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有何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5 21:51:31
《人生,究竟有何意义议论文》
人生,究竟有何意义议论文800字
我时常会在午夜寂静的夜晚凝望着头顶上空的那一方漆黑深沉的夜幕冥想,人生,究竟有何意义?
按照现代大多数家长规划的那样,孩子从小要上学,考重点高中,再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谈一个正经的恋爱,然后结婚,生子,抚养下一代。等到孩子成年了,我们或许可以安享晚年,或许自己的子女不成器,我们要继续为他的未来生活操心,就这样过了大半辈子,等到我们老了或者被疾病威胁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像一棵苍老的树一般,在被某个午后的狂风暴雨袭击后便轰然倒地,离开这个人世。最后我们能带走什么呢?又会留下什么呢?
我为这样的人生感到深切的悲哀,如此平凡而又庸碌的一生不是我所向往的,可是现代社会大多如此,我个人的偏激只能作徒劳无功的挣扎。
曾经我想过将来归隐山林,过着朴实的田园生活,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只是现在的农村发展太快,现代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农民都想要发家致富,脱离农村生活,到城里过上胡吃海喝的好日子富日子。于是我无法找到理想中的陶渊明笔下所写的那一片桃花源。
曾经我想过寻一处古刹,每天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听着晨钟暮鼓的声音,青灯古佛伴我一生,远离红尘俗世。可是有一天当我看见和尚骑着摩托车载着女人在饭店里喝酒吃肉的时候,顿时一盆冷水将我全身淋透。
我该醒了。
我不知道在这个俗世中我的存在有着怎样的意义,我的人生会演出怎样一部精妙绝伦的悲喜剧,我也很想知道十年后二十年后的自己会是什么模样,生活在哪个地方,做着怎样的工作,身边有何人陪伴。可是现在我未知,我也不知道自己会活多久,会以怎样的方式死去,我的灵魂又将漂泊到世界的哪个角落。
如今想来,我的`人生只是马不停蹄的在追,在赶,在和时间赛跑,而时间却从不给我半点喘息的机会,稍不留神它便将你抛弃在漫长流年里,你出不来,别人也进不去。所以我日日循规蹈矩的生活,不敢有半点僭越和怠慢。我忽然很怕在某个宁静的夜晚,当我在伏案学习的时候在疲累中恍然抬头,我便看见光阴被拉长且变成了昏黄的颜色,自己的脸上,额头上在瞬间便布满道道沟壑般的皱纹,双手长满老茧,头发稀疏花白的样子,仰躺在一张老藤椅上,手里捧着未读完的普希金诗集,在一个秋日黄昏云霞漫天的时刻,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感到害怕,兴许是感叹岁月的无情变迁,弹指间便到了垂暮之年,使我的人生短暂而平凡。
我愿就此立誓,在我还算是年轻的时候,在我的生命之花开的繁盛尚未枯萎的时候,为了赋予自己短暂人生的一个神圣使命,我须成为一匹健壮的野马,在漫漫长路上,纵横无疆!
【人生,究竟有何意义议论文800字】
《包含何和不的成语,带有何和不的成语》
成语大全频道精心搜集了9个关于包含何和不的成语,带有何和不的成语及解释。
[何所不至] hé suǒ bù zhì
①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至。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②指什么坏事都干。
[何所不有] hé suǒ bù yǒu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
[何所不为] hé suǒ bù wéi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为。
[何乐不为] hé lè bù wéi
乐:乐意;为:做。有什么不乐于去做的呢?表示愿意去做。
[何乐而不为] hé lè ér bù wéi
有什么不乐于去做的呢?表示愿意去做。
[人生何处不相逢] rén shēng hé chù bù xiāng f
指人与人分手后总是有机会再见面的。
【以下成语分开包含“不”字和“何”字】
[不奈之何] bù nai zhī hé
指无可奈何,无法可想。
[不可奈何] bù kě mài hé
犹无可奈何。表示没有办法。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bù zhī yǒu hàn, hé lùn wèi jìn
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何的成语,带有何字的成语》
成语大全频道精心搜集了59个关于何的成语,带有何字的成语及解释。
以“何”字开头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何罪之有] 即“有何罪”,有什么罪呢?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清白无辜,没有过错。
[何足为奇] 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表示不值得奇怪。
[何足介意] 指没有必要放在心上。
[何足挂齿] 足:值得;挂齿:提及,谈及。哪里值得挂在嘴上。不值一提的意思。
[何足道哉] 足:值得。哪里值得谈起呢?表示不值一提,带有轻蔑之意。
[何所不至] ①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至。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②指什么坏事都干。
[何所不有]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
[何所不为]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为。
[何去何从] 去:离开;从:跟随。离开哪儿,走向哪儿。多指在重大问题上选择什么方向。
[何其相似乃尔] 二者多么相象,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形容十分相象。
[何其毒也] 也:文言助语,置于词尾,与“何”相配合,构成反诘语气。多么狠毒呀!
[何乐而不为] 有什么不乐于去做的呢?表示愿意去做。
[何乐不为] 乐:乐意;为:做。有什么不乐于去做的呢?表示愿意去做。
[何患无辞] 何患:哪怕;辞:言辞。哪里用得着担心没有话说呢?常与“欲加之罪”连用,表示坏人诬陷好人时,无端捏造罪名,还说得振振有词。
[何必当初] 表示后悔过去的作为。
“何”字在第二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有何面目] 指没有脸见人。
[无何有之乡] 无何有:即无有。原指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后指虚幻的境界。
[无何有乡] 无何有之乡。
[谈何容易] 原指臣下向君主进言很不容易。后指事情做起来并不象说的那样简单。
[出何经典] 指不知所说出自何书,有无根据。
[出何典记] 指无稽之谈。
“何”字在第三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追悔何及] 悔恨以往的事情,但已无法改变了。亦作“追悔不及”。
[曾几何时] 几何:若干、多少。才有多少时候。指没过多久。
[于心何忍] 怎能忍心。即内心不忍。
[弋人何篡] 弋人:射鸟的人;篡:取得。射鸟的人无法取得。旧喻贤者隐处,免落入暴乱者之手。
[相煎何急] 煎煮得为什么那样急。比喻兄弟间自相残害。
[噬脐何及] 噬脐:用嘴咬肚脐。象咬自己肚脐似的,够不着。比喻后悔也来不及。
[人生何处不相逢] 指人与人分手后总是有机会再见面的。
[今夕何夕] 今夜是何夜?多用作赞叹语。指此是良辰。
[傅粉何郎] 傅粉:敷粉,抹粉;何郎:何晏,字平叔,曹操养子。原指何宴面白,如同搽了粉一般。后泛指美男子。
[百身何赎] 百身:自身死一百次;赎:抵。拿一百个我,也无法把你换回来了。表示极沉痛地悼念。
“何”字在第四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相去几何] 去:距离;几何:多少。彼此之间相关多远呢?表示差别不大。
[无如之何] 没有任何办法。
[无如奈何] 指无可奈何。
[无其奈何] 犹言无可奈何。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无论如何] 不管怎样。
[无可如何] 没有什么办法。
[无可柰何] 柰,同“奈”,怎样,如何。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同“无可奈何”。
[无可奈何花落去] 对春花的凋落感到没有办法。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后来泛指怀念已经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怅心情。
[无可奈何] 奈何:如何,怎么办。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无计奈何] 指无法可施。
[亡可奈何] 无可奈何。指只能如此,没有别的办法。
[如之奈何] 怎么办。
[日饮无何] 每天饮酒,不过问其它的事情。同“日饮亡何”。
[日饮亡何] 每天饮酒,不过问其它的事情。
[莫可奈何] 犹无可奈何。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莫敢谁何] 没有谁敢怎么样。
[末如之何] 犹言无法对付,莫可奈何。
[没可奈何] 指没有办法,无计可施。
[没计奈何] 指无法可想。
[没法奈何] 指没有办法,无计可施。
[成也萧何败萧何] 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不奈之何] 指无可奈何,无法可想。
[不可奈何] 犹无可奈何。表示没有办法。
“何”字在第五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欲:要;患:忧愁,担心;辞:言辞,指借口。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
[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既然现在后悔,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何”字在第八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为虺弗摧,为蛇若何] 虺:小蛇;弗:不;摧:消灭。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难办。比喻不乘胜将敌人歼灭,必有后患。
《合理惩戒,有何不可?800字》
优秀的教师以严苛的管理方法成就许多孩子的一流大学梦,但又因对违规违纪学生施以惩戒而遭到惩罚并撤销评定职称。教育需要规则,给学生规范以促进奋发向上,给教育以适当惩戒权助学生自律成材。教育适当惩戒,理所应当。过分溺纵,易助虎为患。
规则为径,成果为山,循径登山,方能行以致远,俯瞰众山。
西方哲学家有言:”人有两件东西不能抛却,一为头顶上的星空,二为道德下的自由。有规则才能成大事,无以规矩成方圆。”作为学生,我们本不应该在拼搏的年纪里贪图享乐,在本该成就功满的年纪里懊悔自责。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捍卫另一棵树,一阵风吹动另一阵风,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若想唤醒许多懵懂无知少年的“灵魂”,施以鞭策与鼓励方是长久之计。过分体罚与鞭策会使学生在敏感多心的年纪里患上忧郁等不良情绪,小则危害一时,大则毁掉孩子一生。教师施以合理惩戒,在教书育人同时也能护育孩子心灵。
惩戒是舟,鼓励是海,乘舟泛海,方能泛浪起伏,纵享美景。“成功的花儿,人们只羡慕它的娇艳,尔当初,他浸泡在泪和血水中”,冰心如是道。曾经“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育方式给我们以启迪,——适当鼓励一点点便能助人大跨步。时代催生先进教育观念,过去等惩罚落后的教育方式已被历史的车轮碾压成渣,新时代师生倡导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教师施以合理的鞭策,学生心甘情愿的接受,那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和人类辛勤的园丁”称谓便是实至名归。国外教师体罚需申请上报并对体罚年龄有上限,相关规则制度较为完善。探索中的教师惩戒权应借鉴多方。
惩戒是曲,善意是谱,依曲成谱,以惩戒之方式达到善意目的。
在《通往奴役的自由之路》中提及,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相对的自由是规则的约束。我们支持教师的惩戒,但倡导合理适度有效。我们也极度反感一些却为人师表却以变相体罚鞭打孩童的恶人。社会需合力查清教育界乱象。山东作为高考大省,升学压力众人皆知。家长心疼孩子但也要培养正确观念。教育局应协调统筹多方意见制定相关法规。唯有社会多方发力,教学互乐才成可见之景。
给予教师合理惩戒权,既鼓励了学生又惩戒了老师。
《从“熟”到“巧”》
郝哗在写作上有何诀窍?她说:“得益于读过的书。”“书对我产生吸引力,源于小时候妈妈给我讲的故事。像‘大灰狼追红兔’、‘月亮仙子’、‘龙眼’、‘望娘潭’这些故事都让我着迷。稍大一点,就问妈妈故事是从哪儿来的。妈妈说,书上写的。那时,我才知道书是个神秘的东西,有了到书中找故事的渴望。平时,爸妈不是看书,就是看报,我很羡慕他们.上小学后,家里专为我订了一份《汉语拼音报》,让我借助拼音,读上面的童话、寓言故事,背诵上面选登的唐诗。慢慢地,我的阅读兴趣愈来愈浓。久而久之,竟形成了一种习惯。”看来,一个人兴趣、爱好、习惯的形成,离不开家庭的熏陶。
郝哗在阅读与吸收上,表现出了她与众不同的风格。一、杂而不乱。所谓杂,指读的内容,文学作品、生活百科、佛教圣经、电影艺术、青年修养、衣着风度等方面的书她都涉猎。所谓不乱,指读书有目的,择书有标准。如她对信佛教的人感到神秘,就读了《佛教百问解答》一书,以解心中之疑。有些报刊及栏目对写作文有启发指导作用,便成了她固定的读物.二、多而细。所谓多,指读书的方式多,有“蜻蜓点水”式,即只观大略,不顾细微;有“择优录取”式,即精选名篇佳句,抄录整理或熟记背诵;有“分项剪贴”式,如刊头画、插图及一些资料性的文章均用此法。所谓细,指分类细,按材料的内容、性质分贴在“艺海拾贝”、“昨日一瞥”、“天地方圆”等剪报栏目中。三、“入”而能“出”。“入”指读书态度。阅读时精神集中,遇到疑难,仔细思考,绝不目圈吞枣。郝哗说,她曾读过一些朦胧诗,初读时,觉得如梦似幻,不知说什么,可她经过反复咀嚼,边读边想,借助工具书,联系平时读过的一些材料,慢慢地就品出其中的“味道”了。一次阅读课上,语文老师读了一首诗:“啊/谁说秋天月圆/佳节中尽是残缺/每一回西风走过/总踩痛我思乡的弦。”让同学写一篇分析短文。郝哗是这样分析的:“这是一首思乡诗,其特色体现在以景衬情上,明明是不能与亲人团聚的缺憾,却说月亮净是‘残缺’。还有诗人把‘弦’比做自己的情思,让人感到诗人的心在颇抖,情之浓之烈,‘怎是一个愁字了得?’”
郝哗同学在写作上获得了成功,正是她不懈练笔的结果。启发她对写作产生兴趣,培养她练笔习惯的是两位语文老师。三年级时,她的第一篇习作《写给老师的话》,作为范文在班里讲评。老师夸奖这是一篇好作文,可以打满分。这句话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学生心田,她加倍地珍惜自己这点成绩,以后每一次写作文都用心写。上中学后,语文老师是一个文学素养很高,喜欢写作的人.他常常在课堂上读自己写的小说、诗歌,让学生品评、鉴赏。平时,他对学生写作文要求很严,训练有方.尤其对郝哗的写作辅导,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每次批改,肯定什么,哪些不足,都在评语中写得清清楚楚。老师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学生,启发了学生潜在的智能。郝哗不只是写好每篇作文,课余,她坚持写日记,写散文,写诗,写小说,一发而不可收。她把写作当作同挚友谈心。
《武则天有何政绩》
有人说,武则天时期是“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桥梁,或者说它维持了统一稳定的局面,这些说法都是欠分析的。武则天时期,由于政治黑暗,酷吏横行,刑法酷滥,政策举措失当,任用的大都不是贤才,已经根本上毁坏了“贞观之治”的强盛了。它之所以不酿成更大的动乱,主要是由于两条:一是坐享“贞观之治”的成就。“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时代发展的高峰之一,政治清明,社会繁荣安定,经济高度发展,积累了大量物质则一富,形成了人心思定的思维定势。二是当时一些有识的官员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了贞观的政策。武则天也清楚知道,要有一些能干的人来为她管理国事,所以先后用了狄仁杰、姚崇、宋憬等人。自然,这期间也听信酷吏的诬告,差点儿弄死狄仁杰等人。虽然有这两条,但当时各方面都很糟糕的。这从当时一些有识之士给武则天进谏的奏折可以知道。譬如经济,韦嗣立说:今天下户口,逃亡过半,租调既减,国用不足。这是给武则天上书批评的,如果不是事实,武则天肯定把他杀了,最少也贬个远州小官。李娇、唐休憬也说:“(今)不能使兵革止息,仓府殷盈,户口尚有通逃。”可见当时经济情况。老百姓被压得无法生存,只好逃亡,田地荒废,生意也无法做,国库税收当然减少,己经到了国用不足的地步了。这种情况下,武则天还大肆挥霍,为了能经常同薛怀义在一起,就在洛阳大建宫室,在全国大兴佛堂。还在洛阳修建明堂、天堂花费极大。如果没有贞观留下的底子,肯定要经济崩溃。
李娇、唐休璟所说“不能使兵革止息”主要是指边疆少数民族的反抗侵扰。唐太宗对边疆民族采取“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总方针,对疆民恩威并施,使用得力将帅,所以边疆逐步安定了下来。而武则天一味的显示武力,且用人不当,使边疆民族经常起事。名将程务挺在边疆民族中很有威望,武则天却杀了他而替之以而首薛怀义,怎么会有成绩?
至于文化方面,前人曾有武则天扩大科举,招揽人才之说。其实武则天时代,任官多不从科举,而从卖官、告密等所谓“斜封官”“试官”等捷径取得。由于人才不能得到正常发展,一些腐败现象影响了社会世道人心,形成学校颓废、科举滥乱的情况,韦嗣立上书批评了这些状况,他说自从武则天掌握政权以来二十多年,国学已经废散了,社会上轻视从儒学入官,人们都以邪门歪道升官,即使考试,一些优秀的人才极少能考取。这种情况说明了文化教育受到破坏的情况。正像“文革”期间江青奖拔白卷先生那样,对教育的破坏够严重的。武则天手下那一班炙手可热的人物如来俊臣、薛怀义、侯思止等,大字不识儿个,就一步登天,走侥幸之门路成风就不奇怪了。
经济衰退,人民逃亡,外侵严重,文教没落,武则天时期虽未完全濒临崩溃,但亦到了边缘,它己经把贞观之治建立起来的国力,基本上耗光了。
《土壤》
土壤对人有何价值,
人对土坡又有何归属,
我不从土壤学的角度发表议论,
而是对人生作一点儿探索。
有人死后将骨灰献给大地,
撤遍祖国的平原、峻岭、山谷,
骨灰变成土壤的一个分子,
滋润着每一粒沙,每一撮土,
骨灰变成一个个灵动的细胞,
孕育着每一吊谷穗,每一个鲜果……
由此,我领悟到一点人生哲学,
献骨灰的死者,有着生之魂魄,
骨灰把土壤改造成为肥田沃土,
是创造一切生命的生命之父……
《美国与中国的教育有何不同》
在美国教育孩子,动手犯法,动嘴也非一件易事。在美国生活的华人无论是从港、台、大陆来的,还是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来的,或多或少都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总是把“学而优则仕”看得很重,那种“重文抑商”的心态使身为商人的父母都寄希望于儿女成名成家上。然而,美国的教育恰恰相反,学校不求学生死读书,而认定要在社会实践上学习知识,认识自我。我还自以为自己很开明,并不反对这种教育方法,也认为这样会有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但是,当儿子从学校带回商品向街坊邻居推销的时候,我便又从骨子里产生一种反感—学生、学生,就应该好好学习才是,学校这种做法是误人子弟!
如果是在中国,我会大声疾呼而燕得多数人的赞成。然而,这是在美国,大多数的父母都心安理得地领着自己幼小的孩子向左邻右舍推销幼儿园、小学校摊派给孩子推销的商品,并且大人、小孩都是一脸的光荣感。相形之下,我觉得即使有心阻止儿子过早参与金钱交易,也找不到恰当的理由去说服儿子—美国人的参与感很强,在公益事业上很注重个人形象,所以,学生推销产品是帮助学校向商品的生产厂家赚一部分钱来添置电脑等学习用品!得,别说儿子了,就连自己想到这些也怀疑自己的心胸是否太狭隘了一些,所以,我也常常带着儿子走街申巷去推销商品—第一是儿子小,我不放心让他一个人去敲别人家的门;第二是想以实际行动与心底的反感抗衡。好在推销的东西都是孩子们喜欢吃的巧克力搪、爆米花,大人喜欢用的圣诞节包装纸和包装袋,因此,推销起来也不算太难,加上我们周围有孩子的邻居也不少,你买我孩子的东西,我买你孩子的东西,相互一成全,每一次总能找到几个“客户”。
由于美国孩子自小就在推销商品中学会了等价交换,所以,很少有孩子在家里义务劳动。帮父母刷车三元钱,帮父母锄草二元钱,收拾自己房子一元钱。洗盘洗碗一元、二元不定……起初,我坚决反对这种用物质刺激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试着以“动口不动手”的方式教育儿子适当地做些家务,结果儿子知道别人家的价格表后,大呼“It's unfair”。为了达到美国式的公平合理,我只好答应儿子洗一次碗一元钱,一天洗一次,一周洗五天,周末可以不洗。也许是因为儿子体会了洗碗的不易,所以,他对自己挣来的钱格外珍惜。有几次他在商店里看到喜欢的东西想让我给他买,我说:“可以,用你自己的钱。”结果,他想了想还是没有舍得花自己的钱。
到底让孩子过早地接受金钱观念是好还是不好呢?东西方两种文化教育谁是谁非呢?我至今也没有找到一个让自己心悦诚服的答案。
去年带儿子回国一趟,回来时又多了一件心事:怎样才能教育儿子胸怀大志呢?
虽然自己一直鼓励儿子好好学习,利用现在父母给他创造的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武装自己,但是我只提到知识是生存之本,却从来没有想到去限定儿子该做什么。然而,回到国内才发现和儿子同龄的孩子们早已有了远大的目标,这些刚刚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们不用大人问“你们长大后做什么”,自己就主动在人前表示“长大当科学家”、“长大当律师”、“长大出任美国大使”、“长大当医生”,有一个还郑重其事地说“长大当总统”,不过没说是哪国的总统。总之,没有一个人说长大要当农民和工人的。有一天,那位长大了要当驻美国大使的小孩问儿子:“你长大了干什么?"1L子一语惊天地说:“Fireman!”
什么?消防队员?我气恼地用英语把儿子教训了一顿,然后对这位还不懂英语的“大使先生’一说:“他现在还不知道他应该做什么。”
事后我设身处地地为儿子想了想,觉得儿子回答的没有错。美国是一个祟拜英雄、崇尚勇敢的国家,不论你干哪一行,只要你出名就有人祟拜你!儿子想当消防队员,一定是被电影中那些舍身救人的消防队员的勇敢精神所感动。我后悔自己那么粗暴地对待儿子心中的理想,我谴责自己对孩子的一句童言竟如此敏感,然而,我心灵的深处却常常涌动着不安—怎样才能让儿子胸怀大志呢?
总而言之,第一代的移民父母就是难当,上一辈接受的教育和下一辈所受的教育是一东一西,南辕北辙。难言的惶惑、冲击和无奈只会付出更大的心力,疲惫之余也只能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好友们长叹一声:家长难当啊!
《《书是财富》作文点评》
读完了这篇考场作文,你有何感受?你不为人们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忽略了精神上的需求而忧虑吗?你不为人们在财富观念上的变化而痛心吗?作者精心选取了这样的题材和体裁,通过两代人对“书就是财富”的截然不同的理解,引起人们对“书”的价值内涵的思考,主题鲜明深刻。
小说人物集中:故事始终在祖孙两代身上展开;场面集中:故事始终发生在这个宁静而充满书香的小院;情节集中:故事始终围绕“书”的变迁(爱书到卖书)而推进。鲜明而生动的人物形象,简单而集中的故事情节,特殊而典型的环境,贯穿始终的线索,泪泪清泉般的语言……作者以灵动的思维为我们创作了一篇成功的小说。
《表扬信与感谢信有何不同》
表扬信和感谢信在格式上基本相同,但两者还是有一定的差别。表扬信侧重于对方做的好事,歌颂新人、新事、新风尚、新思想。正文内一定要写清楚表扬谁,为什么表扬,时间、地点、做什么事情都要一一写清楚,并向其表示热情的赞扬。表扬信可以是受惠者,也可以是第三者所写。感谢信,一般是写给做好事者本人或其单位领导,表扬信,可以是给好事者本人或其单位领导,也可以写给有关新闻单位,如报社、电台、电视台。
台胞吴先生回大陆探亲,不慎遗失一只钱包,里面有二千多元外币和三张面值一千元的国外旅游支票,心中十分焦急。就在他失望地准备返台时,公安局一位同志把他的钱包送回到他的手上。经公安局同志介绍,钱包是一位个体户小车司机捡到的,这位司机,为了寻找失主,跑遍了涉外饭店、宾馆,在一无所获后,转托公安部门帮助查找。吴先生听了,大为感动,打开钱包,分文不少。请你以故事目击者的身份,向一家新闻单位写一份表扬信。
(提示:此事表扬对象是个体小车司机,他的可贵之处:一、在大量外币面前不动心,分文不少归还失主。这是拾金不昧的可贵精神。二、拾到钱包后,顾不上开车赚钱,急人所急,到处寻找失主,这是助人为乐的高贵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