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孟郊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19 11:24:42
《我的妈妈450字》
诗人孟郊写过一首这样的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母爱比任何东西都要伟大,母爱是世上最伟大的事物,没有什么可以跟母爱相提并论了。
我的妈妈给我的爱比任何贵重的物品还要珍贵,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说一说,先从我出生那时开始。
我出生于秋天,本来预产期那天就可以出来的,可能是我的头太大了吧,不管医生怎么哄,我就是出不来,没办法,我让妈妈疼了整整两天肚子,我才出来。
我出来以后,妈妈看着我的头,说:“这头也太大了吧。”后来有人跟妈妈说:“你女儿头大好啊,以后会很聪明的。”
那个夏天的晚上,我在楼下玩滑板车,一个不小心摔了一跤,当时我穿的是短裙,右膝盖鲜血直流,摔的可不轻。第二天妈妈带我去了医院治疗伤口,打了针,又在伤口涂了药膏,还贴上纱布。以后这几天,我的生活料理由妈妈做主,洗澡也得妈妈出手相助。
还有一次,我发高烧去医院打吊针,躺在床上病得很厉害,还吐了一床。妈妈则寸步不离,一会儿问我喝不喝水,一会儿打来饭问我饿不饿,想不想吃饭,总之妈妈是忙前忙后。
妈妈,谢谢您把一个不会走路的婴儿带成一个斯文的姑娘。谢谢您多年来精心付出的一颗颗汗水。妈妈我爱您!
《我爱妈妈250字》
唐朝诗人孟郊说得好:“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无私的,它像冬日的暖阳,温暖了我的心房。
记得一天下了非常大的雨,爸爸出差了,妈妈不会开车,只能和我坐公交车回家。当时妈妈接我出来的时候雨下得很大,雨水都流进鞋子里了。可是妈妈只带了一把伞,她打着伞的时候自己淋成了落汤鸡。她的头发、衣服、鞋子全湿了,我真后悔不应该让她淋雨,我多么希望淋湿的是我自己呀!
回到家的时候,妈妈换下衣服便跑去做饭了。看到妈妈的身影,我感动极了,母爱这样无私!
母爱如冬日的暖阳,温暖着我们;又如夏日的微风,为我们带来凉爽。我们要感恩母爱,并回报这份母爱!
《感恩母爱500字》
母爱是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爱是“有子七人,母氏劳苦”;母爱更是孟母三迁!恩重如山!所以,我们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外面下着鹅毛般的雪花,狂风怒吼着,万物敲打出了一首激烈的歌曲!外面一片白茫茫的,宛如住在童话宫里。天渐渐的暗了下来,暗蓝的天幕中闪烁着星光,清光洒下、圆月升起……天黑了。
我在客厅焦急地等候着妈妈,却还不见妈妈加班回来。我目光无意间瞟了一眼窗外,不由自主关心起妈妈来:天气这么寒冷,妈妈会不会冷啊?妈妈上班时走出家门时单薄的身影走进我的脑海。我又想起妈妈平时对我无微不至的爱,眼前突然模糊起来,泪水打湿了我的衣襟,可我又能做些什么呢?想着想着,我突然想给妈妈洗一次脚!
悄悄走进洗手间,轻轻打开水龙头,静静等待水变温,慢慢接满一盆水。可是,哪有这么简单!我拿着洗脚盆走进洗手间,吱——自来水喷我一脸、撒我一身(我把水龙头打开用力太大,螺丝不紧,被水的力冲开了)我安慰自己失败是成功之母……在我的努力之下,终于接满了温水,耶!
门被打开了,我急忙端着水盆跑到妈妈面前,妈妈不知所措的望着我:“囡囡,你这是要干什么?”’我笑盈盈的说:“给你洗脚啊!”“洗脚?”妈妈吓了一跳:“囡囡,你用妈妈昨天买的、还没用过的垃圾桶给我洗脚!?”妈妈哭笑不得的说。“哈?”我懵了。“不过,其实,我也是可以委屈一下用垃圾桶洗脚的”妈妈似笑非笑的说。
就这样,我给妈妈洗了第一次脚。
《走马看花的成语故事、意思》
孟郊,字东野,唐代著名的诗人。原籍是现在的浙江,但据《旧唐书·盂郊传》说,他的青年时代,主要是在河南 嵩山一带闲游隐居。后来在家乡湖州,也仍然过着清贫的生活,不想做官,只爱写诗。这时他已经写了很多的作品,并曾参加当时诗僧皎然在湖州组织的诗会。直到四十岁以后,才 由于母亲的鼓励,赴京城长安去应考“进士”,可是两次都没被录取,反而受尽了冷落和讥讽。但也因此对当时社会现实有了一些比较深刻的认识。他怀着愤慨失意的心情,漫游 湖北、湖南等地。后来,第三次上京应考,这一次才算考上 了进士,那时年已四十六岁。在长年压抑、郁郁不得志的情况下,忽然登科,心中的愉快,真是难于形容。他当即写了一首诗,题为《登科后》,原诗四句,道:
昔曰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尤其是后两句,作者把当时骑着快马、在春风中得意地来往于京城各处、尽情游览的那种兴奋情状,写得很生动。由于这两句诗,后来产生了两句成语,一句是“春风得意”,在旧社会,人们用它来形容升官得志的愉快心情,也形容欣逢喜事而得意之状。一句是“走马看花”,我们现在用它来形容匆匆走过、只看见表面现象、来不及观察底细的意思。
关于“走马看花”,另外还有一个民间传说:
有个名叫贵良的小伙子,是个跛子,他想娶个美貌的妻子,托华汉为媒。有个叶青姑娘,鼻子有些缺陷,她想嫁个英俊的丈夫,也托华汉为媒。华汉准备让他俩结成一对,分别介绍对方时,便只说对方的优点,而不说缺点。到了约定 见面的日子,华汉叫贵良打叶青门口骑马而过,叫叶青拿一枝鲜花,遮着鼻子,装着看花,靠门而立。这样,双方见了,果然都很满意。结婚的那天,他俩才仔细地看见了对方的模样。想起当时一个走马、一个看花,匆匆之间,实在没有看得清楚,不禁好笑起来。人们把这件事作为趣闻,就这么传开了。
《《烈女操》孟郊原文和翻译》
烈女操
【唐】孟郊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女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注释
烈女操:乐府中《琴曲》歌辞。烈女:贞洁女子。操:琴曲中的一种体裁。
梧桐:传说梧为雄树,桐为雌树,其实梧桐树是雌雄同株。相待老:指梧和桐同长同老。
会:终当。
殉:以死相从。
“波澜”两句意谓我的心如同古井之水,永远不会泛起情感波澜。
古:同枯。古井水:枯井水。
译文
雄梧雌桐枝叶覆盖相守终老,鸳鸯水鸟成双成对至死相随。
贞洁的妇女贵在为丈夫殉节,为此舍生才称得上至善至美。
对天发誓我心永远忠贞不渝,就像清净不起波澜的古井水!
赏析
《烈女操》,古《乐府》属《琴曲》歌词,这是一首赞颂烈女坚守节操的诗。旧时代的女子不少成为封建礼教和伦理的牺牲品,有的夫死而不独生,有的夫死而终身不嫁,都表示对丈夫的忠贞。作者歌颂贞妇,正说明他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浓厚,反映了他的阶级局限性。
诗人开篇以“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起兴,来比喻烈女的贞操。接下来,诗人直接写贞妇殉夫,“舍生亦如此”,表现了贞妇守节不嫁的高尚情操。最后两句诗人以“古井水”作比,进一步表明了“妾心”的坚定不移。封建社会中,妇女在经济上不能独立,只能依附于丈夫生活,完全没有独立地位。
全诗以贴切的比喻表现烈女对爱情的坚贞,但也表现了诗人深厚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诗人于无形中维护了封建礼教道德,对于诗人所处的时代来说,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辩证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结合作者坎坷的身世,不圆通的性格,也有人认为诗人创作这首诗是有所寄托,借歌颂烈女誓死不嫁的品德,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和高尚品行,即宁死也不肯与封建权贵同流合污。
创作背景
孟郊一生“拙于生事,一贫彻骨,裘褐悬结,未尝俯眉为可怜之色。”(《唐才子传》)其诗多写寒士的生活与遭际,时有不平之鸣,也有一些揭露社会不平、同情人民疾苦之作。孟郊虽属“苦吟”诗人,但诗风大都朴质自然,表情达意深刻生动,在当时诗坛是别树一帜的。此诗即为其“苦吟”诗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游子吟》孟郊原文和翻译》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吟:诗体名称。
临:将要。
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最普通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写出了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这里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母子的骨肉之情。行前的此时此刻,母亲的千针万线,针针线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不能报答母爱于万一。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炽烈的情感。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创作背景
《游子吟》是孟郊在溧阳所写。作者早年漂泊无依,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饱尝了世态炎凉,更觉亲情可贵,于是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洛桥晚望》孟郊原文和翻译》
洛桥晚望
孟郊 〔唐代〕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必考名句】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译文】
天津桥下的冰刚刚冻结不久,洛阳的大道上几乎已经没了行人。
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皎洁的月光下,一眼便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
【注释】
天津桥:即洛桥,在今河南省洛阳西郊洛水之上。
萧疏:形容树木叶落。
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中的中岳。
【赏析】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这首小诗的一、二句是说,天津桥下的冰刚结不久,洛阳的大道上几乎没有了行人。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诗的三、四句是说,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在明净的月光下,一眼便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
四句诗,都写所见之景,然而前三句境界与末句的境界迥然不同。前三句描摹了初冬时节的萧瑟气氛:桥下冰初结,路上行人绝,光秃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就在这时,诗人大笔一转:“月明直见嵩山雪”。笔力遒劲,气象壮阔,将视线一下延伸到遥远的嵩山,给沉寂的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在人们面前展现了盎然的意趣。到这时,人们才恍然惊悟,诗人写冰初结,是为积雪张本;写人行绝,是为气氛作铺陈;写榆柳萧疏,是为远望创造条件。同时,从初结之“冰”,到绝人之“陌”,再到萧疏之“榆柳”、闲静之“楼阁”,场景不断变换,而每一变换后的场景,都与末句的望山接进一步。这样由近到远,视线逐步开阔,他忽然发现在明净的月光下,一眼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感受到惊人的快意和美感。而“月明”一句,不仅增添了整个画面的亮度,使得柔滑的月光和白雪的反射相得益彰,而且巧妙地加一“直见”,使人精神为之一振。
这首诗写出了“明月照积雪”的壮丽景象。天空与山峦,月华与雪光,交相辉映,上下通明一片银白,真是美极了。诗人从萧疏的洛城冬景中,开拓出一个美妙迷人的新境界,而明月、白雪都是冰清玉洁之物,展现出一个清新淡远的境界,寄寓着诗人高远的襟怀。
前人有云孟诗开端最奇,而此诗却奇在结尾。它通过前后映衬,积攒力量,造成气势,最后以警语结束全篇,有画龙点睛之妙。
【作者】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古别离》孟郊原文和翻译》
古别离
【唐】孟郊
欲别牵郎衣,郞今到何处?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注释
古别离:新乐府歌曲名。
临邛:唐代郡县名,蜀中商业重镇,今四川邛崃。《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临邛的富豪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以琴心挑之,因私奔相如。故古代诗文多以临邛为花花世界。
译文
临近分别的时候牵着止夫的衣服问道:这次你到哪儿去?
我不会责怪你回来迟了,你千万不要到临邛那里去。
赏析
诗的开头“欲别”二字,紧扣题中“别离”,同时也为以下人物的言行点明背景。“牵郎衣”的主语自然是诗中的女主人公,她之所以要“牵郎衣”,主要是为了使“欲别”将行的丈夫能暂停片刻,听一听她诉说自己的心里话;另外,从这急切、娇憨的动作中,也流露出女主人公对丈夫的依恋亲密之情。
女主人公一边牵着郎衣,一边娇憨地问:“郎今到何处”?在一般情况下,千言万语都该在临行之前说过了,至少也不会等到“欲别”之际才问“到何处”,这似乎不合常规。但是,联系第四句来看,便可知道使她忐忑不安的并不是不知“到何处”的问题,而是担心他去 “临邛”,那才是她真正急于要说而又一直难于启齿的话。“郎今到何处”,问得多余,却又问得巧妙。
第三句宕开一笔,转到归期,按照常情,该是盼郎早归,然而她却偏说“不恨”。这个“不恨”,联系到第四句中诗人引用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典故,便可知她是怕男主人公去觅新欢。可见“不恨归来迟”,隐含着女子痛苦的真情,“不恨”,不是反语,也不是矫情,而是真情,是愿以两地相思的痛苦赢得彼此永远相爱的真情,她先如此真诚地让一步,献上一颗深情诚挚的心,最后再道出那难以启齿的希望和请求 “莫向临邛去”。其用心之良苦,可谓“诗从肺腑出,出则愁肺腑”(苏轼《读孟东野诗》)。
诗的前三句拐弯抹角,都是为了引出第四句,第四句才是“谜底”,才是全诗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抓住它才能真正地领会前三句,咀嚼出全诗的情韵。
诗人用这种回环婉曲、欲进先退、摇曳生情的笔触,熟练而又细腻地刻画出女主人公在希求美满爱情生活的同时又隐含着忧虑不安的心理,并从这个矛盾之中显示了她的坚贞诚挚、隐忍克制的品格。全诗言简意丰,隽永深厚,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古别离》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刻画一个女子送别情郎的场面,表现了她的挚爱和忧虑。前两句写在情郎临行之际,女子询问他的去处,这里既有依依不舍之情,又体现了女性的温柔缠绵。最后两句说不担心你回来迟了,就怕去临邛的嘱咐,更充满了期待和无奈。全诗情真意切、质朴自然,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关于母亲节的古诗词》
(一)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
《慈母爱》
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三)
《送母回乡》
唐·李商隐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暖阳》
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读过孟郊的《游子吟》,亲情是什么,自不必多说,那是中国人不论相距多远,都无法割舍的牵挂。
小时候,不懂得什么是母爱,只懂得母亲恬静的笑容时刻挂在嘴边;稍大一些了,忆得母亲可口的饭菜;而到现在,你不再对你日益严厉的母亲亲近,一味抱怨她给予你的压力太大。直到某一天清晨,在她为你做早餐时,你才会不经意地瞥见那刺眼的银发,那深深的皱纹,那粗糙的手掌……这一切似乎都在提醒你:
她已不再年轻!
那天母亲送我去上学时,在我跨下车的时候,她一如既往地拉着我零零碎碎地说了许多,见我不耐烦了,才松开紧攥着我衣角的手。所幸那天放学极早,没等她来接,我便走在了回家途中。夕阳很美,街边嘈杂的车声夹杂着虫鸣。
我拉开了我家的门,她正弓着背弯在阳台上洗衣服。我只看见了一个落寞的背影:松散的头发垂在肩上,系着一条用了极久的围裙,粗糙的红手用力地搓着盆中的衣物。夕阳将她的影子拉的很长很长。
许久后。
“我回来了”
“啊……啊,怎么这么快?”她慢慢地转过身,略带吃惊,“饿坏了吧,我这就去热饭菜。”说罢便起身。
看着那个在厨房中忙活着的略微臃肿的背影,突然想到很久之前看到过的母亲年轻时的照片。她笑得很开心,一抹阳光照在她洁白的裙子上。再看现在,我才明白:夺走她青春的不是岁月,而是我。
她小心翼翼地爱着我,我却用冷眼来回报,她是每个黄昏都会准时射下的暖阳,温暖了落魄人的心。
天边阳的暖已经变得很虚幻,她也只是继续在厨房里劳作。眼前的橘光忽然又变得柔和,似乎她就已经成了那暖阳,永远追随在我成长的路上。
(指导老师:丁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