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西游记》一直陪伴着我。无论是小说,还是动画片,虽然我看了一遍又一遍,但是让人觉得不过瘾。我看到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时,我对唐僧的虔诚坚定,孙悟空的桀骜不驯,猪八戒的温和善良和沙和尚忠心耿耿感悟颇深。但最令我感动的还是唐僧对徒弟的谆谆教诲。如今再次细细品味这部家喻户晓的名著,不变的是故事情节,变的是我们对这本名著的感触。
《西游记》的内容有很多,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孙悟空为线索,通过猴王出世,大闹天宫等情节,交代清楚其出生、师承、本领、性情等;第二部分写唐僧出世,交代去西天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写师兄弟三人一路降妖除魔,保护唐僧西行取经的经历。
在看《西游记》的时候,我总会有一个疑问: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就可以翻十万八千里,那为何不直接带着唐僧坐筋斗云去雷音寺(取经的地点)取经呢?随着我慢慢长大,这个问题也迎刃而解: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成功的东西,那人人都会想得到这个东西,并向这个目标奋斗,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残酷的,一切的事物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就像这句歌词所说的,成功是没有捷径可走的,成功的秘诀就是踏踏实实的沿着脚下的路走下去,不管路的两旁是荆棘还是鲜花,不管路的上空是艳阳还是乌云,只要认认真真的走下去,不要被中途的诱惑所迷住,就一定能成功。
孙悟空神通广大,却被紧箍咒约束着,这就是所谓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生活中,整个世界也因约束才能够有条不紊的发展。若世界上没有任何规则,对人们也没有任何的约束,那这个世界将会坠入毁灭的深渊。所以,人们应当自觉遵守法律和各项规定。
从唐僧的执着精神,我感悟到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一个真正想取得成功的人是不会在意自己为这个目标耗费了多少时和精力的,他在意的只有自己是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拼搏过。这样的人知道:接受的磨练越多,获得的经验也就越多,离成功的大门也就越近。
《西游记》不仅给我们讲述了一段段精采的人生故事,更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将来回报社会,报效祖国!
《彩虹鸽》一书讲述一只鸽子经历了巨大恐惧,并在主人的帮助下克服“自我”,做回“自己”的传奇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灵魂受到了洗礼,并明白了什么是“超越自我”
“超越自我”,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一件有多少人渴望的事情,但是,何为“超越自我”,是比之前做得更好吗?是自己的表现超出了自己的期盼吗?不!超越自我,是做到了自己原先不可能做到的事;超越自我,是跨过了人生的那道巨大坎儿;超越自己,是改变了未成现实的“现实”;超越自我,是摆脱了命运的阻挠;超越自我,是突破一切,实现无数的不可能!也许这离生活很远,但如果有可能,为什么不勇敢的向前走一步呢?为什么不突破自己的极限呢?为何不试一试呢?
“超越自我”,更是一种勇气的象征,全世界有多少人?而超越自我的又有多少人?由此可见,有多少人有决心,却没有勇气,只有战胜了失败的恐惧,才能走向成功;只有看淡了一切失败的后果,才能超越自我;只有相信,才能实现。
也许我无法做到这一切,也许我无法克服恐惧,但是我相信,只要敢作敢当,就没有所谓的失败,只要能做,就没有不可能!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志,则国志”作为二十一世纪的花朵,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更应该去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今天,我读了《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一本书,这是一本震撼人心的书,它让我领略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从诸子百家到四大发明,从过去的东亚病夫到现在的泱泱大国,无不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翻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仁人志士层出不穷,中华美德熠熠生辉,民族精神世代传承,如圣贤之师孔子,精忠报国的岳飞······,他们的智慧,他们的光芒,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美德。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这短短的二十四个字当中,它包含着许许多多的道理,让我深有感悟。在当今的社会下,人民的日子越来越好,可人们往往会忽略了核心价值观,在我看来,所谓的富强也就是振兴中华,俗话说得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要想富强,作为中学生的我们 ,应该懂得在学校遵纪守法,发愤图强,天天向上,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应做到懂礼貌,讲文明,提高我们的思想,把我们的思想转变为正能量。见到师长问个好,见到垃圾弯个腰,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为了班级目标而共同奋斗,不损坏班级的名誉,创造良好的班风,为学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听从学校老师的安排,在班级中坚守自己的岗位,为班级尽心尽力,用平等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同学,不嘲笑他人的缺点不歧视任何一个人,对待家长老师同学及朋友,不欺骗不隐瞒,坚持做到诚信,孔子说得好;民不信不立。做为中学生的我们,当然也不能忘党,没有党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没有先辈们昨日的牺牲,就没有我们今日的幸福,因此我们必须要爱国。祖国如母。母亲是唯一的,即使不美丽,不富裕,却不可替代。今日,爱国并非一定要我们抛头颅洒热血,很多时候,爱国只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上恪守国格和人格的底线,只是要求我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我们是祖国的花儿,我们应该更努力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而一切美德的基础就是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社会将变得更美好,因为爱我们才存在,多给社会一点爱,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打造一个新的明天吧!
西游记是吴承恩写的,它可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吴承恩在《西游记》里栩栩如生地描写了一批有特色的人物:爱打抱不平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生性豁达的沙僧;济世为怀的唐僧;行善济贫的观音;法力无边的如来佛祖。
在这些人物之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这本书的主角之一——孙悟空。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喜欢他吗?因为他神通广大,疾恶如仇,敢做敢当,敢爱敢恨,就因为这些,我可喜欢他了。
在《西游记》这么多故事里,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故事就是“三借芭蕉扇”,这个故事讲了唐僧师徒四人过火焰山。据说这个火焰山可以把铜头铁身的人化成汁。后来,他们得知有个地方,那里住着一位铁扇公主,铁扇公主有一把芭蕉扇,这把芭蕉扇可以把火扇灭之后,孙悟空便自告奋勇地去借芭蕉扇了。可第一次被扇到了几万多里远的地方去了;第二次孙悟空跑到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威胁他不给扇子就不出来,于是铁扇公主给了一把假的芭蕉扇孙悟空,后来,孙悟空知道这芭蕉扇是假的之后,再次去借了芭蕉扇,终于,在第三次,孙悟空借到了真正的芭蕉扇。灭完火之后,孙悟空把芭蕉扇物归原主后,又继续去往取经之路了。
当时我读到了这里,我想到在我们的学习当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凡是遇到困难都要一一去解决它,克服它,读到了这里,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遇到困难不要退缩,要坚强面对,要想想办法,要不畏艰险,还要勇往直前,总会解决的,读到了这里,还让我想起了一句我以前学过的名言——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学习学习孙悟空那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
虽然我们没有孙悟空那双“火眼金睛”,但是我们也要学习他善于分辨真假善恶,不要被社会上那些形形色色会用花言巧语和“法力”的“妖魔鬼怪”所迷惑。只有我们擦亮眼睛,分辨是非,才能撕破伪装的画皮。奔流的河,如果没有暗礁的阻挡,就无法激起那迷人的浪花;羽毛丰满的小鹰,如果没有暴风雨的搏击,就无法实现展翅高飞的自己;我们在学习时,不遇到些难题,怎么能成为聪明人。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风雨般的洗礼,才能茁壮成长,我想,这就是我读完《西游记》后的起示吧。人生就像五味瓶:酸、甜、苦、辣、咸,而苦就是磨难的滋味,只有品尝过“苦”,享受过“甜”,才更有滋味,只有品尝了人生五味,什么都才更有意义。
生何其难,死何其易。有人凄凄惨惨离去,有人万众瞩目到来,但人的离去却比到来要快的多。见证着这一切的人,就如古时神话故事中守护在奈何桥的孟婆一般,注视着人们来来往往步履匆匆,只有自己任然站在原地,无可奈何。《目送》便是这样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
龙应台,这最犀利的的一支笔也有最难以言尽的时候:“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女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面对人生的无奈,她的写作境界逐渐转往人生的深沉。生命不过一次又一次虚无的轮回,留下的东西屈指可数,重复的不过是“目送”这一动作罢了,目送着离去,目送着到来,得到痛苦或快乐只有“目送”的这个人而已。时间的火焰静静爬过,带着一条不可泯灭的惨淡的灰烬。
世人皆为到来者,又为离去者,更为目送者。“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一个人出生到世上是何等幸运,在父母期待的目光中,冲破了万千阻碍地到来,得到了生的自由与喜悦,享受着一切生而为人的快乐。但殊不知这到来只是自己无奈与悲痛的开始。一个时期的结束就是另一个时期的开始,一个时期的成长就注定要遇到一些人,随着时间的流逝,正在经历着的这段时期悄然过去,有些人,这辈子,就可能再也不见了。
这是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
“沙上有印,风中有音,光中有影。死亡至深处,不无魂魄之漂泊”。啊,淡黄绵绵的沙地上烙印着渐行渐远的足迹,淡淡微风中传来若隐若现的清灵的驼铃声,附近水面上波光潋滟,刺眼地映射着这离别的倒影。我所挚爱的人儿,你现在离去的魂魄是否正随意地漂泊,带着我对你那最后的目送,游戏人间。
爱我之人目送着我的成长,我爱之人却让我目送着他们的离去,可悲又可泣,离的伤与爱的美紧紧相依,无法分离。有时想要放弃,结束自己的生命,一了百了,可想到要目送我之人的痛苦,便对这个世界有了期待。有时想到要死,一定是因为自己活的太过认真。人生如此短暂,不过弹指一挥间擦身而过。过往无谓的的争吵、打骂只会在你目送一些人的离去之后才充满悔恨,充满悲伤到胸口快要裂开的痛苦。人不过一死,何不更乐观地生活?殊不知对于离去的人来说死亡或许是一种解脱,对于目送这一切的留下来的人才是最残忍的。不过一死,生不如死才是最痛苦的。
太宰治说:“是等待的人最痛苦,还是让人等待的人更痛苦呢?无论怎样,我已无需等待了,这才是最痛苦的事”。目送是无奈的,更是幸福的,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将无尽的爱寄托给目送之人。被迫进行目送这一动作的我们是痛苦的,但当我们连目送这一权利都失去的时候,生活便再无了期望,也无愿望。
胡展奋老师这篇调查性报告给我的感觉宛若此刻播放的背景音乐莫扎特《飞行的大黄蜂》。仔仔细细品味这篇真诚的报道,偶尔侧耳聆听《飞》的旋律,不禁为同样精绝甚至颇具相似性的二者喝彩。
《飞行的大黄蜂》没有激情似火同时极易燃尽、使人迅速亢奋又迅速疲乏的冲动,因而今天它相当广泛地运用于胎教音乐,也有如我的失眠者将其应用为入眠伴奏。胡老师的报告亦然。一篇风险极大、最终左右到上层决策的揭丑报道就是刀尖上的舞蹈,没有收发自如、不着痕迹的智慧,极易给权力一方落下口实、招致无尽麻烦。而杰出的作品斗智斗勇,让人大为开眼。
譬如援引昔日政客为“消灭”血吸虫所写的诗词,胡老师仅仅点明诗歌艺术可以使用夸张手法,尔后淡淡陈述道:“一如当年一首民歌就可以使我们的粮食亩产万斤”。无须直白地拷问政策是否由点及面、社会工作的宣传是否失实、艺术的夸张是否会误导民众、民众对于正方双面的信息接收是否等量云云。胡老师知道自己《新民周刊》的读者绝非晚报的小市民群体,他对于自己受众精准的定位决定了他对于言语的赘肉不着一字。也正是这样不着一字,避免了主观评论先入为主之嫌,准确生动的记述提供充分的资料供读者自行思考判断。一种作者对读者的尊重表露无遗。
正如《飞行的大黄蜂》倘若一味蜷缩在几个音阶区间内,没有几处或昂扬清越或低沉哀诉音符的敲击,难免使人生倦,平实的文字不代表智慧不能呲呲作响。首段文笔极缓、情感极为低沉,“天,放亮了”传神的一个逗号带给人静谧沉闷中压抑着不安的感觉。紧随而下二段“兽犹如此,人何以堪”轻描淡写一句,尽得言尽意无穷、让人不得不想不得不为脑中瞬间展现景状胆寒的风流。完全不必新闻学老学究们一段虽然但是:夸几句血防投入牵动政府的心弦、再来几句可是可惜。一味追求主要一面面前淡若微尘的另一面,无疑是僵化与事与愿违的。调查性报道不是解释性报道,没有人可以苛求几方代表等量的文字、等量的数据、等量的标点符号……胡老师总结经验时一句深入浅出的“片面即深刻”道尽了调查性报道的要义。
《飞行的大黄蜂》因每一细微处声音的烹调而精致,因无数精致细处的连缀而完美。属于特写门类的调查性报道,其杰出的作品自然少不了细微处充满活力语言的连缀。“忽然想起岑河血防站的介绍,他们正是在查螺时感染的,不由糁得腿肚子阵阵转筋。”我相当欣赏此处细节描写——记者呵,记者也是与读者相同的有血有肉的人啊,一个为了告诉大家真相而接近危险真相的记者、一个用崇高奉献精神克服得失之心的人此刻流露出的一点恐惧,难道还不足以打动他的读者吗?“王玉华指指屋顶,满不在乎的模样像是一个农民要卖他的牲口”,类比与讽刺。如果说高高在上当权者的冷漠只是传达在知情者关于机构裁汰、人员缩减、福利遗忘的陈述中,那么一部分血防基层小官僚责任心的缺失在此处表露无遗。我们无法苛求胡老师寻访到帝都最高层——即使千辛万苦奇迹般实现访谈,这篇稿子十之八九会被扣下来禁发——但这里,从地面的一粒沙,我们可以预计到天空中尘霾如何遮天蔽日。
《飞行的大黄蜂》倘若没有跌宕润色平实的调儿,未免无聊;一个人若毫不间歇地谴责自己不满的事物,终将一口气接不上来、张嘴瞪眼。而胡老师此处“说人的悲惨故事我都说乏了,还是看看动物多悲惨吧”千言万语涌向舌尖,却宕开为下文真实得目击。本来波澜不惊的一句在该吐而不吐的矛盾中掀起惊涛骇浪的悲苦与委屈,动人心魄直达内心。数字的力量同样是无穷的,足以震撼人心。“当年的全国劳动模范汶守德正表情木讷地练着摊,摊前苍蝇飞舞,污水横流,同行的人告诉我,他每天的营业额不满15元”巨大的对比与反差,昔日光辉的身份无法停止住在孤立无援的现实面前人们精神与肉体双重的背叛。其实,这也不能怪汶守德,他在政策的调整面前只能顺应讨生活,一个普通人没有办法背弃现实的束缚空谈理想。财政拨款少的现实就这样呼之欲出。“上面有人说过,疫区的干部,不感染血吸虫,就不是好干部!”多么铿锵有力看似无理细想起来却让人想落泪的一声宣言!的确,总有共产党人坚守在基层的岗位上,为人民倾其所有。在这种感动面前,冲入脑海中的自然是作者没有说出口的恢复血防投入的请求。“身后跟着3个血孩子,依次为10岁、8岁、7岁。”不说数字如何图解疫区扩展的猖狂、不说数字如何点破人命的浩劫、不说数字如何侦破钉螺蓬勃生机,我只想提及这一处,数字如何扯下我们这个社会一块遮羞布、告诉我们这样血淋淋的故事。这么小的孩子、这么折磨人的病痛、这么痛苦的生活,就这样毫无保留地展现在我的眼前。一幅绝佳照片抵得上千言。相当佩服胡老师选用这样绝望的一个人挺着充满腹水的大肚子、以充满希望45度角仰望天空的姿态。“1991”,“现已晚期”,图片下小小配字,也在告诉我们在一个欣欣向荣的时代不为人知的苦楚。这苦楚,直勾人心。
《飞行的大黄蜂》曲尽,胡老师的作品带给我的震撼与教益仍在继续……
标签:850字有感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