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我所读到的一些大赛作品中,几乎都带着某种共同的价值取向,即明确的成人化实用哲学。灰暗,无奈,感伤,即使有一点叛逆的精神,也多半失去了“愤青”的精神质色,很少看到那种与青少年成长心理相映衬的理想主义色彩,那种无畏的楠神,那种狂想甚至狂妄的勇气。“少年心志当拿云”,看来这种“拿云”的伟岸气度早已被物质化的实用社会所消解。
我当然不是一个廉价的积极主义倡导者,更不是希望他们要在价值取向上明确地体现出某种宏大而空洞的主题倾向。我沽计在日常的作文写作中,大家一定在这方面尝够了这种滋味。问题是,他们为什么都喜欢一个空洞的标签而不喜欢另外一些具体可感的标签?这可能得有心理学家去探讨。我从中看到的是,他们一再袭用一些非常成人化的思维方式,放弃自己意气风发、摇曳多姿甚至是透明可感的个性思维,努力学着用“成熟而世故”的眼光来打经生活,来进行生活的价值判断,实在是极大地遏制了自己的创造潜力。一个优秀的写作者总是佣有自己独特的价值立场,他依m种价值立场去审视生活,确立自己的审美眼光,寻找自己的价值标准,因此他每每都会有自己的思考和发现。放弃自己的这种精神资源上的优势,你只能在世俗社会中人云亦云。
而这种状况却在本次大赛的习作中普遍存在着。像《趴着》和《悬浮的状态》,虽然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一个写趴着的生俘优势,并且从其他动物的生存方式中寻找求证;一个以物理现象取譬、很有节奏地一步步抖出自己的存在哲学。但是他们体现出来的主旨都是对传统的中庸哲学的欣赏。《一生》虽有着“积极的生命追求”,但思维方式上也明显地透出成人化倾向。我不知道,这是他们这一代人早熟的标志,还是在故作深沉?
当然也有一些不错的作品,如《上帝和黑客》,用对话的方式,在一种充满智性和幽默的言语中体现自己对现代网络的思考,很有深度。《思维定势与弱势群体》虽然表述有些凌乱,但能够真切地表明自己的个性秉w口价值立场。
标签:一些我所读到大老成少年老成不嫌过头到目前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