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不嫌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5 21:48:30
《我想对艾老师说》
我想对艾老师说
我爱您
就像我爱棒棒糖一样
吃多少也不嫌多
我想对艾老师说
我爱您
就像我爱听故事一样
怎么听都听不够
我想对艾老师说
我爱您
就像我爱妈妈一样
希望二十四小时都不分开
我想对艾老师说
……
《黎明前的剧》
序幕“初一松,初二散,初三累死也不嫌。”这话不错。我们淋漓尽致地玩了两年。一上初三,便像进了奇妙的神窟,只一息工夫,就由一个无忧无虑的稚童变成个成熟的“大人”,而心里也多了一抹暗影。这抹暗影在上初三的第一天起就笼罩了我们的心。从开学的第一天起,班里每天都进一些“怪客”,有的是本校上届的,有的是从外校来的,教室像一个胃口很好的饿夫,贪婪地吞着,不几天就达到了九十多人。新搬进的课桌占据了中间的走廊,前面又添了两排,还有一张桌子竟跟讲桌排成一直线。相克我们和他们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说是生辰八字相克吧,未必有点那个;说是冤家路窄吧,又未免有点夸张。平素我们还说说话来着……就说成是难容吧。是的,是难容,背地里我们叫他们是“老红军”,“老八路”;它们则说我们是老鼠尾巴上的疖子一一没多大浓(能)水。我们分占在一架天平上,老师是指针,却不公平地指向他们的一端。是的,他们一个个硬梆梆,都是屡经“沙场”的老将。请看:王力萍:只差一分。
蒋志英:已进了分数线,却被那个“硬头”给顶了下去,朱芳:已涉过两条河,只在最后滑了进去人家是一块块已快雕琢成的玉,老师怎能不将清辉布给他们!我过惯了捧着举着的生活,猛地将我推进深渊,实在难以忍受;尤其是始终一与我势均力敌的陈梅。“哼!_卜边旱就不兴复习了,他们还偷着来。到时候,咱们1;告!”有人狠狠地说,我听了也感到解气。“那样未免有点丧天良,人家也不易!”长得风采翩然的李晓晓说。我没吱声,心里却骂:“替他们辩护,还不是卖弄自己。谁都知道你是初三毕业又转到这里插班的,原名叫卞秋妮。美得不轻,偷顶人家的户口,不就仗着上边有人吗?”晨读夏令时夜三点四十分,初三女宿舍。不知什么原因,我忽然醒来了,勉强睁开发涩的眼睛,便石见了躺在身边的陈梅。她舒适地裹在被子里,只露出一个乱蓬蓬的后脑勺,那么深酣,好像八级地震也不能将她惊起似的。我却再也睡不着了,想起了那似乎就在一会儿之前的情景:我正熟睡着,忽然看见一个凶神恶煞似的巨人,拿着一对黑色的大圆锤子。我又惊又骇,那锤子猛地碰在一起,立刻响起了震耳欲聋的轰响,我好像被一下子从山顶上震了下去。一种即将要粉身碎骨的恐怖裹住了我。而声音仍在响,我奋力挣扎着,却一下子醒来了。原来是陈梅坐起来了,正在我身边用书狠命地捶打着褥子,好像上面满是沙子。我知道她是为了什么。果然,她见我睁开恼怒的眼睛,就停止了敲打,又急不可待地钻进被窝,面朝里地躺下了。我正朦胧着,床又微微动起来。我知道是她起来了。每天,这是她不可缺少的两部交响曲。来时是莫扎特的“狂想曲”,去时是舒伯特的“小夜曲”,一样的“动人”。横竖也睡不着,我也很想起来,可仍假装睡肴,把眼睛微微张一条缝看着她。
这时她正在轻轻叠被子,不时地朝我望望。我心里一笑,故意动了一下,并把手伸出来,压到她那本书上。她吃了一惊,立即停止动作,很担心地看着我,后来见我不动了,轻轻拿起我的手,像拿一件极其珍贵的宝物似的把它挪开,又注意地看了看我,才轻轻拿起书,溜了下去。她前脚刚走,我后脚就进来r,洗梳完毕,并没有去教室(我的目的我自己知道),而是就着昏弱的灯光看书。好大一会儿,才打起床铃,我走进教室,她正在背题,见我来了,温和地说:“起来了?”“嗯。”我坐下来,装着不高兴的样子说:“你为什么不叫我?俺昨晚又不是没告诉你。”“叫与不叫还不是一个样!俺前脚走,你后脚还不是跟来了?反正也没睡。唉,昨晚冷吗?俺让冻坏了,脚到现在还没暖过来呢!”她仍带笑地说着。我知道她这是有了收获的外露,便没吱声,掏出地理课本开始背题。她用异样的眼光膘了一眼我的书:“你都背到这里了?”“哪里!前头背了后头就忘。”“那我考考你。”她说着抢过书,先找了一个简'-的,又找了一个冷僻的;实际上我都会,却装着忘记的样子将它们答错。“嘻嘻!”她舒心地笑了,把书还给我:“还行!”尾声我们这么暗暗“较量”着,终于每人得到了一张高中录取通知书。我们毫不犹豫地爬上了这列不知驶向何方的“火车”。我却心悸了:这究竟是“戏”的尾声还是开幕?
《俗话说:“孩儿不嫌母丑”》
一写家乡,人们住往把她写得如何如何美,有人还认为只有这样才算热爱家乡。其实未必,本文作者就没有这样写,反而写了家乡的愚昧和落后。这样写就是不热爱家乡吗? 俗话说:“孩儿不嫌母丑。”作者生活的家乡是贫穷落后的山村,但她从小在那里生活,对那里的土地和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她爱自己的家乡,但她爱的不是贫穷和落后,而是与家乡的人民同命运共呼吸,立志改变家乡的面貌。
她“怀着强烈的求知的欲望”,回到学校去念书,但“决不是以此作为远走肩飞的阶梯”,而是“为了磨练自己的翅膀,贮蓄搏击的力量,将来还要飞回家乡去,让我的家乡和整个中华一同崛起”,把改变家乡和中华的落后面貌作为己任,表现了对家乡、对祖国更深切的爱。 文章摆脱了写家乡,写祖国就一定要赞美一通的老套子,使人感到新鲜,也使人感到真实。不足的是在内容上写想的居多,写做的嫌少。
用了三个“我不会忘记”写家乡的愚昧和落后,两个“我想到”写落后的原因,但休学时怎样和荒山坡地打交道:怎样和家人乡亲共同生活?复学时又是怎样学习的?这些对表达中心很有力的内容都没有具体写出来。
《少年老成,不嫌老成得过头吗?》
到目前为止,我所读到的一些大赛作品中,几乎都带着某种共同的价值取向,即明确的成人化实用哲学。灰暗,无奈,感伤,即使有一点叛逆的精神,也多半失去了“愤青”的精神质色,很少看到那种与青少年成长心理相映衬的理想主义色彩,那种无畏的楠神,那种狂想甚至狂妄的勇气。“少年心志当拿云”,看来这种“拿云”的伟岸气度早已被物质化的实用社会所消解。
我当然不是一个廉价的积极主义倡导者,更不是希望他们要在价值取向上明确地体现出某种宏大而空洞的主题倾向。我沽计在日常的作文写作中,大家一定在这方面尝够了这种滋味。问题是,他们为什么都喜欢一个空洞的标签而不喜欢另外一些具体可感的标签?这可能得有心理学家去探讨。我从中看到的是,他们一再袭用一些非常成人化的思维方式,放弃自己意气风发、摇曳多姿甚至是透明可感的个性思维,努力学着用“成熟而世故”的眼光来打经生活,来进行生活的价值判断,实在是极大地遏制了自己的创造潜力。一个优秀的写作者总是佣有自己独特的价值立场,他依m种价值立场去审视生活,确立自己的审美眼光,寻找自己的价值标准,因此他每每都会有自己的思考和发现。放弃自己的这种精神资源上的优势,你只能在世俗社会中人云亦云。
而这种状况却在本次大赛的习作中普遍存在着。像《趴着》和《悬浮的状态》,虽然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一个写趴着的生俘优势,并且从其他动物的生存方式中寻找求证;一个以物理现象取譬、很有节奏地一步步抖出自己的存在哲学。但是他们体现出来的主旨都是对传统的中庸哲学的欣赏。《一生》虽有着“积极的生命追求”,但思维方式上也明显地透出成人化倾向。我不知道,这是他们这一代人早熟的标志,还是在故作深沉?
当然也有一些不错的作品,如《上帝和黑客》,用对话的方式,在一种充满智性和幽默的言语中体现自己对现代网络的思考,很有深度。《思维定势与弱势群体》虽然表述有些凌乱,但能够真切地表明自己的个性秉w口价值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