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于我的三字箴言

2024-04-13 12:43:27 邢靖欣 阅读:

初读陶行知,是在一个暑假,那时参加教育局组织的新教师培训,拿到了一本书,《陶行知教育名篇》。那刚大学毕业的我,只闻陶公其人,未知陶公其说。整本书翻阅下来,只觉这是一本理论高深,离自己现实很遥远的书,头脑中几乎没留不下任何痕迹。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然而由于缺乏教学的经验和与学生的接触,这句话在那时读来也只是一句话而已,并无多大感触。工作六年后,2020年的暑假,当我再次拿起这本书,伴随着头脑中闪现这六年中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一个个画面,陶老的书读来竟颇为亲切了。

回首六年教师生涯,品读陶老先生的一言一语,竟有几点想法和陶公不谋而合,欣喜又感动。

一、变——把自己变成小孩子

陶行知主张教师要有儿童的思想、情感、爱好,要善于变成小孩子。他说:“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不准人变,不教人变的不是教育。”他提倡:师范生第一变,变个孙悟空;师范生第二变,变个小孩子。陶老会经常与儿童写信,并且每逢疲惫的时候,只要打开小朋友的信一读,精神立刻加增十倍。直呼:“小朋友的信啊!你才是我的精神源泉。”“世上有十八岁的老翁,亦有八十岁的青年,要想一世到老都有青年的精神,需与青年交往,尤其走进儿童的内心。”

读到这,我想起,自己每学期结束都会给学生留一个“老师,我想对你说”的匿名写信任务,把这学期想对我说的,不管好的坏的,只要真心的实话统统告诉我。匿名写信,让我听到了学生的心声,也让我真正走进了儿童的内心世界。

“邢老师,你比以前公平多了。以前,你总爱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这学期我发现你变了,批评我们时也更加公正,一视同仁了。”我才发现,学生内心对平等是如此地在乎和渴望;“邢老师,虽说你拖堂不算多吧,但是我还是希望偶尔的拖堂也不要了吧,下课了却不能出去玩,这可是我最生气的地方了。”我才懂得,哪怕霸占属于孩子课间的一分钟都是残忍的;“邢老师,你有时候真的好凶啊,当时是很害怕的,不过后来觉得严厉一点,我们才能进步嘛。”我才发觉,孩子们已经长大懂事了……

把自己变成孩子,便会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成为朋友,学校成为乐园。扪心自问,我和学生真的交朋友了吗?没有。虽然在课堂上我和学生平等对话,虽然我曾面带微笑和学生一起踢过毽子,跳过绳,但是,我没有和学生做真心朋友,原因何在?读完《陶行知教育名篇》,我终于明白了,是因为我没有变成一个小孩子,没有变成内外如一的小孩子。学期末的匿名写信,我会一直坚持下去,不仅如此,我要想孩子们所想,乐孩子们所乐,忧孩子们所忧,始终提醒自己,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从他们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二、真——追求真实的教育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对每个学生个体而言,生活世界是第一位的,知识世界是从生活世界分化出来的,是为生活服务的。所以知识和学校的学习必须是真实的。

扪心自问,我们的教育又有多少是真实的?这不禁让我想起曾经去听课的一幕。那是一节数学课,由于是一年级学生,课堂纪律还需老师关注,所以上课老师带来了一些星星作为奖励,说:“这些星星可是智慧之星哦!只有积极好学,爱思考,课堂表现好的孩子才能拥有我们宝贵的智慧之星。”整节课,孩子们情绪高涨,都为能拥有智慧之星而努力和骄傲。本是很顺利的一节课,但就在下课时,老师遗漏了一些智慧之星在讲台桌上,热心的孩子赶紧跑来拿给老师。此时老师已经踏出教室门,手上又拿着很多东西,她随手就把这几个智慧之星扔进垃圾桶了。这个无意之举,本来我也没在意,但是我坐在教室后面听到一个学生说,“什么智慧之星嘛,是老师骗我们的啦!你们得到的人也别得意了。”猛地一惊,回想我自己有几次上课,虽然没有丢掉过这些奖励,但有好几次是很不在意地课下就随便送给一些同学了。试问这样的奖励教育还有意义吗?

我想,答案是我们没能悟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生活即教育”。我们把课堂和课下分的太清楚了,也把知识和生活分的太清了,忘了陶老所说的,生活中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三、趣——拥有诲人不倦的乐趣

《论语·述而篇》有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陶老先生感慨这真是千古不灭的格言,并且是两句不能分开的话。因为要“学而不厌”才能够做到“诲人不倦”。学生不能受多大的益,当老师的也觉得不胜其烦,没有多大的乐趣,如是的粉笔生涯,真是不能不厌倦了。倘若当老师的自己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以教人者之心教己,如此则学生受益较多,当教师也会有源源不断的乐趣了。

读到这里,不禁反思自己,六年的教师生涯是否已经每日墨守陈规,心生厌倦了呢?如若不能日有所进,平凡的每一天就会枯燥乏味;如若不能日有所学,一成不变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套路就会索然无趣。猛然发现,或许哪一天你感觉工作厌倦了,其原因并不是在于工作本身,而是在于我们自己,是否愿意追求新的东西,日益进取,并在每天的变化和成长中获取源源不断的乐趣。不过这种境界实在太难达到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老师与学生之间真正达到教学相长,互利共赢,可谓理想中的师生关系。先生的文章就如一剂良药,让我幡然醒悟,原来“倦”与“趣”存在于我们一念一行之间。

掩卷细思,静心细味,如果用一个字概括先生的一生,那一定是一个“真”字,有真爱、做真人、求真理、践真行。如果用三个字概括先生对我的箴言,那一定是这三个字:“变”、“真”、“趣”。值得我一生珍藏。

(作者是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蓬街镇中心小学教师)

后 记

读陶行知,也是读自己,从一开始读得懵懵懂懂,到领悟陶老的思想,也是认识自我的一个过程。先生是教育家,但他并不以教育家的姿态而自居,他人格最有魅力之处在于时时刻刻对自己的教育,这是我读陶行知最大的收获。

校长寄语

愿读书、善读书、坚持读书,是青年教师能否健康成长、快速成长的一个分水岭。于教师终身成长来说,读经典、用经典、悟经典,是其教坛生涯的不竭源泉。邢老师能从书中悟,又能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从书中得,是得其读书之精义矣。(丁慧震)

薇言微语

罗曼·罗兰说:没有人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邢老师读书,正是这样的。她读陶著,且读且思,自我始终是一个凝聚点,因此先生的亲切的话语,便成了她的思想的源源不断的营养。更可贵的是,她还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整理记录了下来,这样的过程,无疑是一种更深刻的成长。

这样的读书,很值得我们学习!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