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然后知不足

2024-09-11 00:07:36 许小波 阅读:

去年偶然的机会,璩老师来我们学校做讲座,认识了璩老师。向老师们介绍璩老师的时候,依旧是一大串的名头称号。讲座的主题已记不太清晰,但讲座过程中璩老师信手拈来的教学案例,水到渠成的要点梳理,还有最后结束时老师们发出了“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的叹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讲座之后我又翻看了璩老师的很多资料,我才算真正认识了一位名师。今年,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申请了加入工作室,竟然通过了,可以有机会和众多有同样追求的老师一起学习,于我而言,真幸运。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的重头戏,在进行教研之前,我看了一遍余老师的教学实录,又在网上找了一些资料。在倡导“课堂激情”“学生主体”“教师少讲”课改成风的当下,我好像很难看出余老师的课精妙在哪里,只觉娓娓道来、润物无声,让人很舒服,但说不出好在哪里。通过网络研修,诸位专家老师的指导,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教学不是跟风,要有自己的理念,要沉下来,钻进去,才能有所得,有所悟。

一、沉下心研,定取舍。

杨玲老师的发言,让我明白,一堂课必须直指重点。教无定法,尤其是语文课,每位老师都有不同的想法和表达,但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所以必须目标明确,有所取舍。那么究竟“取”什么、“舍”什么,这就要求老师有深厚的语文功底,形成更有高度的文本解读。同时,对文本及作者有深入的了解、深刻的解读。这就要求平时要沉下心做教研,更要静下心广泛学习。反观平时忙于教学及行政事务的自己,好像每天都在做教学,又好像每天都在走形式,好像每天都在指导别人,自己却止步不前,作为语文教师理应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积累,要学“招式”,更要修炼“内功”。

二、巧设活动,融古今。

王丹蕾老师的分享环节,她专门讲到了“用学生活动促进文言文课程价值的发挥”,恰恰回答了提问环节,老师们对文言文远离了学生生活、激发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两个深入浅出的案例,让我明白,文言文教学也是可以通过活动设计来激发学生兴趣的,虽然在平时低教学中,自己也设计了一些活动,但是大多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没有联系生活、联系实际,这样学生的活动也是流于形式,没有与文本形成共鸣。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学习,多思考,根据文本和学情设计形式更丰富的活动,融贯古今,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落实诵读,焕活力。

余老师的这堂课有一个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多种形式的“读”,这也给我带来一些思考。我们平时文言文教学,大多把目光集中在“背诵”上,认为文言文必须要背,而且要背得滚瓜烂熟,至于怎么背出来的,基本就是死记硬背。余老师多种形式的读,特别是非常实在的朗读指导,让我看到了我们语文课堂的局限性,教师平时不注重思维的引导、方法的点拨而是急于求成,这让我们的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了多大的误解呢?文言文是美的,理应慢慢读、深入品。教师理应成为这个引路人,带领学生走进诗书的殿堂,欣赏到中华文化的美,建立深刻的文化自信。

以上为首次参加教研活动一些心得体会,遇见,总是美好,有开始,就充满希望。人到中年,希望能借名师工作室的平台,开启自己事业的第二个春天!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