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语文资源 助力语文教学

2024-09-12 08:07:18 左宁 阅读:

“语文天生重要。”它应用广泛,接近生活,内容丰厚,富有情趣。面对新课改,面对学生的人性发展和人生幸福,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加强校本研修,整合语文教育资源,激活课堂教学,快乐高效地提高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语文。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脚,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嘴巴,让他们能说。”为此,我经常利用假期布置观察日记和生活写作,引导学生感受四季変化,体验春华秋实,及时交流深化。新鲜的自然元素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

挖掘时事元素,培养鲜活之人。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初中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在语文课堂上我经常引导学生读书看报,关注时事,搜寻信息,寻求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在生活化读和写的交流中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而使其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

挖掘个性元素,培养真诚之人。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在学习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考虑到初一年级学生对自己童年玩耍的环境有深刻印象,对生活充满美好幻想的特点,我以学生的兴趣点切人教学。我先引导学生以《我心中的乐园》为题,把自己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学生心中的乐园有现实的美景,有幻想的世界。然后直接引入鲁迅先生描写的儿时的乐园一一百草园这一重点文段。让学生通过分析生动、具体的描写,感受其中清新甜美的瓜果、奇妙可爱的动物透出的欢乐天真的稚气,体会描写中准确的形容、生动的修辞和清晰的层次。学生充分感受了作者儿童时代轻松自由,充满情趣的百草园生活,与三味书屋单调陈腐、枯燥无味的读书生活作対比,便很容易地理解了文章“批判封建教育,揭露私塾残害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这一深刻主题。进而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丰富积累,体会生活无穷无尽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这堂课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内容的趣味性,又完成了语文教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双基”训练,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挖掘教材元素,培养善学之人。说明文在教学中通常被认为内容单调,形式呆板,缺乏情趣。我在教《天上的街市》一文时,挖掘课文中的情趣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复述传说故事、快速阅读理解训练、课堂即兴背诵等课堂活动,教学形式轻松活泼。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培养。语文教学中要以课文为“例子”,提炼语文知识,发展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知识是教不尽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语文能力,便可以自学知识,再生知识,自觉提高语文素质。这样,就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

挖掘精神元素,培养真性情人。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协调是以情感为纽带的,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潜能和创造性才得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包括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对教学倾注的热情,体验教学内容的确切及教师心情的激动、偷快等。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但有智力因素的参与,还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而学习的质量,则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晶。其中,情感在非智力因素中占重要地位。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在课堂中木然置之,毫无反应,对学习内容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整个课堂犹如潭死水。必然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完整独立的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每篇文章的内容都会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气氛,表达定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就需要渲染课堂气氛,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景,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甚至不自觉地进入到文章的角色之中。例如,在上《沁园春.雪》的课文朗读指导中,我引导学生感受毛主席当年的万丈豪情,边读边想象同伟人一起站在高原之巅,看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雄奇之景;赏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壮丽风光。教师入情入境,拨动着学生感情上的心弦,起到了使学生见诗人之所见,思诗人之所思和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的作用。在学习艺术性较强的课文时,还可以借助音乐、图片、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直观可感的手段,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参与教学过程。

语文资源丰厚,教师追求无限。在语文教学中,挖掘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治性情、净化思想的乐园,是学生心灵的需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