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暗渡陈仓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19:34:38
《暗渡陈仓的成语故事》
暗渡陈仓的成语故事
称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自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本计的特定是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暗渡陈仓的成语故事希望能帮助到你!
暗渡陈仓的成语故事篇一
北国粮油贸易公司刚刚成立时,效益并不太好。为此,张经理十分焦急,四处托门路、找关系,想扩大公司的市场。
就在张经理四处找销路的时候,有人为他介绍来一位日本客户岛村一郎。
岛村是日本一家化工公司的业务经理,此次来华目的是为其公司订购一批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玉米。这也正是张经理急需脱手的。
双方交谈后又看了样品表示愿意成交,问起价格。张经理报价每吨32美元,这个价格是当时的市场价格。岛村却显得很惊讶:“这么高的要价,我看这笔买卖就不要谈了。”说罢离席而去,弄得张经理一头雾水。
以后几天,岛村避而不见张经理,张经理捎话给岛村说价格可以商量,岛村仍予以推辞。正在这时,张经理接到大连某粮油公司的电话:“请问日本岛村先生是否与你公司商谈过进口玉米的事宜?”“是的。”张经理知道这家大连的公司,却没有直接接触过。“请问,你们给的价钱是多少?”“每吨32美元。”“好,谢谢,我只是随便问问。”
这时张经理想,看来岛村是另找了合作伙伴。不行,我一定要促成这笔交易。他驱车赶到岛村下榻的宾馆,表示愿意以每吨降价一美元,即以31美元一吨的价格成交。
“张经理,我这笔订货数量是很大的,你这样没有诚意,叫我怎么做呀!”岛村不屑一顾地摇头说。张经理感到进退两难:31美元/吨,低于市场价格,公司为此已经损失了一大笔利润,可岛村仍然不满意。
在随后几天里,张经理又接到了来自辽宁、黑龙江的两家企业的电话,内容还是询问与岛村谈判玉米的价格。
张经理心想:这笔买卖真不好做,若就此罢休,一笔数额可观的交易就要黄,白白浪费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不行,我一定要把这笔买卖做成!”他下了决心,又去找岛村,把价格压到了每吨30美元,这已经是价格最低点了,利润是微乎其微。
但岛村狡猾地一笑道:“张经理,实不相瞒,我已与黑龙江、辽宁几家公司洽谈过,他们的最低报价是29.5美元一吨。”
张经理心中一惊,暗忖:29.5美元一吨,正是盈亏分界点的价格,也就是说这笔买卖做成既不赔本也不赚,不由地暗暗佩服岛村的精明之处。他盘算着岛村所要货的数量,目前自己没有那么多库存,若此交易成交,再压低一点价格购进一些,就可以有一定盈利。
事已至此,张经理答应了岛村的要求:“好吧,以29.5美元一吨成交,这次你该满意了吧?”岛村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说道:“好吧,张经理,看来你还是有诚意的。虽然其他公司也是同等价格,但因我们联系较早,我决定这笔买卖和你们做,不过我要回去请示老板才能最后决定。这样吧,我马上与公司联系,待请示后,后天一早签协议。”
张经理如释重负般地松了一口气,这笔买卖总算做成了,虽说没有什么赚头,但毕竟在同行竞争中自己胜了。但第三天早上,岛村并没有如约来公司签订合同,张经理又来到其下榻的宾馆,宾馆服务人员讲,岛村先生昨天已退房,不知去哪里了。张经理一下傻了。
事情过去了数月之后,张经理在一次洽谈会上,结识了那家大连粮油公司的经理,谈起此事,方明白原来岛村在与张经理周旋的同时,其助手正在大连粮油公司那里讨价还价。为了用最低价格购进,他还同时与数家公司联系,借助各公司之间没有什么联系来相互压价,最后坐收渔翁之利,竟以低于29.5美元一吨的价格另一家公司签订了合同。
商场如战场,讲究战略战术。“为之以款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明里在与张某周旋,暗处与别家讨价还价。用张家价格压李家价格,抬李家价格出自己私货。面对如此复杂的商场,必须要学会驾驭的本领。
暗渡陈仓的成语故事篇二
秦朝被推翻的时候,项羽、刘邦以及其他参加反秦战争的各路将领,齐集商议胜利以后怎样割据国土。当时势力最强的项羽企图独霸天下,他表面上主张分地封王、分配领地,心里却已开始盘算,将来怎样一个个地消灭他们。来自成语大全
项羽对一般将领都没有什么顾忌,唯独对刘邦很不放心,他知道刘邦是最难对付的对手。早些时候,曾经约定:谁先攻下秦都咸阳(今陕西西安附近),谁就在关中为王。结果,首先进入咸阳的偏偏就是刘邦。关中,即今陕西一带,是秦的本土,由于秦的大力经营,关中不但物产丰富,而且军事工程也有强固的基础。项羽不愿意让刘邦当“关中王”,也不愿意他回到家乡(今江苏沛县)一带去,便故意把巴、蜀(今都在四川)和汉中(在今陕西西南山区)三个郡分给刘邦,封为汉王,以汉中的南郑为都城。想这样把刘邦关进偏僻的山里去。而把关中划作三部分,分给秦朝的降将章邯[hán]、司马欣和董翳[yì],以便阻塞刘邦向东发展的.出路。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地九郡,占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带广大肥沃之地,以彭城(今江苏徐州)为都城
刘邦的确也有独霸天下的野心,当然很不服气,其他将领对于自己所分得的更小的地盘也都不满。可是,慑于项羽的威势,大家都不敢违抗,只得听从支配,各就各位去了。刘邦也不得不暂时领兵西上,开往南郑,并且接受张良的计策,把一路走过的几百里栈道全部烧毁。栈道,是在险峻的悬崖上用木材架设的通道。烧毁栈道的目的是为了便于防御,而更重要的是为了迷惑项羽,使他以为刘邦真的不打算出来了,从而松懈对刘邦的戒备。
刘邦到了南郑,发现部下有一位才能出众的军事家,那就是韩信。刘邦就拜韩信为大将,请他策划向东发展、夺取天下的军事部署。
韩信的第一步计划是,先夺取关中,打开东进的大门,建立兴汉灭楚的根据地。于是派出几百名官兵去修复栈道。这时,守着关中西部的章邯听到了这个消息,不禁笑道:“谁叫你们把栈道烧毁的!你们自己断绝了出路,现在又来修复,这么大的工程,只派几百个士兵,看你们哪年哪月才得完成。”因此,章邯对于刘邦和韩信的这一行动,根本没有引起重视。
可是,不久章邯便接到紧急报告,说刘邦的大军已攻入关中,陈仓(在今陕西宝鸡市东)被占,守将被杀。章邯起初还不相信,以为是谣言,等到证实的时候,慌忙领兵抵抗,已经来不及了。章邯被逼自杀,驻守关中东部的司马欣和北部的董翳也相继投降。号称三秦的关中地区于是一下子被刘邦全部占领了。
原来韩信表面上派兵修复栈道,装作要从栈道出击的姿态,实际上却和刘邦统率主力部队,暗中抄小路袭击陈仓,趁章邯不备取得了胜利。这就叫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由于这个历史故事,后来形容瞒着人偷偷摸摸地活动,并达到了目的,就叫“暗渡陈仓”或者“陈仓暗渡”。
韩信这个计策,当初张良建议烧毁栈道的时候就曾向刘邦说过。刘邦见他们两人先后所定的计策竟然完全一样,高兴地说:“英雄所见,毕竟略同! ”由此,后来又形成了“英雄所见略同”或“所见略同”这句成语,和成语“不谋而合”(事先未经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态度完全一致)的含义相同。
【暗渡陈仓的成语故事】
《历史和尚》
“嗯……对酒当歌是曹操,图穷匕见是荆轲,暗渡陈仓是韩信……”那少年低着头,金灿灿的阳光照在脸上,看向天边那一片深邃的蔚蓝。
说起那个少年,我一般称为“和尚”,长相十分呆板,头像一颗球,然而脑中却装满了历史知识,张口“唐尧虞舜夏商周”,闭口“三顾茅庐舌战群儒”。爱看《三国》,喜欢卧龙先生诸葛孔明,这就是他,咱班的历史和尚。
那年夏天,凉风习习,树叶飒飒。闲来无事的我,递了张纸条与一旁端坐着,眼神不离《三国》的少年。纸条里写了关于历史故事的主人公问题。只见他俯身捡起纸条,攥在手中,在老师的视线盲区展开纸条,细品。少顷,他略微抬头,一双眸子迷茫地看向我。唉,可真是个榆木脑袋!我冲他挤挤眼,掂了掂笔,故作写字状,其意不言而喻。他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埋头掏出笔袋,取出蓝笔,思考片刻便直接动笔。我无聊地用手撑着下巴,想着刚刚写给他看的历史故事,里面有些都是我从书上找的,我自认历史不错,那些个我不会的,他真的可以写出来吗?不知过了多久,当我还在神游天外的时候,一个小纸球飞到我的脚底下,我手肘一动,笔“砰”的一声掉落在地,声音在寂静的教室里显得尤为突兀。我弯腰捡起纸团,打量了一番他的答案。
“七步成诗曹植,草船借箭诸葛,火烧赤壁周瑜……”哎哟嗬,竟然全对?我不动声色地瞟了一眼他,一时竟有些急了。一向骄傲自负的我怎会容许班里有比我历史好的人?我十分不甘心,直接拿出自己主动购买的《三国》,写了几个十分生僻的故事让他写出主人公。见老师已不在教室,他便小声吐出几字:“你直接说吧!”也不知是他本来就那样,还是我看着不爽,感觉他很嚣张耶!
“乐不思蜀,刮目相看,昆阳之战。”我不假思索地报出这三个故事。他拧眉沉思,半晌不怎么确定地开口。
“嗯……第一个是刘禅,第二个是吕蒙,第三个,呃……”他沉默了,似是在思考昆阳之战的主人公究竟是谁,不过在我看来,这就是死鸭子——嘴硬。微一挑眉,我为他答不上题而心情变好,看啥都觉得顺眼了。眼见他越来越着急,我得意洋洋地正欲开口,“昆阳之战是刘秀!”他像是茅塞顿开,眉飞色舞地高喊出声,惹得全班皆为之蹙眉。然后,他挑衅地看了我一眼,气死人不偿命地说道:“下次想要难住我,劳烦您先上网搜几个难的,毕竟太普通可是难不住我的。”
现在回想起来,只笑当初骄傲,不知人外有人。那个精通历史的和尚依旧在,不曾离开,也不曾放弃过学习历史。再度看向窗外,风轻拂,那年的夏天,除了有点热,似乎一切都好。
《源自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安步当车 暗渡陈仓 按图索骥 程门立雪 班门弄斧 兵不厌诈 三顾茅庐
《成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暗渡陈仓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典故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古代一种非常规的用兵法则,是一种军事谋略,在历史上曾有许多非常成功的战例。
所谓“栈道”,是指在悬崖峭壁的险要地方凿孔支架,铺上木板而建成的通道,可以行军、运输粮草辎重,也可供马帮商旅通行。陈仓,是古代县名(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是汉中通向关中的咽喉要道。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后,就向各诸侯分封领地,其中把巴、蜀、汉中三郡分封给刘邦,立为汉王。
刘邦在去领地途中令部下烧毁了栈道,他这是向项羽表白没有向东扩张的意图。刘邦待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后,便抓住时机迅速挥师东进,其野心是要与项羽一争,韩信出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
陈仓是刘邦进入关中的必经之地,两地之间有险山峻岭阻隔,又有雍王章邯的重兵把守。
刘邦按韩信的计策派了最信任的大将——樊哙带领一万人去修五百里栈道,并以军令限一月内修好。当然,这样浩大的工程即使三年也不可能完成。
正是这一点,迷惑麻痹了陈仓的守将。陈仓的雍王章邯万万没想到刘邦的精锐部队摸着无人知晓的小道翻山越岭偷袭了陈仓。
刘邦通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顺利挺进到关中,站稳了脚跟,从此拉开了他开创汉王朝事业的大幕。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成语,在军事上的含义是: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引申开来,是指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人不备的策略,也比喻暗中进行活动。有时也可将“明修栈道”省略掉,把“暗度陈仓”单独来使用。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正月,项羽恃强凌弱,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统辖梁、楚九郡,他“计功割地”,分封了18位诸侯王。并违背楚怀王“谁先攻人关中,谁就做关中王”的约定,把刘邦分封到偏僻荒凉的巴蜀,称为汉王。而把实际的关中之地一分为三,封给了秦的三个降将,用以遏制刘邦北上。刘邦心中十分怨恨,想率兵攻击项羽,后经萧何、张良一再劝阻,这才决定暂且隐忍不发。
天下分封已定,张良打算离开刘邦回韩国再事韩王成。刘邦赐金百镒,珠二斗。而张良把金珠悉数转赠给项伯,使他再为汉王请求加封汉中地区。项伯见利忘义,立即前去说服项羽。这样,刘邦建都南郑(今陕西南郑县东北),占据了秦岭以南巴、蜀、汉中三郡之地。
同年七月,张良送刘邦到褒中(今陕西褒城)。此处群山环抱,沿途都是悬崖峭壁,只有栈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别无他途。张良观察地势,建议刘邦待汉军过后,全部烧毁入蜀的栈道,表示无东顾之意,以消除项羽的猜忌,同时也可防备他人的袭击。这样,就可以乘机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再展宏图了。刘邦依计而行,烧掉了沿途的栈道。张良此计,可谓用心良苦,它为刘邦的巩固发展和日后东进,取得了重要的保证。刘邦入汉中后,励精图治,积极休整。同年八月,刘邦用大将韩信之谋,避开雍王章邯的正面防御,乘机从故道“暗渡陈仓”(今陕西宝鸡),从侧面出其不意地打败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一举平定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略定三秦,刘邦倚据富饶、形胜的关中地区,便可以与项羽逐鹿天下了。一个“明修”,一个“暗渡”,张、韩携手,珠联璧合,成为历史上的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项羽闻知刘邦平定三秦,怒不可遏,决定率兵反击。张良早已料到这一点,于是寄书蒙蔽项羽,声称:“汉王名不符实,欲得关中;如约既止,不敢再东进。”同时,张良还把齐王田荣谋叛之事转告项羽,说是“齐国欲与赵联兵灭楚,大敌当前,灭顶之灾,不可不防啊。”意在将楚军注意力引向东部。项羽果然中计,竟然无意西顾,转而北击三齐诸地的毫无生气的腐朽力量。张良的信从侧面加强了“明修栈道”的效果,把项羽的注意力引向东方,从而放松了对关中的防范,为刘邦赢得了宝贵的休养生息的时间。
不久,项羽于彭城杀死了韩王成,使张良相韩的幻梦彻底破灭。同年冬,张良逃出彭城,躲过楚军的追查,终于回到刘邦的身边,受封为成信侯,此后便朝夕相随汉王左右,成为画策之臣。明代李贽曾评论此事说:项羽此举,“为汉驱一好军师。”的确,项羽杀了韩王成客观上帮了刘邦的大忙。
《暗渡陈仓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出处
《史记·高祖本纪》: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
典故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成功战例。
秦朝末年,政治腐败,群雄并起,纷纷反秦。刘邦的部队首先进入关中,攻进咸阳。势力强大的项羽进入关中后,逼迫刘邦退出关中。鸿门宴上,刘邦险些丧命。刘邦此次脱险后,只得率部退驻汉中。为了麻痹项羽,刘邦退走时,将汉中通往关中的栈道全部烧毁,表示不再返回关中。其实刘邦一天也没有忘记一定要击败项羽,争夺天下。公元前206年,已逐步强大起来的刘邦,派大将军韩信出兵东征。出征之前,韩信派了许多士兵去修复已被烧毁的栈道,摆出要从原路杀回的架势。关中守军闻讯,密切注视修复栈道的进展情况,并派主力部队在这条路线各个关口要塞加紧防范,阻拦汉军进攻。
韩信“明修栈道”的行动,果然奏效,由于吸引了敌军注意力,把敌军的主力引诱到了栈道一线,韩信立即派大军绕道到陈仓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打败章邯,平定三秦,为刘邦统一中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暗渡陈仓的故事》
解释:
比喻暗中进行某些别人不知道的活动。(多指男女私通)
秦朝被推翻的时候,项羽、刘邦以及其他参加反秦战争的各路将领,齐集商议胜利以后怎样割据国土。当时势力最强的项羽企图独霸天下,他表面上主张分地封王、分配领地,心里却已开始盘算,将来怎样一个个地消灭他们。
项羽对一般将领都没有什么顾忌,唯独对刘邦很不放心,他知道刘邦是最难对付的对手。早些时候,曾经约定:谁先攻下秦都咸阳(今陕西西安附近),谁就在关中为王。结果,首先进入咸阳的偏偏就是刘邦。关中,即今陕西一带,是秦的本土,由于秦的大力经营,关中不但物产丰富,而且军事工程也有强固的基础。项羽不愿意让刘邦当“关中王”,也不愿意他回到家乡(今江苏沛县)一带去,便故意把巴、蜀(今都在四川)和汉中(在今陕西西南山区)三个郡分给刘邦,封为汉王,以汉中的南郑为都城。想这样把刘邦关进偏僻的山里去。而把关中划作三部分,分给秦朝的降将章邯[hán]、司马欣和董翳[yì],以便阻塞刘邦向东发展的出路。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地九郡,占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带广大肥沃之地,以彭城(今江苏徐州)为都城
刘邦的确也有独霸天下的野心,当然很不服气,其他将领对于自己所分得的更小的地盘也都不满。可是,慑于项羽的威势,大家都不敢违抗,只得听从支配,各就各位去了。刘邦也不得不暂时领兵西上,开往南郑,并且接受张良的计策,把一路走过的几百里栈道全部烧毁。栈道,是在险峻的悬崖上用木材架设的通道。烧毁栈道的目的是为了便于防御,而更重要的是为了迷惑项羽,使他以为刘邦真的不打算出来了,从而松懈对刘邦的戒备。
刘邦到了南郑,发现部下有一位才能出众的军事家,那就是韩信。刘邦就拜韩信为大将,请他策划向东发展、夺取天下的军事部署。
韩信的第一步计划是,先夺取关中,打开东进的大门,建立兴汉灭楚的根据地。于是派出几百名官兵去修复栈道。这时,守着关中西部的章邯听到了这个消息,不禁笑道:“谁叫你们把栈道烧毁的!你们自己断绝了出路,现在又来修复,这么大的工程,只派几百个士兵,看你们哪年哪月才得完成。”因此,章邯对于刘邦和韩信的这一行动,根本没有引起重视。
可是,不久章邯便接到紧急报告,说刘邦的大军已攻入关中,陈仓(在今陕西宝鸡市东)被占,守将被杀。章邯起初还不相信,以为是谣言,等到证实的时候,慌忙领兵抵抗,已经来不及了。章邯被逼自杀,驻守关中东部的司马欣和北部的董翳也相继投降。号称三秦的关中地区于是一下子被刘邦全部占领了。
原来韩信表面上派兵修复栈道,装作要从栈道出击的姿态,实际上却和刘邦统率主力部队,暗中抄小路袭击陈仓,趁章邯不备取得了胜利。这就叫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由于这个历史故事,后来形容瞒着人偷偷摸摸地活动,并达到了目的,就叫“暗渡陈仓”或者“陈仓暗渡”。
韩信这个计策,当初张良建议烧毁栈道的时候就曾向刘邦说过。刘邦见他们两人先后所定的计策竟然完全一样,高兴地说:“英雄所见,毕竟略同!”由此,后来又形成了“英雄所见略同”或“所见略同”这句成语,和成语“不谋而合”(事先未经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态度完全一致)的含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