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外界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19:06:16
《给自己的一封信》
外界的朱锦阳:
你好!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随着时间的飞逝,转眼10年过去了。在这中间,却有着许许多多的忧愁。我知道你很想倾述,但又不敢,于是我也像你一样,向你倾述。
在这十年中,你一直被拘束,我知道,你一直想要一个自己的蓝天和自由的空间。在这十年中,你一直像“笼中鸟”,失去了自己的蓝天以及自由的空间。你一直想去讨回,却又不敢,这种感觉积累在心间,成了成长生活当中的一个巨大的“包袱”,永远也卸不下。
除此之外,学习上的包袱,也是十分庞大的,成天有着堆积成山的作业,一到双休,都会有一篇周记,你还有很多的兴趣班,双休变成了单休,唯一的星期天妈妈还安排了半天兴趣课。一到暑假,作业又涨了许多,特别是你还有钢琴考级,每天不是在练琴,就是在练琴的路上,烈日下的奔波,都是为了更好的成绩。
除了作业,自然还有学习竞争的痛苦,在班级那么多尖子生中竞争,啧啧啧,你觉得这学习竞争有多么激烈呀!特别是考试,每次考前都有堆积如山的习题资料。考试更是激烈,不能超时。每次发考卷你总是心跳加速,心里慌,考得好一蹦三尺高,考得不好垂头丧气,心里更是急躁,心慌。唉,那分数像死神,随时可以夺走你的灵魂。
在压力下,你却每次都能自我克服,你的心态相当乐观。你明白,做作业是为了更好的巩固知识,做习题是为了熟能生巧,兴趣班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发展,考试考好了下次再接再厉,考不好也能继续努力,找出自己的缺点,克服改正,使你的学习能够一路披荆斩棘,走得越来越远。所以,好的心态要保持,好的习惯要养成,你一定可以的,继续努力加油吧!
祝你学习进步,快乐生活!
写信人:你的影子
于2018年5月12日9点04分
《给自己的一封信》
外界的朱锦阳:
你好!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随着时间的飞逝,转眼10年过去了。在这中间,却有着许许多多的忧愁。我知道你很想倾述,但又不敢,于是我也像你一样,向你倾述。
在这十年中,你一直被拘束,我知道,你一直想要一个自己的蓝天和自由的空间。在这十年中,你一直像“笼中鸟”,失去了自己的蓝天以及自由的空间。你一直想去讨回,却又不敢,这种感觉积累在心间,成了成长生活当中的一个巨大的“包袱”,永远也卸不下。
除此之外,学习上的包袱,也是十分庞大的,成天有着堆积成山的作业,一到双休,都会有一篇周记,你还有很多的兴趣班,双休变成了单休,唯一的星期天妈妈还安排了半天兴趣课。一到暑假,作业又涨了许多,特别是你还有钢琴考级,每天不是在练琴,就是在练琴的路上,烈日下的奔波,都是为了更好的成绩。
除了作业,自然还有学习竞争的痛苦,在班级那么多尖子生中竞争,啧啧啧,你觉得这学习竞争有多么激烈呀!特别是考试,每次考前都有堆积如山的习题资料。考试更是激烈,不能超时。每次发考卷你总是心跳加速,心里慌,考得好一蹦三尺高,考得不好垂头丧气,心里更是急躁,心慌。唉,那分数像死神,随时可以夺走你的灵魂。
在压力下,你却每次都能自我克服,你的心态相当乐观。你明白,做作业是为了更好的巩固知识,做习题是为了熟能生巧,兴趣班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发展,考试考好了下次再接再厉,考不好也能继续努力,找出自己的缺点,克服改正,使你的学习能够一路披荆斩棘,走得越来越远。所以,好的心态要保持,好的习惯要养成,你一定可以的,继续努力加油吧!
祝你学习进步,快乐生活!
写信人:你的影子
于2018年5月12日9点04分
《读《男孩的田野》有感》
读着《男孩的田野》,自觉把外界的叨扰屏蔽,脑海中不禁会浮现出书中的画面。
明朗的阳光耀得人们有些睁不开眼,没到小腿深的水田上静立着几只蜻蜓。望向四周,绿色散布在各地,空气中也混杂着鲜花的香味。若是能在此地悠然漫步,吹吹笙箫是最惬意不过的事了,我想。
书中的主人公是两位男孩,壮实的叫十斤子,瘦小的叫三柳。他们每天都做同样的一件事——插卡(捉泥鳅)。读到这儿,我回忆起自己小时候一见到虫子就一蹦三尺高的情形,不由得嘴角上扬。可就在这样美丽和谐的环境下,三柳因受不了十斤子的欺侮,奋起反抗,在某天的黄昏,两个男孩扭打在一起,激烈却令人心疼。
矛盾过后,两人都客气了许多,渐渐地从羞怯到亲密,真无谓:不打不相识。如今,三柳与十斤子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们不再孤单。一个叫蔓的城里女人,陪伴在俩人身边,给予他们温暖与爱。可三柳仍要面对离别,蔓要带他进城。拥有整片水田的十斤子却感到了强烈的孤独,从此再未下过田,再未插卡。
这也许是一个悲情故事,但我并不那么觉得,男孩们成长了,成熟了,在童年的点滴中经历了许多,这是平静机械的生活无法带来的。乡下虽比不上城里繁华、文明,但往往会存在更真实的一面。曹文轩出生在水乡,也总是将水写进故事,写进情感,我很敬叹他巧妙的手法,却更羡慕他笔下山中淳朴的风情与多姿多彩的生活。成长,既温暖又无情,但我还是希望能体验更多,在天真无邪的时候。
冬去春来,夏季秋又还,男孩的田野四季温暖。如春!
《描写春天的佳句》
1、春天来了,人知道。人们从外界的环境知道了春天来了,内心世界也涌动着春情。春天对人而言是青春,春天象征着青春,春天象征着激情的生命。
2、春天是无私的,她每年来一次都会给大地带来生机,使大地变得生机勃勃,万物变得欣欣向荣。她也会给人们带来喜悦,人们多么希望她能够永远存在。
3、小燕子拖着剪刀似的尾巴,回到北方的家乡,它们“叽喳,叽喳”地叫着,好像在说:“春来了,春来了!”
4、迷人的春天是令人欢欣鼓舞的,虽然春风还是冷飕飕的,心里却感到美滋滋的,也在茁长出新的希望的幼芽。
5、春天来的好快,悄无声息、不知不觉中,草儿绿了,枝条发芽了,遍地的野花、油菜花开的灿烂多姿,一切沐浴着春晨的曙光,在春风中摇弋、轻摆,仿佛少女的轻歌曼舞,楚楚动人。
6、春天的雨是柔和的,只见春雨在竹枝、竹叶上跳动着。那雨时而直线滑落,时而随风飘洒,留下如烟、如雾、如纱、如丝的倩影,飞溅的雨花仿佛是琴铉上跳动的音符,奏出优美的旋律。
7、春天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季节,也是一个美丽、神奇,充满希望的季节。
8、如今,春季已到。春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古往今来人们几乎用尽了所有美好的词语诗句来形容、赞美春天。春天,带给人生命力,带给人希望。
9、春天随着气温的变化,有早春、仲春、暮春之分。怎样描绘春景呢?可以写春天的太阳,新生的绿草,含苞待放的桃树,发芽的杨柳,报春的燕子,北飞的鸿雁,消融的坚冰等等,总之,大自然的一切似乎都在复活、苏醒。
《知识之瘾》
瘾,一种解释是由于神经中枢经常受外界刺激而形成的习惯性;而另一种解释是泛指浓厚的兴趣。
————题记
知识,是人所必需的养分。有了知识,人们就会觉得十分充实,得到知识的那种感觉是无法形容的,就如同春雨、夏风、秋实、冬雪一般。因为人们沉迷于这种感觉,所以对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对知识充满了渴望,不断的想得到知识。这就是知识之瘾。
“活到老,学到老。”从这句俗语中,我们便可轻易的看出古人的对知识是多么的渴望。车胤为吸取知识而囊萤映雪;匡衡为获得知识而凿壁偷光;更有甚者如,孙敬、苏秦为了知识而头悬梁、锥刺骨。古人的知识之瘾不可谓不强,正因如此,一代代盛世才被开创出来;一位位各行各业的巨匠才由此产生;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才能够源远流长。所以知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获得知识的最快捷方式就是阅读。古人说得好:“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由此可看出,书对人有着无比大的作用。也许是遗传吧,从小我就特别喜欢读书。不识字的时候就经常看爸爸订的报纸,一边看一边不停的猜测,这个字读什么、那个字读什么,就这样囫囵吞枣的读了好多报纸。再大些的时候,认识字了,简简单单的几张报纸已经满足不了我对知识渴望的心了,于是我开始四处扒翻,把爸爸妈妈储藏的名著之类的书大堆大堆的找出来,在一本一本的慢慢看,从这时起,我才算真正与书结缘,或者说对知识上了瘾吧。在大些,家里储藏的书都看完了,我的目标又转向了书店,直至今日我最爱去依然是书店,每周至少去一次。到现在,也依然会经常去书店,但比原来少了,因为有些书是书店没有的,所以我的求知又扩展到网上书店。渐渐的对知识的瘾是越来越强了。但同时,知识之瘾也为我带来了不少好处,使我受益匪浅,不仅充实了我的思想,还提高了我的学习成绩,而且还使我在与人交流之中,多了许多话题。
知识就像一束阳光,照亮了人们灰暗的心灵;又像一股清泉,滋润了人们干涸的心田;知识还像夏日里的一阵凉风,吹走了炎热与烦闷。总之,对知识上瘾并非向酒瘾、烟瘾什么的是坏事,反之,它还会对你有莫大的益处,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更上一层楼的。
《父亲·电脑·我》
“当排除了来白外界的一切阻碍后,我选择了电脑作为我的终生事业,因为我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电脑将是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将是人类再创辉煌的里程碑。驾驭了电脑,我便走在了世界的最前面。”—电脑大王比尔.盖茨
抉择。今生无梅
我是用颇抖的双手将职业高中电脑专业的录取通知书递给父亲的,一我确信当时泪水巳经不能自己的涌上了眼眶,一种前所未有的内疚,一种难以名状的畏罪感充斥了脚膛。二电脑是我多年的梦想,然而就在我踏上追梦之途的同时,父亲那个在哥哥身上未圆的大学梦再度破碎了。当时,我的确看到了父亲眼中的绝望,他那饱经沧桑的脸上,流露出一种充法形容的失落。我知道,是我的抉择冻结了父亲曾经充满希冀的笑容。
从此之后,当亲朋好友共聚一室高谈阔论其子可嘉时,父亲开始沉默不语,我的一意孤行令他满是皱纹的脸上遍布愁云。就在他那漪淡的目光的投向我的好一刻,我无地自容地低下了头,但内心深处却在反复地高喊着:“爸,请相信我,既选择了电脑,我一定会让它照亮我的一生,总有一天,您会为我而自豪。”
《惊喜》
惊喜是一种感觉,是人对外界突如其来令人兴奋的消息或事情的一种生理反应。面对惊喜,不同人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人是抱头大哭,有的人是欢呼雀跃,有的人就像范进中举一样喜极而疯。
惊喜是努力的结果。许多名人得到的惊喜都是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在意料之外获得的。我国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寒窗数载,发愤苦读,为的是考取功名,为国效力,就在他数次失败之际,他放下心情,先治家而后平天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面对人生两大乐事,他能不惊喜吗?但是想想,他的惊喜不是建立在他的努力之中吗?美国总统林肯,曾是一个普通的伐木工人,但他不甘现状,面对资金雄厚的对手,他敢于挑战,屡次失败,他从不放弃,就在他在农场劳动之际,挥汗于田间之时,他被通知当选美国总统。他能不惊喜吗?他能不满田野跑吗?而他的惊喜不也是努力得来的吗?
惊喜是一种动力。有人获得了小小的惊喜,就沾沾自喜,这种人根本成不了大气候。自古经受住惊喜,抵得住诱惑的人,才能成为笑到最后的人。科学家伦琴,在一次试验中,发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射线,他知道,这会改变他的一生,带来无尽的荣誉。但是,他没有沾沾自喜,停止不前,相反,更加努力地对这种射线进行深人的研究,终于发现了X射线为人类对疾病的诊治开辟了广阔而崭新的领域。法拉弟发现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运动时,可以产生电流,他欣喜若狂。他把惊喜当作动力,又发明了电动机,开辟了人类电气化时代的道路。
惊喜是感觉,结果,动力。每个人对惊喜的感受不尽相同。让我们在惊喜中不骄傲,不迷失方向,把握惊喜带来的动力和机遇,扬起努力的风帆,开辟人生的新天地,接受更多、更新、更大的惊喜的洗礼吧!
《自在与自为》
所有的女性都是客观存在,无论外界如何看待她,依然按自己的规律生存;然而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也可以说“半边天愈识”)武装起来的妇女,则区别于一般女性,而成为伟大的社会发展动力。觉悟了的中国妇女,向来有着为国出力,为民族争气的优良传统。清末女革命家秋瑾,就义前慷慨陈词,心昭日月:“古往今来为国捐躯者,多为须眉,我以能在为国牺牲的行列中,也有巾帼而感荣粗”,这就是觉悟了的女性之“半边夭意识”。近代女革命家何香凝,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20年代即为共产主义奔波的伟大女性向警予、蔡畅、邓颖超、康克清,都在推动社会前进的伟大变革中,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大批妇女劳模已名垂史册.第一代女火车司机田桂英、女拖拉机手梁军、技术革新能手全国劳动模范尉凤英、纺织劳模又成为国家部门领导人的郝建秀等等,至今仍有重要影响.
如今,在改革开放的大趋势下,我市千万名具有“半边天意识”的女性,在各个领域里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八五”计划建功立业.如东北电力试验研究院环化室主任工程师王友兰。1988年,在华能大连电厂2号机组电流互感器受到消防粉沫的污染下.她与高压室人员一起通过测试和理论分析,说服了日本专家要更换12台电流互感器的方案,为国家节约了34500美元的外汇。沈阳农科所高级农艺师姜惟廉,潜心从事玉米良种研究,她完成的“七五”攻关课题“沈单7号”,平均每亩增产10%,成为全国十大品种之一,累计推广面积达100万公顷,社会效益达I亿多元。沈阳铁路局管内256次旅客列车女列车员郭新、张玉风、李美兰等在与歹徒的搏斗中,临危不惧.挺身而出,歹徒迅速落入人民的法网。
上述令人振奋的英雄人物,何以能获得如此令人瞩目卓越的成就?一言以蔽之,就是因为她们具备了四自的精神,自觉地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女强者.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难看出,还有为数不少的女性,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眼睛盯在金钱上,心思用在享受上,毫无社会责任感。这种令人可悲的女性,实在应该替醒了。因为妇女的解放还得把自身的主观因素摆在第一位,毛泽东同志说过的话:“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对于女性来讲尤其重要,试想,为什么同样有脑又有手,别人能做到的事,我独不能?要害就是缺少了精神,我们呼唤那些仍处于蒙昧状态的女性,尽快挺起腰杆,脱离自在状态,堂堂正正的做一个社会主义新女性吧!新时期的历史重任,正等待我们去承担,让我们振奋精神,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行列,名副其实地撑起半边天!
《夜读小记》
夜深人静之际,外界的种种干扰,全被淹没于黑黝黝的夜色里,这该是读书的黄金时刻。夜读大概是中国文人夜生活的主要方式,既老牌而又正宗的。
然而,夜读终究不等同于做好人好事。它既有“囊萤”,“映雪”那般的刻苦攻读,也会有别的一些花样,并非完美无缺,无可非议。
“红袖添香夜读书,。这是古之公子哥们的赏心乐事,如此夜读,不知会读出些什么文章。
即或一代文宗如欧阳修者,夜读的表现有时也很成问题。“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惊然而听之。曰:异哉……”这是他在《秋声赋》里明白招供的。外面一点点动静,就诱使他把书本抛开,整夜地听秋虫卿卿,还写了这篇文章,跟秋虫一道叹息,可谓不务正业。
现代人的夜读,较之古人,似乎也不见得景气,如已故诗人戴望舒的夜读。我曾在《诗歌报》上读到他的一首轶诗,这期报纸暂难查到,只能纪录其大意:
我和世界之间,
是培。
墙和我之间,
是灯。
灯和我之间,
是书。
书和我之间,
是隔膜。
夜读的结果。在书、我之间仍然一片漆黑,岂不白白浪费了灯光?然照字句推敲,这隔膜既存在于书、我之间,亦必为书、我双方所共有。诗人似乎是在埋怨:“我打不开通向书的路;书。又何尝能打开通向我的路?"在他的眼中,书,好像应当是一个生机常新的活泼泼的生命,有气息,有脉搏,有颗跳动着的心。读书的我,是活的;我读的书,也该是活的。我与书,可以互相易位。我读书,书也读我,可以互相以心换心。多么古怪的想法啊,诗人是在夜读,还是在喃喃吃语呢!
说到我自己,就更差劲了。我的夜读,主要在冬季。因为冬季夜长,夜长而无梦,无梦且无眠,无眠且无聊,无聊这才促成了我的夜读。你以为我会顶真地去啃书本吗?会顶真地去向无涯的知识海洋里寻觅那把或许根本无从寻觅的打开宇宙奥秘的金钥匙吗?到了我这般年纪,可不想作这种壮烈牺牲了。我只不过借夜以祛除无聊,但因此一举,我却得以尽情地领受冬夜的寒意了。这很好。日子不可过得太饱暖,“饱暖生淫欲;又不可饥寒交迫,饥寒起贼心。”大体温饱,又带点冷甩庵的,淫欲自消而贼念不起,是修心养性的有利条件。所以我的所谓夜读,有书也罢,无书也罢,犹在其次。我只需坐寒窗前,对寒灯,或再加上背后那只熄了火的寒炉,就有足够的寒意让我领受了。寒意使人清醒。它让我清醒地意识到,我不过是一个寒士而已。人都知道愚公若不愚了,就会变成智臾,而一愚到底,很难。寒士又何尝不然?真正经得起寒的,滚汤煮不烂,坚冰冻不僵。寒士可不容易当啊!
《打开心灵之窗》
窗,是一条与外界沟通的“捷径”。
打开窗户,风儿吹进来的时候,会吹掉房间里的灰尘,会带来新鲜空气和阵阵凉爽;打开窗户,阳光也会从窗子照进室内,给阴暗的房间带来温暖、光明。
透过窗子,更能观察窗外的世界—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人,也可以听到楼下小商小贩的叫卖。对于一些足不出户的人,窗子几乎成了他们了解社会的重要通道。应该说,窗子给人类带来许多好处,因而也培育了许多爱窗的人—邻楼的阿姨有时会打开窗子透透气;我爱在闲暇之时打开窗子,从屋里与对面楼上的小妹妹对望。而小妹妹似乎也很喜欢这种交流,她会用小手比比画画地与我做游戏。我还喜欢从窗里往外看,看过往的行人,看小孩子们快乐地玩耍,看邻楼人养的花。
后来,我们家搬进了另一个住宅小区。这个住宅小区位于市中心。楼下是宽敞的大马路,马路上来往的大都是开着私家车的白领。这里的一切都与我的旧家不同,没有旧家那份平淡,也没有旧家那份温馨。我从窗子里往外看去,看到的是急匆匆的行人(他们的衣着比小巷的的人时尚得多),听到的是汽车阵阵的鸣笛声。这里的高楼虽然也有窗子,但那窗子偶尔显露的人陌生而又冷淡,不是我熟悉的人。这一切,与位于小巷的旧家实在大不相同。
我仔细观察过我的新邻居,发现他们都把窗子紧紧地关着,有的甚至拉上窗帘,好像生怕别人从窗子里看到了什么秘密。由于久不开窗,他们的窗子上都积满了厚厚的灰尘。我真怀疑,他们的窗子还能不能打开,还有没有作用。时间一长,我也学会了不开窗子,不再望窗外的景物。后来我发现窗坏了,真的开不了了。
长期过着彼此隔绝的生活,我觉得,打不开的不仅是房屋的窗户。生活在高楼大厦中的人们,被周围的墙所包围,天长日久,便逐渐失去了与人相处的概念,从而也关闭了心灵之窗。在这样的生活中,心灵之窗蒙上了厚厚的灰尘,而且,灰还会越积越厚。
这是我们想要的生活?不是的。这样的生活不仅对个人不利,对社会也有影响。旧时的中国,就是因为太过自闭,不注重与其他国家交流,盲目自信,从而变得落后,乃至被侵略者欺侮。现代人关闭心灵之窗,不注重与邻居的交往,不也跟旧中国相似吗?
人们啊!你们那复杂的心里到底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社会越发达,人与人相处的概念却越来越淡,心灵之窗越关越紧,越来越不愿意与人痛苦共担、快乐共享?
难道我们努力让社会发达,就是为了把自己的心灵锁进牢笼?
人们心灵上的窗子啊!何时才能打开?何时才不被现代城市的灰尘埋没?我等待着这一天。但是,我不希望等得太久,我怕在太久之后,即使有人想打开它的时候,却因为这窗被积垢埋得太深而早己坏掉,再也打不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