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副教授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18 19:23:58
《吃的教育》
原创作者|周克平(国家开放大学南昌学院副教授,校长传媒专栏作者)
一句"民以食为天”,将吃的地位捧上了天。这话出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说的是:
秦朝末年,有个有学问的书生叫郦食其,他献计帮助刘邦智取陈留,被封为广野君。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争霸。刘邦联合各地反项羽力量,据守荥阳、成皋。荥阳西北有座敖山,山上有座小城,是秦时建立的,因为城内有许多专门储存粮食的仓库,所以成为敖仓,它是当时关东最大的一个粮仓。
在项羽猛烈的攻击下,刘邦计划后撤,把成皋以东让给项羽。刘邦想听听郦食其的想法。郦食其说:“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楚军不知道守护粟仓而东去,这是上天帮助汉朝成功的好机会啊!如果我们放弃成皋,退守巩、洛,把这样重要的粮仓拱手让给敌人,这对当前的局面是非常不利的啊!希望你迅速组织兵力,固守敖仓,一定会改变目前不利的局势。”刘邦依计而行,终于取得了胜利。
一个国家要以民为本,一个人要以食为天,人不吃不喝饭,或饿死,或闹事,民不聊生,国无宁日,民无所食,国将不国。
吃是人的本能,呱呱坠地的婴儿,饿了也会以哭示意,吃了才会安静。及至长大了,便会主动去找吃的,找好吃的,吃好吃的,做好吃的。饿极了,会饥不择食,吃饱了,又会去想吃更好的。
当吃成了问题的时候,迫切需要要解决吃的问题,当吃不成问题的时候,仍然需要关心吃的问题,吃对于人来说,是一生的大问题,对待吃的问题,马虎不得。一个又一个吃的问题,够人们小题大做或大题小做好一阵子。化繁就简,在吃的问题上,有两点应该认真对待:
一是"吃项”问题。天下万物,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土里长的,可供人们吃的,多如牛毛。众多可吃的东西,吃什么不吃什么,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吃的时候应该想明白,不想明白,或想不明白,终究要出问题。冷热酸甜,想吃就吃,小则致病,所谓病从口入,大则亡命,正如骂人时说的"吃去死”。吃的过程中,要懂得分辨,学会选择,注重控制,扺御诱惑,否则,总有一天,人们会从什么都敢吃开始,到还敢吃什么结束。
二是"吃相"问题。人长百样,吃相不同。酒不言食不语是一种吃相,招呼宾朋礼待客人是一种吃相,挑精拣肥是一种吃相,只顾自己吃得欢不管他人吃不吃是一种吃相,胡吃海喝推杯换盏是一种吃相,只朝有酒今朝醉是一种吃相,吃里扒外是一种吃相,公款吃请与请吃是一种吃相,众吃相中,孰对孰错,孰轻孰重,孰好孰坏,需要掂量。
吃相难看,是一种"精神病”,不吃的时候,表视得无精打彩,吃的时候,表现得特别精神。这种精神病,必须靠修养来医治。
明天吃什么,今天要准备,明天怎么吃,今天要想好。吃项上的不择手段,吃相上的不顾脸面,导致人们很容易出错。有错误就需要教育,有多少人在吃上犯错误,就有多少人勿视了吃的教育。
接受吃的教育,进行吃的教育,重视吃的教育,不仅关乎人身健康,更关乎人生健康。通过吃的教育,让人们在众多食物中,选择有益健康的美食消化下去,在吃的过程中,将好看的吃相展示出来。
由吃项与吃相问题,联想到漫长的人生问题。人这一生,会有许多事要做,不能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必须要有所规划有所选择,才好集中精力去实现人生的目标。
人这一生,要以一种形象展示在人们眼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一种形象,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一种形象,这两种形象不可同日而语。形象看似外在的,其实跟内在修养紧密相连。修在外,养在内,内外兼修才高贵。
人生的目标离不开选择,人生的过程少不了修养。没有目标会瞎撞,缺乏修养易莽撞。目标走出人生的长度,修养站上人生的高度。
(本文为周克平老师原创投稿)
《论战:关于《丑陋的中国人》》
广西师范学院毛水清副教授谈起梁超然时说:“梁先生思想活跃,不为成见所囿,不因名家而畏,敢于在学术研究中提出新的观点,敢于商榷。他是‘唐诗论战派’。”
梁超然的好论战,乃如孟子云:“非好辩也,不得己也!”他还加入了关于((丑陋的中国人》的论战。
前儿年出版台湾作家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初衷虽是为了借鉴以繁荣国内杂文创作,加强海峡两岸同胞的联系及文化交流。但由于社会“心理效应”,出版者刘‘此书出版后所产生的不良社会效果并未有足够的估计。现实社会种种腐败现象、丑恶观象以及诸多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促使一些人去探索产生此类现象的民族文化背景,感到传统文化的因袭重负及国民性中的强大惰力,滋长了不安、不满和失望情绪,要借《丑陋的中国人》这杯“酒”浇自己的块垒,抒发心中愤忿之情。这本书一面世就成了全国畅销书并不难理解。同时也提出一个严肃问题:如何正确引导读者?
遗憾的是,连一些资历颇深的文化人也接受了书中偏激、片面的观点,把柏杨抬到鲁迅的高度,说他对中国文化的毛病“观察和剖析得更透彻了”。于是“中国人丑陋”遂成了大学生的口头禅。
梁超然惊愕了。这样一本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民族性的书,怎能不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去分析呢。他在《文艺理论与批评》上发表了《鲁迅、柏杨异同论—评<丑陋的中国人》。《文摘报》、《文论报》、《作品与争鸣》、《中国图书评论》摘发转发了此文,使争鸣掀起了小高潮。湘版《丑陋的中国人》编者认为在所有批评文章中“梁先生的《异同论》是比较严肃的商讨问题的文章”。但还是提出了反批评。梁超然又写了《再论鲁迅与柏杨—兼答<丑陋的中国人的编者》,使论战更深入下去。
梁超然的基本观点是:鲁迅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既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消极面和国民劣根性,又肯定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中华民族历史上有的是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民族脊梁。鲁迅总是鼓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奋发前进的勇气,有利于建设中国的新文化、新文明。柏杨与鲁迅“差之千里”,他的全面否定民族文化传统的偏激、片而观点,只会使青年读者丧失民族自尊、自信观念,助长弥漫于当前社会上的失望情绪,增加改革和建设的困难。
论战、争鸣不需要谁来作结论,由群众去判别是非。我肯定梁超然的是,他对中国文化有较深研究,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运用辩证法和唯物论把握中华民族命运的进程。他苦心所在是希望区政协召开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理论研讨会”上宣读的《评<河殇》的论文中,剖析了中国大地上从《河殇》热到《河殇》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克服《河殇》现象的措施。他说,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是社会原因;党内产生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脱离群众的现象及经济工作中的失误,使群众中有一种失望情绪在滋生。《河殇》利用了这种情绪。不言而喻,克服《河荡》现象,不是写儿篇批判文章可以奏效的,全社会要在政治思想领域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列主义路线,克服各种腐败现象,恢复和发展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恢复群众的信心、信念。他的论文得到与会者的赞扬和支持。
我问梁教授:“书斋生活够安宁的了,你为何关注当今文艺界,不怕影响科研吗?”他毫不含糊地说:“书斋是联系着社会的。学者也要有社会责任感。关注当代文艺现象,使我的头脑不至于凝固在古代文献资料上,促使我钻研马列主义,应用马列主义观点去观察、分析、总结古代文学的发展变化。”他还在恬静的书斋告诉我:“我写了些零七八碎的东西,只是微观上的探讨。有余力我还想从宏观上系统地研究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在当代的发展。”
至此,我对‘梁教授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曾任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的莫乃群题写一条条幅赠梁超然,其中“二分梁父一分骚”诗句,最得梁超然喜爱。梁教授并非要从政,而是说学者也要有政治灵魂,要提高政治素质、政治理论素养,要关心政治,关注国计民生,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真正的学者必定是有政治家的眼光,思想家的头脑。梁超然教授绝不超然政治、超然社会,我真为他高兴。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今年57岁的周样椿是兰州农校的副教授。30多年来,他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科研试验,先后培育出20多个小麦、胡麻优良品种,被农民群众称为“育种王”。
周祥椿是上海人,1955年从北京农业大学毕业以后,怀着建设大西北的雄心壮志,来到兰州农校任教。从此,他一颗炽热的心便和甘肃的黄土地紧紧地系在一起。
早在60年代,周祥椿在教学的同时,就抽空进行农作物品种的选育试验。那时,尽管头上压着一顶“右派”帽子,处境十分困难,可是他的试验没有停止。有时白天挨批斗,晚上又钻进试验田。为了弄清胡麻杂交的有利时机,他日夜守在试验田里,经过无数次的观察,发现胡麻花药的开裂时间是在清晨零点到两点。这一重要发现既为正确掌握杂交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也纠正了教科书上的错误。经过十多个春秋的艰苦努力,终于在70年代初,培育出小麦卫东系和天水系等四个小麦新品种。并且先后在天水、定西地区推广种植20多万亩,收到了明显的增产效果。
进入80年代以后,周样椿又先后培育出清山782,清山851,清农1号、清农3号等12个小麦品种。这些新品种具有抗锈病、抗寒、高产的特性。1985年,省农委和省农业厅把《系列小麦杭锈病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冰课题,承包给清水农校和天水种子公司,由周样椿主持实施。在4年多时间里,他既要在学校教课,又要在试验点上工作。试验点分布在好几个地区,他每年都要行程千里,往来于各试验点之间。从兰州到天水,往往是夜里乘火车,没有座位,就一直站到下车。一到试验点上,他就立即走进田间,对作物进行观察、鉴定、选择,常常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
为了培育出小麦抗锈病新品种,他每年大部分时间蹲在乡下,照顾不上自己的子女。他的爱人患眼病行走不便,他也无法照料。他日夜思念远在上海的老母亲,却忙得8年中才探望了一次。来到老母身边,他的心里却又放不下远在甘肃的良种试验,假期没有满,便含泪告别了病中的老母,登上了西行的列车。
这些年,周祥椿在天水、陇南、平凉、庆阳、定西五地市的29个县建立了小麦抗锈品种试验、示范、推广网络,1986年到这些年,周祥椿在天水、陇南、平凉、庆阳、定西五地市的29个县建立了小麦抗锈品种试验、示范、.推广网络,1986年到1989年的4年当中,良种推广面积累计达485万亩,大约增收小麦1亿公斤,创造经济效益100多万元。
80年代初,周祥椿还和课题组的几位同志一道,先后培育出天亚2号、天亚4号、天亚5号等胡麻新品种。特别是天亚2号胡麻良种,既有高产t早熟骊适应性广的性能,又有耐肥抗倒伏等特点。在川水地或山早地种植都有比较强的增产优势。工985年到1986年,在全国区域实验中表现优良。1985年,各省区种植110多万亩,成为全国播种面积最大的一个品种。去年,我省种植面积达到130万亩,大约占到全省胡麻面积的一半。最近四年,我省推广周样椿的胡麻新品种以后,增产9 000万公斤。
长期繁重的试验推广工作,使周祥椿的身体越来越痰弱了。他患有萎缩性胃炎,体重只有40多公斤,可是依然奔波在千里陇原。现在,周教授在担任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担负着全省“胡麻优良品种的选育推广”和“冬小麦坑锈品种的选育推广”两个重点科研攻关项目。他象一头“老黄牛”,在科技教育战线上默默地耕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