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我们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8-18 03:52:41
《大连一日游》
暑假,我们一家四口来到了风景如画的大连,这座海滨城市就像一幅会动的油画,让人一眼就爱上了它!
第一站我们到了金石滩,那里的水真蓝,水天一色,清可见底。游客们有的游泳,有的扒沙,有的嬉笑玩耍……。远处的小岛郁郁葱葱,百鸟齐鸣。小弟弟在沙滩上扒沙,我在水里欢快的游来游去……
晚上我们来到了东岗音乐喷泉和威尼斯水城,随着音乐的响起,各种形状的喷泉喷出几十米高五颜六色水柱,就像天边架起一道道彩虹,煞是壮观。在威尼斯水城喂喂海鸥,沿着海边散散步,吹吹海风,站在游船码头欣赏水城的夜景,无不惬意!
第二天,我们到星海广场,那里挤满了游客,他们有的举着照相机拍海鸥,有喂蹲下鸽子,我也蹲下来准备喂海鸥和鸽子,但是它们却离我而去。马路上的汽车排着长龙,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各色光芒,好似流动的彩带。观光的人们欢声笑语,钻进了爬满爬山虎的老街道。
大连人爱干净,所到之处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路边的栏杆擦得一尘不染,连路边的垃圾桶都亮晶晶的。
下午,待要离开了,我回首望着这座美丽的城市,悄悄地种下了我心中的梦,真希望明年再来!
《暑假里的锦州快乐游》
放暑假啦!我们一行10人去辽宁锦州旅游。我们决定这次主打穷游,既要少花钱,又要玩得尽兴。
坐了好几个小时的车,直到下午4点才到,路途真远。我们先到了阿杜叔叔订的民宿,那是栋复式楼,有四个大卧室,客厅和餐厅也宽敞,足够我们几个小孩在里面跑着玩。
大人们忙着准备晚上的大餐——海鲜大咖。齐叔叔当主厨,启涛叔叔做副厨,妈妈和小丽阿姨负责打扫卫生,阿杜叔叔在规划接下来的路线和网上购票,我爸爸则是“万能帮手”,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我们小孩嘛,就负责开开心心地玩、痛痛快快地吃!很快,大虾弓着腰、螃蟹红着脸被端上桌,还有威武的皮皮虾和肥美的生蚝,满满一桌子海鲜又鲜又香,大家彻底实现了海鲜自由!
晚饭后,我们去附近的龙海公园打卡,这里的夜景美得让人挪不开眼。
第二天和第三天,我们按计划逛了不少地方:东方欢乐王国水世界、小布达拉宫、白沙湾风景区、笔架山,还去了亚洲最大的石桌子早市,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过得非常充实。
这当中,我最爱东方欢乐王国水世界。阿杜叔叔在抖音上买了票,爸爸给我备了泳裤和救生圈,我们一进去就撒欢儿玩起来。先玩了超刺激的激流勇进,俯冲下去的瞬间,尖叫声和笑声混在一起,特别过瘾。之后去泡了温泉,暖暖地放松了一会儿,又回到水公园里接着玩。最后,我们直奔冲浪区——这是我最期待的项目。
冲浪得用救生圈,场地是个超大的泳池,分了好几个区域:0.6米的浅水区、1米的水渠、1.2米的水池和1.4米的深水区。我选了1米深的地方待着。旁边台上有人表演,但我眼里只有冲浪。等了一会儿,浪开始涌过来,一波波水打在身上,凉丝丝的,我们笑得前仰后合。直到水世界快关门了,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我心里直念叨:下次一定要再来,痛痛快快玩个够!
《难忘的北京之行》
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北京玩。我们逛了北京大学,游了颐和园,还爬了万里长城,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那天凌晨三点,我就被妈妈叫醒了。坐大巴车去广场时,我脑袋昏沉沉的,眼睛怎么也睁不开,靠在爸爸肩膀上又迷迷糊糊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爸爸轻轻拍我:“到了!”
我一抬头,瞬间清醒了。广场上已经站满了人,像一片安静的森林。天边刚露出一点点鱼白色,路灯还亮着,把每个人的脸照得朦朦胧胧的。大家都不说话,只有风吹过旗杆的“呜呜”声。我赶紧拉着妈妈的手往前挤,爸爸在后面护着我,我好不容易站到了前面。
突然,远处传来整齐的脚步声。我踮起脚尖,看见一队解放军叔叔迈着正步走过来,他们每一步都踩得那么有力。走到旗杆下,他们“啪”地一下敬礼,动作一模一样,像用尺子量过似的。
国歌响起的那一刻,我立正敬礼。看着国旗顺着旗杆缓缓上升,五星红旗迎风展开,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周围有人在小声唱国歌,我也跟着唱,声音越来越大。阳光突然从云层里钻出来,照在国旗上,金闪闪的,特别耀眼。
升旗仪式结束后,我心里热乎乎的,只剩下满满的激动。心想:“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好好地保护你。”
(小作者是安徽省芜湖市石硊中心学校二年级学生)
后 记
现在每次看到国旗,我都会想起那天解放军叔叔整齐的脚步声,还有大家一起唱国歌的样子,心情非常激动。北京,我还会再来!
家长感言
带孩子去北京,本是想让他看看课本里的风景,没想到最触动他的是一场凌晨的升旗仪式。当国歌响起时他下意识地立正敬礼,当他小声说“要保护祖国”时,我们突然觉得,这场旅行早已超越了“看风景”的意义。
教师赏析
这篇作文最动人的地方,在于“真实”二字。小作者没有刻意堆砌辞藻,而是用孩子的视角记录下旅行中的点滴。这篇作文不仅是一次旅行的记录,更是一次成长的印记。它让我们看到,孩子对世界的感知远比我们想象的细腻,而那些触动心灵的瞬间,终将成为滋养他们成长的养分。(俞良德)
《那山,那屋,那人》
爷爷已经故去四年多了,我们一家也从原本的老家搬到了百里以外的仙女峰。爷爷生前待我极好,好到不能用笔墨记录下所有,只能记下些许片段,聊作安慰和纪念。
我们家的老屋后面有一座山,很高很高,我们家的老屋就在山脚下。那座山和老屋里藏着我童年的喜怒哀乐,还有我的爷爷。
我记得爷爷经常会躺在屋外的躺椅上轻轻摇着大蒲扇给我讲他小时候发生的事情,那些故事很多现在已经不记得细节了,只记得那时候的夜晚星星特别亮。
小时候,爷爷时常会带我去利民大采购,我还依稀记得他拍着胸脯,豪迈地说:“灿,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爷爷有钱!”我信了,可他结账时,掏出的却是用几层塑料袋包裹的零零碎碎的散钱,一下又一下用他龟裂的手指数着,可年幼的我又怎么会知道呢?我只知道:爷爷对我真好!
小时候的我很调皮,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打完后还不知悔改,因此母亲常常会从屋外的树上折下一把树枝,捆在一起往我身上打,这时,爷爷会站在我身前,护住我,不让我被打;再后来,我不调皮捣蛋了,因为我慢慢的知道,那个站在我身前保护我的爷爷已经躺进了那口小小的棺材,出不来了。每当想起爷爷,我总会一个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躲在被窝里偷偷抹眼泪,枕头套一晚上都干不了。
搬家后,我好像和爷爷之间有了一座隐蔽的屏障,爷爷生命的最后几天都是在老屋里待的,小时候他会躺在我隔壁的房间里睡觉,鼾声如雷一般响彻云霄,我经常不耐烦地捂住耳朵翻来覆去也睡不着,只想爷爷快点消失······后来,真的见不到他了。后来,虽然他不在了,我还是会捂住耳朵,幻想有那么一个声音吵的我睡不着觉。现在,环境的转换我无法适应,我只能一个人,孤独的躺在床上,面对雪白的天花板,独自沉思。
有一种孤独,身边添一个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孤独,是茫茫天地间的余舟一芥,人们只能素颜修行,各自孤独面对。
爷爷一直爱好喝酒,抽烟。他的酒友死后我们都劝他:别喝了,对身体不好。他从不放在心上,从来都不以为然。后来真出了事,他查出了癌症晚期,他躺在病床上,回忆自己的一生,窗外有开得很烂漫的花,在医院雪白的被子的衬托下,显的格外红艳。我听见他轻轻说:“此生足矣。”可为什么“足”了,也许除了他自己,谁也不知道。他说完后微微转身向我一笑:“灿,好好读书,爷爷会保佑你,一生平安,一生无牵挂。”
可爷爷的保佑终究是没能灵验,我的牵挂在岁月一点一点的消逝里,未少半分。 老家那杂草丛生的屋子已经荒废很久了,它身后的那座山却还是和从前一样,郁郁葱葱。孤寂的屋子在草一点一点占满它,覆盖它的同时,也在完成着它几十年来风风雨雨的追忆。
等到明年花开了,满山遍野时,我捎一朵,带回老家去。
《一件难忘的事》
从小到大,我们经历过许多难忘的事情都已经模糊,但唯独那件事让我终身难忘。
+ 那是一个周日的上午,妈妈出去逛商场了,让我在家里乖乖写作业。于是,我暗地里嘿嘿一笑:机会来了!又可以乘妈妈不在玩平板了!
“砰!”的一声,妈妈关门出去了。为了以防万一,我又悄悄地等了好一会儿,才打开我的平板,如痴如醉地玩起来游戏。
游戏的时间总是那么短暂,我不知不觉玩到了中午。妈妈回来了,发现我的作业一字没写,便开始了“黑化”。
只见她的头上顶着一座火山,喷发出了火焰;额头上因生气而皱起的皱纹可以挤死一只大苍蝇!她的眉头像两把利刃,协助着眼睛里的火焰来吞噬我,鼻子还不断地喷出牛气,嘴里的口水弹连连射出:“宋若宁!我出去那么久,你竟然一个字也没动,还在这里偷玩平板!太让我失望了!”
说着巴掌便“啪!啪!”地打在了我的背上。打完还不解气,又“啪”的一声,把椅子踹了老远然后,便扬长而去。而我呢,躲在屋子里的一个小角落里呜呜呜地哭着,心想:哼!这个“暴君”肯定不是我的亲妈妈!不然怎么会这样打我呢?
又过了一会儿,我闻到了香喷喷的、烤面包的咸香味。妈妈叫我去吃饭了,我犹豫了一会儿,我是保面子还是保肚子呢?这时,我才感觉到了肚子的饥饿。我仔细思考了一下,才决定:出去吃饭吧!
吃着吃着,我突然听见妈妈充满疲劳的叹气声。我鼻子一酸:“对不起,妈妈,我不应该一直玩偷平板,连作业都不写了。我错了!今天晚上我把作业给补完。原谅我吧!”
只见妈妈笑了笑,也说道:“我也不对,不应该打你,对不起孩子。但你眼睛都近视多少度了,还过量地看平板,实在是太毁眼睛了!下次别这样了。”
晚上,在妈妈的陪伴下我把作业写完了。此时此刻,我笔尖轻轻挥动,流泻下此刻的感受:妈妈,我爱你!
《梅花山快乐春游记》
今天太阳公公起得特别早,因为我们要去梅花山玩啦!我牵着妹妹肉嘟嘟的小手,跟着妈妈、阿公阿婆一起出发。一路上我都像只小麻雀,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哇!山上的梅花开得好热闹呀!粉粉白白的,像无数个小风铃在枝头跳舞。走近一看,还有好多"棉花糖"挂在树上呢!妈妈说那是绣线菊,可我偷偷舔了一下,一点都不甜(嘻嘻)。
半山腰有个神奇的小集市!穿古装的小姐姐们像童话里的公主,有个姐姐还送给我们一只闪闪发亮的糖凤凰。妹妹馋得直舔嘴巴,我却舍不得吃,这可是会发光的宝贝呀!最神奇的是,我们居然遇到了"古代人"!一位拿宝剑的哥哥和拿手帕的姐姐在梅花树下散步,他们的衣服飘啊飘,就像从故事书里走出来的一样。我悄悄问妹妹:"他们会不会轻功呀?"肚子"咕噜噜"唱歌的时候,妈妈变魔术似的掏出野餐垫。我们坐在大石头上,边吃饭团边听远处飘来的笛声。妹妹笑得像只小母鸡,"咯咯咯"地停不下来。山顶的小卖部有两位白头发老奶奶,她们笑眯眯的样子让我想起童话里的仙女教母。我和妹妹一人买了一个冰淇淋,吃得满嘴都是奶油,像两只小花猫。
回家的路上,妹妹趴在我背上睡着了。虽然没看到电视里那样的花海,但今天有梅花、有糖人、还有全家人在一起,这就是最最快乐的春天啦!
《东钱湖赏荷》
晚饭后,妈妈提议去东钱湖边散步边看荷花,我们都表示赞同,于是爸爸驱车带我们前往东钱湖。
到了目的地,满池塘的荷花荷叶映入眼帘。荷叶挨挨挤挤的,一片连着一片,像无数个碧绿的大圆盘。有的叶子两边向中间卷了起来,像织布用的大梭子,又像古代喝酒的杯子(爵),这是刚刚长出来的小嫩叶呢!有的叶子全展开了,边缘是波浪形的,像一把把撑开着的小绿伞,大小不一。我忍不住去摸了一下,叶子还有点光滑呢!我又摸了一下根,有点硬,还有一些小刺。我看见荷叶上躺着几颗晶莹剔透的小水珠,它们在夕阳的余晖下闪闪发光,可爱极了,我碰了一下荷叶,小水珠们就像玩碰碰车一样,相互碰撞,变成了一颗大水珠,继续慢慢滑行,嗖的一下,最后掉进了水里。
这里最美的还是荷花了,各有各的姿态。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就像仙子一样穿着白纱裙,亭亭玉立地站在池塘中,有的才展开了几片花瓣,像害羞的小姑娘,半遮着脸,有的还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饱胀得好像轻轻一碰就会破裂似的,还有的花瓣已经掉落,结出了大莲蓬,就像一个绿色的小房子,里面住满了莲子。晚风轻轻吹来,满池的荷花荷叶都翩翩起舞,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我深深地陶醉了。
忽然我想起看图写话中小动物们都把荷叶当雨伞,于是我就请哥哥帮我摘了一片荷叶,把它倒扣在头上,我奋地嚎着:“我有荷叶帽啦!我有荷叶帽啦!”哥哥也迫不及待地戴上了荷叶帽,我们追逐着,打闹着,这里留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
《读《西游记》有感》
《西游记》看似是一部神魔小说,却向我们深刻诠释了团队的重要意义。
《西游记》讲述了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凭借不懈努力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书中,孙悟空的勇敢无畏让我尤为敬佩,他有七十二变的神通,三打白骨精时,即便被师傅误解赶走,仍默默守护;大战红孩儿时,明知对手厉害,依旧冲锋在前保护师傅。但我渐渐明白,这些并非只是孙悟空的功劳,而是师徒四人团结一心、相互配合的成果。
这让我深刻懂得了团结的力量。就像我在学校的四人小组,我们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组长统筹规划,写完作业会仔细检查;我负责收齐作业,确保每份作业都不遗漏;还有同学专注查漏补缺、整理资料。一次小组合作完成手抄报,有的同学画插图,有的写文字,有的设计排版,大家齐心协力,把各自优势发挥到极致,最终手抄报在班级评比中获奖。
可一开始,我们也有摩擦。有回做数学项目,意见不合,吵得像取经路上起争执的师徒。但后来,我们学着倾听、理解,像孙悟空会听唐僧教诲,猪八戒会接纳沙僧建议,大家放下执拗,朝着共同目标努力。这才发现,团结不是放弃自我,而是在磨合中找到最适合团队的节奏。
《西游记》里,缺了唐僧的坚定、孙悟空的勇猛、猪八戒的灵活、沙僧的踏实,取经路都走不下去。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团队也如此。无论是班级活动,还是小组任务,每个人都是“取经人”,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像师徒那样包容差异、携手奋进,才能跨越 “九九八十一难”,收获属于团队的 “真经”——或是成绩的进步,或是友谊的升温,或是面对困难时,愈发强大的凝聚力。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团队的重要性,更让我懂得,只要我们像师徒四人那样团结起来,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能将其化为尘埃,消散在成长的路途中。
合上书,夕阳的余晖洒落在封面上,唐僧师徒仿佛从书中走了出来。他们让我懂得:所谓取经,取的不只是真经,更是历经磨难后,个人的蜕变与团队的成长。这份成长,藏在相互扶持的瞬间,刻在共同跨越困难的足迹里,让我明白,团队携手前行,每一步都是“取经”,每一次磨合都是成长的养分。
《赶火车》
赶火车是一件特别刺激的事儿。
我们前一天收拾好行李,六点四十就起了床。酒店里的早餐多种多样,美味极了,我们心满意足地享受着早餐。这时,爸爸一看手表,急忙放下手中的筷子,喊道:“完蛋,我们吃饭超时,高铁要赶不上了!”我们一听,丢下勺子,把嘴里的食物囫囵吞下,拿起行李,加足马力,用最快的速度跑向地铁站。
好不容易上了地铁,我的天哪,没想到我们的酒店离火车站那么远,一共要坐二十站。每一站的停靠都让我们更加心急如焚,上上下下的乘客也显得那么慢慢吞吞。爸爸连坐下来的心情都没有了,一直盯着每一站的站牌名。我们默默地数着站数:“一站,两站……二十站。”
终于到达了高铁站,我们像三匹脱缰的野马,直奔候车厅。爸爸的大长腿跑得比我和姐姐要快得多,他时不时扭过头看看我们,重复地喊道:“快点,快点!”到了进站口,已停止检票,爸爸急匆匆地说:“我们还有三分钟,让我们过去吧!”检票员让我们过去了,却丢下一句让人心凉的话:“别赶了,你们赶不上了。”
爸爸压根儿不放弃,带着我和姐姐继续狂奔。“火车,那是我们的火车,快,孩子们。”就近原则,爸爸让我们跳上了挨的最近的火车车厢,我和姐姐先跳上,爸爸立马跟上,下一刻,火车的车门就被关上了。爸爸高兴地说道:“我们赶上了!”姐姐也一脸兴奋:“太好玩了!”我感觉自己的心脏都快飞出来了,有些无语地看着他们,心想:下次还是我来记时间吧!
(作者是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
后 记
凡事要给自己留点时间。
家长感言
我想下次再带孩子出门时,孩子们应该会比我有时间概念了。
教师赏析
细腻的文笔再现赶火车的场景,不禁让读者也跟着着急起来。(赵玲玲)
《摘花生》
最近,阿姨家的花生成熟了,邀请我们一家去体验收花生。我们便来到龙湖区新溪下三合。
阿姨家的菜园里种着玉米,茄子,百香果……我边走边看,转了一圈,没找到花生。叔叔告诉我,那片被我忽略了的植物就是花生。我走近一看,花生的叶子呈绿色的椭圆形。个子不高,只到我膝盖的位置。从外表看,几乎与其他草本植物混在一起,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植物,看来花生的“谦虚”名不虚传。
戴上手套,我们就直接上手“拔花生”了,一手抓住茎,往上一提,结果茎在手中,花生还在土里。这是怎么回事?叔叔走过来,手把手教我,要先将所有茎条拢起来一把,握在手里,轻轻左右摇晃,使根部附近泥土变得松散,然后用力往上提,整株花生连根拔起,抖掉粘在根上的土块,一串串饱满的花生荚就露出来了。
叔叔一边带着我们拔花生,一边给我们科普花生的种植秘密。原来,花生是唯一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在播种50天左右,花生就会开出黄色小花,这些小花会倒扎进土里,所以又叫“落花生”。如果茎长得太高,小花没法扎到土里,就长不出花生了。所以在种植过程中,农民会把茎条压低,盖上土,方便小花钻入土中结出花生,以保证收成。所以还有一句有趣的谚语“花生踩一脚,秋后吃不了。中间土一埋,产量乐开怀。”我听得津津有味,真是不得不敬佩劳动人民的智慧啊!
拔出花生后,还需要把一个个花生荚从根上摘下来,这一步十分考验耐心,必须要一个一个摘,不然容易把茎叶一起扯下来。我们三个小伙伴都忘我地摘花生,抢着去拔花生,还比赛谁拔得多。而大人们则坐着小凳子上边摘花生边聊天……
(小作者是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私立广厦学校五年级学生)
后 记
日落西山,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不仅收获了满满几筐的花生,感受到了独特的田园风光,更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
同学感言
原来摘花生也有讲究,下次有机会可得借着植庭的方法好好试一试。
教师赏析
学过的课文《落花生》告诉我们花生有其低调朴实的品格,小作者的叙述方式也是朴实无华,娓娓道来,让人也想亲身体验花生采摘的秘密。(林丽)