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错杂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12:00:34
《琵琶800字》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是中国古典乐器,在我上二年级时,妈妈给我报了琵琶社团,还给我买了我的第一把琵琶,之后,琵琶就成了我的心爱之物。
我的琵琶模样并不出众,没有艳丽的花纹,没有华丽的色彩。琴身背面涂着黑色的油漆,顶端有一个圆形的木牌,上面刻着简易的花纹,当做装饰,这是琵琶的“顶花”。琴身两侧的线条柔和且光滑,布满淡淡木痕的琴板中间有一根根长短不一的木条,这叫作“品”。而琵琶上最重要的便是那四根由细到粗的琴弦了。琴弦由顶花下方的四根轴连接着,每根弦上都缠绕着细细的尼龙线,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银白色的光。
记得我第一次琵琶考级的时候,整个候考大厅里都是前来考级的同学。每个人考级内容都不一样,有的弹吉他,有的敲架子鼓,当然也少不了我们弹琵琶的。
那时在暑假里,考级那天天气很热,大厅里开了空调,凉丝丝的空调风吹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像是安慰,可还是让人不由得感到紧张。我身边有许多考了很多次的同学了,都信誓旦旦的,而由于我是第一次考级,不由得有些紧张与担心,就害怕背谱没背熟,突然弹错或忘谱了,怎么办?我抱着琵琶坐在长椅上纠结了半天,还是决定再弹几遍,以免考试时出错。身边的几个同学也纷纷抱好琵琶,趁着最后关头再努力一把。
我深吸一口气,左手找准音的位置,摁住琴弦,右手上绑着的薄薄的塑料指甲片触碰到细细的琴弦,带起一丝轻微的振动,优美的音乐回荡在整个大厅里。较细的两根琴弦弹起来声音细细的,富有节奏,如同鸟儿清脆悦耳的鸣叫,又好似有人在悄悄说话。较粗的两根琴弦弹起来浑厚悠远,像是深山中传来的钟声。
美妙的音符搭配上欢快的节奏,让我紧张的心情瞬间就抛到了九霄云外。琵琶的声音这么好听,难怪连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都会感叹“如听仙乐耳暂明”呢!之后,等到我们都进入了正式考场后,整个大厅里仿佛还余留着刚才悠扬的琵琶声,让我不由得想到一个成语“余音绕梁”。
学琵琶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而我的琵琶也成为了我倾诉的对象。每次一有烦心事,抱起琵琶,指间流窜出美妙的音符,心中所有的烦恼仿佛都变成了优美的音乐,随着风儿飘走了。
我爱琵琶,我爱那时而清脆,时而悠扬的琵琶语。
《“糊涂虫”爷爷作文550字》
瞧!那位老人又瘦又高,白发里错杂着些许黑发,背已经有点儿驼了,但还眯缝着眼睛看着报纸。他就是我的爷爷——一个可爱又搞笑的“糊涂虫”。
为什么说我爷爷是“糊涂虫”呢?请看下文。
记得有一个星期六的早晨,爷爷拎着装有雨伞的袋子出去买菜,而我在家写作业。结果写了没多长时间,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传入我的耳中:“咚咚咚……”我从猫眼里一看——爷爷全身上下都湿了,活脱脱像一只落汤鸡。我连忙打开门,问道:“爷爷,你怎么了呀?”爷爷摆摆手,皱着眉说:“哎,别提啦!我刚走在路上,突然就下起了大雨,我又没有带雨伞,所以就跑回来了。”我赶忙让他去洗一个热水澡,防止感冒。然而,当我在爷爷袋子里翻找手机的时候,我竟然无意间发现一把雨伞正躺在他的袋子里“睡大觉”呢!
还有一次,那是一个晚上,爷爷收剩菜时不小心将手机一起放进了冰箱里。过了一会儿他想刷快手了,结果东找找……西找找……怎么也没找到,搞到最后全家出动,到处寻找爷爷的手机。找了好一会儿,妈妈提议道:“要不我们打个电话吧。”全家都很赞成。拨通后,我在厨房里隐隐约约听到了手机铃声,可是寻找了一会儿,还是没找到。于是,我又竖起耳朵听了一阵后,确认了是从冰箱里传出来的,便猛地打开了冰箱,只见一台手机正躺在那里“瑟瑟发抖”呢!知道这件事后,我们全家都笑得前仰后翻了。
唉,这不,我那个糊涂虫爷爷的手机又丢啦……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全诗的意思及作者》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琵琶行》,其全诗文如下: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注释】
1、错杂:交错交换
【译文】
弦音轻重缓急高低快慢,任她随意地交错交换,犹如大大小小的珍珠,一粒粒坠入玉盘。
《大珠小珠落玉盘下一句》
嘈嘈切切错杂弹的下句是“大珠小珠落玉盘”。整句: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诗 句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 的《琵琶行》。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wéi)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琵琶行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虾蟆(há má)陵]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爱的味道》
打开记忆之门,单纯的抑或错杂的,轻盈的抑或是沉重的旧事连绵波涌。每当此时,总会有一股浓浓的烟香弥漫开来。
小时候,总是喜欢让你背着我,而你多半是不肯的,然后我就开始撒娇。你笑着俯下身,手里拿着烟头,用你那坚硬的胡渣刺我的小脸,我痛得大哭,然后你微笑着把我背在背上,抽着烟,听着我的哭声渐停。而我经常是哭着哭着就趴在你温暖的背上睡着了,梦里,你背着我,烟香弥漫在我的周围。
人总是要长大,就像太阳总是要落山,人总是要变的,就如同我们的发丝黄变黑,黑染白。
慢慢地,我高过了你。早已经不好意思撒着娇让你背。而你也比以前沉默了好多,老了好多,我们之间也有了很多隔阂。只是会在某个夜,某个角落,看到一点忽明忽暗的星火,看不到烟,看不到雾,只依稀映出一个逐渐老去的背影。
某一个下午,我偷偷点了一支烟,希望能重温儿时那熟悉的味道。吸了一口,好呛人,我赶忙把他扔进角落里,任那星火渐渐熄灭。
我很少和你说话,一语不合就换来你一脸的愁容。我转身离开,站在某个地方默默想着,到底是你变了,还是我变了,何时才能看到从前那个笑容满面,风趣幽默的你。我想知道你那宽大的肩膀是否还是那么温暖,因为那儿珍藏着我熟悉的香烟味道,贮藏着我温暖的记忆。抬起头,偷偷地望向你,你坐在沙发上,用我熟悉的动作点上一支烟,烟香弥漫,隐没了你忧愁的脸。
那天早上,我贫血晕倒在洗手间里。晕过去的那一会儿,我像是睡了一觉。梦里,你嘴里含着烟背着我在院子里走走停停,烟香依旧弥漫。
我醒来,惊奇地发现你竟然背着我一步一步艰难地下楼。“你怎么样?”你转过头。“好香。”“什么?”“没什么。”我把头深深埋进你的肩膀里,好香,我笑了。
原来,烟香弥漫的味道就是爱的味道。
《城市感想》
密密麻麻的电线,
纵横错杂的马路,
把城市织成一张罗网,
大腹便便的蜘蛛,
南面而坐,
窥伺着血腥的俘获。
岗警,
使人想起稻草人,
玉立亭亭,
在蝗喃届集的田间,
从容不迫地
挥动着彩色的纸片。时装女人,
是城市
最敏感的温度计。
而我却喜欢一个士兵,
披着冬夏如一的军衣,
满身脓疤,
在我身边挟挤。
死者含着悲愤死去,
活着的人在他们身上驰逐。
那些有心整伤市容的,
戴墨镜的人物,
正想把死尸堆,
装饰做一条辉煌的中正路。
病人死在红十字医院门口,
粮仓的门外,那些温顺的饥饿之群在等候。
监狱里禁闭着人的良心,
而岗警
却向那些真正的罪犯致敬。
站住,
谁指使你来把我掩埋?
现在,
我不要他们慈悲。
如果他们欣赏过艺术馆的一切珍藏,
终于,
欣赏到我的身上,
那末,
让他们自己过来,
在这畸形的锦绣繁华的城市,
唯我是最真实的存在。
虽然,
那些与我同一命运的,
活着就开始溃烂的兄弟姐妹,
比我现在更美……街道,
满沟霉烂的浊水,
而招摇过往的油头粉面,
是绿茎挺举
标榜高洁的白莲。
“出污泥而不染”
多么无耻的杜撰。
城市,
人的森林。
高矗的楼房,
有冗密的枝叶,
把阳光阻拦。
白昼被唾弃,
为了他们的淫乐,
长夜嫌短,
于是城市比森林还要阴暗。
千尺乔松之下,
蟒蛇为他吞食的生灵发出哀叹,
戴伞的彩覃,
吸取过度的养料而疯瘫,
血腥的岩石,
是苔醉的地盘,
小动物的尸骸,
架成艳丽的公馆;
而被逐的游魂,
在集中营里受难。
拥戴,
三月秦火的暴君万岁!
那时我将如烧山的农民,
在这冒烟的废墟,
心喜地
播种高梁和玉蜀黍。
《六评委谈孩子们的作文》
背景是巨幅的白纸上错杂着轮印和足印,前景是静态的被网围困的人体雕塑,中景是活动的人体:“人”用一根长长的白色粗麻绳,一圈一圈把自己的手足裹缚起来,蜷成静静的一团,几秒钟后,“人”开始挣扎,终于,套住“人”的那个绳结散开,“人”跑出了舞台,跑出人们的视线。来自全省的24名作文少年第一次面临了这样一个以行为艺术展示的作文题目。三个小时后,他们奋笔疾书写出来的文字堆在了评委—苏童、张抗抗、叶兆言、徐岱、南帆、王彪的面前。“人”破网而出了,孩子们的才情在另一张无形的大网中也能破网而出吗?评审之后,作家们畅谈了也门的感受。
“优点和缺点是共生的,关键是打破了局囿以后,孩子们能走多远,走成什么模样。”作家们担心一种新的模式正在浮出水面,孩子们在追求个性中失去个性。
南帆〔文学评论家):大部分的文章写得非常放松,思维显得活跃跳动,文字也很机灵,可以说是一种撤除禁锢后表现出来的优点特色。但另一方面这个特点也反映了这一群少年在创作或者说在思想方式上的不足。我们可以看到没有逻辑严谨的,没有情感深沉的,总体的感觉就是散漫有余,力量不足。他们的联想很丰富,但往往与自己距离太远,自己有深刻的体会的,真正有话要说的不多。的确,我们迫切需要打破一种旧的作文模式,但剩下来的是什么?孩子的表达方式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机智,越来越俏皮,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
叶兆言(作家):这一次作文大赛中有一位刁咋者的文章表明他在创作中的状态很放松自如,意到笔随,写得很快乐,但是同样明显的是,文章过于洋洋洒洒,缺乏结构、思维有点漫无边际。在这一次比赛中,它的结构与其他的文章相比,显得有特色、但有这样的特色,恰恰是前两次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中已经显慈出来的一种模式,在那两次比赛中有很多人采用了这样的写作手法。再看大多数文章的遣词造句,其实很多都是当今社会中的流行语,所以我认为应该注意有些东西会不会成为新的约束模式,当然模式多样化总比模式单一要好。
徐岱(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文章的语言很连贯流畅,但思路一般。其实少年的文章起步时文字可以稚拙拗口,那没关系,关键是要有真情实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冲击力,让人过目不忘,深深地打动人的心灵。文字只是一种工具,内在的东西才是一个人的固有独到之处。令人担心的是新的套路、套话,我指的是目前流行的大众媒体上的语言模式。我发现这些孩子学了很多,他们在追求新的事物,追求自己的个性,但这些大众媒体宣扬的模式恰信是最没有个性的,因为它们的特性本身就决定了它们不可能深刻,不可能有个性。孩子们要学会真正给自己松绑,不要脱了一个网,进了另一个网。
苏童(作家):我赞赏一些很明显是当时硬写出来的文章,像一等奖获得者樊诗妮的作品,她的文字可能不是这里最美的,文句可能不是这里最洒脱的,但是她的文章就是当时的真情实感,是她在此情此景下的情感的最直接的反映。而有些文章看起来就是事先准备过的一些题材,套上了现场的题目场景。看来他们受应试作文的影响是比较深的。
“许多真正即得成就的人,都有宽阔的胸怀和吸收他人优秀经验的成长过程。”作家们提醒孩子们不要拒绝批评,要善于摒弃,也要善于吸纳。
徐岱: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和这次作文大赛前后三个月的过程中,我发现现在的一些孩子有一个不好的倾向—拒绝批评。他们似乎认为只有自己的同龄人才可以评价自己,而采自这以外的批评都是不理解、苛求。当然,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们,我们不应该简单地用一些过去存在的价值模式套在他们身上,但我想告诉他们真正有价值的批评肯定是来自于超越自己的那个群体的。比如在NBA的赛场上,可以说许多教练员是没有球员上篮的水平高,但教练的位置就是场上的指导,他可以带领孩子们赢得那场比赛,直到你成为明星。追求自信、个性是对的,但并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把自己和别人对立起来,一听到批评就用“不理解”做档箭牌。许多真正取得成就的人,都有宽阔的网怀和吸收他人优秀经验的成长过程。
南帆:你会发现有些孩子过于本位,过于自我,渴望超越应该得到鼓励,这样才有进步,才有创造,但不能扼杀别人,对同龄人对非同龄人,只要是与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邵薄,这是不能进步的,只有承认差异,才能吸收优秀的东西、好的东西来让自己前进。
“要给孩子们创造多阅读一些书的环境,课堂里是,家庭里也是。”作家们认为不要压抑孩子的求书若渴和奇思妙想,而学校的语文教学更需要拓宽眼界,提高层次。
王彪(作家):孩子们的作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这是我们大家都看到的。一是理解力不够。我们发现三分之一的作品根本是游离的,与命题毫不相关。二是想像力十分睡乏。思维的延展都差不多在一个空间里,有多件作品都把意象套在了蚕这一事物上,表明孩子的见识非常局限。三是驾驭文字、叙述的能力非常有限。许多作品多处于写开去、收不回的状态。我觉得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但现在的语文教学模式可能要负很大的责任。首先,语文课本选择的内容单一,层次高的作品不多,其次,现在有些老师自身的语文修养有限。这两者都限制了学生眼界的开阔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所以希望在学校教学中能多引导学生接触一些真正的经典的作品,开拓孩子们的眼界、思维。另外,我们都提到了这些作品有一个致命的弱点:缺乏真情实感,有感觉没感受。孩子们好像不自觉地把自己掩饰起来,有些地方稍稍妞了一点思绪出来、但马上又缩了回去,这恐怕和现在的学校作文评价体系有关,看来有些影响不是那么容易消除的,需要一段时间。
张抗抗(作家):我们都应该给孩子多提供一些更好的、宽容的人文环境,文章的思路奇怪一点,语言的表达特异一点都不是问题,关键是要有孩引门自己的真实感受。有一点隔阂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这个社会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时代的跨度,具体的就表现在一些成人和孩子的思维分裂上,家长和老师不能再用自己那个成长的年代的眼光、思维去评判现在孩子们看世界的角度、思维。如今,你如果看到一个60年代那样的乖乖女,你的感觉肯定是很奇怪。
南帆:我想强调一点:读得太快的问题。从许多孩子的文章中发现,他们阅读的作品其实不少,但是他们只是剥离了其中很表层、很肤浅的东西,这表现在他们玩文字和玩概念的能力上。所以我们读他们的作品的时侯。很深地感受到,表面修饰越来越精彩,有些东西很热闹,回头能回味一下的很少。当然成长有个过程,阅读理解也有个过程,但希望这种表面化的阅读方式,孩子们不要成为习惯,家长和老师可以加以引导。
苏童:喜欢文学,后来又能从事文学创作的,有很多和机遇有关,走写作的路是比较坎坷的,对于文字、文学、写作的爱,都是一种骨子里的东西,家长和孩子最好不要把它世俗化、功利化,不是每个人都能凭借一篇作品敲开大学的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