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想来,也许是毫无争议的,在“我们所作的一切是为了什么”这一问题上,我们的答案无非都是为了生活的幸福,为了自己所期待的生活。不论是关注当下的人文精神也好,还是关注未来的科学精神也好,都正是为此服务。
有关于人文和科学的关系一直作为一个必答问题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也许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会完全一样,但我想,这些答案中出现的一定会有“科学和人文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一点,不可否认,因为它确是客观存在的规律。
“格物”和“致知”,这二者是早在几千年前《大学》中所出现关于科学的要素。格物,旨在研究客观规律;致知,意在认识客观世界。这二者,启发我们要不断的探索事物的规律,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事物的发展与创新做好前期工作,推动着科技的进步。
而在《大学》提到的“诚意、正心、修身”三点,则重点突出了人文主义的精神。“诚意”,顾名思义的来讲,大致是说对待别人要用一种诚挚专注,认真实意的态度,要尊重人;“正心”,是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与本心,认真做人,认真做事,对自己身边的人、事、物都抱有一种重视的态度;“修身”,则是指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涵养德性,以善处事,感召世人,以此来关爱人,关注人。
那么,通过人文与科学相结合从而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呢?
有关于这一点,《大学》中也给出了答案。那便是——“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治国”与“平天下”这三者所表示的,也正是我们的生活过程与生活态度。所谓“齐家”,即是以自我完善作为基础,促进调整与治理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那么“治国”呢,则是指在齐家的基础之上,为善以治获得一个太平,和谐的国家;而“平天下”是指治理好国家,安抚天下黎民百姓,使他们可以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能够拥有各自的快乐幸福的生活。
很明显的,齐家,治国还有平天下都是在阐述一个人们一直以来的愿望,即能够享受自己所喜爱的生活。这一必须通过人文与科学而达到的愿望。
从“格物致知”开始,到“诚意正心修身”再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这一过程,并不是分散的步骤,它们是一个相互串联,带有顺序关系的整体。古人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成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从中不难看出,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已经深刻的思考着科学、人文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而且,很明确地表达出了结论——把关注未来并探寻真理的科学精神作为基础,然后注重发展关注当下并关怀人民的人文情怀,最终达到人文与科学相结合的最高目的,获得家和与民安的生活。
那么,何为科学精神呢?
我想,科学是一门注重探索事物规律的学科,它所追求的不外乎是实事求是和开拓创新这两点。德国小镇上有关放大物体的研究所导致的显微镜发明,便是注重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的体现。而中国自古以来的格物致知精神,就是追求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体现。它们共同构成了科学精神。
与之相对应的人文情怀又是什么呢?
按照人文的定义来说,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那么理所当然的,人文情怀便应是集中体现在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上了。尤肯达修女对儿童面临饥饿致死情况的同情,还有对忽略眼前而研究火星的质问无不是在表达一种重视人、关心人、爱护人的悲天悯人、同情弱者的人文情怀。
因此,我说,科学是求真,人文是求善。这二者,一个教会我们做事,一个教会我们做人;一个提供技术支持,一个用来把握方向;一个支撑世界观,一个树立价值观。它们所结合产生的效应,推动着事物的前进,指引着正确的方向,不可忽视的起着塑造着社会,实现着理想生活的作用。
我们离不开人文情怀,也离不开科学精神,它们密不可分,互相促进,使人类的身心趋于完善,获得更美好的幸福生活。
标签:我们许是离不开情怀毫无想来所作人文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