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前段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06:41:41
《这样的人让我敬佩800字》
前段日子上下学,我时常在楼道看到不明家犬随地小便的痕迹,气味难闻,令人十分厌烦,也对狗主人的道德素质深感怀疑。虽说近日在物业的警告下有所好转,但每当我路过楼道时,仍对此耿耿于怀,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曾住楼上的李爷爷和他的爱犬—马达。
李爷爷六七十岁,但依旧精神矍铄,鹤发童颜,热爱运动,身体硬朗。他身材高大,笑容和蔼,遇人总挂着微笑,给人一种真诚和亲近的感觉。
小学时,我对院子里所有的狗都敬而远之,唯恐与他们同乘一部电梯,因为院子里很多狗一旦进了电梯便无人管教,坐卧不安、乱蹦乱跳,甚至狂叫不止,令人心神不宁。但李爷爷和马达是个例外。
每每进电梯时,李爷爷大步迈进,马达紧随其后,不骄不躁、不吵不闹,“胜似闲庭信步”,说的就是他们吧!
进电梯后,李爷爷牵着马达,说一句:“马达,sit”!马达便立刻乖乖坐在地上,当李爷爷和颜悦色地与人聊天时,马达就像一位很有修养的绅士,安静地坐着等候主人的命令。
快出电梯了,这时,换做其他狗,往往早已耐不住电梯里狭小的环境,不是大叫就是围着门口来回走,想尽办法早冲出去,吓得一些小孩不禁哭喊。李爷爷和马达却并非如此,他们一定会耐心地等电梯内最后一个人出去才移步。如果马达不乐意,李爷爷便会一脸严肃地对它说:“马达,wait!”马达刚抬出的一只脚就像触电一般缩了回来,这句话就像一道令牌,一个不可越过的结界,令马达望而却步。
就算出了电梯,马达也从不乱跑乱叫,但即使它这么乖巧,李爷爷依旧拴着狗绳,“狗不离绳,绳不离手”。反观其他一些狗主人,往往因着急或嫌出门时间短,“狗不离人,绳却离人”,经常闯祸。
李爷爷常常带马达在楼下小花园散步,有时看到马达随地大小便的痕迹,二话不说,便立即从物业取来一把扫帚或就地拿卫生纸认真清理,看他那神情,面不改,心不跳,没有一丝因此而厌烦的迹象——真是耐心极了!
每逢中午上下学高峰,一楼三部电梯间总是人流密集。李爷爷从不会带马达到人多的地方,绝不上人多的电梯,而是站在一旁耐心等待。尽管马达不伤人,但李爷爷也要杜绝一切可能潜在的危险。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李爷爷就像一座高山,文明有礼,善于换位思考,拥有高尚的道德节操,令我敬佩。
《莫须有之罪,该停止了1300字》
前段日子,一位做角色扮演的女孩子引起了网络热议。女孩子想要去饰演自己心仪的人物,于是穿着和服风格的衣服出行。女孩子被警察拦住之后带走,理由是寻衅滋事。接下来那位穿警服的工作人员不由分说地没收了女生的手机并查验里面的内容,并且删除了拍摄的照片,没收了女生所穿的和服,批评女生中国人穿和服的行为是错误的。值得补充的是女生选择的拍摄地点是一个被称为日本风情街的地方,当地居住着大量的日籍人士。
不久后,女生在社交平台上发声表态,说她喜欢多元文化并且也特别喜欢中国文化,只是同时也是动漫爱好者,她实在不理解只是穿一件衣服究竟为什么就是寻衅滋事。
就女生穿和服被抓的这件事情而言,我无意干涉他人的穿衣自由,但我个人认为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足够的认同和民族自信心,尽管现在普遍流行的是西式服饰,并且西方的洋服也成为了一种主流的服饰,甚至已经出现去国家化的趋势而成为全球化的时装潮流,但我们还是应该多支持中国的传统服饰,并且尽量不要穿着带有太强外国色彩的服装。在尊重穿衣自由的同时,我认为人们在穿衣出行时也应该考虑到他人的想法,不能过于我行我素,也没有必要为了张扬自己的个性与喜好把自己拉到舆论的漩涡中心去。
但是,女生穿和服被警察带走这件事最让我害怕的其实是公权力的无限制扩张。现在的这个年代如果穿和服就是寻衅滋事的行为,那么穿其他国家的服饰,例如西式婚纱、西装、阿拉伯式长袍难道就也是伤害民族情绪吗?
穿和服拍照的女生确实不是一个日本人,但我们的社会本来也没有禁止穿和服,甚至在日本也没有禁止穿中国传统服饰的禁令。如果一定要说这位女生有什么错,还不如说我们国家应该提升文化自信,不应该建设这样一些所谓的外国风情街道。
如果穿和服是违法的,对于这样的事情就应该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支持,否则只是穿一件衣服就构成了寻衅滋事无疑与现在的法理是相悖的,因为并没有任何的一条规则是中国人不可以穿其他国家的传统服饰,那么这样的行为,是不是就根本没有法律凭据呢?这是让人无法对警方执法行为真正信服的。被抓的女生最后还发了句今夕是何年的追问,这不得不让我感到这个时代写在标语里的“自由”是多么苍白无力。
当下有太多的人已经依仗着权力,变得无法无天,让自我意识无限地膨胀,进入蛮不讲理的阶段。寻衅滋事的行为主要包括殴打或是辱骂他人、损坏公物以及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起哄闹事等等,但女生只是穿了一件外国的服饰,再上纲上线也不过是说这样的一个女生崇洋媚外、向往日本文化也好,实在谈不上起哄闹事。有很多人不明真相便去带节奏说女生在8月15日这个敏感的日子里穿和服,可实际上女生是8月10日穿和服拍照,而不是在真正的日本投降日。这一点女生在8月14号就发表过声明,所以可见更不是在8月15号顶风作案。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在法律范围内享有自由,而不是哪天就被一个奇怪的罪名砸到自己头上。故而我认为现在的某些工作人员拿着鸡毛当令箭,不如借此时间好好整改一些自称服务他人的队伍,而不是对穿和服的女生紧追不放。只是穿了一件衣服就被说成是寻衅滋事,这岂不是莫须有的罪名吗?这种莫名其妙就能加在人头上的罪名是我最深的无奈与恐惧、担忧。
《以爱为话题的作文结尾》
记得在前段时间的一个晚上里。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在广场上玩耍。突然,我的同学官慧婷发现了一个小男孩正坐在地上哭。我们一起走了过去,问他:“小弟弟,你为什么哭呢?”小男孩说:“我家的钥匙不见了,我又忘记了爸爸妈妈的电话,所以我回不了家了。”说完,他继续哭。官慧婷说:“小弟弟你别哭了,我们帮你找好吗?”小男孩连忙点了点头。
我们开始分工合作。我们两个找这边,她们三个找那边。经过了十多分钟,我们也还是找不到。于是,我们都归队了。
小弟弟摸了摸脑袋,说:“或许钥匙是在我家楼下弄丢的。”
我们来到了小弟弟家楼下,那里很黑,只有几盏很暗的灯。我们几个一起摸着路走。我们几个东找找,西找找。终于,在草堆里找到了小弟弟的钥匙。小弟弟对我们说:“大姐姐,谢谢你们帮我找到了钥匙,你们真是好人。”我们听了,心里都甜滋滋的。
所以说嘛,爱心可是无处不在的。
《不平凡的生命》
前段时问,有人就“被污染的最严重的词汇”作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排在第一位的是“农民”,它的代名词就是愚昧、无知贫穷和低贱。
一份报纸上曾报道过这样一件与“农民”相关的事件:一位外地民工夜间腹痛难忍,由他矮小的妻子用自行车驮着来到医院,医生给他作了常规检查之后,开了处方给他。但是他并没有让妻子去拿他急需的药,而是问医生:吃了药能不能保证好,要是不好就不吃了。医生哑然,告诉他,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性和必然性。民工听了医生的话,说什么也不肯接受治疗,仍由他矮小的妻子驮着离开了医院。
那一刻,我的心在晴丽的天空下开始阵阵刺痛,脑海中不断浮现着民工那张因痛苦而扭曲的脸,和他矮小的妻子眼中晃动的泪花。曾引起轰动的《中国农民调查》一书,用真实的事例描述了目前许多生活依然艰难困苦的农民的现状,揭示了太平盛世下的公和邪恶。这使人想到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路遥用质朴的语言告诉我们,在中国广裹的黄土高原上,有一个叫双水村的地方,在这个地方,社会腐败和不公现象益发严重的情况此时还没有出现。在1975年到1985年间中国土地所有制改革刚刚实行之时,这个山窝里的小村子发生了重大变迁。在这个10年里,中国也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双水村及双水村的人是中国和中人民的缩影。
书中对人生的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欢乐的描写,和一幕幕催人泪下的苦难,吸引着我一遍一遍地去翻看。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想法,农民曾经过的日子,农民的现在和未来,农民的生活和喜怒哀乐,都在《平凡的世界》中得到酣畅淋漓的体现。
那些朴实的人们在生命的道路上艰难奋进着,那些如梦魔般的生活经历、刻骨铭心的记忆构成了“农民”生活的全部。犹如我的家乡那些朴实的父老乡亲们,不卑不亢地、默默地用自己的汗水浇灌着那片贫瘩的土地。为了生存,那些可敬可亲的乡亲们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应该享有的权利,比如看病吃药的权利,就了孩子,他们不得不把对自我的关爱降低到别人无法理解的程度,那种泣血的付出是人性美的最真实呈现。他们中也许有很多人像少平的奶奶、少平的妈妈、兰花一样,一辈子没有见过高楼,一辈子没有打过的士,一辈子没有进过电影院,一生别无所求,但就是这些朴实勤劳的农民一代一代供养着我们,他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爱他们吧……
再看看《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少安和少平。少安,一个从13岁就开始和爸爸承担一个家的男子汉,他有着“超越农民意识”的思想,却不失一个农民的淳朴和谦逊。当初为了摇摇欲坠的家,为了“弟弟妹妹”他不得不结束他挚爱的学业生涯—仅仅因为穷。他也不得不接受现实,重新面对那块贫清而荒凉的土地。尽管是迫于无奈,但他并没有因此而灰心沮丧下去,反而心平气和地开始了自己的农民生涯。经过几番拼搏,一条亮丽的人生之路至此已完完全全地展现在他的面前。俗话说:没有一条小船不是经过风暴而顺利抵达港湾的。少安也是,为了扩大社员自留地,他曾被当作“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黑典型来批判;为尝试着进行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而遭到县委的严厉批评;最为残酷的是在第一次扩大砖场时,高薪聘来的烧砖师原来是骗子,他的砖全部烧砸了。无力归还贷款,也付不出村中帮忙劳力的工资,那时,他就像一只被风暴打断翅膀的小鸟在冷风中簌簌地颇抖着。
少平,一个在上学期间只能吃得起“非洲”(黑窝头)的贫困生,只受过高中教育,经过自学却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他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状态,毅然走出“窑洞”,在滚滚人流中去寻找自己的梦想。在这个过程中他没有向任何苦难妥协,也没有做有钱人家的‘,女婿”,而是选择了“煤矿工人”。那是怎样的生活呀,在一度的笑语喧哗之后重又归人黑暗、潮湿的地下。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生老病死变得那么寂寂无声。他们要面对的是繁重的体力劳动、恶劣的劳动环境、煤矿事故带来的死亡……但是,看看少平与那些煤矿工人之间的情谊,你会觉得那种荡气回肠的美是这个世界上绝无仅有的。
当年少安、少平面临的生存困境至今仍是广大农村青年面临的困境。对于许多出身农民的求学者、打工者来说,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他们面临着更为残酷的生存压力。那些在校园里艰难求学的“农民”的儿女们,因为贫穷,依然会遭受那些所谓的“上层人士”子女们的嘲笑和鄙弃,他们在物质匠乏的同时还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
要消除贫困是个漫长的过程,可是没有人甘愿生下来就承受贫穷。那些奋斗在城市里的“农民”的儿女们,他们用自己的汗水诊释着对理想的忠实和热爱,受再大的委屈也是“血水和泪水一块咽下肚”。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社会给予他们的关注与关爱太少……他们追讨工资得到应该得到的报酬后,鞍裂的手拿着钱,流着很少人可以读懂的泪水,那种“定格画面”是生命的悲壮。
在当今社会的城市中,没有咖啡馆,没有浪漫的海滩风景,也许是不会有爱情产生的。但是在那小小的西北黄原城里,在那无名花草盛开的小土坡上,依然能生发出传奇般的爱情。无从知道20年后的读者如何理解省委领导的女儿田晓霞与煤矿工人孙少平之间的爱情,煤矿工人与省报女记者之间有着何等的距离?在这样的问号背后,刻就的是大众对人与人关系的认同与否定。20年后的今天,财富金钱的占有正成为许多人视为成功的惟一指标。在许多公共媒体中,他们,孙少平以及孙少安们注定缺席,成为弱势并沉默的群体。
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常常深感困惑,困惑于川流不息的车辆中平凡人们的退隐,更困惑媒体、大众对金钱、权贵的追逐与谊染,对“农民”生活与生命的漠视。值得安慰的是,《平凡的世界》告诉所有“农民和农民的儿女们”:苦难与挫折只是个躯壳,真正广阔的生活意义在于对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诚与热情中所体现的坚强的信念;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有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平等的;只有做一名劳动者,不把不幸当作负担,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永远把艰辛的劳动看做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心平气和地继续耕种,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体验,平凡的生活也就铸造不平凡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