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游记》有感700字

2023-10-02 12:24:43 叶志林 标签:700字 阅读:

四大名著中唯一的神话小说《西游记》,拥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万千大众,可谓是名著中的经典,由吴承恩所作, 其中蕴含的道理十分的深奥,需要你去细细品读。

其中,我最欣赏的就是唐僧的大弟子——孙悟空。他聪明、勇敢、仗义且勇不服输的精神,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想必“大闹天宫”大家都早有耳闻,孙悟空因为搅乱蟠桃会,而被玉帝派出十万天兵捉拿,阵容之强大前所未有。二十八宿和九耀恶星被孙悟空单挑就打跑了,六臂哪吒被打伤,五大天王纷纷战败,而众神却束手无策……直到天庭中最出名的战将二郎神赶到才稳住了战局,加上太上老君金刚琢偷袭得手,才把孙悟空关进了炼丹炉中。但到七七四十九天开炉之日,悟空又跳出丹炉,踏破九霄,大乱天宫。打得九耀星官闭门闭户,四大天王无影无踪。这一番猴王不分上下,使铁棒东打西敌,更无一神可挡,只打到通明殿里,凌霄殿外。道教第一护法大明王朝护军之神王灵官加上雷部三十六位正神,同样余何不得。毕竟孙悟空乃是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的。玉帝无奈才派人去西方请佛老降服,如来断了五根手指才化作的五行山也困不住孙悟空,还是靠代表了西方诸菩萨的慈悲、智慧和法力加持的六字直言才得以镇压。在镇压了五百年后,被唐僧师徒带去取经。

孙悟空可谓是万妖之王,他凭什么能跟随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当然靠的是永不服输的精神。悟空凭借自己的实力成了万佛之祖,玉帝苦修两亿多年才高登皇位,这样也就不难看出我们能做的是用一腔热血,去拼搏努力,才能成功,别无捷径可言。

曾听闻一句话:“只闻花果齐天圣,不闻灵山斗战佛”。西游背后要么靠背景,要么靠实力,只有强大到一个人就能扭转战局时,你才是王者,可这背后靠的必然是磨练。所以说“爱拼才会赢”!

标签:有感西游记700字四大名著唯一小说神话

读《七天》有感

不要对一切人都以不信任的眼光看待,但要谨慎而坚定。——题记

最近,我迷上了来自马来西亚的许友彬叔叔写的悬念时空系列小说。其中一本名为《七天》的书的封面的几个字吸引了我的目光,这几个字是:累计107周位列《亚洲周刊》畅销书前十名。我用了七天看完了这本书,事实证明,《七天》名不虚传。

《七天》讲述了一个有趣又十分生动的故事。故事讲的是一辆校车在雨天突然掉进地洞,和外界失去了联系。车上载有四个学生——善白荷、健云、晓玲和君顺。四个孩子与司机欧叔一起,开始了一次惊心动魄的历险。大家同舟共济,分享着仅有的食物,同时寻找出口。在这七天里他们食用了许多古代的动植物:总鳍鱼,巨型蜻蜓,大莲蓬……健云和白荷了解了他们之间恩怨的关系,化解了家族仇怨,最后,健云和欧叔找到了出口,一番争论之后,白荷留下了却发现了君顺的自私,于是有了后面与老虎哞哞相互协助,相互信任出森林的情景。

在这本书中,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却又绝对的信任,白荷对老虎的信任,对健云的信任,都让我感到真诚。

人和动物都可以信赖对方,为什么人却不行呢?

因为太多的议论,埋下了怀疑的种子,生根发芽,导致人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明明表面上关系十分好,背地里却在互相捅刀子。这把刀是因为怀疑而捅的,就这样,人们之间的距离表面上只有几毫米,内心却是十万八千里,越捅越远,不可挽回。一切都是因为怀疑,不信任。说起不信任,一件已经被埋藏在记忆里的小事涌现出来。

那一天,下着倾盆大雨,我在路上拦了一辆出租车回家。到家门口时,我才发现囊中羞涩,钱大部分都被我花掉了,于是我对司机叔叔说:

“叔叔,我钱没带太多,能让我回家拿钱吗?”

“什么?没钱坐什么车子,我让你进去了你肯定不会给我拿钱出来了,不行。”司机叔叔脸上的笑意一霎那消失了,取而代之的事冷漠和不相信。

“真的,我拿了钱就出来给你。”我有些着急了。

“你给你家人打个电话,让他们给你送过来。”司机叔叔的一脸防备,就像一根针刺痛了我的心。

虽然后来妈妈过来付了钱,但是那一脸怀疑却让我历历在目。

要是多给对方一点信任,估计就不会如此了吧,信任的种子不太好播种,但怀疑的种子播种的却是神速啊!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人与人之间要保持一定的信任,不要随意怀疑对方,也让我懂得了互相信任有多么难。

[史林华老师点评]从陈梓涵小朋友发来的暑假作文看,她这个月过的丰富多彩。据了解她对自己的暑假生活作了一个规划,虽然平时父母都在上班,但她能把每一天过得有滋有味,劳逸结合!一个没有大人陪伴能控制电子产品的孩子,在如今真的为数不多,她妈妈说她特别爱看书,看累了斗斗小仓鼠,写写毛笔字,或帮奶奶装桃子。但愿在八月继续看到她的美文!

读《唯一的听众》有感

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家里拉小提琴遭到了家人的不重视,心灵创伤,决定要拉好小提琴,不被小看。后来到了树林里练琴,受到了一位“耳聋”的老奶奶的鼓励,最终拉小提琴拉得非常好。在这变化中,“我”的心理也产生了变化,从毫无自信—沮丧—兴奋—沮丧—羞愧—兴奋—恢复自信。这些的变化都与“耳聋”的老奶奶有关。其实这就是鼓励的作用。

对于缺乏自信的人来说,做什么事其实都需要鼓励,但是其实就是充满自信的人,在被鼓励后,做事也能发挥得更好,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被表扬,被鼓励,有哪个人会在被表扬,被鼓励后不开心呢?虽然我是一个很自信的孩子,但是我却仍然时时刻刻期待着爸爸的鼓励与表扬。

有一次我有一道题做不出来,急得想来想去,抓耳挠腮,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我叫来了爸爸,爸爸认为这一道题很简单,觉得我能做出来,便对我说:“爸爸知道你能做出来,你肯定能做出来的!多读读题!我相信你,孩子!”听了爸爸的话,我急躁的心,平静了很多,也有了些灵感,我按照爸爸说的话,一点点的认真读题。我居然发现这道题其实真的很容易!爸爸看到我做出来后,又表扬了我一句,说:“你真棒!做的不错!”我听到了爸爸的表扬,鼓励,心里开心极了。在做剩下的题目时,我一直带着愉快的心情,每一道都做得很认真,非常好。这就是表扬和鼓励的力量。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每个人也都在这过程中体会到了被鼓励,被表扬的快乐。鼓励的力量,如此强大!它能让失去自信的人恢复自信,它能让充满自信的人做的更好。让我们也时时刻刻准备着鼓励别人,让人人都能体会到被鼓励的快乐吧!

《西游记》读后感

    当然,艺术典型,不只是现实人生的艺术概括,有时它也内蕴着历史的源流,特别是孙悟空这样的神魔英雄形象,作者运用的是神话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段,它的英雄品质的理想的概括,更有广大的自由的天地。在我国的神话传说里,很多神话英雄人物,源远流长,它们也会给吴承恩创造孙悟空的神魔英雄形象以丰富的养料。这是我们不能忽略的。

    《西游记》是神魔小说,我们也必须从它的特殊表现形式做出细致的挖掘、探讨和分析。有深广概括的艺来典型,也总会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这的确是我们过去的研究工作注意不到的。在解放后的一段时间里,意识形态领域是被资产阶级学术观点占领着阵地,我们对于许多问题急急忙忙要说明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自己又没有完全掌握辩证的方法,这就难免有简单化的毛病,对复杂的现象缺乏科学的以至细致的美学分析。而现在有不少同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说明《西游记》的研究在深入,在克服简单化的毛病。不过,分析复杂的现象,也离不开产生它的现实基础。历史也好,传统也好,都只是流,它们不能取代现实的源。

    在我们古代神话中,确实也出现过犯上作乱的神话人物,如共工、刑天、蚩尤、无支祁等等,它们的传说,都可能给吴承恩塑造孙悟空形象以影响,但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都不具有孙悟空这个神魔英雄形象的现实的品格。既然承认那些神话是曲折地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祖先是有反抗和斗争精神的,那就是说,那些神话人物自有产生它们的社会现实的基础。如果这样,把“产生于封建后期”的神魔英雄的孙悟空,追溯到史前或史后,作为对它们的再加工再创造,那岂不是在“强迫”吴承恩对现实充耳不闻,而去发思古之幽情!这恐怕也是既不符合吴承恩的构思,也不符合文艺创作规律的。为什么在我们的小说史上或者神话传说中,从来没有看到过《西游记》这样完整的、充满人情味的神魔斗争故事呢?还是马克思主义的那句老话,存在决定意识,没有那样的社会关系,就没有那样的社会意识,那怕是极其曲折反映的神魔故事的创造,幻想总是根源于现实。

读《西游记》有感

有句话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个人如果想成功,那就一定得坚持。凡事贵在坚持,最终总会成功:这便是《西游记》告诉我们的道理。

《西游记》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大战红孩儿,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都被作者描写得非常生动。读完这本书,我感触很深:师徒四人是多么有恒心!在哪里,都能看到师徒四人坚定的背影。再看看我,遇到困难就想放弃:小时候,我参加了一个舞蹈班,每天要练基本功,还要在群里打卡,有时候腰酸背痛,走路腿都疼。我受不了这样的痛苦,就放弃了。我还学过兵兵球。刚开始,我还挺喜欢,可学了一段时间,就觉得枯燥了。最终,也没有坚持下去。

通过读《西游记》我明白了:凡事只要坚持,总会成功: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唐僧师徒四人永不放弃的精神,努力学习,最终一定会收获成功!

读《忠犬八公》有感

有一种情感不分界限、不分种族;有一种情感,虽然可能是短暂的,却能得到心灵的永恒;这种情感就是爱。

这一本书讲了大学音乐教授收养了一只小秋田犬,取名为小八。之后的每一天,小八每天早上将教授送到车站,傍晚等待教授一起回家。不幸的是,教授因为心脏病而去世了,再也没有回到车站,但小八却毫不知情。然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在车站等待教授。每天开始希望“诞生”,每天最后希望“死亡”,无尽的失望,无尽的痛苦。小八风雨无阻的出现在同一时间同一地方等候主人十几个年头,直等到死去的那一天。

而读这本书时,小八闯入了我的视线,让我感受到了一刻震撼,一种永恒;我寻回了那种原始而真诚的感觉,我流泪了,不是哭泣,是为了祭奠与怀念小八,一只普通的小狗竟会有这么大的毅力和决心,若是其他的狗,守望几天就会走了,而它,是一只日本武士们的狗,这意味着他不屈不饶。小八在那痴痴等待,不管春去秋来,不管严寒酷暑。可能,它的等待,是为了永远不忘记它爱的人。

它终究还是跑到车站等,等到生命的尽头。它等待,为了主人的那份恩情,主人走了,它留在了原地,春去秋来,它相信它的主人会回来,它试着远眺,试着寻找,它想看到远方主人拿起那颗孤单的小球对它说:八公,捡回来!岁月匆匆如风划破它的眼角,留下一颗饱含期待的泪,它累了,倒在了雪地上,闭上了眼睛,回想着主人与它的往事。在梦境里和教授坐上了那辆金色的火车,离开了东京,离开了人世。

这一本书使我热泪盈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并告诫我们要珍惜身边所拥有的,同时也揭露了人世间的悲哀!我对周围的一切很少有被感动的瞬间。此时此刻,我十分感动,多想此刻能陪在小八的身边,为他遮挡那刺骨的寒风,陪着小八静静的等待主人的回归!这本书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永恒的记忆,"八公"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教授对小八不求回报的关爱,竟换回小八如此纯粹的感情。是啊,只要我们善待动物,像朋友一样珍惜他们。

他们也会像“八公”一样善待我们人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