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大抵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18:23:42
《梦》
梦境的不可靠大抵如此,半夜或是凌晨,突然就那么醒了,毫无征召,毫无缘由,亦如梦境的短暂停留。
夜色浓稠,给人模糊的暗示,接着是两三秒钟的停滞,想弄清楚现实是否比身上的被子更沉重。有时是怅然若失,有时是额手称庆,这只是个梦。
然而梦真是一件奇怪的事,你可以在梦里做白天的事,尽管梦里不知,环境模糊,却在精神上给你切肤之感。梦是现实与现实之间的过渡,很让人怀疑是否存在另外一个世界,以自我为中心,实际上受着另一个自我的压迫,这便是现实中的自我,即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清醒时分外部世界的浸淫,给了梦境一个很好的模板,故苦海无边,梦里最美。很多生活不爽之人便很容易沉迷于此,就像《盗梦空间》里那一群把做梦当做生活的人,那里有一切,也许是爱,也许是钱,又或是万众的顶礼膜拜。古往今来,例子数不胜数,有名的,无名的,黄粱美梦,比比皆是。
说到底,人是一种很脆弱的动物,然其可以自我安慰,故谓坚强。或是忍辱负重,或是厚积薄发。几千年来,人类繁衍了多少,我不知道,但留名的太少,失意的很多。我很相信,平庸者往往是善于自我安慰者,但成功者亦懂得自我安慰,结果的不同在于本质的不同。平庸者的安慰,是自慰,为的是舒服,好受,而伟大者,是为了给自己力量,促人前行。就像充气和打气,用的都是打气筒,结果却不同。
人生的不快乐是难免的,毕竟阳光也有被乌云遮挡的时候,但我们并不能就此堕落,自暴自弃。自我的找寻不必是在梦中,那里透着虚无和欺骗。梦里花开,掩饰不住现实的悲哀——诗人会时常吟唱着这句,然而我不认同。早上醒来,春光乍泄,梦里笑的好甜,然而头顶的日光灯闪了又闪,脑子里闪过——这是新的一天,需要你去面对。我想,真实的现在才是你能继续笑的基础,前方风起云涌,也许只是外部边缘的欺骗,暴风眼中,依然是春暖花开,宁静安逸。
因此,微笑面对未来,踏实走着现在,这才是我们的态度,对于梦,我们大可不必留恋,毕竟,现实总是会来,毕竟那只是个梦。
《棋艺》
下象棋,并非小时候就能练就,可底子也都是小时候打下的。
大抵是一年前,我第一次与同学下了一局象棋。在班里,他那时风头正盛,可谓是打遍班里无敌手的。他听说我会下一点,就想凑得“打遍男生无一败绩”的称号。在疑惑中,我在班里下了第一局象棋。
他棋风凛冽,执红展开了猛烈攻势。可象棋在我心目中,便是拿手好戏之一,岂能被这小小技法蒙骗双眼。于是我抓住破绽,一个“将军抽子”,将局势逆转,把之前的技俩十倍百倍奉还,最后赢下一局。
自此,我的拿手好戏之一是象棋,班级里人尽皆知,每天空闲时间必有几位“棋友”与我切磋几局。
可真的等到一种阵法出世时,班里只有一人掌握,他将我身边的棋友用这一招杀了个片甲不留。最终一纸约战书将我在周末时约出去决一胜负。
离开学校再见他时,草草便开始下棋。不过一会儿,那比所有下法更凛冽之势便将面前的领帅擒于两车之中,其威力不可言表,名不虚传。
风将秋叶吹落,铺一张于棋盘之上,似乎正宣示着这一场闹剧的落幕。
这一路走来,这路子是正确的吗?我不禁回忆起了学习象棋的点点滴滴。初见象棋大抵是二年级,那是一幅木制的象棋,八岁的我在爷爷的指导下学会了象棋基本步数及部署,每天只要有时间就学下棋。
两年过去,学有所成,勉强能凭着进攻与爷爷下个和棋,但努力真比不过那死板的新阵法吗?
我回忆起那下法,几乎无懈可击,但一丝破绽便足以击碎它,那一步若提前堵上就可破局。
我找来朋友,聊起建议,一试,果真如此,反败为胜竟只在一念之间。于是,出阵的人不攻自破、主动认输。
象棋是我最喜欢的棋类之一,它需要动脑,难度较高,可它能成为我的拿手好戏的原因不正是它能促进友谊,结识学霸吗?
《初遇吾师》
初遇,大抵是世上最美好的词。她是上天赐予的礼物,人们永远不知道里面会是甜蜜还是苦涩,但她一定会给人带来能受益终生的事情。
“相逢何必曾相识”,还记得那天,您和蔼可亲,一身月白,轻轻巧巧的踏着上课铃进来,如同九霄之上的淡淡的月儿一般,温柔而又耀眼,好似是盛极微光。
您一进门,所有同学的目光便聚焦在您身上。有人窃窃私语,有人悄悄打量。您也不恼,只是嘴角噙着清清浅浅的笑,摆手让我们安静。您转过身,写下自己的名字。说真的,您的名字和气质天差地远。不少同学在默默想象您的脾气到底是如烈焰般暴烈还是如明月般温润,大家都期待着未来我们相处的日子。
经过简单的自我介绍后,您便用事例告诉我们学好语文有多么重要。我至今还记得那写着"热列欢迎"的横幅与事后官方手忙脚乱且漏洞百出的解释,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 教室里弥漫着欢悦、青春与活力。“咦,这个语文老师挺不错的。”大家这样想着。
然后您说起语文学习过程必须要注重的两件事——书写与阅读。一条条有理有据,说得头头是道。我们在您的带领下向前踏出了一步,前方隐隐浮现未来的康庄大道。
其实一开始,我对第一节课不抱太大期望。过去六年的“经验”告诉我,上第一堂课其实不会有什么“干货”,也并不有趣,但您讲完第一堂课后我发现,你和我以往遇到的老师都不一样。我有预感,您将成为影响我一生的人,您的形象会烙印在我的脑海中。而这一切结论都来源于我们的初见。
后来,您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我们与朱自清一同期盼春来,看春草春花,听春风裹挟着春雨;与老舍漫步在冬天的济南,在如水墨画般的小城里感谢如摇篮般的一圈小山……每一堂课都如那次初遇一般,带给我享受与惊喜。那穿过迷雾罅隙的光,蓦然照在我的身上。
如今教师节将近,我谨以此文,表达对您与其他老师的敬意与诚挚的谢意, 同时也纪念那天——我们初遇在南雅。
“相逢何必曾相识”,若一见如故,又谈何亲疏?
《火影·梦想·和平以及其他》
《火影忍者 》大抵上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的是忍者们小时候的故事,主要是回忆与羁绊。最明显的就是佐助与鸣人的羁绊,这份感情贯穿第一部。佐助因为哥哥杀了全族人而生活在仇恨中,最终叛变,鸣人因为父母为村子牺牲而成为了孤儿,却一直乐观面对,并且把当上火影作为自己的梦想。
从第二部到宇智波斑复活是第三部分——写轮眼传奇。这一部分讲得是写轮眼作为仙人眼的传奇事迹,创世者六道给宇智波家留下了一块石碑讲述六道的轮回眼由写轮眼进化而来。六道仙人是创世者,为了保证和平而养育了九大尾兽,然而尾兽却成为了日后各个忍者村战争的导火索。他将自己的精神——爱和力量传给了自己的两个儿子,一个是宇智波一族得到力量,一个是千手一族得到爱的精神,代表者是宇智波斑和千手柱间。
之后到现在:讲得是和平。此时漫画的主旨升华到了整个忍界的和平,冲破了一族一村的局限,开始以整个忍界的和平作为所有人奋斗的目标。最典型的就是柱间和斑,这个时候柱间不再是初代火影,他创立村子的初衷已经不仅仅是为了维护木叶的和平,而是为了维护整个忍界的和平,他和斑不再是火之国的影,而是整个忍界的影,他们的思想超越了所有人,他们是以整个忍界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的。这么说来,火影的世界观便要比海贼王大得多。
柱间和斑创建村子最初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自己最重要的人,可是初代却为了村子而杀了自己的好友斑。为了自己的村子也可以杀了其他村子的人,村子原本是为了保护亲人而存在的,现在却成了杀害其他人的“理由”,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极大的讽刺,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村子就失去了最重要的本质。而斑正是清楚的看到了这一点,才说柱间变了。现在第四次忍界大战,各个村子的忍者们才真正开始抛弃一村一国的枷锁,不再为村子而战,而是为了自己的同伴而战,这才是村子真正的意义。当这一切都不存在的时候,村子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一村一国的制度有其缺陷,共产主义不现实,那什么才是最好的制度呢?铲平一切,重新造人吗?其实没有最好的制度,只要是人建立的,正如,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一样。
《火影》的内在主题是和平和变革,因为只要有忍者这个系统就会有战争,人都有理想,理想不满足,则成欲望,欲望成贪欲,也就造成战争。甚至是比斑和柱间更早的六道时期就已经开始变革,六道当年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他实现了忍界的大一统,但是怎样维护这样一种和平的局面,他给的答案是爱和力量。用爱去引导力量,维护和平,没有爱只有力量是危险的,但是同样,没有力量只有爱是苍白的。
那么什么是和平?什么是梦想?记得很久以前一个朋友曾说过,他的梦想是将世界打造成一个社会,分区管理,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与和平。现在看来这个确实是个梦想,只能在梦里想想。所以他现在的梦想是,做一个好人。的确,当我们无法改变现实的时候,也毋须整天空想着如何改变世界,就像上帝造物,从来没有人能证明他是假的,但是同样也从来没有人能证明他是真的。每个人都应该活在当下,承认那些超出我们意识之外的猜想那是对自己最大的不认可。
另一方面,从《火影忍者》之类的漫画的发行和商业营销来看,也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班里有同学说到传统文化方面,其实日本的传统文化大部分便是以动漫作为载体,对世界传播的,而中国完全可以在这方面有所借鉴,通过信息媒介作为载体,比如水墨动画,比如将传统的神话故事坊间传说等等,像鲁迅先生那样进行《故事新编》,这方面的素材,我们并不比日本少,说来六道创世的传说还是来源于中国的。日本动漫传输的精神内涵到底是什么,在于我们的判断。
《浮华青春》
大抵每个人都有一段隐忍而无法叙述的故事吧?不然青春又怎么会显得浮华。现在我终于发现,原来莫名的难过也并不是我的专利,而是这个年龄段特属于青春的偏执。我亦曾试图去剖析——如果可以将悲伤放入试管内探究结构的话。喜欢把自己孤零零地扔在某个黑暗的角落里,曾一度拒绝灯光,这样我才能分辨出月光,这样它才能与我心中的哀伤产生化学反应,逐渐的幻化成日后我亲自捧到你面前的隔夜的泪。
盈眶的泪,已自顾自地凝化成一副美瞳隐形眼镜。
席慕容说:“我们都是戏子,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泪。”曾几何时,当看到这几个字的时候,我毫无征兆地粉墨登场,在这些文字里扮演着多情的戏子,流着痴情的泪。难道我们只能在别人的世界里留下足迹,才能验证自己的存在?记得曾在一本书上看到:“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地离开它,我会怎样想念它,我会怎样想念它并且梦见它,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或许,或许,当我们开始回忆的时候便已然在老去,拼命的回味勾结莫名的悲伤,终于,终于曾经认为会坚守的记忆还是被软化了,终于,像是期待已久一样,软化后溶解了。
生命的长河里,一个不经意的转弯,在我回眸望你的时候被遗忘了,却在你回眸望我的时候被记起。
曾与“奶油”一同回首往事时说:虽然不是一切如故,但至少一切安好。如果我有能力捕捉彼时的每一滴毫无缘故且莫名的眼泪,这些眼泪足够冲洗出彼时的每一个画面,且被铺满忧郁的底色,那么或许我会有幸目睹一个最真实的自己。也曾告诫自己,我们只是站在时光的阴影里,但依旧要笑容满面,在脸庞被悲伤驻足太久之后,给自己一个那样的侧脸。然而前一秒的微笑,只是为了酝酿后一秒的沉默,寂静却怎么也融不进夜色。每日阳光千里迢迢地赶来为我们安抚昨夜被泪水浸泡到退色的梦,我们却连回馈一个微笑都不耐烦的厌弃多余。
时光毫无征兆地就把我们带到了未知,让我们亲手揭开疑问过的答案,然后它躲在暗处冷冷发笑,像是在自喜这借刀杀人用得有多完美。
我想青春大抵便是在这最美好的时光播种,然后期待被不断重演的决绝灌溉后能绽放出阔达。“朝花夕拾,拾的是枯萎。”七堇年如是说。其实我们并没有与彼时的风景走失,它们顽强地汇聚成一张张画面晾在原地,只等我们再次路过,便做最后一次灿烂的沦陷。如果可以将时光库存,我想当我有一日将它拆封的时候,或许我会看到里面满是被温藏的开始发酵的泪。
“最怕此后便无歌,悠绵也无从谈起。既然如此也就不为这背影自作多情,抛下最后一个潇洒地转身,就随它镶嵌在我落寞的眼神下,不可名状的阴影里。”哽咽多时的笔,却如同它的主人一样倔强且吝啬的只挤出这么两句诗,独自一人反复默读着,突然觉得这样的文字其实很陌生,它们并没有那么真实的表现出我彼时的状态,我一直很好奇当时明明面带微笑,何以写下如此虐情的字句呢?或许这就是所谓无病呻吟吧。
写到这里,我嗅到了青春被错误解读后的味道。青春何以变得这般隐忍呢,青春的主旋律不应该是爱吗?而爱是什么呢?
《新约·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之事,不求自己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无为而治》
(《南腔北调集•论“第三种人”)“屠杀现在”的僵尸,大抵是属于封建剥削集团和守旧的资产阶级,而自命“超然于政治之外”的“第三种人”,大抵是属于落后的小资产阶级。但他们阻滞变革现实的革命运动是一样的。他们都不愿和不能正视现实,都自觉地或不自觉地掩饰黑暗的现实;不过“现实的屠杀者”是以复古主义为逃路,而“第三种人”则是以自由主义为逃路罢了。
许多逃避现实的人鄙视现在,他们把自己的“美妙理想”寄托于遥远的将来,把将来和现在切离开来,那明明是企图转移大众注视现实的目光,和迷恋骸骨的复古分子是同样有害于社会进步的。鲁迅斩钉截铁地昭告青年说:仰慕往古的,回往古去罢!想出世的,快出世罢!想上天的,快上天罢!灵魂要离开肉体的,赶快离开罢!现在的地上,应该是执着现在,执着地上的人们居住的。
(《华盖集•杂感》)又说:但为现在抗争,却也正是为现在和来来的战斗的作者,因为失掉了现在,也就没有了未来。(《且介亭杂文•序言》)然而鲁迅并非只执着于现在而忽视将来的,他坚决地相信,未来的中国与世界是必定优胜于现在。虽然他最初仅能从进化论着眼,对于“新的社会的起来”,只是热烈的“希望着”,而“不知道这新的该是什么”,(《_且介亭杂文•答国际文学社问》)但他对于未来并不绝望,他总不断憧憬着那未来的新社会的远景。因此,他痛恨那“屠杀了现在”也“屠杀将来”的僵尸,以慈母似的心怀高呼“救救孩子”,以导师般的热诚指引和勉励青年。少数青年的堕落与欺骗并没有动摇他对青年一代的热爱与希望。在他自觉地用阶级论代替了他过去的进化论以后,他把自己对于未来光明世界的希望寄托在新兴无产者身上。他所理想的新社会,已经不是抽象的“好的社会”,而是真正能够使人“生存”、使人“温饱”、使人“发展”的无阶级社会了。
《路,在险峻崎岖中》
你.见过山中小溪吗?
游过螃山的人,大抵不会忘记那峡谷洞溪的.在峡谷深涧之中,那小溪,只是涓涓的一股,弯弯曲曲,琅琅涂涂,蜿蜒向前.小溪不畏草莽,不惧2岩,蹦蹦跳跳,在探索中乐陶陶地奔流。是什么力量使得小溪流义无反顾地向前,向前?
我思索,就站在这溪边.
渐渐地,我明白了,小溪永无休止地日夜奔流,是因为小溪有着一颗探索和追求的心.人不也应有这样的一颗探求的心吗?
我游过几处名山大川。过去每每沿着前人的足迹,踏着前人铺好的石级稳步而_匕可这次,似乎小溪给了我什么启迪,我决计一反常态,独自探索。
我起步了,从人迹罕至的峡谷中.依着奔流不息的涧水,穿灌木,跨溪流。钻竹林,爬陡坡,攀断崖,登巨岩,踏野草……跋涉冒险挺进了。
在这乱石穿空、杂草丛生的深邃涧谷中向前,付出的代价实在不小:鞋子磨出洞孔,脚板生出硬茧子,手刮破了皮,脸出了血,筋骨也酸软.每迈出一步.都要洒下一串苦涩辛酸的汗水。
路,越走越险峻;景,越来越迷人.
足迹向后延伸,汗水浸湿山岩。
源头,我目睹了;巨峰,我已征服.
夕照时,我终于登上了蜡山的最高峰.双脚踏在生满潮腥的苔醉的岩石上,或俯首鸟瞰山谷,或极目远眺群山,近水远山,青松晚霞以及那碧蓝似染的浩瀚大海,在我眼前展开一帧奇异水墨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多么亲切的意境.“无限风光在险峰”,确是不假。在这里,仰望那蓝蓝的天空,静得让人白然想到家乡的湖面,是那样的温腻和柔滑.晚霞幻作一抹流虹,象谁特意漆在这湖面上一样,又象是在这澄清的湖水中曳一道抒情的曲线.白白的云被夕阳一照,象新染的桔黄色的布,回荡在山峦峡谷中,与青青的岚光形成鲜明的影照.但闻鸟鸣,却不见鸟影;对面山坡上,一片碧草中隐隐可见其中缀点了几朵紫红的小花朵,在晚风中轻漾,象婷婷的少女在碧绿的地毯上,作轻盈的舞蹈……
我被这从未见过的景象陶醉了,是幻想?却分明是现实!
呵,峙山,假如你是一首清秀隽永的诗,这最险处巨峰,却是这诗的诗眼!
这时,我得到了无穷的乐趣,真是心旷神怡.我不是诗人,这会儿却有着诗人的冲动、激情.我自豪,我兴奋,我毕竟当了一次冒险家和探索者.这乐趣,我将终生回味不绝二因为,它是我用洒下的汗水、磨穿的鞋子、额头未凝固的血迹,从艰险中换取的;它是探索者用徘徊歧途的痛苦换取的;它是探索者用毅力和恒心换取的.
我坐下休息的时候,思索了,深深地。
在远山深邃的怀抱中,有数盏早亮的夜灯闪报着,那一眨一眨的灯光,让人想起大海中的航标灯,更让人想起那茫茫黑夜中在波浪滔天的汪洋上远航的轮船。于是,我记起这样一句名言:航海者虽然要比观望者冒风险,但是却有希望到达彼岸。这句话缭绕在我的脑海.许久许久.航海者,在汪洋_上探索,巨浪冲天而起,确实是冒风险,可是,只要没有变更他们的矢志,最终会发现“新大陆’一一到达彼岸的.哥伦布航行汪洋,险些丧生,可他毕竟发现了新大陆.
远的不去说,就这次登游螃山巨峰,单人独行,我儿次在绝崖下徘徊,想回头转身,但终于没有。如果没有毅力、恒力,那这次“探险’岂不中途夭折?如果不尝一尝徘徊歧路时的痛苦,哪有现在这妙趣横生的景致来一饱眼福呢?
慢慢地,我又想到我们这一代年青人.我们在学习、工作上,不也应该有探索的精神吗?我们每个青年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虽然各自探求的道路不尽相同,但所寻求的却都是同一个目标—为了祖国的明天更加富强,神州大地更加灿烂辉煌。我们今天去探索、去开拓,明天,当我们登上祖国那千山万峰时,将是多么的欣慰。那时,又将有多少乐趣涌向我们,让我们品尝啊!
在祖国南疆闷燥草莽中,人民子弟兵在探求和平,用血与汗、身与心,捍卫了祖国的尊严,这不是一种人生道路上的探索吗?
在南极,中国长城考察站已拔地而起。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然而,没有南极考察勇士们无畏的探索和开拓,这里能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鲜艳的国旗吗?
在研究所、在实验室,在训练基地、在运动场,在沙漠中、在荒野里……有多少人,在忘我地工作着、探索着.未来的事业,要求我们去开拓、去探索、去创造,而开拓、探索和创造的路,从来就不无荆棘、不无坎坷的。同龄者们,请记住吧:
路,在险峻崎岖中!
《讽刺要有善意》
鲁迅说:“讽刺作者虽然大抵为被讽刺者所僧恨,但他却常常是善意的,他的讽刺,在希望他们改善,并非要捺这一群到水底里。”他还指出:“如果貌似讽刺的作品,而毫无善意,也毫无热情,只使读者觉得一切世事,一无足取,也一无可为,那就并非讽刺了,这便是所谓‘冷嘲’。”讽刺的善意,对我们今夭的杂文作者来说,尤其重要。因为,除了对敌斗争的而外,大量的杂文还是针对人民内部问题,这就必须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本着要人家好的愿望。即使讽刺人民中落后、错误的东西,也应是“有情的讽刺”,是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热切态度加以讽刺,其目的只能是为了帮助被讽刺者认识、改正缺点和错误,促使他们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此正如陶白在上述《哈哈大笑之余》中所说的:“我所以哈哈大笑,不是为了想延长自己的生命,而是在于能益寿国脉。”再比如马铁丁的《骄必败》(见《杂文集》)讽刺了一些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的骄傲情绪,作者尖锐指出:他们甚至把自己的缺点也加以美化,连脱离群众也竟解释为“狮子老虎总是独来独往”。针贬之余,作者诚恳指出:“看不到缺点,看不到困难而疏忽大意,一百件工作,九十九件没有不失败的。”文章词浅意深,语重心长,对帮助犯错误同志迷途知返、痛改前非大有裨益。这就是“有情的讽刺”,或者叫善意的讽刺。这种“有情的讽刺”如同批评和自我批评一样,必将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对作者来说,有了这热切的善意,运用起讽刺武器来,也便能够较好地掌握分寸、火候、调门和语气。否则,如果讽刺而无善意,那就是“无情的冷嘲”,它无助于弄清思想、团结同志,对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帮助同志改正错误也难有助益。
《善待父母,孝敬老人》
世界上的事物,大抵都是要分个高低上下的。在孝敬老人这件事上,也应该是具有不同的层次。当年,孔老夫子的弟子子游问孝,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这段话的大意是,人对父母只养是不够的,对狗和马也都是养,如果对父母不尊敬,同饲养狗马又有什么区别呢?按照孔老夫子的理解,真正的孝是子女在侍奉父母时要和颜悦色,也就是说,要求子女从内心发出对父母的真诚的尊敬之情,以保证父母在精神上得到欣慰。所以,如果奉养父母,但态度生硬,板着面孔,没有好气,这仍然算不得是真正的孝。俗话说的“久病床前无孝子”,大约也正是指的这种情况。其实,孔老夫子这里所说的,是一种高层次的孝敬,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敬亲。
既然是高层次的要求,敬亲就不能仅仅满足于对父母的生活照顾,更重要的是,还要给父母以种种精神上的慰藉,也就是所谓的精神奉养。按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除了极少数不孝之子以外,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奉养,这在一般家庭中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何况,在城市里,老人还有一定的离退休金;在农村,许多老人还能干一些农活,养点鸡或是猪、羊的,也能补贴一下生活。而且,老年人在吃、穿、用等方面的需求并不太高,所以,对他们来说,更需要的倒是儿女们发自内心的尊敬之情和建立在这种敬亲基础之上的那种愉快的生活氛围。如果能够真正生活于这种欢娱温暖的氛围中,即便是由于生活条件所限日日粗茶淡饭,老人也仍然会感受到晚年的幸福。如果子女对老人冷若冰霜,甚至恶语相加,把老人视为负担,那么,即使顿顿饱以山珍海味,老人仍然是难以感受到人间温情的。要是我们请老人们自己来选择这两条路,相信所有的老人都会宁愿选择那粗茶淡饭的亲情,也不会去寄人篱下讨那一口玉盘珍馈。
说起来,在孝敬老人的过程中,这敬亲的难度是相对要大一些的。因为它并不体现在一时一事上,也不是表面上装装样子就可以应付过去的。它需要子女的一种自然的亲情流露,一种对老人发自内心的持久的敬重和疼爱的情感。这正如古人所说:“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当然,这种敬亲情感的浓淡,也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强些,有的人就淡些,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道德素养和良心。
人类的生命链一环紧扣一环,承上启下。这一环环生命链的铸就,融有多少可歌可泣可悲可叹的人间亲子之情。为了社会的进步发展,为了生生不息的生命,朋友,愿您将一片赤诚的爱心奉献于我们的父母我们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