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亡羊补牢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17:55:50
《亡羊补牢寓言成语故事》
亡羊补牢寓言成语故事
亡羊补牢是说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亡羊补牢成语故事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亡羊补牢成语故事介绍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到羊圈里一看,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的了。
小故事大道理:羊因为羊圈的空缺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本篇选自《战国策·楚策四》。它说明:羊丢了,把羊圈修补起来,剩下的羊就不会再丢。:犯了错误,立即改正,就能减少错误。遭到失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则可以避免继续出现的损失。
亡羊补牢成语故事介绍成语启示
一、人不怕做错事情,就怕做错了不及时改正;更怕不但不及时改正,而且还不断地错上加错,时间长了,最后可能连自我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
二、“补牢”的时候,先看看羊圈里的羊是否因耽搁时间太久已经全部死亡,如果不及时补救,那么即便补救了也无济于事了。
【亡羊补牢寓言成语故事】
《亡羊补牢历史成语故事》
亡羊补牢历史成语故事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亡羊补牢历史成语故事】
《亡羊补牢四年级优秀作文550字》
亡羊补牢四年级优秀作文550字
王小二家的羊又肥又壮,是村里最好的羊了。但是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王小二家的羊圈破了,因为他出门了好几天,所以,羊圈来了一只饿狼,几天的功夫叼走了许多羊。羊圈里的羊少了很多。
一个星期后,王小二回来了,当他经过羊圈,发现羊圈里面又少了一些羊。他急得大惊失色,东走走,西瞧瞧,嘴里不停地说:“怎么回事啊?才几天,怎么又少了这么多羊……”
正当他不知所措时,邻居家的李爷爷走过来,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小二,这羊圈可能是太旧了,风吹雨淋的坏掉了,说不定来了狼,就把羊叼走了。你还是快补补好吧!”但是,王小二毫不在乎地回答道:“现在羊都丢了,还补什么?”听了这话,李爷爷又好心劝道:“我劝你还是去补一补吧!如果你补好了羊圈,羊就再也不会丢了,你不补的话,羊可能还会继续丢下去,直到丢得一干二净,一只也不留。”此时,王二小有点明白过来,就彬彬有礼地对李爷爷说:“李爷爷,我明白了,谢谢您的好心劝告。我马上把羊圈补好。”李爷爷面带微笑地说:“这才对吗,相信补好了,你的羊一定不会再丢失。”
于是,王小二从家里拿了根又粗又长的`绳子和几块木坂,仔仔细细地把羊圈补得结结实实,小羊们看到了自己的新家,咩--咩--咩地叫了起来,好像在说:“谢谢你,以后我们再也不怕狼了。”补完羊圈后,王小二心满意足地拍了拍手,哼着欢快的歌,踏着矫健的步伐,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从此以后,果然像李爷爷说的那样,小二再也没有丢过羊,羊儿们在羊圈生活得无忧无虑。
【亡羊补牢四年级优秀作文550字】
《亡羊补牢700字》
亡羊补牢,很多人会认为这个牧羊人并不聪明,但我们,即便在小学时就已知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这个成语特别适用于那些已犯下严重错误,但能及时改正的人。我喜欢的原因,正是因为他的这层含义。
这个辛辛苦苦的牧羊人,他喜欢这些羊,它们是他的宝贵财产。他绝不愿意丢失它们或让他们死了。可狼却冲破了栅栏,咬死了一些羊,还有羊逃走了。为了阻止这一切,他只得修补栅栏。也许你会说:“他为何不在羊逃走之前修好栅栏?真傻。”可世上能有这般大智慧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仍会犯错。但他们中大多数人能及时改正---至少是在比较严重的事上。所以这个世界才不至于乱套,没有任何秩序。这一切都是出于人们亡羊补牢的天性,这个世界不会停止运行,若是你无视错误,置之不顾,或者是从一丛杂草去遮盖这个错误,那么只会让这个错误更加严重,破绽更加明显。
亡羊补牢在生活中的例子很多,牛集团总裁牛根生,因为世人皆知的三聚氰胺事件而身败名裂,如果他旗下的蒙牛公司只是一味遮掩,逃避事实,蒙牛公司一定会万劫不复。而牛根生没有。他通过各种手段,努力为蒙牛公司重新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但牛根生最终还是不愿面对现实,引咎辞职。如果他在做了多年蒙牛领头人之后,仍能带领蒙牛人杀过这一关,亡羊补牢的效果会更加牢固。
在学习中,我就有些很不好的习惯,做数学题,不喜欢打草稿,也不备草稿纸,看着题目干想。对付简单些的题还行,可稍微复杂些的题,是难以前行的。妈妈多次劝说我,我尝试在草稿纸上“左思右想”,尤其是几何题,还真是受益不小。背英语单词,我也是举着书,一声不吭的盯着单词看,背诵默写总不让人满意,后来我发现“眼睛看”,“嘴里读”,“手上写”,同时进行,让背单词事半功倍。估计在学习中,我还有很多破栅栏等待我及时发现,尽快修补。
《亡羊补牢700字》
为什么画图要用铅笔?因为好修改呀。就像做事总不可能一点错都不犯,只有及时补牢,我们才能避免再次亡羊。
改正错误的前提是发现错误,不能自以为是,即使大学问家也不能恃才傲物。一次苏轼去找王安石,但他不在家。苏轼见他桌上有两句诗:“明月枝头叫,黄犬卧花心。”觉得不妥,提笔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后来苏轼出游,见有鸟高鸣,问当地人鸟名,答:“明月鸟”。又见一虫钻入花心,问其名,答:“黄犬虫”。苏轼当即面红耳赤。
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酿成错误却不自知。苏轼改错了诗,但他发现了错误。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只要发现了错误,改正还不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圣人,也会犯错。但只要勇于承认错误,并非无益。孔子曾带领弟子们来到海边,见狂风暴雨大作,即兴吟联一对: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一旁的渔翁听了说“千”“万”二字不妥,改为:风吹海水层层浪,雨打沙滩点点坑。孔子顿觉仍有自己未知之事,便向弟子们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自恃清高,勇于承认错误,那所有的错误就不过是一块垫脚石罢了。
王阳明有云:“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犯了点错误没啥,但不去改正,甚至放任,酿成大错,就是愚蠢至极。
战国末期的赵国,蔺相如因屡次立功而晋升,但廉颇很不服,便处处针对蔺相如。蔺相如为了国家安危,不与他争斗。廉颇知晓以后,心生惭愧,便背负荆条向蔺相如谢罪。
廉颇虽任性,但他知错能改。一次成功的亡羊补牢往往比多次的成功更使人受益。英国有一句俗语:“人不犯错误,啥也不会做。”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子曰:“过则勿惮改。”亡羊要补牢,就像一支铅笔的笔尾总是带着一块橡皮,发现错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这条曲折的路才是成功的捷径。
《亡羊补牢的故事和道理》
战国时,楚国的楚襄王(即顷襄王),是一个昏庸的国君。他父亲楚怀王是被秦国骗去而终于病死在秦国的,他即位后,对于强暴的秦国,还是毫不警惕,只知整天玩乐。大夫庄辛实在看不过去,便向楚襄王作了诚恳的谏劝。
据《战国策•楚策》载,庄辛对楚襄王说:“您在宫里,左有州侯,右有夏侯;出去的时候,又有鄢陵君〔鄢yān〕和寿陵君跟着。您同这四个人,淫逸侈靡,不顾国政,看来郢都[郢yǐng],楚国国都)一定要危险了!”楚襄王听了大怒,骂道:“你老糊涂了吗?你胡说些什么啊!” 庄辛说:“我确有这样的预见,不敢不说。您如果执意偏信这四个人,楚国必定灭亡。既然不相信我,请允许我躲避到赵国去,看将来的事情怎样发展吧。”
庄辛到赵国住了才五个月,秦国果然发动了对楚国的侵略,并且很快就占领了鄢(今湖北宜昌)、巫(今四川巫山县)、上蔡(今河南上蔡县)、陈(今河南淮阳县)等地方。不久,连国都郢(古城在今湖北江陵县西北)也沦陷了。楚襄王流亡到城阳(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记起庄辛所说的一番话,果有先见之明。于是派人赶到赵国去,把庄辛请回来。
庄辛回来了,楚襄王说:“我因不听先生之言,以致落到这般地步,你看现在该怎么办呢?”庄辛答道:“俗语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古时的贤王商汤、周武王,都在只有百里左右的土地上兴盛起来,而暴君夏桀、商纣,虽占有了天下,却不免亡国。现在楚国的领土虽然比以前小了一些,但是‘绝长续短’,合计起来,也还有几千里,岂止百里左右呢!……”
这里,庄辛所说的“见兔而顾犬”和“亡羊而补牢”两句俗语,后来就成为成语“见兔顾犬”和“亡羊补牢”。——遇见野兔,马上回头去找猎狗;逃走了羊,立刻动手修理羊圈。这是说,虽然亊前没有考虑,缺乏准备,一旦发生差错,能够迅速补救,也就不算迟,还是来得及的。
“绝长续短”,也说作“绝长继短”、“绝长补短”或“断长续短”。例如《墨子•非命》:“古者,汤封于亳[bó],绝长继短,方地百里。”《孟子•滕文公》:“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战国策•秦策》:韩非说〔shuì〕秦曰:“今秦地形,断长续短,方数千里。”都是说拉匀扯平、赢绌合计的意思,同“以多补少”相仿。我们现在一般说的“截长补短”或“取长补短”,来源于《吕氏春秋•孟夏纪•用众》:“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形容以甲的有余补乙的不足,或是互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克服各自的缺点。
《《亡羊补牢》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则非常有意义的成语故事,名叫“亡羊补牢”。这个故事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
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一群羊。他白天放羊,晚上就把羊赶进木桩做的羊圈。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把羊叼走了。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他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结果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牧民很后悔自己开始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使羊又丢了一只。牧民马上听从邻居的劝告堵上了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学习和生活当中,不管做错什么事情,都要马上改正过来,我们不能怕做错事情,就怕做错了还不及时改正,时间长了,可能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以前考试没有考好,妈妈会说我是因为粗心大意,以后我一定改正这个坏毛病,做作业和考试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看清题目,做完后认真检查。
《《亡羊补牢》读后感》
我读过很多的故事,但是我最喜欢的是之前学过的一篇课文中《亡羊补牢》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养了十只小羊,有一天,有一只狼看见羊圈有一个窟窿,于是晚上偷偷钻进羊圈把一只羊给吃了。第二天他去放羊的时候发现少了一只,一看才知道原来是羊圈破了个大洞,狼钻进去把那只羊吃了。有人劝他补好羊圈,可是他一再强调:“我的羊已经被狼吃了一只,不会再有事了。”第三天,他发现又少了一只羊。于是,他把窟窿修好了,从此,他没再丢过羊。
读了这篇寓言,使我认识到做了错事要及时改正,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少犯错误。同时,我也想到自己平时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做数学作业时不细心,因为看题不仔细,容易出现漏做题的现象,有时候还会把题目的数字写错的,导致整个题算错。妈妈吃过饭检查作业时,问我都完成了吗?有错漏吗?我还信心满满地说都写完了检查过了。妈妈又让我拿去检查一遍,我才发现真的有漏写或是错写。妈妈还说,,有错误不可怕,怕的是看到错误不去改正它。学习了这个寓言让我认识到了这些缺点的严重性,以后我要尽量少做错事、少犯错误;即使做了错事,也要及时改正,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不能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下一句》
亡羊补牢下一句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出自《战国策》
作者:刘向
《关于羊的成语大全》
亡羊补牢、歧路亡羊、
牵羊担酒、羚羊挂角、
羊毛出在羊身上、顺手牵羊、
替罪羊、挂羊头卖狗肉、
问羊知马、羊肠小道、
多歧亡羊、羝羊触藩、
羊续悬鱼、十羊九牧、臧谷亡羊、羊羔美酒、以羊易牛、羊质虎皮、
爱礼存羊、虎入羊群、瘦羊博士、告朔饩羊、肉袒牵羊、羊狠狼贪、鼠穴寻羊、
饿虎扑羊、羊肠鸟道、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买王得羊、羊落虎口、素丝羔羊、
争鸡失羊、使羊将狼、羊肠九曲、舍策追羊、虎荡羊群、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如狼牧羊、昌歜羊枣、狼羊同饲、驱羊战狼、羊触藩篱、卖狗悬羊、牛羊勿践、
亡羊之叹、饿虎吞羊、屠所牛羊、驱羊攻虎、臧穀亡羊、饿虎擒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