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有趣味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0:06:53
《快乐的时装秀》
今天,我们清荷作文要举行一场别有趣味的报纸时装秀。
“叮铃铃”刚一上课,大家就蹦蹦跳跳地回到教室,准备开工!瞧,教室里一阵吵闹声,大家都手忙脚乱,却也是兴致勃勃,大伙儿忙得热火朝天。二十分钟很快过去了,一位位模特即将闪亮登场!
第一位模特出场了,只见肖雅丹像小公主一样站在台前,手上拿着报纸做的魔法棒,头上戴着像孙悟空的紧箍咒一样的皇冠,背后一双蝴蝶的翅膀,脖子后面还有一个扇形的衣领,像孔雀一样,好看极了!她走着猫步,翅膀随着风飘动,动人极了!
第二位模特出场了,大家一件都哈哈大笑。我们组的刘贤子像大侠一样,威武地走了出来,他全身被报纸包裹得严严实实。头上戴着一顶小帽子,一不留神,那顶帽子就被吹跑了。手上拿着软剑,一摇,那一半就像草儿笑弯了腰一样。后面的衣服飘了起来,显得非常威风。他走猫步的时候,帽子总是掉,似乎不喜欢他一样,惹得大家捧腹大笑,而披风像翅膀一样随风飘动,真帅气!这里面可也有我的一份功劳!
还有“美丽公主”李昕怡,“蒙面小马”马振基,都是设计师们精心打造的,也非常有趣……
这就是我们快乐的报纸时装秀,我终于知道,报纸不光可以看,还可以通过我们的创意变成衣服呀!
《“新探”到底》
《红楼梦》的创作艺术贵含蓄,“细按则颇有趣味”,是它的写作特点。《新探》有关艺术形象的分析,深切地把握了这一特点,特别是《论贾宝玉的“疯”“呆”“痴”“狂”》、《论林黛玉的美》、《论薛宝钗形象的艺术构思》,这三篇分析主要人物的文章,虽着眼于形象与性格的审美理想的解析,但对它们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丰富、复杂的个性内杨,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细腻,说理清晰,见解新颖,是近年来《红楼梦》艺术形象研究中不可多见的好文章。
扬华同志为人诚笃,做事认真,他的文章,他的治学态度也一如其人,严谨求实,一丝不苟。最近他曾和我谈起,有一些“红学”论著十分强调八十回以后的“探佚”,甚至认为不先探佚,就难以对《红楼梦》前八十回做出准确、全面的评价。对这种说法他深持怀疑态度。我认为,他的怀疑是有道理的。
曹雪芹的《红楼梦》只写八十回(实际是七十八回),或者是八十回以后的原稿散失了,《红楼梦》成了未完成的杰作,这的确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缺憾,因此而萌生了探佚的“红学”研究,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探佚,毕竟只能根据小说已提供的形象和情节(也包括“脂批”中所提供的遗稿中的事件、情节和人物的线索),做些合理的(有限的而非遐想的)想象和淮断,终不能用探索想象中的形象来取代对小说中艺术形象的研究。更何况,二百多年来,《红楼梦》的广泛流传,那怕是在它“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可谓不胫而走”的时代,就是靠它的前八十回塑造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的。后来虽有后四十回续书,但自“五四”“新红学”派勃兴以来,高鹗“狗尾续貂”的名声即已远扬,也有了八十回本(如“戚本”)的印行,而曹雪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对曹雪芹《红楼梦》的研究,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更加提高,以至有如此更加勃兴的“红学”在文坛出现。《新探》正是从曹雪芹前八十回《红楼梦》“立意”来抒发议论的。我以为,这也是一种值得赞扬的求实的学风。
当然,《新探》还只是扬华同志有关《红楼梦》思想艺术问题的论文集,文章也只有十九篇,虽非对《红楼梦》的系统的论述,但作者所论及的问题,却又可以使人从一斑而窥全豹,看出他对《红楼梦》见解与立论的概观。
我希望,也期待着这“新探”能继续下去,向“红学”的更新的开阔的领域,做更新的深入的探求。
《文艺作品中的趣味》
有“趣”就会有“味”,但是有“味”的未必都有“趣“味,更偏重于内容方面,范围也更宽一些。文艺作品要有韵味、余味,要能回味、体味。说来说去,要有浓厚的生活昧、生活气息。“味”,是生活气息在文艺作品中的凝结。作品不能一览无余,不能单调浅薄,不能僵硬概念,不能虚假伪造,要有含蓄,要使人思索回味。这只能真实地、生动地、厚实地反映了生活才能做到,内容探刻而丰富才能做到。伪造生活的作品,不可能有生活气息,由此可见,“四人帮”对“味”和“趣”讳莫如深的原因,是因为一讲“趣,、“味”,必要讲求真实地反映生活,写出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他们伪造生活就格格不入。 内容的丰厚,余味的绕梁,都涉及到艺术概括的深度间题。艺术概括越凝炼,概括的生活内容越深厚,回味、余味、韵味便越浓烈。清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问短篇所尚,日‘咫尺应须论万里’。”又说:“然即短至绝句,亦未尝无尺水兴波之法。”在咫尺之中蕴含万里,在尺水之中可以兴波,当然是内容丰实了,给人思索回味的夭地就十分大了。因此,“味”是个牵涉到艺术概括深度的内容含量间题。文艺作品要有“味”,就要凝炼地反映生活的真实,反映出浓厚的生活气息来。
对文艺作品中的“味”和“趣”要探讨,不能象以前那样讳莫如深,更不能莫名其妙地排斥。我们还举不出哪一部无“味”“无趣”的作品,而依然可以堪称为文艺作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