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渔歌子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22:49:14
《《渔歌子》绘景关于渔歌子的作文300字》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渐渐地,春天到来了,暖意弥漫空气,在郁郁葱葱的西塞山上绿草如茵、大树成林。忽然,无边无际的湛蓝色天空中飞来一群白鹭,它们成群结队、欢快地唱着歌,似乎在叙说着山色的空濛美好。
眺望远方,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溪底的五彩石颜色各异,岸边的桃花一簇簇的尽情开放着,远看犹如一座粉红色的大伞,撑起山间清新的绿色,一旁流水声不断,令人心情舒畅。这时节,正是鳜鱼生长的时候,河中长得正肥的鳜鱼正扭动着身子在水中游来游去。
一只木船上,有一位老渔翁戴着青色的斗笠,身披一件绿色的蓑衣,在春风吹拂的江面上持竿垂钓。即使现在微风拂过,天空中还下着点点细雨,可却不一定要回去,就这样在这里乐而忘归了。
《《渔歌子》:写出色彩的感觉》
唐代诗人张志和的词作《渔歌子》一出,时人争相吟诵、唱和,历代诗人也多有仿写、改写者。清代文艺理论家刘熙载在其《艺概》中评论道:“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一阕,风流千古。东坡尝以其成句用入《鹧鸪天》,又用于《浣溪沙》,然其所足成之句,犹未若原词之妙通造化也。黄山谷亦尝以其词增为《浣溪沙》,且诵之有矜色焉。”意思是说,苏轼和黄庭坚,对照张志和的《渔歌子》,先后都写了《浣溪沙》词,结果都不如张志和的词好。那么,这首词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竟然连苏轼、黄庭坚这样的诗人都要去摹写改写,且未出其右!我们来看看这首词: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你看,苍翠的岩壁、清澈的河水、白色的鸥鹭、红色的桃林、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黄褐色的鳜鱼,这一切都笼在那灰白朦胧的雨雾中,简直就是一幅五彩斑斓而又柔和宁静的山水画!诗人犹如一位丹青高手,在大自然这张画纸上或勾画、或点染,其秘诀就在于抓住色彩写景。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在人们的五觉感官中,色彩是最重要的视觉传达要素,鲜明的色彩会给人最直接的视觉冲击,产生心灵的碰撞,牵动情感的体验,达成心灵的默契。高明的诗人是很懂得这个道理的!你看杜甫的诗“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碧水、白鸟,青山、红花,色彩艳丽,相映生辉,相映成趣。杜甫在《放船》中更有这样的句子:“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作者特意用倒装句,将颜色词置于句首,犹言一片青色一闪而过,原来是两岸的山峰;点点黄色扑面而来,仔细看原来是满山的橘柚,既写出了顺水行舟的瞬间体验,又强化了一闪而过的色彩印象。有时候,诗人为了强调色彩的感受,甚至连色彩的主体都可以省略,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作者以“红”代花,以“绿”代叶,比起说“叶多花少”来,语多新奇,意涵也更丰润。再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作者用“黄”“苍”这两种颜色分别代指黄狗和苍鹰,语言多了几分俏皮,画面多了一些色彩,笔墨点染传神,词句气韵流转,真是妙不可言!
当然,不是说诗句中有了色彩就一定好,要写出色彩的感觉,还要讲究颜色的选用和搭配。细读这些诗句,你会发现诗人总是偏爱原色或纯色,“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些诗句无不是以原色或纯色入诗。现代色彩学认为,原色或纯色会带给人更鲜明的印象,更稳定持久的冲击力。此其一。其二,就是诗人总是很注意色彩的搭配,“红”必配“绿”,“青”必配“白”;其三,在色彩搭配中还要讲究笔法的对比,再拿“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为例,“江碧”必是大色块铺染,“鸟白”则是小色点点缀;“山青”是大色块铺染,红花则是小色点点缀,这样的色彩对比,才会有水更绿、鸟逾白、山更青、花更红的感觉。现代色彩学认为,色彩通过冷暖、色相、明度、纯度,以及色块大小、距离远近等产生对比,会唤起视觉的兴奋点,产生刺激、新鲜、活泼、生动等视觉印象。其四,色彩是有感情的,有的色彩明丽欢快,有的色彩则阴郁低沉。例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落月乌啼、寒夜白霜、江枫暗影、渔火明灭,其意象与色彩就蕴蓄着无限的羁旅之思和隐约愁情。
写出色彩的感觉,让色彩去表现自然,去表达情绪,去冲击你的视觉,去打动你的内心。做诗是这个道理,作文也是同样如此,古人懂得这个道理,现当代作家也常常这样运用。你看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里的两个片段: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
这正是绘景的高手呢!第一个片段:青松、白雪、蓝天、黄草,色彩丰富,色相纯粹,共同构成“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第二个片段:澄清的水、蓝蓝的天、红屋顶、黄草山、灰树影,色彩鲜妍,对比鲜明,相互映带,相融为一!同样的例子还有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
作者抓住黄土高原的主色调,用如椽巨笔进行大色块铺染,为白杨树的出场准备了一个宏阔的背景,蕴蓄激越的情感。色彩是有感情的,如何用色彩去表达感情呢?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里边的描写最为典型: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这是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苍黄的天、萧索的荒村,正是小说极力渲染的悲凉气氛,为后面的感慨作渲染和铺垫。当小说写到“我”听到母亲提到闰土时,脑子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作者用纯色勾画出一个童话般的世界,这正是“我”记忆中美好童年的幻影,寄寓着“我”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两幅画面两种色调,写出来的也正是两种心境、两种氛围、两个时代!一种是沉重的、灰暗的,一种是轻灵的、欢愉的。也正是这样高超的用色技巧,描绘出这样经典的画面,才深深定格在了我们的阅读体验中,加深了对小说的理解,也长久地映照着我们的童年!
《渔歌子的诗意》
渔歌子的诗意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
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
披着绿色的蓑衣,
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注释:
1、渔歌子: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着名。双调,五十字,仄韵。《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2、西塞山:浙江湖州。
3、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4、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5、鳜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6、箬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7、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8、不须:不一定要。
赏析:
张志和的词保存下来的只有《渔歌子》(原题叫《渔父》)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白鹭就是平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春汛到来,而是用“桃花流水鳜鱼肥”来描写,这就更能勾起读者的想象,使人们似乎看见了两岸盛开的、红艳艳的桃花;河水陡涨时,江南特有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多肥大呀。“鳜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淡水鱼,嘴大鳞细,颜色呈黄褐色。春汛来了,渔夫当然不会闲着,他们也忙碌开了。“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箬笠”就是用竹丝和青色箬竹叶编成的斗笠。“蓑衣”是用植物的茎叶或皮制成的雨衣。如果以龙须草(蓑草)为原料,它就是绿色的。“归”,回家。“不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作者在词里虽然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但是,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完全可以体会到词的言外之意。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读者便可以体会到渔夫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多么鲜明,构思也很巧妙,意境优美,使人读作品时,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苏子瞻极爱此词,患声不可歌,乃稍损益,寄《浣溪纱》曰:“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蔽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黄鲁直闻而继作。江湖间谓山连亘入水为矶,太平州有矶曰新妇,池州有浦曰女儿。鲁直好奇,偶以名对而未有所付。适作此词,乃云:“新妇矶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惊鱼错认月沉钩。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斜风细雨转船头。”子瞻闻而戏曰:“才出新妇矶,便入女儿浦,志和得无一浪子渔父耶!”人皆传以为笑。前辈风流略尽,念之慨然。小楼谷隐,要不可无方外之士时相周旋。余非鲁公,固不能致志和,然亦安得一似之者而与游也。
山谷(黄庭坚)晚年亦悔前作之未工,因表弟李如篪言《渔父词》,以《鹧鸪天》歌之甚协律,恨语少声多耳。因以宪宗遗像求玄真子文章,及玄真之兄松龄劝归之意,足前后数句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欲避风波险,一日风波十二时。”东坡笑曰:鲁直乃欲平地起风波也。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渔歌子》全诗欣赏》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出自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张志和(约730-约810),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少年有才学,擅长音乐和书画,很受唐肃宗重视,后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作品多写闲散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唐朝肃宗时待诏翰林。后因事贬官,赦还,不复仕进,居江湖,自号烟波钓叟。著有《玄真子》集《全唐诗》录其九首诗词。渔歌子,词调名,又名渔父歌。本为唐朝教坊曲。分单双调两种,单调27字,五句,四平韵;双调50字,仄声。张志和《渔歌子》共有五首,全是单调。
【释词】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吴兴县西南。
鳜鱼:即民间所说桂鱼,细鳞,淡黄带褐色斑纹,味道鲜美。
箬:斗笠。用竹片和竹叶编制的帽子,用来挡雨。
蓑衣:用茅草和棕麻编制的防雨衣服。
不须:不需要.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②西塞山:即道士矶,在湖北大冶县长江边。
③鳜(音贵)鱼:俗称“花鱼”、“桂鱼”。
④箬笠:用竹篾编成的斗笠。
【意思】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的翱翔,江上黄绿色的鱼儿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的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诗意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只见一位老翁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钓鱼,久久不愿离去。
【白话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娇艳的桃花随着流水漂去,水中嬉戏的鳜鱼又大又肥。江岸上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身披着绿色的蓑衣,坐在船上沐浴着斜风细雨。他沉浸在垂钓的欢乐和美丽的春境之中,乐而忘归。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品评】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又,旧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其地都不在湖州。当依陆游《入蜀记》所说,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矶:“矶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渔父辞》所谓‘西塞山前白鹭风’ 者。”苏轼谪居黄州时,曾游其地,有云:“元真语极清丽,恨其曲度不传,加其语以《浣溪沙》歌之。”(徐俯《鹧鸪天》词跋,见《乐府雅词》卷中)苏轼《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散花洲即在长江之中,与西塞山相对。徐俯《鹧鸪天》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镢鱼肥。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亦以西塞山在长江边。
《张志和《渔歌子》改写》
春天来了,我独自一人划着小船,来到了西塞山。这天正下着濛濛细雨,我穿着蓑衣,戴着箬笠,在船上悠闲地钓着小鱼……
乌云笼罩着大地,细雨如牛毛,在天地间跳跃着。西塞山前,一只一只洁白无瑕的白鹭从我头上飞过,黑黑的长嘴,增之一分则嫌长,少之一分则嫌短。它们脖子是优雅的“S”形,它们的羽毛软如白云,它们飞往秀丽的西塞山间,似乎想快点回到自己以前的家中。
我顺着流水慢慢地流动,欣赏着岸边的桃花,许许多多的桃花如一片粉红色的云,一阵微微的风吹来,时不时的有桃花瓣飘落了下来,一片桃花飘飘悠悠落到我的船上,我捡起桃花,仔细地看了看,这粉色中透出了一些清新的白,这白色中又透出了淡淡的粉红色,放在鼻子前闻一闻,淡淡的香味沁入我的心脾。
正当我出神的时候,鱼竿动了。呀!一条鳜鱼被我给钓起来了,这条鳜鱼又肥又大又有活力,把我的小舟都快掀翻了,我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鳜鱼给钓上来了,今天回家可以吃到鲜美的鱼肉啦!
雨渐渐地下大了点,我戴着青色的箬笠,穿着翠绿的蓑衣,仔细闻一闻,还有淡淡的清香味。放眼望去整个天地,只有西塞山,只有白鹭,只有桃花,只有我,仿佛整个世界就是我的了!
柔和的微风,吹到了我的脸上,细细的小雨,打在了我的手上,这种温柔的感觉,让我迷上了这里,让我不想回家……
相关推荐:
写景抒情的作文
中学生写景作文
写景抒情作文
《《渔歌子》改写》
“布谷,布谷”一声鸟啼,叫醒了春天。又是一年春天,我一大早就起了床,穿好了衣服,去柜子里拿出鱼竿和蓑衣,出门去钓鱼。
走到了河边,我上了船,把鱼竿上的钩子串上蚯蚓,然后扔进水里。突然,一阵悦耳鸟啼从天空传来,我一抬头,看见一群群从南方飞回的白鹭,在高大的西塞山前翩翩起舞,有的在山上的树林中吃果子,有的在山上的岩石上休息,有的两个在一起玩耍嬉戏……那洁白优雅的身影,成为了青山绿水间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
看着看着,一只白鹭飞到了一棵桃树上,我细细一看,那粉嫩的桃树上有的花苞未放,有的被微风吹落下来,随着水流飘向远方,有的在微风中向我挥手,白鹭好像被美丽的花儿给迷住了,久久地呆在那里,不愿离开……素雅的白和娇嫩的红,仿佛是一幅天然的写意画!
突然,“哗啦”的响了一声,我转头一看,一条鳜鱼跳了起来,溅起了朵朵浪花,它是多么肥大呀,里面的肉一定很肥美,看来今晚可以喝鲜美的鱼汤。
雨下了起来,风吹了起来,那风如手,轻轻地拂过我的脸;那雨如毛,轻轻地打着我的背……
我身上的青箬笠和绿蓑衣被雨水润绿了,散发出清新的香味。我看着眼前的美景呆住了,同白鹭一样,久久地不愿回去了。
于是,我慢慢地吟出了这首诗:“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相关推荐:
六年级想象作文大全
想象作文大全
300字作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