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隐的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5 13:36:43
《隐的成语,带有隐字的成语》
成语大全频道精心搜集了44个关于隐的成语,带有隐字的成语及解释。
以“隐”字开头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隐约其辞] 隐约:不明显,不清楚。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使人不易完全明白。
[隐姓埋名] 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不让别人知道。
[隐若敌国] 隐:威严庄重的样子;若:象;敌:匹敌,同等;敌国:相当于一国。指对国家起举足轻重作用的人。
[隐忍不言] 把事情蒇在心里不说。
[隐鳞藏彩] 比喻潜藏起来,等待时机。
[隐居求志] 隐居不仕,以实现自己的志愿。
[隐介藏形] 介:鳞甲。隐藏形体,使人看不见。
[隐晦曲折] 隐晦:不明显。指写文章或说话时用隐隐约约、转弯抹角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思想。
[隐恶扬善] 隐:隐匿;扬:宣扬。不谈人的坏处,光宣扬人的好处。
“隐”字在第二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索隐行怪] 索:探索;隐:隐暗的事;行:从事;怪:怪事。求索隐暗的事情,而行怪迂之道。意指身居隐逸的地方,行为怪异,以求名声。
[素隐行怪] 隐:隐暗的事;行:从事;怪:怪事。求索隐暗的事情,而行怪迂之道。意指身居隐逸的地方,行为怪异,以求名声。
[时隐时见] 隐:隐没。见:同“现”;出现。有时隐没,有时出现。远处事物忽明忽暗。
[若隐若现] 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若隐若显] 若:好象;隐:隐藏;显:显现。好象隐藏不露,又好象显现出来。形容隐隐约约,看不清楚的样子。
[鸿隐凤伏] 比喻贤才不遇。
[发隐擿伏] 揭露隐蔽的坏人坏事。
[洞隐烛微] 形容目光犀利,观察事物深刻透彻。
[恻隐之心] 恻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形容对人寄予同情。
“隐”字在第三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韬迹隐智] 指藏匿踪迹,不露才智。
[韬光隐迹]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同“韬光晦迹”。
[韬光隐晦]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同“韬光养晦”。
[深中隐厚] 指内心廉正忠厚。
[山林隐逸] 隐居山林的士人。即隐士。
[潜踪隐迹] 指隐蔽踪迹。
[潜休隐德] 指隐藏美德。
[潜光隐耀] 隐藏光采。常指隐居。
[潜光隐德] 指隐藏德才。
[潜德隐行] 指不为人知的德行。
[匿迹隐形] 隐:隐藏。隐藏形迹,不使人知。
[泥中隐刺] 比喻说话中带着讥讽。
[含明隐迹] 犹韬光匿迹。藏匿光彩,掩蔽形迹。形容不自炫露。
[遁世隐居] 指避世而深居不做官。
“隐”字在第四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子为父隐] 儿子为父亲隐瞒劣迹。
[直言无隐] 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同“直言无讳”。
[岩栖谷隐] 指隐居山谷之中。亦作“岩栖谷饮”。
[言中事隐] 指言语虽然委曲却中正不偏,论事虽然放纵却隐藏着精深的道理。
[探赜索隐] 探:寻求,探测;赜:幽深玄妙;索:搜求;隐:隐秘。探究深奥的道理,搜索隐秘的事情。
[探幽索隐] 探探究深奥的道理,搜索隐秘的事情。同“探赜索隐”。
[山栖谷隐] 在山中栖身,到谷中喝水。形容隐居生活。
[难言之隐] 隐藏在内心深处不便说出口的原因或事情。
[林栖谷隐] 指在山林隐居。亦指隐居的人。
[花遮柳隐] 形容不让人看见,悄悄地走。
[钩深索隐] 钩:钩取;索:探索。色取深处的,探索隐秘的。指钻研深奥的学问,探索隐秘的事情。
[父为子隐] 父亲为儿子隐藏劣迹。
《描写辞官归隐的成语》
有哪些成语形容辞官归隐?成语大全频道精心搜集了6个关于描写辞官归隐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返我初服] fǎn wǒ chū fú
返:归还;初服:未做官时的衣服。比喻辞官归隐。
[挂冠求去] guà guān qiú qù
挂冠:把官帽挂起来。脱下官帽要求离去。比喻辞官归隐。
[买田阳羡] mǎi tián yáng xiàn
指辞官归隐。
[倦鸟知还] juàn niǎo zhī huán
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
[角巾东路] jiǎo jīn dōng lù
意指辞官退隐,登东归之路。后用以为归隐的典故。
[角巾私第] jiǎo jīn sī dì
脱掉官服,戴上头巾,居住在私宅。指闲居不仕。
《科学魂》
最近,我在《唐诗》中看到李商隐的一首令人心颤流泪的诗:
高田长槲枥,下田长荆榛。
农具弃道旁,饥牛死空墩。
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人。
存者皆面啼,无衣可迎宾。
这些诗给我一种沉痛之感,不自觉地想起了现代诗《王贵与李香香》中那些描绘近现代百姓苦难的文字。
穷汉就怕闹荒年,第二年的春荒人人愁。
挖完苦菜上树梢,遍地不见绿苗苗。
百草吃尽吃树杆,捣碎树杆磨面面。
跨越千年,从唐末到近代,这悲酸的两首诗似乎在冥冥中应和着一个沉重而哀痛的事实——劳苦的人们就从未走出过苦难的黑海。
哪怕将时间推及今日,在中国西南的古老村寨里,在肥沃广袤却又贫瘠的非洲大地上,仍有着许许多多的人们还面临着衣食的缺乏,挣扎在生死温饱的边缘线上。这些人都是我们的同胞。
可是现在的许多国家对此却弃之不顾,或者仅象征性地走一下场面。他们打着发展科技,放眼未来的口号,将大把的经费投入到本国的军事科研中,却不愿伸出手去帮助那些正处于水生火热中的苦难人们。
这让我再次深深思考“科学”和“科学精神”这两个词的含义。
纵观工业革命以来的数百年时间,科学发展所创造的文明成果远超之前几千年的总和。从“路有冻死骨”到“鸡鸭鱼肉满桌,红瓦新房遍地”,科学的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中扮演了决定性的作用。
人们对科学亦是日益重视。尤其在中国,随着“科教兴国”的提出,“科学”更是备受推崇,“科学精神”更是被当作类似儒家纲常一样宣传推广。科学逐渐演化成类似信仰的存在。可是科学精神到底是什么呢?
科学在其演变的过程中,很多人都忘记了其本质的含义。在青少年看来,科学无非是神秘的真理,科学精神就是对未知的探索的精神;而对于国家和名族而言,很多时候科学被当成了各国较量的手段。似乎大家都忘记了,当时爱因斯坦一辈的科学家们努力研究原子弹,不是为了打残日本,也不是为了使美国称霸世界。他们的初愿是为了停止战争,为了整个人类的和平。他们是为了造福全人类。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直到今天,科学精神中创造、创新、探索的部分被无限放大,人人奉若圣旨,而替全人类谋福的部分却被淡化。各国政府为了各自的私利,以科技为主要手段,明争暗斗,而忽略人民生活的苦难。如朝鲜政府不顾百姓生活水平的低下,在百姓生活艰难之际,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发射卫星,劳民伤财。而有些丧心病狂的科学疯子,则是完全摈弃了人类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竟然提出克隆人主张。更有甚者,研究生化病毒武器,大杀伤性武器,进行恐怖袭击。这无疑是对科学精神最大的羞辱。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科学和科学精神重新审视和确立。
既然科学发展的是为了造福人类,那么就没有任何理由去借着发展科技的幌子来剥削人民。当然科技要发展,只要科技发展了,人们才能生活更好。可是当政者应当弄清使人民生活更好才是目的,发展科技只是使人民生活改善的一种捷径而已。不能将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资金挪为单纯的国际科技竞争经费。
再则,科技发展应当朝着有利世界人民的方向发展。国防固然需要发展,但只要能自保就可以了,无所谓每年投入成千万上亿的资金去炫耀自己的军事力量,就像一群猴子演一场戏,每一场军演都是烧钱的游戏。相比而言,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解决了近亿人的温饱,则更有意义。也许在许多的权威看来,杂交水稻不过是刁虫小技罢了。可是对那些正处于饥饿中的人来说,这才是真正的科学家。他的名字远比那些躲在暗地里帮助企图发动战争者进行战争武器研究的人来得荣耀。
恰如无源之水不可长流,无魂的科学只会变成灾难,科学之魂便是对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的热爱,对尚处于困难中人类同胞的同情与关怀。离开了其魂,科学发展就无所谓进步。
最后以我喜欢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观点:
无论走得多远,
变得如何,
都不要忘记这片蓝色的土地,
和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朋友。
《初春的景致》
隐隐的,不引人注目的,却又是真实的!初春的景致啊,就是这样。它,为那美丽的“图画”——春天,做了极好的底色,等待着,它等待着再在上面勾出绿水、青山、翠柳、红花…… 行进在圆明园的小道上,低下头,看到冰已经失去严冬时的光洁,慢慢地融化着;侧耳听,是那哗哗的水声,像一只刚出笼的鸟儿歌唱自由,歌唱大自然一样,它快活而骄傲地叫嚷着,嘻笑着,倾吐它初春之际的喜悦之情;放眼望,只见那边一股水流从还未融化的薄冰下涌出,绿绿的,有如玉带从冰中抽出,向远飘去。
垄沟里的情景似乎更有趣:上面是薄薄的冰,下面是潺潺的水,冰在融化着。而在那薄冰上,还不时出现许多妙趣横生的图案:有的像玉雕的佩环,有的像嶙峋的怪石,有的像连绵的群山,还有的像猴子、蛇、水牛。我又似乎看见一只“老虎”,它仰卧在那里,正出神地望着,“扑通”一声,“虎头”掉落了,化成了水。我虽然为“虎头”的掉落而惋惜,然而却为能看到这有趣的景象而庆幸。 初春的魅力是无穷的。我行进在圆明园的小道上,透过薄纱般的雾,看到了树林已不是冬天—那灰白的颜色,而现出了隐隐的绿色,树林被薄雾环抱着。一座白色的小桥横卧在树林旁,小巧、别致。
时而还有麻雀在飞窜,似乎也听得它们在窃窃私语。薄雾、树林、小桥、雀儿,那么恬静,可爱,那么充满生机,仿佛是一首田园诗,隽永,含蓄…… 初春的一切到处可见,折断树枝,里面是湿润的;捧起泥土,气味是清新的; 细看迎春芽儿,是淡黄的;行进在田间小径,土地是松软的……。这一切一切,不正为春天的美景做了极好的底色吗? 初春,可以引起各种遐想;桃花红,李花白,婀娜杨柳作舞,呢喃紫燕归来,百鸟高歌,风淡云轻,草随波柔。
这,是美好的遐想,这,也是生活的召唤。初春,人们也变了,换下冬装,焕发精神,活跃在各行各业,不仅迎接自然的春天,不仅遐想春天的花、鸟、草、树,而且憧憬着他们心目中更美好的春天-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锦绣前程。人们将用更大的热情,去努力实现。 初春,孕育着春的生机,春的风度,春的丰采,春的力量。一切都在准备着,等待着,去迎接春天!
《关于雨的初中作文》
清晨,几阵隐隐的春雷过后,下起了人春以来的第一场雨。微明的天空中慢慢垂下了一条条雨丝。层层的雨云遮住了东升的太阳。不一会儿,远近的景物都被迷蒙的雨雾笼罩了。早饭过后,雨虽然没有停,却也没有再下大,仍然淅淅沥地滴着。我拿起伞,走出了家门。
雨确实不大,滴滴答答的,不像是在下雨,倒像是在下雾,眼前的世界被封锁在密如珠网的雨丝中。往远处看去,街道、楼房、行人,都只剩下了一个有些模糊的轮廊。天上又是几阵闷雷响过,雨水好像被催促似的,大了一阵。可是,不一会儿,又小了下来。我走进雨雾中,顿时,一阵清新凉爽的感觉渗透全身。雨滴在身上是冰冷的,可是空气中却不知怎么的,有一股湿润温暖的气息,仿佛报告着春天到来的消息。
春雨潇潇地下着,树木干枯的枝条朦朦胧胧有了一层淡绿的色彩,雨水顺着树尖滴下来,变成了一串串水灵灵的音符。地面也湿润了许多,散发出一种沁人心脾的芳香气息。小草也偷偷地钻出地面,开始编织绿色的地毯。春雨潇潇地下着,它正轻轻地唤醒大地,悄悄地带走寒冷,慢慢地抚慰树木上严冬的创伤。春雨洗去了冬日的残迹,万物在春风的吹抚下醒来了,在春雨的滋润下生长了。
多神奇的春雨呀。它是朦胧的,又是清晰的。它给万物披上一件缥缈的纱衣,它又把万物洗涤得清新明亮。我的心情也好像被雨水清洗了、擦亮了,一种明朗、欢快的感觉在滋长。整个世界就像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好像一切都重新开始了,树是新的,新得绿芽满枝;草是新的,新得娇嫩纤弱;花是新的,新得含苞欲放。甚至连心情也是新的,心中只有一种清爽愉快的感觉。
透过绵柔的雨丝织就的如烟的春纱,我望着那些打着伞、匆匆避雨的行人,不由得想到:为什么要躲藏呢?让我们的身心一起来感受这春雨带来的清凉吧。于是,我收起伞,走进雨中,细小的雨滴打在身上,一点也不觉得冷,只有一种亲切、清新的感觉……
来到学校,雨已经停了。到处清新明亮,大自然的景色,被洗涤得多么秀丽呀,我不经意地回头一望,似乎望见了一抹极淡极淡的彩虹,虽不清晰,却依稀可辨。可等我定睛凝神望去的时候,它却不见了,消失得无影无踪。初晴的天空中,只有几朵白云飘来飘去……”
多清凉、多神奇的春雨呀!
《由蚕想到的……》
朋友,你读过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吗?你可曾记得有这么两句千古绝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它歌颂了蚕的高尚品质和献身精神。
春天到了,田野里到处是嫩绿的桑叶,同学们都养起了蚕,我也要了几条来养着。四十多天过去了,蚕宝宝吐出了一根根雪白的丝,结成了一个个茧子,蚕就静静的躺在了茧子里面。妈妈告诉我:“别小看蚕,它的品质可高尚了。吃的是桑叶,吐出来的却是闪光的丝,它虽说默默无闻,却为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看着雪白的茧子,我想到了老师头上的白发。四年前,亲爱的老师还是满头黑发。四年后,您的头上出现了一丝丝、一缕缕白发。这自发像茧子一样在闪闪发光,像启明星,像指南针,像海上航标灯,像登楼的阶梯,像爬山的石级。
老师,您默默地指引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
看着雪白的茧子,我想到了花园里的园丁。不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雨暴风狂,园丁们都在默默地耕耘、浇水、锄草、剪枝、捉虫,用花朵点缀着祖国的春天。
看着雪白的茧子,我想到了千千万万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的叔叔阿姨们,他们不就是像春蚕一样吗!
【作文点评】
文章前后匀连,过渡自然,小作者由赞美春蚕的品格转到赞美自己的老师、花园的园丁,街接自然,抓住了春蚕的特点。用流畅而优美的语言,抒发了对春蚕的赞美之情,中心鲜明,立意深刻,是一篇借物喻人的好习作。读了全文,使人们自然联想起那些双致无闻、无私奉蔽的许多普通劳动者。
《李白和李商隐的诗》
在拙著《京门剧谈》(已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序言里,我还曾说过,自己在故乡万寿宫的评书场上,“受了古典小说的‘启蒙,.教育”。其实,在这方面给我以深刻影喻的,还有我的父亲和他的特殊的教学方法。在我的故乡,妇女.包括上了年纪的,都是不进说书场的。可是,我毋亲的:外袒家是住在通县北城门下,操织席业,那里是四通八达之地,这使她从小就养成了喜听评书的爱好。年纪大了虽不进说书场,却仍对“听书”有强烈兴趣。父亲想了个好主意,每晚,妈妈在灯一F做针线活时,就要我这小学二年级学生给她读一回《三国演义》。父亲则在屋里喝茶、吸烟、踱步,随时纠正我的错别字。至于从此而培养起我对古典小说的爱好,却恐非父亲的原意。
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失业,家中经济情况恶化,我只得辍学而进了父亲的私塾。父亲在当时人们的眼里,是个半新半旧的知识分子。他自学英语,并做过北洋大学校长的英文秘书,而他自己又是读“日学”出身,所以他的课程选材,也与真正的私塾不同。除通读《论语》外,《孟子》只选了几章。也选读过若千篇古代散文,如《滕王阁序》、《吊古战场文》、《祭十二郎文》、《讨武要檄》等,
李白和李商隐的诗,是他素日反复吟诵的.自然也要成为我们必读的课程。最可怪者,是他还选了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若干篇,要我们默写。那“默写”的方法也很特别,他先把原文用白话说给我们听,却让我们译成文言来回答,把答卷写在漆牌上给他看。答对了,_他点头,再说下一句,答不对,他摇头,我们再回桌上去想。午前如多数人答不出,他就把这一段念出来让大家记下,下午自已去阅读、推敲、解释。全文默写毕,他再讲解一番。往往需要十天,才能默写一篇。这样,《聊斋志异》的文字以至风格,给我们的印象很深,逐渐也能抓住它的特点了,以后的默写就容易些了。或许也是这种奇特的默写结出的果实,《聊斋志异》中的一些名篇,如《婴宁》、《陆判》、《小翠》和《狐嫁女》,直到今关、我对其中的某些段落,还能倒背如流。但也正是这幼年的“学业”,把对古典小说的热烈爱好深深埋在我的志趣里,使我在十五岁以前,就已搜导到包括《水浒》、《西游记》、《红楼梦》,以至《镜花缘》、《说唐》、《封神演义》等小说,读得人迷了。
《茧·蜕》
蚕儿吃力地抬起头,白色丰满的躯体泛出隐隐的青色。经过无数片桑叶的饲养,她已经成熟,与同伴们一样,准备吐丝结茧。
她挺起前身,一下一下地吐着丝。白色的蚕丝从口中抽出,慢慢裹到自己身上。吐丝是一件很累的事,但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结虽吐丝,只为有朝一日,能飞向蓝天。
在地还是一条黑色的小蚕时,就知道若要摆脱大地的栓桔,飞向蓝天,取得永不泯灭的自由,就要以毕生精力织出丝茧,在里面化蛹,经过一系列痛苦的变化后破茧成蝶。
所以,她不知疲倦地织着茧,一天,一天,复一天。蚕儿说,只要能飞向白云,飞向彩虹,再苦再痛都能忍受,死亡的威胁也不能动摇她。
小时候,蚕儿曾渴慕地看着窗外那翩飞的蝴蝶,幻想自己能像她们一样飞翔,游戏于花间。如今,她已拥有了这份能力,蜕变蝴蝶圆儿时之梦,正是她毕生奋斗的目标!
终于,蚕儿蜕变成蛹。白色的丝虽,包裹着一颗年轻噪动的心。
她在茧壳中慢慢蜕变。蜕变是很痛的。痛彻心肠,但蚕儿知道,绝不能放弃,绝不能退缩—成败只在这一念间!
她结茧,她自缚,她忍耐刻骨铭心的痛,只为一朝能变成蝶,尽情地,无羁地遨游蓝天!
很长时间过去了,蚕儿即将化蝶。在这段漫长的日子里,她每天都在想像:我会有凤蝶的雍容还是粉蝶的清秀?是会像蛱蝶一样绚丽还是像白蝶一般素雅?
终于有下天,她预感,这一夭,她已成熟;这一天,她可圆梦;这一天,,她可以由0动的蚕变成翩飞的蝶!
她胜利地冲出茧,飞向窗台。她在窗拒上伸展双翼;我是什么样子,她迫不及待地睁开双目,借着金色灿烂的阳光,想把自己的美丽尽情欣赏。
借着阳光,她看见自己的翅膀竟是如此丑陋;枯黄,暗淡,破旧如敝帚,毫无美丽可言!
身边的同伴都飞走了。她们嘲笑着:“哼,也不想想,我们蚕只能变成峨。蝴蝶?那只是痴心妄想!”
她惊异了!蚕,竟只能变成娥?蝶,竟只是美丽的空想?清泪簌簌滑下地的脸庞!漫长时日的准备,竟只是空梦一场?蛾儿无心飞向阳光,她无颜面对鲜花。很长时阿,她只敢在夜间飞翔,只有清冽的月光能抚慰她心中的创历。痛苦的生命又像一个永远不能破出的茧,紧紧裹住她。
我们知道,蛾的生命并不很长。所以我们的m儿不久便郁郁地死去了,死在日光下。
她的魂灵飘起来了,悠悠地,直奔向天堂。
后来一段极长的岁月里,她一直在天庭的花园里飞翔,那里开满各色鲜花。那里的花儿从不讥笑她的丑陋,反有不少花儿赞美她羽翼的防御功能与触须上美丽的涡卷。她不再觉得自己是一只丑蛾,而是一只—美丽的蝴蝶。她又蜕变了。这次,变的是她的心灵——由一个蛾蜕变成了一只蝶。
就在那时,她似乎听懂了一朵花儿说的话:“其实,成佛成魔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