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写意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14:32:51
《月夜写意》
【篇一:月夜写意作文】
秋夜,失眠,我来到小院,打算散散心。
月夜的星空是静谧的,如幕布一般的夜空中缀满了一颗颗星星,无声洒下那薄薄的光辉。漆黑的夜空被这一片星辉融入,变得淡雅。空中掠过一只晚归的鸟儿,它慌张地扑腾着双翅,想叫,却又似乎被这诗一般的静给迷住了,不忍打破这宁静。在这静之下,我似乎能感觉到,它扑扇翅膀那轻微的气流,听到这似有似无的扑打声。
这时,天空中滑过了一颗流星,无声地消失在地平线上。我双手合十,许了个美好的愿望。希望这消逝的流星,能带走我的愿望。
月下的小院也是静谧的。草丛中,没有了夏日的声声虫鸣,树梢上,也没有了阵阵蝉声。我坐在那凉丝丝的石板路上,闭上眼,静静享受着那似乎为我准备的幽静。这时,一阵秋风拂过,低矮的灌木丛发出沙沙的响声,一只受了惊的黑猫飞快地从灌木丛里钻了出来,这时,它似乎意识到自己打破了这份安详,便悄悄地爬上篱笆墙,消失在那朦胧的月光中。
月夜的池塘也没了以往那连绵不断使人心烦意乱的声声虫鸣,变得静谧无声。月光将其镶上了银边,一只小龟偷偷爬上岸,匆匆爬进了草丛中,消失在了那片小菜田。
两岸的垂柳缓缓地摆动着,枝头轻点着水面,无声地荡起波纹,悄悄地荡漾开去,推开了那朵朵水面上的落花,最后消失在绿水之中。池中睡莲的大叶子上滚动着水珠,我仿佛变成了其中一员,在叶子上嬉戏,玩耍。
渐渐的一阵倦意爬上心来,我满意地回到家中,一沾枕,便进入了梦乡。
【篇二:月夜写意作文】
夜幕,降临了。四周,都是静悄悄的。趁着夜色,出去散散步。
月是静的。月亮斜挂在夜空,洒下一束束银色的光辉,柔和的光线交织在一起,似一块轻纱笼罩在万物上,蒙上一层绚丽的色彩。月,静静的,静静的,嵌在那由靓紫化成青蓝的天穹之上,孤孤零零,悠悠的云彩似乎也染了夜的色彩,变成一朵朵由蔚蓝和紫罗兰交织的云,在静的夜空上闲闲地飘,掩去了那些活泼可爱、热闹的小家伙,只剩了一小颗,在无边的天的尽头散发光芒。月,宁静地投放银而白的光,为万物织上那奇丽的银白绫纱晚礼服,跳着优雅而安静的舞曲。
林荫小道也是静的。蜿蜒细长的绿色小道,百折不回地漫延到天的尽头,被月盖上一层轻纱,两旁的绿草红花也披上特殊的晚礼服,摇曳着纤细而妩媚的身姿,两旁的白桦树挺直了强壮的身板,与风儿共舞。跳着雅致的夜之曲,唱着安详的催眠小曲儿,草,花,树,都跳累了,安然地进入甜蜜的梦乡,只有不夜的知了还在演奏着睡之曲儿。
荷塘也是静的。池中,碧绿的大荷叶挨挨挤挤地围在荷塘中,荷花儿伸长了柔软的腰肢,穿上了由胭脂红、桃红、紫红、粉白的纱裙,如云如雾,似梦,似烟,衬在荷花高挑的腰肢上,盈洁透亮,她们与荷叶共舞,摆着身姿,玉洁的裙摆颤动着,绿水摇晃,月亮倒影在湖面中,清脆的蛙声格外响亮,只有叶的沙沙声和蛙声。
万物都进入了沉沉的睡眠。
静的月,静的小道,静的荷塘,好一个静谧的月夜。
《读书心得|虚实相生,写意“巾帼英雄”》
读《美学散步》,驻足《木兰诗》。
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中,提及荀子《乐论》:“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
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洗尽尘滓,独存孤迥”(恽南田语)。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
突然想到《木兰诗》是对此极好的注解。
这首民歌既展现木兰的英雄气概,也表现她的女儿情怀。
开篇以声传情,在声声叹息和喃喃自语中,勤劳能干且心思细腻的女儿形象被细细描摹。木兰如何忧心忡忡,怎样左思右想,诗中没有做过多讲述,却虚空一笔“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不是要果决地宣称“谁说女子不如男”,只是无奈于“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的切实的困境,还原了木兰真实的生活化形象。
接下来的对木兰备战和奔赴战场的描述,可看作中国画里的“大笔晕染”,让人想起中国戏剧舞台上“抬手门自开,挥鞭马就走”,“舞旗能作浪,摇桨便行舟”。
可见的“骏马”“鞍鞯”“辔头”“长鞭”和可听的“黄河流水”“燕山胡骑”,让我们在脑海中自动布景——木兰离家渐远、征途日险。其中反复出现的“不闻爷娘唤女声”,是一处工笔描摹:在如此紧张的行军途中,不写木兰“英姿飒爽”“意气风发”,木兰牵念的是爷娘唤女空回应,让我们不由得想象她“头涔涔泪潸潸”的女儿情态。
既粹且全,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全和粹要辩证地结合、统一,才能谓之美。
后文还有多处这样虚实相生“典型化”笔法。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大场面,长镜头。“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特写镜头,细节处理。整体和局部切换中,“既粹且全”。历来为人称道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用“百战”和“十年”的虚指,表现空间和时间的跨度,将征战一笔带过,完成了“英雄”形象的塑造。
木兰的英雄形象有别于其他,除了“辞官”,“回乡”是其中浓墨重彩之处。
对爷娘姐弟行为情态的铺陈排比描述,以虚带实,以实带虚,颇有现代影视剧拍摄中的提拉运镜的意味,从细节到全貌,营造了欢欣期待的氛围。木兰的可爱的女儿情态,终于在“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由缓到急的节奏里,尽情展露。“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使节奏变得轻缓。“云鬓”“花黄”为典型实物,却实中有虚,还原了木兰女儿身的美好情态。
有意思的是,故事设计了“出门看火伴”的场景,“火伴皆惊忙”,戛然而止的定格镜头,颇似中国书画中“留白”,言有尽而意无穷。
更有意思的是,诗的最后以兔为喻,通过逼真的形象表现出内在的精神,化出了后来的成语“扑朔迷离”。以虚为虚,就是完全的虚无;以实为实,就会陷入刻板,不能动人。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才能既充实,又灵动。“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这样的叙事后的感慨,很容易让人想起中国书画里的落款和篆章,中国建筑中的飞檐,中国服饰中的盘扣,它们都有着东方含蓄隽永的特有美感和意蕴。
《掌握写意手法》
这是自我介绍性的文章,人人都应该有东西写,因为对自己最了解的莫过于自己。但是这类文章不见得人人都能写好。穷其原因大概有二。其一,是有的人对自己并不真正了解,由于对自己个性特征、优点、缺点把握不住,因而写起来不明晰,其二,这是最主要的没有掌握方法,材料一大堆,不知道怎样有重点、有条理地表达出来。这是给自己性格的主要特征,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这兰篇写“我”的文章都抓住自己的个性特点,再现了自我形象,但写法上不尽相同。第一篇文章用粗线条进行勾勒,对自己的优点缺点、兴趣爱好、理想追求作了全面介绍。
开头写绰号,自然地勾画了自己外貌特征,然后依次作全面介绍,先写性格特点,既写优点,又写缺点。再写理想抱负,再写兴趣爱好。最后写到个人特长。每一个方面都能抓住特点,用富有个性化的语言,进行漫画式的勾勒。虽没有细致描写,但人物形象仍然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用语幽默、俏皮、痛快,很符合人物的个性,如果用于口头表达,在公开场合介绍自己,效果更好。 第二、三篇文章写法相似,都是通过具体事例的细致的描写,反映自己个性的某一两个侧面,人物形象十分鲜明。第二篇文章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勾画了自己外形特征,然后重点写自己独特的个性。先写优点:喜欢出鬼点子。
作者有声有色地描述了自己在冬天演的恶作剧,表现了“我” 的顽皮与可爱。第三篇比第二篇写得更具体、更细致,因而人物形象更丰满、更鲜明。开头分项介绍很有特色,然后重点描写性格特点。先写缺点:粗心,爱面子,所举事例写得生动有趣,再写优点:有一股“辈”劲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但这里写得一般化,不如写缺点那么生动、形象。比较而言,第一篇是粗笔勾画,全面介绍,宜于作口头表达;第二、三篇是工笔细描,重点刻划,较之第一篇文章,性格更鲜明更形象。 王国维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矮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人间词话》)这就要求作者有深厚的 生活底子,大量的生活积累。如果生活贫乏,仅靠凭空想 象,添油加醋,那是很难掌握写意手法的。
《九月写意》
你是一只白色的鸟
引我们从无知走向成熟
无数次从春到秋
在一个必然的日子
晚彼里
我们
羽翼丰满的小鸟们
从你
暖烘烘的脚膛飞出
默默注视
你的眼晴
当无数双手臂在挥动
我们才真正读懂
你的心愿
从此
晚霞在我们心中
舒心微笑的你在我们心中
九月金菊飘香的日子
会有
一片片祝福的风帆驶进
你时刻凝视远方的瞳孔
会有
无数只硕美的七色花环
映在你的窗口
【诗歌点评】
九月,收获一个金秋,播种一个明天。
小诗的作者敏锐地感受到,“从春到秋”,小鸟们羽翼丰满了,“我们从无知走向成熟”,明天在召唤,快扬起鼓满祝福的风帆,驶向充满希望的远方。郭沫若说:“诗歌总该是心声之摄影”,“诗人是把内心的情波之振传到纸墨上”。《九月写意》的作者,正是将“心声”摄制在一张“九月”的底片上。
诗作意象丰富,色彩艳丽。七色花环、片片风帆、飘香的金菊、暖烘烘的胸膛……作者通过联想,表现了九月的颜色、声音、气息,以至体温,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让人实实在在地触摸到“九月”的形象,感知到“九月”的“心愿”。
《贝多芬写意》
那段力量和激情的旋律
从历史之海深处从生命彼岸
雷电般排空而来
你的智慧之光穿透时空
姆隙让黯然许久的我
品尝酣畅淋漓的美丽和辉煌
你那布满听觉的双手
苍白而痉挛,却在
权贵与虚伪的挤压下抵达永恒
你洞开人类最伟大的情慷
拼上整个生命和全部意志
吹响与命运决战的号角
大片大片精神的阳光
漫天瀑下,撒在我苍凉的原野
尘封的灵魂之门被嘎嘎打开
那每一片生命的绿叶
那每一瓣梦幻的玫瑰
都承受照耀和滋润
在你的狂舰和柔媚里
犹浴火凤凰
我做了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
是你史诗般的音乐
将我紧紧包裹我不再孤独
不再恐惧,不再饥饿
我躁动不安的灵魂
在你金色宫殿里休憩下来
我为自己的平庸感到不安
深夜,一遍又一遍
倾听命运的回响
我禁不住泪流满面
《冬夜写意》
冬夜
执一土犁而入陶潜清高的格田
冬风是一瓶醉厚的酒
闲谈的文字最好下酒
冬夜啊
将我的诗心灌得酩酊大醉
题目:冬夜写意
长不高的土坯房
将腰压成一把铁弓
抡起生命铸成的铁锤
进出不灭的火花
岁月在火光中逃逸
流星般擦过
照亮古铜色的脸
爆发的声响
震慑铁的顽强
岁月的利刃
无声于额上
镌刻下道道弯曲的年轮
深邃漫长
生活就是把铁锤
打铁老人
一辈子锤炼人生
题目:致以为打铁老人
晚风的凉水,
轻轻漫过心底,
尖梢的归弦,
抖颤着遥远的乡音。
旧曲细弦,
收紧飘远的灵魂,
吹落,
缥缈的炊烟。
游子的心,
溢出颗颗晶莹,
从脸上,
滑下弯弯的故乡路。
题目:呼唤
《曲阜写意》
为了找寻中国两千余年儒家文化的“根”,我加入了朝圣者的队伍。,从历史留下的蛛丝马迹中,搜寻我想要的答案。
听!风拨刺着杨树叶,簌簌作响。
孔墓
那一堆野草覆盖着的泥土下面,就是千秋不亡灵魂的枯骨吗?听说,他一生镣倒,如云飘泊,除了三千弟子外,一无所有,听说,他的学说养活了他真正的或是冒牌的徒子徒孙两千多年;听说,那个有褒有贬的始皇帝曾经烧他的书,活埋他的信徒,听说,。几个不同的时代、几辈不同的人都想把他打倒,然而,他还站着;听说,旁边那同样经历了两千多年风雨雷电的草庐,是他的弟子守墓三年的住所。
已是日薄西山的辰光,沉默的寒鸦驮着亮丽的云装霓裳,迎着鲜红灿烂的夕阳,凌空飞过,孤零零的古树,目送晚霞的消逝。坟头的野草簌簌作响,似乎是那个不甘寂寞的万世师表,代他学生的子孙们或是子孙的学生们面前发表那隽永深长的演讲。斯文在兹。
碑林
竖立着,竖立着,大大小小数不清的碑,成了林。它们是被这位圣人巨大的磁力吸引而来的?深山里的岩石,书法大家的墨宝,无名石匠的斧凿,是这碑的本质。矫游于青冥长天的蛟龙,翩翩起舞于琼楼玉宇中的娇凤,是这碑的生命。潇洒,飘逸,。凝重,矜持,苍劲,挺拔,是这碑的风骨。
痴慕的目光随着虔诚的手抚摸那冷峻的石碑,恍恍惚惚中,看见那修长苍白的文人溺管的手捏着松烟,在砚台里,一圈儿,一圈儿,然后从容地提起羊毫,蘸饱了墨,凝思片刻,俯下头来,走笔如飞,一气呵成。
又见那石匠粗糙的手,举起斧凿,在“叮叮当当”声中火星四射,留下这千年不朽的文字……
眼光跟着龙蛇在走,真想把那字的雄浑、那字的飘洒吞下去,于是,觉得自己那羞于见人的“蟹爬体”变成了颜体、柳体……
孔庙
高大的门坊巍巍派立,还保留它昨日的威严。红墙绿瓦,依旧是富贵风光;皇帝至此也须下马步行的大门,正进进出出着各种人:一脸恭敬的老年人,不荀言笑的中年人,血气方刚的青年人,夭真烂漫的小孩子,甚而至于还有几个隆准深目的外国朋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圣人若泉下有知,也该伸出他枯瘦的手臂,欢迎远方的来客吧?
和外面的蓝天、白云、绿草、欢笑、喧哗相对的是黑糊糊、静悄悄的大成殿,供奉着几案,香烟缭绕,正中悬“至圣先师”横匾;还有威风气派的仪仗。他生前未能享用如此荣熠,这一切安排也许能给亡灵以几许慰藉吧。
欢笑在这里失去声音,肃穆凝固在人们的脸上和心头。生者在死者的面前垂下了头。跨越几千年的时间依然在冷静地微笑。透过历史的重慢叠樟,我看见那“名既大,谤亦随焉”的老头儿,奔波一生,生前并未得志,死后也几经波折,曾被捧上九重灵霄宝殿,亦曾被贬入十八层地狱。
他焦虑的面容呼喊着:不要颤抖吧,历史的笔!
后记
小时候,曾看过一本小人儿书,名字早已忘记,只记得是批判孔子的,幼小的我也能看出其中浓浓的火药味儿。爸爸却说,他是个挺了不起的人。后来,读了一些书,约略知道一些事,秦朝的“焚书坑儒”,“五四”时期的“打倒孔家店”,文革时期的“批倒批臭孔老二”……
渐渐懂得,应该凭着自己的心去了解去体会。可惜来去匆匆,走马观花而已。加之事隔已久,写一篇正而八经的游记,已不可能,所以,只能“写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