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掺夹了太多。它既是悲物、也是喜物,亦无奈、亦坦然,既狂喜、既悲情。它不似晴日,无法给人带来好心情,可嘀嗒的雨声、纷扬的银珠却是枯燥的晴日所没有的。而中国古时多情的诗人则十分乐于将自己心头的思绪寄托于此景,任它们缥缈远去。
在许多诗人笔下,雨景是出了名的悲景。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作为婉约派的代表,李清照用三言两语就把她的亡国之恨、丧夫之恨寄一副雨景表现得淋漓尽致。细雨往往能勾起人们最悲伤的回忆,因为它就像最动情的泪水,既忍不住它的落下,又无需嚎啕大哭,丝丝凉意更是让本无外衣捂住的心披上层层冰霜,于是失意人只能望断天际烟雨茫茫,无论是思念还是怨念,都随雨而去了。
面对满天珠帘,我们未必要吟一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来轻叹自己的孤寂。换一个角度看,雨,亦可承载欣喜之情。似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反视雨为悲物的常态,夸其体贴、夸其及时。诗人杜甫不看“路上行人欲断魂”,而持“春雨贵如油”的角度,去欣赏“润物细无声”的无私雨。在日常中我们也应有这样懂得转换角度的习惯。一个强劲的敌人,可视为一个变得更优秀的动力;一场失败,可视为一次宝贵的经验;一次跌倒,可视为一次成长的机会。既然没有李清照的丧父亡国之哀,又何必对种种困难止步不前呢?
并非所有败者都能重拾信心、东山再起,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和正经历着它的人并不少,因为我们并不能自己决定的事太多了。苏轼被贬黄州时,作有《鹧鸪天 林断山明》,其名句为“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一位壮志难酬、无所事事的诗人形象浮现于该句上。很多人觉得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抑郁不得志、消极的人生态度,而笔者认为,这句诗更多的表现了诗人对失意和不得志的坦然。失败并不是我们一定能够避免的,重振旗鼓、逆流而上、卧薪尝胆、成为最终的胜者也并不是每个人的剧本,越王勾践的故事众所周知也十分励志,可如果真有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的一天呢?此时我们就应学习苏轼的心态了。仕途失意,无能为力,干脆把心思放在当下,不去怨恨生活,反而在这清凉的一天尽情享受;即便没有人能记住自己,但还有天公考虑自己,落下阵阵雨滴,清凉自己的身心。这不是抑郁,也不是消极,而是面对失败的一种坦然。既然败了,也努力过了,没有遗憾了,那还是静坐院中任清风抚平心绪吧。
雨可以是眼泪,雨声可以是笑声,雨中也存在坦然,其实雨也是人生。年少听到的雨,似韵美的音符,只知享乐;壮年听到的雨,伴有断雁哀鸣,饱尝孤寂;年老时听到的雨,则只是雨,悲欢离合不过看淡。蒋捷将其一生写入《虞美人 听雨》。人生之路,不过一起落;一路走来,不过一阵雨。
标签:有感既是也是无奈太多坦然读雨夹了悲物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