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九五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0:17:01
《枪的自述》
在我的身边,我有许多亲属和好友,亲属有:九五式冲锋枪、散弹枪、步枪、狙击枪、狙击步枪、手枪……我的朋友有:原子弹、核弹、空空导弹、巡航导弹等等。还有合穿一条裤子的好哥们儿:子弹。
我们每天除了被人们拿到战场上,拿到训练场上。我们是为人们服务的,而不是让人们把我们用到战场上杀人、示威。而我们则默默地顶着杀人的罪名。我闪耀过,有时候会因为打了胜仗而被人们夸奖。我也堕落过,因为打了败仗则后果可想而知。
我光荣过,在抗美援朝的时候,我――冲锋枪在此次战争中取得了巨大的战果,成功的打败了美国。我也粉碎过文明,在远距离击杀敌方总统,这又用到了我另一个亲属――狙击枪,并总能一击制胜。
并且,我发现,人们走到哪儿都需要我,在每一场战争中都总会出现我的身影。但是,最近我发现,在战场上的主力慢慢的从我转换到了我的朋友:核弹、原子弹。
但是,我并不气馁,因为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一定能再建辉煌。
《九字开头的成语》
九宗七祖 九州四海 九蒸三熯 九折臂 九五之尊 九天九地 九死未悔 九死不悔 九世之仇 九仞一篑 九衢三市 九年之储 九流十家 九流宾客 九流百家 九九归原 九江八河 九间大殿 九间朝殿 九阍虎豹 九合一匡 九关虎豹 九故十亲 九天揽月 九鼎大吕 九鼎不足为重 九儒十丐 九牛一毛 九霄云外 九曲回肠 九牛二虎之力 九死一生 九流人物 九回肠断 九年之蓄 九原可作 九九归一 九转功成 九牛拉不转 九洲四海 九烈三贞 九垓八埏 九行八业 九天仙女 九泉之下 九牛一毫 九流三教 九鼎一丝 九变十化
《写芜湖长江大桥的作文》
芜湖长江大桥是国家"九五"重点交通项目,其桥型为公、铁两用钢桁梁斜拉桥,铁路为I级,双线;公路为4车道,车行道宽18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5米。公路在上层,铁路在下层。铁路桥长10616米,公路桥长6078米,其中跨江桥长2193.7米。它于1997年3月22日正式开工,2000年9月建成通车。
大桥主跨312米,像如此大跨度的公铁两用斜拉桥,在我国是第一座,在亚洲是第一座,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名列前茅的。大桥公路接线长23.23公里,其南岸7.35公里,北岸15.88公里。
大桥全部工程总投资46亿元,芜湖大桥称‘世纪大桥’;一是指它与公元2000年9月建成通车,恰逢是20世纪末21世纪之初;二是指它是我国本世纪工程量最大的大桥;混凝土用量57万立方米,结构用钢量11万吨,其工程量超过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的总和,主桥公路铁路累计全长21华里。三是指芜湖长江大桥科技含量更高,集我国本世纪桥梁科技的大成,其技术领先地位将保持10年以上,同时又是21世纪我国桥梁建设的新起点。芜湖长江大桥以其大规模,新技术和一流的质量,成为中国桥梁史上继武汉,南京,九江长江大桥之后的第四座里程碑,它无愧于世纪桥梁标志性工程的称号。
芜湖长江大桥一个将近一个世纪的梦,终于梦想成真了!
《描写芜湖临江桥的作文》
芜湖长江大桥是国家"九五"重点交通项目,其桥型为公、铁两用钢桁梁斜拉桥,铁路为I级,双线;公路为4车道,车行道宽18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5米。公路在上层,铁路在下层。铁路桥长10616米,公路桥长6078米,其中跨江桥长2193.7米。它于1997年3月22日正式开工,2000年9月建成通车。
大桥主跨312米,像如此大跨度的公铁两用斜拉桥,在我国是第一座,在亚洲是第一座,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名列前茅的。大桥公路接线长23.23公里,其南岸7.35公里,北岸15.88公里。
大桥全部工程总投资46亿元,芜湖大桥称‘世纪大桥’;一是指它与公元2000年9月建成通车,恰逢是20世纪末21世纪之初;二是指它是我国本世纪工程量最大的大桥;混凝土用量57万立方米,结构用钢量11万吨,其工程量超过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的总和,主桥公路铁路累计全长21华里。三是指芜湖长江大桥科技含量更高,集我国本世纪桥梁科技的大成,其技术领先地位将保持10年以上,同时又是21世纪我国桥梁建设的新起点。芜湖长江大桥以其大规模,新技术和一流的质量,成为中国桥梁史上继武汉,南京,九江长江大桥之后的第四座里程碑,它无愧于世纪桥梁标志性工程的称号。
芜湖长江大桥一个将近一个世纪的梦,终于梦想成真了!
《芜湖长江大桥的作文》
芜湖长江大桥是国家“九五”重点交通项目,其桥型为公、铁两用钢桁梁斜拉桥,铁路为I级,双线;公路为4车道,车行道宽18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5米。公路在上层,铁路在下层。铁路桥长10616米,公路桥长6078米,其中跨江桥长2193.7米。它于1997年3月22日正式开工,2000年9月建成通车。
大桥主跨312米,像如此大跨度的公铁两用斜拉桥,在我国是第一座,在亚洲是第一座,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名列前茅的。大桥公路接线长23.23公里,其南岸7.35公里,北岸15.88公里。
大桥全部工程总投资46亿元,芜湖大桥称‘世纪大桥’;一是指它与公元2000年9月建成通车,恰逢是20世纪末21世纪之初;二是指它是我国本世纪工程量最大的大桥;混凝土用量57万立方米,结构用钢量11万吨,其工程量超过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的总和,主桥公路铁路累计全长21华里。三是指芜湖长江大桥科技含量更高,集我国本世纪桥梁科技的大成,其技术领先地位将保持10年以上,同时又是21世纪我国桥梁建设的新起点。芜湖长江大桥以其大规模,新技术和一流的质量,成为中国桥梁史上继武汉,南京,九江长江大桥之后的第四座里程碑,它无愧于世纪桥梁标志性工程的称号。
芜湖长江大桥一个将近一个世纪的梦,终于梦想成真了!
《全面否定《三国演义》》
一九五九年.在我国史学界发生了为曹操翻案的论争,而论争的“对象”‘却主要是作为小说的《三国演义》,发难一’者自然又是历史学家。这一次也不是一篇文章的问题,它的猛烈的攻势,来自许多著名历史学家的宏文。他们说:“《三国演义》的艺术真实性失掉了基础”,《三国演义》“简直是曹操的涝书,,它‘丑化曹操,美化刘备”,对诸茵亮“更是推崇夸大”,作者罗贯中“是封建正统主义的积极宣传者”,等等。
如此声势浩大地、全面地否定《三国演义》,给我以很大的展动。的确,《三国演义》是有贬曹尊刘倾呱而且罗贯中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作家,在他的创作思想上烙印着封建主义的观念形态,也是无庸讳言的。但是,作为一部流传几百年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伟大作品,能用这种简单的历史对比并采取完全抹杀的态度吗?作为封建政治家的不朽的艺术典型曹操、诸葛亮以及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权、周瑜、鲁肃等艺术形象,不只是罗贯中个人的创造,它们还广泛地活跃在民间说唱艺术与戏曲舞台上。如果它们的典型和形象的概括,毫不具有历史的真实性与艺术的真实性,仅凭罗贯中的推崇与夸大,《三国演义》的故事和人物,能如此经久不衰,脍炙人口,深印在人们脑际么,这一切不能不迫使我重新阅读、重新思考。于是,我重新阅读陈寿的《三国志》,也搜集、阅读了可以找到的有关三国人物的M吁史”、传说资料,我发现,在《三国演义》里,即使所谓“丑化”曹操的不少细节,也仍然是有来自文字记载的素材。它们反映了罗贯中对这位封建阶级英雄人物的创造,在历史资料的采拮上,还是下了一番集中、概括的功夫的。
《戏曲遗产》
一九五三年,我从山大毕业分配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教师研究班哲学班继续学习,作研究生。即将离开自己心爱的专业了,心情处于矛盾之中。临行前,我把大部分课堂笔记本都留下了,但有两本笔记我还是带到了北京,一本就是冯先生的讲课笔记,另一本则是吕荧先生没有讲完的“文艺学,课程。
到了我走上报纸的工作岗位,用自己的文字与戏曲杯结缘时,也还是从我们的古老的戏曲传统开始的,这本集子里收辑的写得最早也是我的第一篇谈戏的文章,是论《琵琶记》的《作家的主观与作品的客观》。那写作的直接的动因,虽然是一九五六年中国剧协召开的《琵琶记》讨论会.但是,所以有动笔的勇气,也还是因为有了从冯先生那里得夹的一点知识作基础吧,特别是在后来在历史剧的讨论中,有人以《桃花扇》为历史剧范例进行驳难时,倒使我有了温习旧课的机会。
我国的戏曲遗产是极其丰富的,其中当然有许多瑰宝和精华,但因为它产生的时代的局限,也必然夹杂着不少封建的或消极反动的思想槽粕。在“十七年”中,我们的戏剧战线,象文艺整个战线一样,的确出现过“左,的错误,但是,直到今天,我仍然认为,党和人民政府对戏曲艺术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建国初期,政务院的“三改政策”,推动了我国戏曲艺术的空前繁荣与发展,‘成绩是巨大的、辉煌的、抹杀不了的。我觉得,即使是现在,对传统的戏曲艺术,采取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柏,还是当前戏曲改革的方向。
《先生卖画》
因此,当一九五九年初冬,我收到先生新出版的《美学书怀》时,我还以为先生健康已完全恢复,高兴地给他写了一封信,祝贺他新作的出版,并说明要到南方去出差,回来后再去看他。没想到回京后却吃了闭门羹。有人说先生易地去疗养了,也有的说被人送进精神病院了,打听几次,不得要领。我再看到先生,已经是一九六二年的秋天了,还是先收到先生的文章(《关于“美”与“好”》,发表在一九六二年九月十六日《人民日报》,这大概也是先生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了),随后我带了排出的文章小样去看他,这时先生已被迫迁到北小街的一个小胡同里。那次虽然不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但不知为什么,它留在我记忆里印象最深刻。记得先生是住在这所平房院落的两间东厢房里。我去时,他恰好不在,我站在北小街马路边等他。他远远走来,上身着白衬衣,下身是灰裤子,一件灰上装搭在臂弯里。走路时步履也矫健,心情似是很好,没再谈起那些“离奇的想象”,只是非常有兴味地谈论他购来的一批古画,特别是其中的一幅吴道子的马群,先生十分赞赏。我虽不懂画,却听说过吴道子从无“一匹马”留传下来,因而不得不给先生泄点气,说了我怀疑这些画都是明清时人的膺品。
先生也不否认这是事实,但又说这张画本身画得好,和它的价值相称,这幅马是三百元,其他几幅不过一二百元。聆听着先生兴奋的谈论,我不禁愁苦地望着他,真想说出既然是些假古董,再去卖,恐怕连四十元一幅也没人要,但我终于忍住没有说出。看来先生的稿费已用光,生活较窘迫。问起来才知道先生并没有正式工资。冯雪峰同志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时,先生被聘为特约翻译员,每月有二百元酬金,现在则只给一百元了。土儿胡同的房子又因是借支稿费购买,也被收回了。我感到这种做法很不利于党的统一战线的工作,回来后就给林默涵同志写了一封信,反映了吕先生的情况,直率地提出了我的意见。默涵同志也很重视这件事,批了个解决办法,可能是由文联再补助一百元。不久,吕先生迁回了土儿胡同。我在下去参加“四清”工作前又去看过他,谁知病情却严重起来,有时神智也不清,以至只能默然相对了……
《离奇的想象》
一九五五年春天,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指示,《人民日报》文艺组聘请了两位社外顾问,两位都是深通外语又博学多闻的专家。一位是萧乾同志,一位就是吕荧先生。吕先生不常来报社。只记得在开始时他曾来和组里同志见面并开过一个小会,我陪他去看过一次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曹禺同志的话剧《明朗的天》,文集中的这篇剧评,就是那时写出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到了夏季,发生了众所周知的胡风事件,吕先生受牵连而被隔离审查。这一年他究竟是怎样度过的,他从来没有谈起过。我想,当时这类的政治运动。似还不至于使人受到文化革命时那样的人身侮辱。但是,象吕先生这样的倔强的性格和孤独的境遇,身心所受到的摧残,也是可以想见的。
一九五七年十一月,《人民日报》文艺部突然收到吕先生一篇美学稿件(即文集中的《美是什么》),此文很快就发排送审了。一天,林淡秋同志(当时的文艺部主任)找我去,告诉我说吕先生这篇文章要发表,要我陪同去看望一下他。那时吕先生已住在交道口附近的土儿胡同一个大院的后院正房。房子很破旧,室内陈设也显出单身汉的那种不整洁。桌子、床上以至沙发上,到处散放着书、香肠、面包、罐头,一个大烟灰缸里堆放的烟蒂已垒成塔形……或许因为院落太空旷了,每当我晚上去时,总感到有点进入古城堡的味道,特别是由于先生健康情况的恶化,他诉说着被“离奇的想象”。更给人增加了一种孤寂的感受。这当然是由于他被隔离时大脑种经受到严重摧残所致。但我总在想,先生如果能改变一下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对治疗他的病是有好处的。我劝先生仍可象在青岛那样,把孩子接来一起过,或可破除一下生活的孤寂。当时在我的脑子里特别闪现了先生小女儿坐在床上那团团小脸的笑模样。先生告诉我,孩子们夏天来过,不愿留在他身边,受妈妈的影响……这是先生的家事,我只好避而不谈了。
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三日,先生的《美是生活》,在《人民日报》发表了,还加有编者按语。在今天看来,那按语的措词用语,都还有不够实事求是之处,但在当时,这却是一个在政治上平反的表示呵!当然,先生大脑神经受到的重创,也并未因此而恢复。我为先生庆幸的是,他虽在谈话中说些“离奇的想象”,可写起美学文章来,仍然说理周全,逻辑严谨,不减当年。
《有关《三国演义》的作文》
早在一九五七年三月,作家出版社出版过一本《三国演义研究论文集》.第一次印刷是一万五千册,紧接着四月又重印,即猛增为四万五千册,从它重印之快,印数之倍增的情况也可看出,读者多么渴望了解学术界对《三国演义》的研究成果。
那本《三国演义研究论文集》,原是作家出版社编辑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集》中的一种,当时已编辑出版的尚有“楚辞”、“乐府诗”、“元明清戏曲”、“水浒”、“西游记”等研究论文集五种。《出版说明》这样介绍了那套丛书的编辑意图:“这是参考资料性质的书,收辑的范围很广,凡可备一说,足资参考的,当时有过一定影响的,概行收入。”目的是使读者“从这些论文集里,约略可以看出古典文学研究工作的发展情况。我们希望这一些书的出版,能对古典文学研究者有所帮助。”从那本《三国演义》研究论文集》来看,它当然还是反映了建国后到一九五七年的部分研究成果的。除那本书外,就我所看到的,当时出版的还有董每勘先生的《三国演义试论》、鲁地同志的《三国演义论集》,以及哲学家汪子嵩同志借《三国演义》通俗解说哲学问题的书,另有一本是由云龙先生的《三国演义论证》,但那是人民日报图书馆收藏的油印本,其后是否出版过,就不得而知了。当然,有些文学研究者,在自己的论文集里,也收有研究《三国演义》的论文,譬如陈涌同志的《文学评论集》,就收有一篇很有创见的论述《三国演义》的文章。
由此可见,从整个文学研究,或者就从古典小说研究来说,在当时,《三国演义》都是一个待开拓的领域。然而,从这本论文集出版至今的二十六年中,《三国演义》的研究,较之其他几本古典小说,仍然是明显薄弱的一环。可能是我孤陋寡闻,据我所见,近年来似乎只有漓江出版社在一九八二年出版了一本丘振声同志的《三国演义纵横谈》。那么,原因何在呢?我以为有这样两方面的间题值得认真地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