜师学习,精通佛教经典,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三藏是佛教经典的总称)。他发现原来翻译过来的佛经错误很多,又听说天竺地方有很多的佛经,就决定到天竺去学习。
公元629年(一说627年)他从长安出发,到了凉州(今甘肃武威)。当时,朝廷禁止唐人出境,他在凉州被边境兵士发现,叫他回长安去。他逃过边防关卡,向西来到玉门关附近的瓜州(今甘肃安西)。
玄奘在瓜州,打听到玉门关外有五座堡垒,每座堡垒之间相隔一百里,中间没有水草,只有堡垒旁有水源,并且由兵士把守。这时候,凉州的官员已经发现他偷越边防,发出公文到瓜州通缉他。如果经过堡垒,一定会被兵士捉住。
玄奘正在束手无策的时候,碰到了当地一个胡族人,名叫石槃陀,愿意替他带路。
玄奘喜出望外,变卖了衣服,换了两匹马,连夜跟石槃陀一起出发,好不容易混出了玉门关。他们在草丛里睡了一觉,准备继续西进。
哪儿想到石槃陀走了一程,就不想再走了,甚至想谋杀玄奘。玄奘发现他不怀好意,把他打发走了。
打那以后,玄奘单人匹马在关外的沙漠地带摸索前进。约摸走了八十多里,才到了第一堡边。他怕被守兵发现,白天躲在沙沟里,等天黑了才走近堡垒前的水源。他正想用皮袋盛水,忽然一支箭射来,几乎射中他的膝盖。玄奘知道躲不过,索性朝着堡垒喊道:“我是长安来的和尚,你们别射箭!”
堡中的人停止射箭,打开堡门,把玄奘带进堡垒。幸好守堡的校尉王祥也是信佛教的,问清楚玄奘的来历后,不但不为难他,还派人帮他盛水,还送了一些饼,亲自把他送到十几里外,指引他一条通向第四堡的小道。
第四堡的校尉是王祥的同族兄弟,听说玄奘是王祥那里来的,也很热情地接待他,并且告诉他,第五堡的守兵十分凶暴,叫他绕过第五堡,到野马泉去取水,再往西走,就是一片长八百里的大沙漠了。
玄奘离开第四堡,又走了一百多里,迷了路,没有找到野马泉。他正要拿起随带的水袋喝水,哪知一失手,一皮袋的水都泼翻在沙土上了。没有水,怎么越过沙漠呢。玄奘想折回第四堡去取水,走了十几里,忽然想起临走的时候,他曾经立下誓言,不达到目的地,决不后退一步。现在怎么能遇到困难就后退呢?想到这里,他拨转马头,继续朝西前进。
大沙漠里一片茫茫,上不见飞鸟,下不见走兽,有时一阵旋风,卷起满天沙土,像暴雨一样落下来。玄奘在沙漠里接连走了四夜五天,没有一点水喝,口渴得像火烧一样,终于支不住昏倒在沙漠上。到了第五天半夜,天边起了凉风,把玄奘吹得清醒过来。他站起来,牵着马又走了十几里,发现了一片草地和一个池塘。有了水草,人和马才摆脱绝境。又走了两天,终于走出大沙漠,经过伊吾(今新疆哈密),到了高昌(在今新疆吐鲁番东)。
高昌王麹(音qǔ)文泰也是信佛的,听说玄奘是大唐来的高僧,十分敬重,请他讲经,还恳切要他在高昌留下来。玄奘坚持不肯。麹文泰没法挽留,就给玄奘准备好行装,派了二十五人,随带三十匹马护送;还写信给沿路二十四国的国王,请他们保护玄奘过境。
玄奘带领人马,越过雪山冰河,冲过暴风雪崩,经历了千辛万苦,到达碎叶城(在今苏联吉尔吉斯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受到西突厥可汗的接待。打那以后,一路顺利,通过西域各国进了天竺。
天竺是佛教的发源地,有很多佛教古迹。玄奘在天竺游历各地,朝拜圣迹,向高僧学经。有一次,他在乘船渡恒河的时候,碰到一群强盗。他们迷信妖神,每年秋天都要杀个人祭神。船中的强盗看中玄奘,要把他杀了祭神,玄奘再三向他们解释也没有用,只好闭着眼睛念起经来。说也凑巧,这时正好起了一阵狂风,河里浊浪汹涌,差一点打翻了船。强盗害怕起来,赶快跪下忏悔,把玄奘放了。
这件事很快传开了,当地的人都还认为玄奘真有什么佛法保护呢。
天竺摩揭陀国有一座古老的大寺院,叫做那烂陀寺。寺里有个戒贤法师,是天竺的大学者。玄奘来到那烂陀寺,跟着戒贤法师,学了五年,把那里的经全部学会了。
摩揭陀国的戒日王是个笃信佛教的国王,听到玄奘的名声,在他的国都曲女城(今印度北方邦境内卡瑙季)为玄奘开了一个隆重的讲学大会。天竺十八个国的国王和三千多高僧到了会。戒日王请玄奘在会上讲学,还让大家辩论。大会开了十八天,大家对玄奘的精采演讲十分佩服,没有一个人提出不同的意见。最后,戒日王派人举起玄奘的袈裟,宣布讲学成功。
戒日王接见玄奘的时候,说起他早就听说中国有个英武的秦王。玄奘告诉他,秦王就是现在的大唐皇帝。
玄奘的游历,不但在佛学上取得很大成功,而且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公元645年,他带了六百多部佛经,回到阔别十多年的长安。
玄奘和尚百折不挠的取经事迹,轰动了长安人民。正在洛阳的唐太宗,对玄奘的壮举十分赞赏,在洛阳行宫接见了玄奘。玄奘把他游历西域的经历向太宗作了详细的汇报。
在这以后,玄奘就定居下来,专心翻译从天竺带回来的佛经。他还和他的弟子一起,编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在这本书里,他把亲自到过的一百十个国家和听到过的二十八个国家的地理情况、风俗习惯记载下来,成为重要的历史和地理著作。
由于玄奘取经这件事本身带有传奇色彩,后来,在民间流传了许多关于唐僧取经的神话,说他取经路上,遇到许多妖魔精怪,这当然是虚构出来的。到了明朝,小说家吴承恩,根据民间传说作了艺术加工,写成优秀的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那里面的故事,跟真正的玄奘取经事迹已经离得很远了。
《历史和尚》
“嗯……对酒当歌是曹操,图穷匕见是荆轲,暗渡陈仓是韩信……”那少年低着头,金灿灿的阳光照在脸上,看向天边那一片深邃的蔚蓝。
说起那个少年,我一般称为“和尚”,长相十分呆板,头像一颗球,然而脑中却装满了历史知识,张口“唐尧虞舜夏商周”,闭口“三顾茅庐舌战群儒”。爱看《三国》,喜欢卧龙先生诸葛孔明,这就是他,咱班的历史和尚。
那年夏天,凉风习习,树叶飒飒。闲来无事的我,递了张纸条与一旁端坐着,眼神不离《三国》的少年。纸条里写了关于历史故事的主人公问题。只见他俯身捡起纸条,攥在手中,在老师的视线盲区展开纸条,细品。少顷,他略微抬头,一双眸子迷茫地看向我。唉,可真是个榆木脑袋!我冲他挤挤眼,掂了掂笔,故作写字状,其意不言而喻。他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埋头掏出笔袋,取出蓝笔,思考片刻便直接动笔。我无聊地用手撑着下巴,想着刚刚写给他看的历史故事,里面有些都是我从书上找的,我自认历史不错,那些个我不会的,他真的可以写出来吗?不知过了多久,当我还在神游天外的时候,一个小纸球飞到我的脚底下,我手肘一动,笔“砰”的一声掉落在地,声音在寂静的教室里显得尤为突兀。我弯腰捡起纸团,打量了一番他的答案。
“七步成诗曹植,草船借箭诸葛,火烧赤壁周瑜……”哎哟嗬,竟然全对?我不动声色地瞟了一眼他,一时竟有些急了。一向骄傲自负的我怎会容许班里有比我历史好的人?我十分不甘心,直接拿出自己主动购买的《三国》,写了几个十分生僻的故事让他写出主人公。见老师已不在教室,他便小声吐出几字:“你直接说吧!”也不知是他本来就那样,还是我看着不爽,感觉他很嚣张耶!
“乐不思蜀,刮目相看,昆阳之战。”我不假思索地报出这三个故事。他拧眉沉思,半晌不怎么确定地开口。
“嗯……第一个是刘禅,第二个是吕蒙,第三个,呃……”他沉默了,似是在思考昆阳之战的主人公究竟是谁,不过在我看来,这就是死鸭子——嘴硬。微一挑眉,我为他答不上题而心情变好,看啥都觉得顺眼了。眼见他越来越着急,我得意洋洋地正欲开口,“昆阳之战是刘秀!”他像是茅塞顿开,眉飞色舞地高喊出声,惹得全班皆为之蹙眉。然后,他挑衅地看了我一眼,气死人不偿命地说道:“下次想要难住我,劳烦您先上网搜几个难的,毕竟太普通可是难不住我的。”
现在回想起来,只笑当初骄傲,不知人外有人。那个精通历史的和尚依旧在,不曾离开,也不曾放弃过学习历史。再度看向窗外,风轻拂,那年的夏天,除了有点热,似乎一切都好。
《歇后语大战》
和尚的房子——庙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大风里吃面——有口难开
瞧,莫家一年一度的歇后语大战又来到了!
选手1是能文能武的“少将”——莫家大小姐莫颖。选手2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莫家夫人周小姐。裁判是见多识广的“一家之主莫家老爷莫先生。
“比赛开始!”裁判员有力十足的说道。这是双方选手都在心里默念:“哈哈对方是只菜鸟我肯定可以把她打成一只落汤鸡的。”首先是“老将”考“少将”。“病人排气球。”妈妈不假思索地说道。我脑筋一转,想:哈哈,平时读的书够多了这回总算可以大显身手了!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少气无力。”妈妈听了,大吃一惊。惊慌失措地说:’没想到啊,几天不见,刮目相看啊!莫小姐的智商从0.1提升到10000000000。。。。。。[N个0]啊!"我一听,捧腹大笑地说:“过奖过奖了!哈哈哈哈!"饿虎吞羊——干净利落!”哈哈,我打上来喽。这几个问题,对我来说都是小菜一碟,易如反掌。
"第二轮由少将问老将。”裁判员精神抖擞地说。“哈哈,这回妈妈你可没有咸鱼翻身的机会喽!”我暗暗地想。“风中鹅毛——下落不明。莫小姐,姜还是老的辣吧!"我是不会善罢甘休的!“狗吃青草,”“嗯——”“十秒钟很快就会过的哦,”裁判大声地说。 “10.9.8.7.6.5.4.3.2.1.0."Yes,我赢了!
我真希望下一次的歇后语大战,早点到来啊!
《三生有幸的故事》
唐朝有一个和尚,号国泽,对佛学有高深的造诣,和他的朋友李源善很要好,有一天, 二人一同去旅行,路过一处地方,看见一个妇人在河边汲水,那位妇人的肚子很大,已经怀 孕了。圆泽指着妇人对李源善说:“这个妇人怀孕已经有三年了,等待我去投胎,做它的儿 子,可是我一直避着,现在看见她,没有办法再避了。三天之后,这位妇人已经生产,到那 个时候请你到她家去看看,如果婴孩对你笑一笑,就是我了。就拿这一笑作为凭证吧!再等 到第十三年那一年,中秋的月夜,我在杭州天竺寺等你,那时我们再相会罢。”他们分别 后,就在这一天夜裹圆潭果然死了,同时那个孕妇也生了一个男孩子。第三天,李源善照看 圆泽的话,到那位妇人家里去探看,婴儿果然对地笑了一笑。等到第十三年后的中秋月夜, 李源善如期到达天竺寺去寻访;
刚到寺门口,就看到一个牧童在牛背上坐看唱歌,道:“三生石上旧情魂,赏月吟风不 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现在一般人凡是比喻有特别的缘份。或朋友闲在一种偶然的机会里或特殊的环境中相 识,成为知己,又能够帮助自己的,就以“三生有幸”来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