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要素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5 13:31:11
《议论文三要素_初中议论文写作指导》
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一)论点
(1)什么是论点: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
(2)论点有几个:一篇文章的论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不止一个。如果论点不止一个,那就需要明确中心论点。这几个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
(3)论点的位置:文章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即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任何位置。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
(4)论点的呈现方式: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5)论点的提出和确立要注意:
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
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而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到、新颖。
(二)论据
(1)什么是论据: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2)论据的类型:①事实的材料,②理论的材料。
①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a. 具体的事例,b.概括的事实,c. 统计数字,d. 亲身经历、感受。
②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a.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b. 民间的谚语和俗语,C.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3)使用论据的要求:①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一致。
(三)论证
(1)什么是论证: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2)论证的类型: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①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②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3)基本的论证方法:包括三大类五种:归纳法、例证法、演绎法、类比法、对比法。
①归纳法。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归纳法可以先举事例再归纳结论,也可以先提出结论再举例加以证明。前者即我们通常所说之归纳法,后者我们称为例证法。例证法就是一种用个别、典型的具体事例实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②演绎法。演绎论证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它由一般原理出发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须的。演绎法有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多种形式,但最重要的是三段论。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如大前提“凡金属都可以导电”、小前提“铁是金属”、结论“所以铁能导电”。
③比较法。比较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通常将它分为二类,一类是类比法,另一类是对比法。类比法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对比法是通过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4)驳论方法:驳论有三种方法,即①反驳论点、②反驳论据、③反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
①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②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的论点论据必定得出错误的论点。③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矛盾等等。
《考场作文9条黄金技巧》
1、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这一点,所有的同学们一定要掌握明白了。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
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记住,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而不是书法,切忌字迹潦草。
2、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八九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以五六个段落为好。
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我的看法是,考试作文每段最好别超过5行,顶多是5行半。
切忌一段都八九行,写成“大肚子作文”。一旦给阅卷老师视觉上的疲劳,影响他的心理,分数就受影响。如果有必要,死拉硬拽也要注意分段。
3、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
除了切忌大肚子作文外,“大头作文”也要不得。建议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的卷面。顶多也不能超过三行半。
想想看,一个开头就占太多的空间,阅卷老师的视觉又会有瞬间的疲劳,也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
4、动笔之前要拟题,漂亮标题如美女
考试作文中,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来拟定题目,题目不宜太长和太短。怎么拟题呢?对于成绩一般的考生,应该采取特别措施了。
拟题的办法有2个,一是你去百度上搜索一下作文拟题目,可以找到作文老师讲述的类似技巧。二是考生家长或考生,赶紧去翻阅最近一年的读者和青年文摘的合订本,根据题材,选择几十个比较精彩的标题,背下来,考试的时候可能比葫芦画瓢地就能采用到。
5、作文首尾要打眼,丰富多彩出靓点
考试作文的开头方法很多:六要素开头法、题记开头法、悬念开头法、引名句开头法、排比句开头法、拟人式开头法、设问式开头法、对偶式开头法、博喻加对仗开头法,合用修辞开头法、巧述典故开头法,解题式开头法、名人问答开头法、诗文引用开头法。
希望考生们准备好一些关于道德、学习、礼仪、爱国、美德等方面的典故、名人名言,到时候就用得上。
至少,你看到作文的时候,脑子里会闪现出上述前七八个开头方法。
结尾也很重要。一般来说,结尾是总结全文。如果是记叙文,要注意抒情。如果是议论文,则要注意归纳。
无论如何,最好要扣准标题。怎么扣呢?如果你实在拿不准,就在结尾段的第一句,把题目说一下,然后归纳全文观点就是了。
6、动笔之前不要慌,想了题目列提纲
上面说了好几种技巧,其实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列提纲很关键。譬如,写记叙文要设计好开头结尾,同时要把你叙述的事情分成几个层次,一个层次是一段,中间如果能设置好一个过渡句或过渡段更好。
列提纲的时候,一定要把开头结尾写详细写,中间各段,穿插哪些精彩的话语或名言俗语、诗词典故,要写准。
一个合格的学生,列提纲,大约5分钟到8分钟。时间要掌握好,如果时间紧张,提纲就要简练些。
7、想好主题和文体,非驴非马不可取
写作文,要么是记叙文,要么是议论文。一般来说,多是“总—分—总”结构。记叙文的结尾要注意抒情和总结哲理,议论文最好是“1—3—1”或者“1—4—1”结构,中间的3或4,是分层解题。
当然也可以灵活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但是注意,千万别议论文说了那么多事例却不归纳主题,千万记叙文忘记说事却议论过多。
因此,写考试作文,事先要想好了,我写的是什么文体,就按相应文体的写法来写。
8、适当克隆和“抄袭”,考前备料攒信息
考试前,建议考生翻阅大量的范文,积累一些考试作文的结构。如果写记叙文,最好翻阅《读者》和《青年文摘》,其中的一些散文,结构是很好的,可以把写作的梗概和套路归纳出来。
到考试的时候,你采用别人的“筐”,把自己的东西向里面装就可以了。关于感情、爱国、人生之类的优美语言,可以分别背个三五句,到时候直接抄上去就行了,这不算抄袭。
关于国家大事,时事政治和要闻什么的,也要注意搜集一下。此外也有一些不太规范的方法,譬如别家的感人事迹,可以搬到自己家。这在考试的时候要灵活慎重运用。
9、篇幅争取要写满,多写一点是一点
一般来说,小升初作文要求都不低于400字。如果要求是400字左右,那就顶多写到400字。
如果是不低于多少字,建议考生,争取合理安排卷面,把给的卷面写满到95%左右,留下最后一两行。
作文老师一看你写得那么多,肯定觉得你的作文相对熟练,作文打分就趋高不趋低。
《游记三要素》
游记在我国文学史上发源已久,古代游记大致分为四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为主的写景型游记;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说理型游记。今天我们写的现代游记,完全可以传承综合四种古代游记写法,丰富游记的内涵,扩大游记的外延。写游记之前,除了深度游览,更重要的是在游览的基础上产生独特的感受。接着聚焦游览感受,筛选组合路线,确定清晰的游踪;生动细致多角度描绘风景、讲述行程故事;最后展开联想想象发表独特的见解和符合情理的思考。由此可见,一篇现代游记,无论是山水题材,还是城市题材,都不可或缺地要具备游记的三个内容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一、所至。游记的前提是“游”,“游”是动态的,我们在游的过程中会不断转换地点,这些地点连起来就成了一条清晰的游览路线。游记写作的第一步就是交代清楚出游的路线,即“游踪”。游踪的写作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不必把到过的地点全都写出来,我们只需要紧扣游览感受精心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就可以。比如《壶口瀑布》中作者第一次到壶口的游踪为“车还在半山腰——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第二,游踪不能只是简单粗暴地罗列地点,需要加入旅游者的活动。比如《一滴水经过丽江》的游踪“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上,我也要去四方街。——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 ——我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 ——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第三,游踪不一定是“位置变换”的常规路线,在很多游记中,游踪是经过作者集中提炼、剪接组合的,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比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的游踪“在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外有牛粪可捡的草坝子上,我们搭起牛毛帐篷——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慢慢从砾石堆上走下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置身于冰窟——随大部队进入冰塔林”。交代清楚游踪,让游记的写作合理有序,同时也搭建起了整篇游记的清晰的提纲,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开始详细写所见所闻增加游记的血肉了。
二、所见。游记的重点是“记”,游记该记什么呢?简言之记录“见闻经历”,细致阐述可以将“记”分为三种。第一种细致描绘风景,这种主要针对以自然风光取胜的景点,我们采取合理安排空间顺序、变换观察视角、调动五感、综合使用多种修辞等方式描绘风景。比如《壶口瀑布》中描写枯水期瀑布时,抓住瀑布“多态水世界”的特点这样描写“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作者写了三个视角,“向上游看去”“宽宽的河面”“沟底”分别从仰视到平视到俯视,生动地将水的湍急写了出来。第二种深刻描述人文风俗。我们可以采取介绍地理知识、讲解历史典故、引用名人诗词等方式。比如《一滴水经过丽江》里面关于四方街声名远播的历史,作者这样写“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这样的描述增添了景点的人文底蕴和趣味。第三种记叙旅游中遇见的人发生的事。我们可以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记述。比如《登勃朗峰》一文将重点放在有趣的车夫和行程中车夫的举止言行“上路后,车夫说我们用饭之际,所有的游客都已赶到,甚至还抢在了我们前面。‘但是,’他把握十足地说,‘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浮躁,他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你就放下心坐好吧,一切包在我身上,我是车夫之王啊’”。这样的记录没有将笔墨放在写景状物上,而是选择了记人叙事,代入感很强,让读者身临其境。
三、所感。此处的“感”不是指感受,而是感想、感悟,记录的是作者在游完之后产生的对生活的感悟和人生的思考,具有很强的哲理性。比如梁衡在观赏枯水期的壶口瀑布时发出这样的感悟“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所感是一篇游记的灵魂,没有“感”,游记和照相机一样,仅仅是客观写实景物,加上“感”,则有了主观色彩,增加游记的自由性和深刻性。
紧扣游记三个内容要素,我们就可以下笔写一篇完整的游记啦。
《“三性”是教研突出的特点》
学习科学有三个要素:主动学习、真实情境、团队智慧。璩老师巧妙整合三个要素,设计了一次聚焦文言文教学的深度研讨活动,整个活动流程是这样的:
这个结构化活动,内容设计上独立连贯,极具整体性;形式上开放交互,参与性极强;效果上共建共享,极具创新性。
整体性
一是活动流程的整体性。这一次活动聚焦“文言文教学”,以研究名师课例为起点,分享研习心得为铺垫,深度共建文言文教学策略为沸点,促进教研提升素养为终点。璩老师的这个活动设计,循序渐进,给教师思维进阶搭建梯子,润物无声地引导教师研学。同时活动形成一个闭环,从起点到终点,终点又变成另一个起点,周而复始,思维火花无穷匮也。
一是观点呈现的整体性。每一位教师都有呈现观点的时空自由,会前每位老师自我研习并撰写心得,就是保证教师思考的完整性和观点表达的完整性。在分享环节,设立三个主题交流发言:选取角度评名师课例、提出困惑名师支招破迷津、小专题讲座提升品质。每一个环节的发言教师都拥有完整的观点呈现时间,聆听者在各种观点中内化,同样拥有完整的观点生成时间。这个设计还给了参与的教师们一个相互启迪智慧的时间,虽然每个人的发言时间从三分钟到八分钟不等,但都能聚焦文言文主题展开思维碰撞。这种交互性特别强的交流,加深了老师们对文言文教学主题的认识。
在教研活动中,应该避免一种现象:看似谁都发言了,却谁也没有把观点说完整,这是不利于教师对主题整体思考的。“观点呈现”就是要给教师一个独立完整表述自己观点的时间,让所有的参与者得以同伴互学,最终实现共同进步。
开放性
一是主题的开放性。璩老师在设定主题时,聚焦文言文教学这一核心任务,提出精准的研讨对象,但巧妙地规避了搭建框架限制思维的问题。老师们针对这一主题,根据自我实际需求设计更细小更聚焦的专题。在“自我研习谈课例”活动中,我们惊讶于一个开放主题的自由度和包容性:五位老师分别从文本解读、板块式教学设计、主问题设计、学生活动、教学语言、课堂的留白艺术等角度进行观课议课。这给所有人的启迪是:好的主题是有一定的开放性的,它至少可以延伸出几个相关的主题。这个活动最有意思的是,这几个主题分支不是活动发起者限定的,是活动参与者智慧注入、特色建构出来的,最终呈现百花齐放的佳境。
一是过程的开放性。教研活动不应该是某一个人的专利,也不应是某一个人的独秀,应该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舞台。要让每一位教师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除了在活动流程中加以保障,更重要的是要让每一位教师提前介入到教研活动中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会前提前布置研读余映潮课例《记承天寺夜游》,老师们自选角度品评课例并对“文言文教学”展开有质量的思考,要求教师通过扎实研究并形成文字思考。然后是在活动中分设三个板块:议课——解惑——主题交流。三个板块由点到面,从一篇到一类,力求老师们对文言文教学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另外,教研活动每阶段均由不同老师主持,由不同层级的教师引领。天津胡喜平老师《基于言文合一的课例研究》,运用文献综述,给大家讲解文化、文学、文章、文字四面一体的整合性;王丹蕾老师的《用学生活动促进文言文课程价值的发挥》,类比许多,以丰富的案例解读学生活动的作用;宁奇珍老师《运用现代思维,打通学习障碍》,从文言文教什么、文言文怎么教这两个教学原点问题进行分析。这个过程的开放性在于分享者思想的解放、表达的自由,也在于给参与者随时迸发灵感的契机和提供思考的途径。所有老师在研究、交流过程中进行追问、质疑,整个过程交互开放。
创新性
一是形态的创新。这一次的研讨形式并不是璩老师主讲,而是线上“众筹”学习的方式。璩老师根据教师教学需求进行话题设计,其他老师在这个主话题下共建共享。这种教研活动有别于专家主题报告单一封闭、自我中心的教研状态,而是整合天津、四川、湖南等地的教研资源,在教研活动过程中每位教师用自己实例的、真实的体验来生成对主题新的理解。教研状态去中心化、去地域化,让每个参与者的教研状态走向多元、个性。
一是观念的创新。璩老师作为我们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和促进者,将教研活动开展成持续跟进的主题式研修,真正实现从粗放教研走向精细教研,从零散教研走向系统教研,这是她观念的创新。聚焦教师专业发展核心素养,专注为我们提供教研服务和支持,用任务驱动式教研促进我们成长,同时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开阔的视野,加强对我们学习、专业发展以及不同教研方式的研究,助力我们成长。
感谢璩老师为我们精心烹制的教研大餐,吾辈当借鉴、反思、发奋,发展自我的同时,成就学生,成就教育,成就未来。
《写景作文的4大要素,你知道是哪四大吗?》
写景作文的4大要素
抓住特征
写景物,要善于抓住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里的景物颜色、形态、声响、变化等方面的特征,不能生搬硬套,如冬天可以用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瑞雪纷飞等形容词来形容,这样可以让你的作文更加的生动起来。
要层次分明
层次就是文章的内容顺序,也即表达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心里要有数。比如可以先写近景再写远景,最后可以寓情于景,达到升华主题的目的。
要文辞优美
自然景色是美丽的,令人陶醉的。因此,我们在写景色时,一定要文辞优美,语气生动形象,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方法。(比如用一些相关的诗句词语来形容)这样,文章才会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要抒发感情
我们写景要写自己热爱的景色,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要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这就是借景抒情。如:在写家乡的冬天时,可以表达我对家乡的喜爱或是思念,而这样的喜爱与思念就融入在我们所描绘的景中。
《写景作文的4大要素》
一、抓住特征
写景物,要善于抓住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里的景物颜色、形态、声响、变化等方面的特征,不能生搬硬套,如冬天可以用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瑞雪纷飞等形容词来形容,这样可以让你的作文更加的生动起来。
二、要层次分明
层次就是文章的内容顺序,也即表达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心里要有数。比如可以先写近景再写远景,最后可以寓情于景,达到升华主题的目的。
三、要文辞优美
自然景色是美丽的,令人陶醉的。因此,我们在写景色时,一定要文辞优美,语气生动形象,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方法。(比如用一些相关的诗句词语来形容)这样,文章才会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四、要抒发感情
我们写景要写自己热爱的景色,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要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这就是借景抒情。如:在写家乡的冬天时,可以表达我对家乡的喜爱或是思念,而这样的喜爱与思念就融入在我们所描绘的景中。
《幸福的要素》
我是一名肿瘤科医生,每天在医院里目睹人间喜剧或是悲剧,看这里有人进、有人出,有人哭、有人笑。这里的一切,让我体悟生活的真谛,珍视生命。
六年前我从医科大学毕业,作为一名实习医生第一次走上了手术台。虽然我只是一个助理,但还是非常紧张。当主刀医生手中手术刀触碰到肿瘤的那一瞬间,我的心跳几乎停止,随着主刀医生熟练利落的一刀切下,我的心情才放松了一点。但接下来的止血、缝线等环节,依然让我精神紧绷。我这才体会到,医生真是凶险的职业,不仅不容丝毫差错,而且心里素质要极其过硬。还好当医生是我从小的梦想,否则我恐怕会退缩了。
一天我如以往在门诊坐诊,一位约摸三十多岁的女士脸带忧愁地走了过来。她介绍说她是一名家庭主妇,几天前偶然摸到自己乳房周围有个小硬块,怕是乳腺癌,就来医院检查一下。我们为她做了全面检查,确诊她为乳腺癌早期,治疗需要尽早切除肿瘤,也就是要切除一个乳房。我能看到她脸上的笑容在一瞬间凝固,她怔了怔,犹豫的问:“医生还有没有别的方法?”“目前只有这个方法才能确保治愈。”我回道。她的脸变得更苍白了,思索片刻后,她说:“医生,我想先回家和我先生商量一下再做决定,我明天再来。”接着离开了。我想她一定实在怀疑自己是个家庭主妇,生活的中心就是老公和孩子,得了这种病,老公会不会嫌弃自己,会不会影响以后的生活?她现在一定很犹豫,我在心底为她打气。
第二天,她的丈夫和她一起出现在我的诊室。我还未开口,她的丈夫就迫不及待地说:“医生,请尽快为我妻子治疗!”旁边那位患者,居然哭了,不过我相信这一定说感动的泪水。几天后,我为她进行了手术。手术过程很顺利,效果很好。但我的心里为她惋惜。倘若科技能够再发达一点,在治病的同时,不要让那么多美好的东西被舍去,不要让患者在健康和其他自己所珍视的东西非要做道单选题。但还好,美丽不在,亲情依旧。
我还有一位七十多岁的患者,他来自农村。老人的病情很严重,甚至不能进食,只能通过食管注入流食。这么严重的病应当很痛苦,但我在老人的脸上看不到痛苦,只有幸福。老人的大儿子在市里当公务员,小儿子在家务农。他被确诊为食道癌晚期后,小儿子放下家里农活,全天在医院陪伴父亲,大儿子一下班也会第一时间赶来医院。老人看到儿子们如此和睦,自然会露出欣慰的笑容,似乎他不在身患绝症,他只是那个疼爱儿子的父亲。
我把儿子们叫到门外,坦诚的告诉他们,他们的父亲时间恐怕不多了,医院的治疗效果虽然有限,但可以或多或少延长一点时间。他们互相看了看,表示会尊重父亲的意愿回家治疗,并感谢我的努力让父亲的病情得以稳定。出院时,他们推着年迈的父亲离开,轮椅上父亲欣慰的笑容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虽然我知道他们与我一去即成过客 ,但我在心底祝福他们一家。同时让我感叹,还好有这些先进的医疗技术,为老人多争取了一点时间。我也又一次无奈于人的渺小和科技的不完美。
如果能再选择一次职业,我一定还会选择医生。虽然它让我精神高度紧张,给我巨大的工作压力,甚至让我在连续四五个小时的手术结束后体力不支,但我依然热爱它,因为救死扶伤是我永恒的理想。同时,手术室外的大喜大悲,也让我遍尝作为医生的欣慰与苦楚。但我想,我是幸福的!
查默斯曾说:“幸福的最重要的要素是:有所为,有所爱,有所憧憬。”而我,恰好具备了这三个要素:
有所为,我钻研医术,尽我所能救死扶伤。
有所爱,我爱我的家人、我的职业、我的患者还有世间所有的美德。
有所憧憬,我期待未来科技更加发达,我盼望未来人们更加高尚文明,我憧憬未来生活更加动人!
《文学作品的要素》
文学作品要素1.主题通过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所描写的具体的社会生活内容,所揭示出来的中心思想,也就是这部作品,或这篇文章所反映出来的总的思想意义,这就是主题,或叫主题思想。当我们写文章时,不论是写景状物,还是记人叙事总要有一定的主题。主题,是文章或作品的灵魂和生命,是贯穿文章或作品的一条红线。主题,也是选材、谋篇、布局的总依据,因此,一篇好的作品,它的主题一定要正确、集中探刻。当我们归纳主题或中心思想时,一定要首先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即:主要是记r什么事,或写了什么人。
想一想.通过这些人和事,赞扬了什么、批评了什么、歌颂了什么、反对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说明了什么道理,等等。这样就可以把文章或作品的主题或中心思想概括出来了。C1)一有的文章在开头的题目上,就已经点出了主题或中心思想。例如:《视死如归》、《手术台就是阵地》、《谁是最可爱的人》。C2)有的文章在文章的开头、中心段、结尾或议论部分点出了主题或中心思想。例如:《养花》。
作者老舍在文章的结尾写道:“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这一番议论的话,就是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3)有些文章或作品所写的事不止一件,每件事所说明的道理父很难综合概括,也可以把每件事所要说明的道理都--一列出来,作为全文的主题或中心思想。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文章中作者分别写了鲁迅的四个小故事.使人们知道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是:鲁迅先生认真读书,憎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
《标题分解法》
标题分解法是一种从语言要素的角度去分析词语、理解词语、辨析题意、抓住要点的审题方法。这种审题方法的特点是先分解后组合,即先将标题拆分为单词的形式,经过逐词推敲,了解它们所提供的信息,明确限制条件、修饰语、中心词,然后综合起来,从总体上把握题意,明确写作对象、范围、要点和重点。 例如《我发现了他的关》这个题目,在审视时,先将其拆分为与题意有关的四个词:我、发现、他、美。
接着一一解析:“我”。主语,是发现他的美的人;“发现”,动词,谓语,意为原先没注意到,现在发觉了;“他”,是一个没有限定的、应由自己确定的人,但必须具有“我”原先没注意到、后来才发觉他(她)的“美”的人;“美”,美丽,是“发现”的对象,仔细斟酌,这里的“美”不指外表的美丽,而是指心灵的美丽或品格的美好。最后综合分析,便可明确:《我发现了他的关》是一个由主谓句构成的文题,其中“发现”是题眼,“发现”是要有一个过程的,所以此题应写成记叙文;写作时,须先写“他(她)”以往在我或人们心目中的“不美”,这“不美”或是表面的,或是误解的,可简笔概述几例,以此作铺垫,然后集中描述一两个典型事例,表现出他的“美”来;要落实好“发现”的角度,着力写好发现的过程和“我”的心理活动。
运用“标题分解法”审题,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有助于抓准题眼,确定重点,因而适宜于分析较长的文题。其次,必须注意:题眼可以由谓语充当,如上面提到的“发现”,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题眼均由文题中的状语或修饰性的定语来充当,如《西花厅的漆索又开了》的“又”、《迷人的黄涤滩涂》的“迷人”等,另有一些文题题眼不明显,甚至无所谓题眼,这些都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切不可用同一种方法来审视不同类型的文题;抓准了题眼,写作时就要着力突出它、表现它。
《记叙写作指导》
(一)记叙文的六要素。具备的六项内容,即:时间、记叙文的六要素指记叙文必须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事情是由人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做出来的,事情本身有它的前因、后果和经过。客观情况就是这样。所以在记叙的时候一定把这六个要素交代清楚。如果交代不清,或者缺少了其中某个因素,故事就很难写得完整,人物的形象也难以清晰地出现在读者的眼前。
【例文简析】采树种 在一个星期日的上午,天气晴朗。我和小明、小华、小红拿着竹竿、竹筐和麻袋,兴高采烈地到村头的榆树林里去采树种。 树林里采树种的小朋友真多呀!他们三五成群,有的有的拾,干得可真欢。我们不由地加快了脚步。 我们来到一棵树下。这是一棵老榆树,枝叶茂盛,树上的种子已经成熟了,微风吹过,榆钱从树上飘飘悠悠地落下来。 我们好象听见榆钱在说:“小朋友快来把我们拾起来呀!,,我们麻利地把麻袋放到树下,我和小红手里拿着竹竿把树上的榆钱打下来,榆钱落在麻袋上、地上。小华和小明把地上的榆钱拾起来放在竹筐里。麻袋上的榆钱越来越多,直到麻袋上的榆钱落了厚厚的一层,我们四个才一起把麻袋上的榆钱倒进竹筐里。很快,我们带来的竹筐都装满了。 望着装满榆钱的竹筐,我们心里高兴极了。
小明扮了个鬼脸,怪声怪气地说:“小朋友,你们真能干1”把我们大家逗得哈哈大笑。我们把榆钱送回家,又接着干了起来。 第二天一到学校,我们就把树种交给了老师。老师说我们组采的树种最多,还直夸奖我们哩! (选自《小学生作文》) 这篇文章写的是小朋友星期日开展的一次有愈义的活动—采树种。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一个星期日的上午,紧接着交代了参加这次活动的人物—我和小明、小华、小红;地点—在村头的榆树林里。接下去,交代事情的起因—去采树种。第二、三、四段详写事情的经过—打榆钱、拾榆钱、装榆钱。最后一段,简单交代事情的结果—把树种交给了老师。全篇把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及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交代得清清楚楚。文章通过对六个要素的具体记叙,真实地表现了少年儿童关心祖国绿化事业,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读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六个记叙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构成了记叙文的主要内容。这部分如写得饱满,文章就充实生动;如果写得不充分,文章内容就单薄,显得干巴巴的,就拿《采树种》这篇习作说吧。小作者对时间(星期日上午)、地点(村头的树林里)、人物(我、小明等)的记叙只是简明扼要地写了几笔,重点记叙了采树种的经过和结果。到了树林里,看到前来采树种的同学很多,于是“我们不由地加快了脚步。”到了一棵树下后“我们麻利地把麻袋放到树下”、“拿着竹竿把树上的榆钱打下来”,把“麻袋上的榆钱倒进竹筐里”后,“送回家,又接着干起来。”这些记叙把“我们”采树种时热情高、干劲大都写了出来。读了以后,我们如同见了小朋友们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文章的重点部分写活了,文章也就写成功了。 记叙的六个要素是不是在每篇记叙文中都要写呢?不一定。比如时间、地点两个要素,如果读者对发生的事件很熟悉,或者与文章的内容关系不大,就可以不写或少写,如小朋友们学过的《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写的是一九七六年一月,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灵车,经过北京长安街时,首都人民群众向周总理遗体告别时的感人情景。这件事大家都熟悉,所以文章就没交代时间。虽然没作交代,但读者也知道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
有的事,只要写明“十几年前”或者“我小的时候”就可以了。《捉鱼》一课记叙了两个小朋友捉鱼时发现牛吃稻秧,赶牛,保秧的事。这篇文章仅在开头用“村子东边有条小溪”一句话交代了地点。因它与文章的主题思想关系不大,所以其他地方就不再写了。由此看来,记叙的六个要素,或详或略,或者明确,或者笼统,都要随着表达的需要而采用不同的写法。不过写记叙文总得考虑那几个因素,不能想写就写,不想写就不写,随心所欲。 (二)记叙的顺序。 人们说话和写文章,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有个次序。次序也就是顺序。写文章要讲究顺序。文章的顺序按排得好,读者读起来感到有条有理,清楚明白。
否则,颠三倒四,意思混乱,别人很难明白文章说了一件什么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时间推移为序,它又可分顺叙、倒叙、插叙三种;另一类是以空间位置的变换为序。下边分别给大家做一介绍。 1.以时间推移为序进行记叙。‘ ①顺叙:顺叙,也有人把它叫做正叙。这种记叙是按照事情的实际情况、按事情发生、发展、结果的顺序记叙。这种记叙能使文章的层次跟事情的发展过程基本上一致。这种叙事方法,看起来变化不多,貌似一般,但写出的文章清楚明白,有条有理。这种方法小学生也容易掌握运用,小朋友们还是应该多运用这种记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