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世态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5 13:46:13
《为人间奉献一份爱》
人间世态有冷暖之分。生活于人际间的温情中,我们所体味的人生将是一条绵延不断的幸福长河;生活于那种冷漠无情勾心斗角的人际环境中,我们又会体味到人生的什么呢?田园想,那只能是生命过程中最阴冷黑暗的痛苦。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总是被一种心理报偿因素所左右着。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绝大多数人在人际关系中,有意无意地都在受着这个因素的制约。比如,日常生活中,乐善好施的人,常常会得到大多数人的敬重,而知恩必报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更会得到人们的敬重。这是协调人际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
那么,怎样将这个基本原则应用到我们的日常人际关系中呢?
谈到人际关系的调适,首先需要搞清楚的就是人际间在交往中的基本心理因素,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谈的人际关系心理报偿因素。就一般人的心理需求而言,当您给予他人一定的帮助之后,他人的回报实际也是对您的行动的一种肯定,在这种肯定中,付出者的心理就会得到满足,在这种满足中,付出者也会再次向他人付出自己的爱心。生活中良好的人际关系便是这样产生的。
我们可以这样来认识这个间题:比如,当您在公共汽车上为一位抱着孩子的妇女让了座,可能会产生这么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方忙不迭地连声感谢,在这种情况下,让座的一方心理上一般来说会感受到一种助人为乐的愉悦;另一种情况是对方一屁股坐了下去,眼皮抬都不抬,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般人来说,心理上总归要有一些不平的感觉。在这种感觉中,他很难尝受到助人为乐的那种愉悦感。如果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那么,很可能这个人以后就不会再去为他人让座了。因为,他的行动总是得不到别人的肯定,也就是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当然,我们在人际关系中,应该强调那种不计回报的无私奉献精神。但是,在生活中要求人人都达到那种高尚的境界,似乎不太现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他们的心理上毕竟还存在着比较强烈的报偿因素。
由此可以看出,人际关系的协调,并不仅仅是以物质为基础的,心理上、感情上的回报往往占着更重要的位置。应该这样理解,在我们与他人日常交往时,别人对你表示好感,这实际上也是在向你做出一种感情的付出,如果这种付出没有得到肯定和回报。那么,这种关系当然也就无法发展下去。比如,我们在协调夫妻矛盾时,如果一方主动表示了歉意,而另一方依然是不依不饶,纠缠不清,结果只能会加深夫妻间的矛盾。从心理上分析,这就是由于对方的付出没有得到肯定和回报而导致的。
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为什么生活中有些人总是不讨人喜欢,人际关系总是非常紧张的原委来。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凡是那些个人主义比较严重,事事斤斤计较,对他人漠不关心,甚至吝音到连一个同情的目光,一句同情的话语,一个融满春意的笑容都不愿付出的人,又有几个会得到别人的好感和喜爱呢?所以,生活告诉我们,最富有吸引力和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往往是那些懂得以自己的饱满热情来满足人际心理报偿需求的人。说到底,他懂得如何尊重别人。
现代生活需要人们率真、达观和热情奔放。假如我们每个人生命之火能够永不熄灭地燃烧,那么,这世界、这生命便如永不落山的太阳。朋友,奉献一份温暖、奉献一份热情吧,为您、为我、为他。
《尊重他人的独特》
人,生活在世态纷繁的社会,各式各样的刺激源,正在以日趋强化的势态,通过日常生活、信息交流以及形形色色的传播媒介刺激着人们的感官和神经系统,使自主、自在的生活情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种状况,一方面在促进、锻炼着人们感受外界事物的敏锐性和明断力,有助于提高人们迅速地筛选和消纳刺激源中所含蕴的有益事物,排除于人生无益或一时尚无须涉猎的事物,另一方面也为保持灵魂的自主性、心境的自如性带来了难题。日趋强大而多样的刺激源,正以以往从所未有的强大劝诱力,以五光十色、绚丽异常的蛊惑力,使意志薄弱者魂不守舍或无所适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是十分复杂的,但是,进化精微的人脑有“守护”人的意志方面能否发挥理想的作用当不容忽视。
尊重他人的独特,也就是茸重他人的创造力,就是表示着自身具有对创造智慧的发育有着符合理性的宽容性。人,从来到世界的最初一刹那,就携带着不同的“基因”,它们像精微绝伦的配置器。使每个个体的人具有天赋各异的创造潜力及发展优势,而随机遇到的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又进一步使每个个体的发展方向、发展特性发生个性鲜明的分化,这就注定每个个体的独特性不仅是必然产生的,而且是弥足珍贵的。只有超级的愚昧,返祖式的荒谬。会扼杀这样的个性,围剿这样的独特。
有了创新的美好动机和愿望,就认为必定伴随或应该伴随着美好的过程,就期待着必然获得心灵的慰藉和环境的好评。这种“认为”和期待本身就往往远离了创新活动的本质内涵。严格地说,一切的创新都包涵着对已熟或已习惯的事物的告别或叛离,这时的心态常常是:既有迎新的喜悦。又有恋旧的苦恼。加以创新活动过程中难以避免遭受的挫折、贬损或伤害,使得创新智慧的追求者时常处于一种高尚的憧憬与深刻的痛苦轮番冲击、难解难分的状态之中。醒智者几乎不会认为这是例外的不幸,而是创新生涯的必然归宿。这是一种与创造的愉快同步发育的憧憬,这是一种与自我超越并行不悖的痛苦。
正因为如此。创新过程就大多不可能是没有失误、没有失败的过程。但它又大多必是不断跨越失误或失败而不断逼近成功目标的过程。醒智者大多会承认这种过程表现的合理性,而不会因此导致挫败心理的定型以至负罪感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