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二连三”如何突破?
纵观历年的高考作文,得分比较集中在二类文(46——52分)和三类文(38——45分)之间。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清楚了一类文的样子(可点击链接查看:2019年全国1卷作文 | “戴着镣铐跳舞”,也一样舞姿优美)。那么,二类文、三类文又“长啥样”呢?它们和一类文相比,有哪些差距呢?
在同题作文中,与一类文相比,二类和三类文有以下差距:
内容上,无法做到“两个兼顾”。多数同学仅仅从正面肯定的角度,来论证热爱劳动的重要性。更多的同学,没有提及“从我做起”方面,或者仅仅是泛泛而论。也有把“劳动”与“奋斗、拼搏”等概念混为一谈的,那就只能属于三类下的分数了。
表达上,逻辑不清,段与段之间缺乏明显的逻辑性。明显属于写完一段再想下一段的方式,下笔前没有进行整体构思。
发展上,分论点呈现并列关系,缺乏事例或者事例与观点关联不强,驳论无力度,语言苍白。
下面就几个要点,逐一举例说明。读完这篇文章,也许你就能尝试着把二类文改成一类文了。
01、逻辑问题
有的同学分论点很清晰,例如“劳动是光荣的;劳动是有价值的;劳动有利于自我发展;劳动有利于国家进步”。严格来说,这四个分论点是缺乏逻辑性的。而且前两个分论点属于并列关系,很难彰显考生的思维深度。
高考作文潜在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对一件事情应该多侧面、多角度、由浅入深去分析。假如都是并列关系的分论点,就无法展示自己的思维水平,这样的分论点读写菌几分钟内能写出十几个,比如“劳动是光荣的,劳动是伟大的,劳动是出色的,劳动是美丽的,劳动是进步的……”
02、例证问题
在素材选取方面,存在这样两个极端:一是全文不着一例,二是把“劳动”当个筐,啥都往里装。
例如,范蠡不知何时,被加入了劳动人民的大军;司马迁又被请出来,用他写《史记》来印证劳动;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也成为劳动典型了。更有甚者,“五四运动”竟然都成了劳动光荣的代言者。读写菌还看到一个感觉怪怪的例子,大意是:港珠澳大桥,彰显了劳动人民的伟大,假如文天祥活过来,一定不会再感慨“零丁洋里叹零丁”了。
实际上,广义的“劳动”的确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但是从作文材料来看,很明显是倾向于体力劳动。“劳”是一个会意字,本意是“夜间辛苦劳作”。像司马迁这类作家的脑力劳动不是不可以,但放在这篇演讲稿中总感觉有点不伦不类,但将其归于劳动精神会更切题。
事实上,读写菌也看到了很多丰富的事例。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也是当代领路人点赞过的劳动者典型;王进喜、袁隆平,印证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荣光;小岗村、塞罕坝,更是一个个劳动者团队的精彩……这样的劳动者,才会给你的作文加分。
03、驳论无力
针对作文语料中的“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的现象,很多同学仅仅以一句“这样做是不对的,是错误的”来定论,至于为何不对、为何错误,却缺乏反驳依据。
有的同学则以“道德绑架”的思维来反驳,例如“当你说劳动又苦又累的时候,可能想到炎炎烈日下父母的辛苦?他们喊苦喊累了吗?”其实语料强调的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而上述反驳,属于“顾左右而言它”类型的。还有的驳论,甚至流露出不太正确的价值观。“在古代,女子是最不受重视的,但却是最有用的。她们织衣做饭,帮家里做农事,这样勤劳的人最讨喜,男人们也会娶这样勤劳能干的人。谁会去找个大小姐那样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
读写菌发现,在网传的部编高中语文教材中,必修四有个作文专项“如何驳论”,不破不立,出彩的驳论可为你的文章加分。
就此次作文而言,也出现了不少可圈可点的驳论文段。例如,针对“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这一理由,指出劳动与学习并不相悖,相应地,劳动还会促进我们的学习,可以帮我们减压,陶冶情操,愉悦心情……针对“劳动又苦又累”这一借口,引用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来反驳。这都是极好的。
那些“接二连三”(作文总是停留在二类、三类之中)的同学,针对上面所说的三个特点进行突破,以后你也就能写一类文了!
标签:作文模样如何2019年全国提升1卷文啥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